《罗炳辉传》第二章:滇军“骁将”(三)

阿都嘎 发表于2018-04-22 16:02:05

三、北伐勇士

    重获自由的罗炳辉在老长官刘安华处暂住下来,适逢刘安华正筹备老同学鲁子材的丧事,请罗炳辉帮忙操办。鲁子材是入川滇军的旅长,在重庆阵亡。刘安华念同窗至交之情,千里迢迢将鲁的遗体运回昆明公葬,罗炳辉深为钦佩。他尽心尽力将丧事办得周到妥帖,经他之手大小开销账目清晰,受到刘安华和各方的称赞。刘安华对许多同僚谈到罗炳辉,说:“这个青年做事认真,热诚负责、细致周到,有才干、有办法,经济分文不苛,特别刻苦自己,将来有好人的帮助,得到相关的学习,是大有作为的军官,是会为国家做大事的人。”这引起许多人对罗炳辉的重视与尊重,均说他是滇军不可多得的人才。有几个达官显贵还特意托人说媒,有意招罗炳辉为女婿,均被他拒绝了,这更赢得了许多人的敬佩。因此,好几个滇军将领都邀请罗炳辉去任职。罗炳辉思考再三,“认为滇军政治腐败,正在这时听到孙文(中山)在粤推行进步政治,准备北伐,滇军朱培德部队随同孙文在一起,因此决心赴粤,投奔北伐军朱培德部。

    1922年初,罗炳辉约上3个同乡同行。这3人是中学毕业的同学,也有志向去广东发展,但没有出过远门,有罗炳辉同往,便决定立即动身,从昆明出发,经贵州前往广东。途中听说孙中山已在广西桂林誓师,他们又往桂林前进。其实在罗炳辉一行出发前,孙中山已于1921年12月10日在桂林设立北伐大本营,任命胡汉民为文官长、李烈钧为参谋长、许崇智为粤军总司令、李福林为福军总司令、朱培德为滇军总司令、彭程万为赣军总司令、谷正伦为黔军总司令。只是因为当时通信闭塞,罗炳辉等在得知这消息时,已经是1922年1月了。

    那时交通十分不便,全靠步行。一心想早日加入孙中山北伐军的罗炳辉,总是想晓行夜宿,加快行程。而同行3人都是土司和大地主的儿子,他们途经贵阳时,提出到了贵州省城,一定要停留游览几日,罗炳辉依了他们在一家旅店住下。3个纨绔子弟均好女色,刚住下就让旅店老板娘帮助找女人。老板娘笑呵呵地说:“你们4个客人走运,我这里正好有一个如花似玉的女子,才19岁,而且是个才女,诗词文章均好。”他们3人一听就来了精神,有点疑惑地问:“照你这么说倒像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如何会做得这样的事呢?”老板娘告诉他们说:这个女子是资本家的女儿,家里很有钱,丈夫原在重庆当营长,他的一个同学在贵州当了师长,来信邀其到所部当团长。他便携妻子前来贵州,所带盘费上万,一路上夫妇均乘轿子,不料途中遇到几次暴雨和土匪打劫,所带盘缠全部被抢,且夫妻失散,这女子只身来到了贵阳,找到旅店。旅店听说是来找师长的,便借给她钱付了轿夫费。不料过了几天打听到那个师长早已离开贵阳去四川,这个女子只好卖身维持度日。一会儿,老板娘就把女子带来了。这女子羞得面红耳赤,坐立不安,因痛哭双眼红肿,愁容满面,一看就不像一般烟花女子,而是迫不得已。在老板娘的诱劝下强带笑颜,说了自己的遭遇。与罗炳辉同行的3人都神魂颠倒了,多方买好这一女子,但这女子对他们很冷淡,反倒表示出愿意与罗炳辉亲近之意。罗炳辉十分同情她的遭遇,心想应该帮助这个女人逃出虎口,让他们夫妻团聚。于是就给她五十元大洋,叫她离开这里去找丈夫。罗炳辉的行为令3个同行的人大为不解,说罗炳辉是傻瓜,但博得了旅店中许多客人的称赞,赞扬罗炳辉是个正直、仗义、有为的好青年。

    在贵阳停留几天后,罗炳辉4人继续赶路前往桂林,经古州(今贵州省榕江县县城)进入广西。沿途土匪横行,危险重重,路过长安(今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县城)时,到黔军求助,因滇军关系,得到路费资助并予以护送,终于到达了桂林。罗炳辉等来到北伐军滇军总司令部求见朱培德,提出加入北伐军的请求。朱培德对罗炳辉放弃优厚待遇离开唐继尧前来参加北伐的行为甚为赞赏,对罗炳辉说了许多勉励的话,将他们安排到了军官特校队。这个队实际是朱培德的一个军官储备团,成员是滇军各部由于部队缩编或其他原因失去实际职务的军官,从少尉到上校都有,大约千余人。

