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冲出偏坡寨
罗炳辉少年正处在中国社会发生历史性巨变的年代。清末中国的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日益加深,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不断高涨。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了中国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等地权”的革命纲领,并积极联系会党和新军,先后在湖南、广东、广西、云南等省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虽然均告失败,但促进了革命运动发展。1911年10月10日,同盟会策动湖北新军在武昌起义并取得成功。各省纷纷响应,终于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同月30日,滇军在昆明起义(时为农历九月九日,史称重九起义),11月1日成立“大中华民国云南军都督府”,蔡锷为云南军都督,各州县通电拥护,云南光复。
然而,地处滇东北偏远乡村贫苦农民的生活环境并没有发生多大变化,地主继续盘剥农民、土霸依旧横行乡里。随着年龄的增长,罗炳辉对地主土豪劣绅的罪恶行径了解得越多,对他们的仇恨也与日俱增。因此,除掉这些坏蛋,为穷人出气一直是他发誓要做的一件大事。如何才能实现这个誓言呢?辛亥革命后,彝良县城发生的一起引起轰动的事件传到了罗炳辉的耳朵里。
两名士兵闯入本城大恶霸谢戒城的家,将谢一顿痛打,许多家具也被砸个粉碎。谢戒城是彝良一霸,就连县官都要巴结他才能站住脚,每每新上任的县长都是先去拜见他。因此他干尽了强抢豪夺、欺男霸女的坏事,受害者都是敢怒不敢言。人们都在问:是什么人吃了豹子胆敢上门痛殴谢戒城?原来,这两个士兵是亲兄弟,也是彝良人,幼年丧父,母亲拉扯两个儿子艰难度日,谢戒城连此等孤儿寡母也不放过,百般欺凌。为报仇他们兄弟俩长大后一起当了兵,这次所在的连队驻扎彝良,乘机报了仇。谢戒城被打后,家里人将他抬到县政府,要求县长出面责成驻军惩罚这两个士兵。县长不敢怠慢,立即坐轿去见驻军连长,不料吃了闭门羹,连长居然避而不见,对惩处士兵的要求更是不予理睬,县长也无可奈何。罗炳辉从这一彝良民众拍手称快的事件中得到这样一个结论:“要报仇,能对土霸出点气只有当陆军。”因此决心离家投军。
罗炳辉第一次离家出走是1912年,那年他不到15周岁。他新婚不久父亲提出分家之后,秘密和一个比他大5岁的朋友刘顺祥约定,一同去省城昆明投奔陆军当兵。跑出的第五天,在路上碰到熟人得知,他的父母派人四路追赶他,于是就在一个镇子上躲藏着不敢露面。罗炳辉从小就好玩刀、枪,在镇上看到有火枪出售,就买了一支一尺多长的双筒火药手枪。在买枪药时,他抓了一把火药装入枪内试验效果,因火药装入过多,击发时枪膛爆炸,将他掀倒在地并晕厥过去,苏醒后发现枪壳破人手掌内,拔出后流血不止,卖枪药人连忙找了些草药给他敷上。第二天,他们又上路前往昆明。半路上遇上了罗炳辉的姐夫,原来他是从家追出来找罗炳辉,到了第六天还没有追上,转身回家时正好碰着了。姐夫拉住他让他回家,罗炳辉不肯回去。姐夫对他说:你走之后母亲哭得死去活来,你要不回去,会把母亲急死的,就忍心这样?罗炳辉是个孝子,对母亲感情最深,因为常常在他“闯祸”后父亲要惩罚他时,母亲总是千方百计地护着他。因此提到母亲,他难过万分,心就软了下来,加之年小力弱,挣扎不脱姐夫的有力手掌,只得跟着回家。此后不久,他又几次试图从家逃出,因妻子、父母都有了提防,刚有动向就被发现没有成功。
后来分了家,又有了儿子,在罗炳辉的父母和外人看来,他的心已经被拴住了,其实罗炳辉当兵复仇的决心从来就没有动摇过,只是在等待有利的时机。
1913年冬,罗炳辉16岁的时候,被招到县城保安团当团丁,训练1年后回村“练团”,即在家务农的同时,听从保安团“黄二团总”的调遣参加训练和勤务当差。
罗炳辉想的是参加正规的陆军,对当团丁并不情愿,更不愿意被人支配当差,因此常常是消极应付,对别人都畏惧的黄二团总,他却并不服软,被黄二团总视为“刺头”,总是挑毛病整他。罗炳辉考虑着再次离家去昆明投军。
一次黄二团总派人叫他到黄家大院练团,罗炳辉故意迟到了些,黄大发雷霆质问:你架子大得很,究竟要干哪样?
罗炳辉不紧不慢地回答说准备出门。
黄讥讽说:你有本事出门做个官,我就拿轿子抬你回来。
罗炳辉毫不示弱地说,有没有本事用不着你操心,我会闯出个样来给你们看看。黄蔑视地说,我看你只配当啄木官。
罗炳辉反唇相讥:像你这样害人的狗官,白给我做也不要,我要做就做为民做主的官,专门收拾你们这帮狗官。
黄二团总气得火冒三丈:反了你了,敢骂老子。提起马棒要打罗炳辉。罗炳辉准备和他拼命,被在场的人拉开了。这场冲突促使罗炳辉下了立即投奔陆军的决心。1915年冬,年近18岁的罗炳辉在儿子将近1岁的时候,再一次瞒着家人,冲出了偏坡寨,踏上了投身军旅、实现梦想的漫漫征程。
罗炳辉走到昭通城时,遇着一姓王的亲戚,对省城昆明很熟悉,他对罗炳辉说也要去昆明,可以同行。罗炳辉非常高兴,心想有个出过门的熟人在一起,相互有个照应,真是太好了。但没有料到这个亲戚算计的是罗炳辉所带的盘缠,一路上食宿花销都让罗炳辉掏,等罗炳辉所带的路费用完之后,他就不见踪影了。这可怎么办,前进无路费,后退又不甘心,罗炳辉左思右想后决定到一个平时器重自己的亲戚家去求助。身无分文的他只得卖衣服吃饭,返回到距家60里地的亲戚处,他将受骗情况说明后,取得亲戚的同情,借给了他15元银洋。
罗炳辉又上路了,在接近昭通城的路上,忽然碰见年近70岁的岳父,岳父痛心地说道:“二姑爷,还不回家照料小孩子?”
罗炳辉看到岳父苍颜白发,流泪而言,心中十分难过。但他想到自己一定要为父母和乡邻报仇的誓言后,只得硬着心肠对老岳父说:“我总有一天要回来的。”与老岳父拭泪而别,继续向昆明市走去。
经过整整20天的长途跋涉、风餐露宿,罗炳辉于11月中旬抵达了省城昆明。
罗炳辉到昆明后就立即前往陆军招兵处报名,结果令他大失所望。他被告知,当兵必须有盈实铺保,没有铺保不收;同时招兵是在一定时间内整批进行的,平时不能零补。此时他已经身无分文,已经饿了一顿饭,到哪里去落脚?这时他想起母亲有一侄儿是省城一个天主教堂的神甫,曾经在家里见过。经打听得知这个教堂距城30里,他忍着饥渴,一口气跑到了这个教堂找到了表兄。
表兄见到罗炳辉十分惊讶,因彝良到昆明山高路远,交通不便,县城里到过昆明的人屈指可数,一个十七八的乡下人独自来昆明闯荡,在这位表兄看来真是不可思议。他急切地询问罗炳辉为什么来到省城,是不是家里出了什么事?罗炳辉将自己要参加陆军的想法如实相告。表兄听后好心地劝他说:你小小年纪怎么这么大的胆子,你跑出来你老婆儿子谁来养?这会把大姑婆气坏的。好好在我这里停下不要乱走,过两天送你回家去。罗炳辉一听,好像挨了当头一棒,自己费了这么大的劲才跑出来,怎么能就这样回去呢。但他明白这个想法不能让表兄看出来,不然可能脱不了身。因此他答应说,好的。表兄看他听从了自己的建议,就让人带罗炳辉去吃饭和找地方住。他顾不得多想,饭也未吃,乘机溜出教堂,拼命向昆明城内跑去,因深恐被监视着送回家,竟然全忘了肚子饿的事。