    1922年2月3日,孙中山在桂林下令北伐军兵分两路,第一路以李烈钧兼总司令统率滇、黔、赣军,主攻江西,兼取鄂东;第二路以许崇智兼总司令,统率粤军本部,并联合湘军,主攻湖南,直取武汉。然而由于陈炯明反对北伐,湖南的赵恒惕也拒绝北伐军假道湖南北伐,在广东负责接济北伐军的邓铿又遭到了暗杀,3月26日孙中山召集紧急军事会议,确定北伐部队先回师广东,稳定后方,再改道北伐,首先取江西。4月中旬,北伐军各部抵达与广东交界的广西梧州,此时陈炯明亲信主力远在南宁,无法与北伐军抗衡,表示愿意赞助北伐,并辞去内务部长、广东省省长、粤军总司令三职,密令自己在广西的部队返回广东惠州,在广州的部队退到石龙、虎门一带布防。孙中山为了表示无意消灭陈炯明,命令北伐军绕开广州,开赴韶关、南友,大本营设在韶关,并于5月4日下达命令,北伐军兵分三路进攻江西。其中以滇军朱培德部、赣军彭程万部为中路,由南雄越梅岭,再转攻赣州。

    朱培德将其军官特校队分为作战、侦察、交通、设营、给养、运输等组。罗炳辉为交通组上尉副组长,组长李鑫祥在出发时病倒,由罗炳辉代组长。组内百余名军官大多数人军阶比罗炳辉高,朱培德当众宣布:无论军阶高低,都必须听从罗炳辉的组织指挥。200余担交通器材从桂林起运,先乘船走水路,顺西江而下,经梧州、三水、广州,再溯北江至韶关改旱路入江西大庾到赣州,沿途困难重重。罗炳辉认真负责的态度、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公正廉洁的品格,赢得了组内人员的尊重和配合。自韶关出发后,共征用了100名挑夫搬运器材。贫苦出身的罗炳辉,对民夫的劳苦深表同情,对他们生活很优待,亲自为他们安排食宿,一路上的饭、菜、茶水直至香烟都安排得周全,同他们有说有笑,从不打骂,因此深得民心。民夫均对罗炳辉特别亲热,没有一个开小差的,出色完成了部队行军作战交通器材跟进保障任务。

    6月13日,朱培德部攻克赣州。按照约定,这些民夫到赣州后就可以领取酬金和路费回家了。罗炳辉告诉民夫,他去军需处为他们申领经费,等他回来,就可以把钱发给他们了,除已经领取的外,每人尚可得百余元。民夫们非常高兴,因为许多人以往也为军队当过差,从来就没有得到过报酬,还少不了受训斥甚至挨打。但就在罗炳辉去领钱款时,组里其他参谋副官却乘机造谣恐吓民夫说:罗组长说要补发你们工钱,是要稳住你们别走,军队就要开往南昌去打仗,他是想要你们继续当差将物资送到南昌去。这仗越打越大,说不定什么时候遇上炮弹子弹就回不来了。离家20多天的民夫早已归心似箭,听说还要继续当差去南昌,危险又那么大,便顾不上工钱跑光了。等罗炳辉拿着15000多元的经费来到民夫住所时,已经空无一人。为此罗炳辉深感不安:“想到这批人远离家乡二十余天,很热的天,出这样大的力,一文钱都没拿到,就这样回去了,我没有照顾好,是我的罪过,心里十分难过。”对于民夫们突然离去的原因,罗炳辉认定是组里一些同僚做的手脚,因为他们好几次对罗炳辉说,民夫的工钱不应全数照发,应克扣一部分钱来大家分享,但都被罗炳辉拒绝了。现在把民夫们吓跑了,肯定也是为了私分民夫的工钱。果然不出所料,当即有好几个参谋副官对罗炳辉说,“将这钱款拿出三分之一来分给我们几个,三分之二归你”。罗炳辉说:“这可做不得,民夫既然已跑了,钱款应如数交还军需处。”这些参谋副官哪肯罢休,对罗炳辉说:“你不要太蠢、太老实,交上去还不是让军需处发了财,拿来大家分用,多数归你,这是最好的办法。”罗炳辉仍然坚持说不行,一定要退回。这些人一看软的不行,就威胁说:“你就不怕你的生命有危险?”罗炳辉反问:“我又不犯罪,为何会有危险?”他们说:“不听朋友劝告便会有危险。”罗炳辉还是坚持将钱款拿了去上交,被几个人阻拦住说,“你真的不要命了,那恐怕早晚要对不起你了”。罗炳辉被逼无奈,气愤地将钱交给他们说:“你们去处理吧,我一分都不要。”在个人无力阻止军阀部队贪污腐败情况下,罗炳辉只能以洁身自好来求得心理上的些许安慰。

    攻下赣州后,朱培德部经过万安、泰和,准备进攻吉安。赣北各地组织民军响应北伐,北洋政府江西督军陈光远于15日辞官潜逃,吉安和南昌指日可克。可是6月16日,陈炯明在广州发动叛乱,炮轰总统府。孙中山脱险至珠海海军司令部,登上“楚豫”号军舰,电令北伐军回师广东,平定叛乱。陈炯明为阻止北伐军回援广东,命翁式亮率部北上,攻占韶关,迎击北伐军。北伐军翻越大庾岭,分3路向韶关前进。朱培德部由江口渡河,经仁化向韶关进攻,于7月上旬逼近韶关城北的帽子峰,许崇智和李福林部在曲江周田与陈军对峙。由于陈军工事坚固,北伐军战斗十余日,无法突破其主要阵地。朱培德是前敌总指挥,他担心久战不下许、李部生变,因他们与陈军均为粤军,将领之间联系较多,在战况不利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倒戈。朱培德为及时掌握许、李两军的动态,派罗炳辉等5人前往许崇智、李福林两军任联络官,主要是秘密了解他们有无变动的企图。

    罗炳辉等到达周田许、李两部时,被待若上宾,当即发给特种通行证,可以随时到任何部队与前线参观,并通知各部和前线阵地热情接待和保护。罗炳辉对考察战场情况有着高度的责任感和极大的热情,整日在前沿各阵地了解战况,不但细心观察许、李两部是否有与陈军串通的迹象,而且认真观察战场保障、人员伤亡、士气及敌军的情况。虽然没有发现许、李部与陈军勾结的蛛丝马迹,但是感到战局正在向着有利于叛军而不利于讨逆军的趋向发展。罗炳辉抵达前线时,已交战28天之久,由于叛军陈炯明部有广州作为后方和火车运输的便利交通条件,前线物资弹药保障充分;而讨逆军方没有公路、铁路的交通运输,弹药、给养补充万分困难,战地附近连野菜、竹笋都吃光了,士兵疲乏网倦之极。罗炳辉在前线考察5天后,觉察到陈军的攻击态势转强,许、李两军不但难以进攻,而且有难以招架之势。罗炳辉认为:“如无援军和弹药给养的补充,一旦陈军援兵到时进行反攻,许、李两军必然溃退败北。”因此,他回到许崇智司令部,当面向许陈述自己对战局的看法,并提出回朱培德处一趟报告战况。许崇智完全赞同罗炳辉的分析和判断,希望赶快回去向朱培德当面说明困难,以求得互相努力协同,争取援军,早日拿下韶关。

    罗炳辉即刻从周田动身,一路小跑,只用了半天多的时间,就步行了70多里路回到朱培德部。罗炳辉将所观察到的实情详细汇报后,朱培德肯定了罗炳辉的见解。但他告诉罗炳辉,湘军陈嘉佑①部这两日即可到达增援许、李两部,到时就可发起总攻拿下韶关、英德,进取广州就容易了。朱培德命罗炳辉立即返回前线,一面前去安慰许、李,一面带去密信说明总攻的方案。

    罗炳辉第二天就赶回周田许、李部,递交了朱培德的信件并当面转告了朱培德的部署,许、李非常高兴,命令坚守阵地,等待湘军来增援。

    两天后即7月29日湘军到达周田,许、李军士气大振。湘军准备休整两天后接防许、李军阵地,待将许、李军换下来稍作休整即发动总攻。罗炳辉一直在前线阵地观察双方的情形,发现许、李两军士气虽然有提高,但兴奋点不是进攻求胜,而是因为有部队来接防务可以撤出阵地,而且是希望后撤愈快愈好。这引起了罗炳辉担忧:部队缺少防敌和胜敌的斗志,如敌一出击就会很危险,他希望湘军尽早接防。

    湘军到达第三天早上即分头向前线各阵地接防。但不待湘军进入阵地,部分许、李军就开始向后撤,多数未撤部队的注意力也放在观察援军到来上,而放松了对敌军的警惕。陈军指挥官观察到许、李军开始撤出阵地的动向,即乘机发动进攻,以密集的炮火快速轰击许、李军阵地。这时接防部队尚有百十米才能进入阵地,而许、李军又无心坚守阵地,继续后撤,非常混乱。刚刚进入阵地的湘军既未熟悉己方阵地情况,也不了解敌方阵地火力配备,立足未稳即被敌人轻易突破,全线溃退下来,与许、李军混乱在一起,潮水般地后退。许崇智等亲自指挥重机枪督战,但混乱无建制的队伍是无法指挥的。当时罗炳辉正在前线,他在回忆中作了如下记述:

    湘军主力尚未进入阵地,情况不明,又见许军闻炮声更惊慌溃逃,不到一小时敌人攻上主要阵地,湘、粤两军如山倒地崩一样一窝蜂的后逃,敌最先只几十人追击,几万军队狼狈逃跑,只顾跑得快,兵败如山倒,这是我亲眼目睹的场面,可作铁证。到了傍晚时,许、李亲出阵督队无效,溃兵迎面争着逃跑,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溃军闻督队机枪声和自己走火枪声时,更加混乱,如同厕所内的蛆一样,过两尺宽的桥时,大都是一个抓一个拥挤着通过,一堆一堆的掉下河去,我也差一点掉下去。我幸亏到了桥边抓住树,才幸免掉进河里,满山遍野均是抛弃的军用大炮、机枪、步枪等,家眷全部无人管,均在船上,有一部分自行投水,大部分被俘。

    溃败下来的许、李两军退向福建方向,湘军退往湖南方向。此时罗炳辉敏锐地意识到,朱培德的滇军尚未得到周田方向许、李两军和湘军丢失阵地败退的消息,还在帽子峰阵地和敌人激战,如果周田方向的敌军迂回至滇军侧后形成合围,滇军就有全军覆没的危险。因此必须不惜任何代价尽快报告滇军,以争取时间脱离绝境。这时通往帽子峰方向的道路已经被敌人封锁,只能绕道仁化县向韶关前进,出发时已是下午4时多,临时约了一个随军做生意的云南老乡同行,当夜三经敌战区,冒险通过,到第二天早上8时,同行的老乡已疲乏倒下,罗炳辉也疲劳到了极点,脚上的草鞋都磨烂了,但他凭借强健的体魄和顽强的毅力,赤着足继续拼命赶路,下午3时半左右,连续23小时赶了190里路,终于到了帽子峰滇军总司令部。罗炳辉见到朱培德时即因极度劳累而晕倒,经医生抢救,2小时后方苏醒。罗炳辉将许、李两军和湘军溃败的情形及自己对陈军有可能迂回滇军的分析向朱培德作了报告,朱听后大惊失色,立即召开有各混成旅旅长参加的紧急军事作战会议,让罗炳辉报告了有关情况,会议决定滇军撤出战斗,退向湖南。各部当夜即全部后撤,第二天早上撤退途中与敌军迂回部队遭遇,幸亏敌军只有先头部队一个团,很快被滇军击溃,滇军全部安全通过。这次战役是罗炳辉从军后亲身经历的第一场惨烈失利之役,因此印象深刻。1943年11月,即21年后他还撰文专门探讨这次战役失利的教训:

    这次战役,本来胜利条件已完全具备,为什么会刹那间就大败溃不成军呢?我当时认识到的经验教训和看法是:

    1.许为三军的主帅,没有慎重地对待新的生力军。增援的生力军的到来,当时苦战很愁闷的官兵自然兴高采烈,士气为之大振,此时应以严明的命令和动员,令各主将应谨慎秘密地到前线督战,固守阵地,防止敌人乘隙进攻;在新军没有完成接收阵地时,固守阵地的任务仍是原来守军的,并说明如正在接换防务时,遇敌来犯,负责击溃敌人的任务仍是原守军的,并以全付精神准备作战。

    2.接换的方法,应该是新增援的军队排成队伍,相间进入战斗阵地,待进入阵地弄清对面敌人的位置,官兵已站稳安定时,原守军才可有秩序的后撤。这样,就保不会出问题了。

    另外,深深感觉不能取胜的原因是:(1)没有统一指挥的统帅。

    (2)友军互相间观点意见不一,信任不够。

    (3)没有良好快捷的通讯联络工具,如无线电、有线电、骑兵等。

    (4)缺乏后方的有力支持,加之作战时间久,没有物资供给,官兵生活太苦。

    以我今天的眼光看来,那时战略、战役、战术的指挥均笨,如能以四分之一的兵力从正面佯攻,牵制着敌人主力,以主力秘密迅速、坚决果敢的攻取英德,能速战速决,取得这一战役的胜利,继而直下广州,讨逆作战会取得完满的胜利。

浏览:130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豆豆们的老豆
    豆豆们的老豆
  • 水星
    水星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