到了昆明城内天色已晚,在找住处的时候,遇见在昭通住旅馆时认识的一个人。他很亲热地对罗炳辉说:“不是说好我们同路来昆明的吗,你怎么自己跑了,我到处找你也找不着。”并拉着罗炳辉的手,请他一起吃饭去。这个人姓尤,因为在四川老家有人命官司跑到江湖上避难,他声称自己会看相,说罗炳辉相貌堂堂,日后定能发迹,主动提出和罗炳辉他们结伴去省城。罗炳辉的亲戚吓唬他说:“此人是江湖骗子,千万不能跟他走,他会把你卖掉的。”因此罗炳辉躲避开了。此时罗炳辉正愁住宿无着,见他这么热情,也管不了那么多了,跟随他进了一个馆子。他点了几个小菜打了一壶水酒,与罗炳辉边吃边聊。罗炳辉对他说了一路的遭遇,他一面痛骂罗炳辉的那个亲戚,一面安慰罗炳辉说:“没钱吃饭不要紧,有我吃的就不能让你饿着,我赞成你当兵,一定想办法帮你报名,你一定有高升之日,不必难过。”这对于罗炳辉来说真是绝处逢生,表示但愿能借他的吉言,如真有出头之日,绝对不会忘记这个朋友。
十多天过去了,罗炳辉还是未能当上兵。姓尤的钱也用完了,他建议罗炳辉先去帮人做小工,有饭吃,还有少量工钱积余,待征兵开始后,再找铺保补入军队。
起初,罗炳辉帮泥水匠做小工,抬泥土砖石,活很重,因为在家没有干过这种活,一天抬下来,肩膀的皮已磨烂了。可是老板还是嫌罗炳辉干的少,告诉他不要再来了。他肯求老板,只管饭不要工钱,许多工人也帮他说情,才准许留下继续做工。到了第二天吃午饭时,老板见罗炳辉饭量大,说他是吃得做不得,再去盛饭时,被老板的儿子打了两棍子,不准再盛。罗炳辉哪能蒙受这种侮辱,夺过棍子,就要还手,被众人劝止住了。他丢下棍子,离开了这家老板,表示宁死不愿受这种污辱打骂。工友中许多人都很同情罗炳辉,一位50多岁的老工人把罗炳辉介绍到另外一个地方去做工。开始每天工钱一角,半个月后增加到两角。老板和老板娘见罗炳辉年少聪明、相貌不凡且又勤劳忠厚,非常喜欢,提出要收他为子。他们有家产10万,只有一个女儿,没有儿子,希望有个儿子继承家业。工友们听说此事,羡慕不已,说罗炳辉交了红运,一步登天从小工变成了少东家。但罗炳辉却不为所动,谢绝了老板的好意。对此旁人都觉得不可思议,说他是天堂的福分不肯受。他们哪里知道,在罗炳辉心中当兵报仇才是最重要的。因此他一面做工,一面四处托人补名当陆军,两个月过了仍无法补入。这时有人为他出主意说,先去找军队需要民夫的地方找个差事,以便接近军队的官长,关系弄熟了事情就好办了。罗炳辉想自己年青力壮,只要勤快点,长官见了一定会喜欢。为此,他经人介绍先到一个军营伙房打杂,可是当了一个多月的伙夫,也没有与长官接近的机会,罗炳辉很是苦闷。一个工友了解到他的心事后对他说,你去帮助马夫做事吧,长官喜欢马,随时可遇见他们。罗炳辉觉得有道哩,就去滇军炮兵大队马场找了一份差事。
不久后的一天,罗炳辉正在马场喂马,一个蓄着八字胡的军官走过来,见到憨厚而又有几分稚气的罗炳辉,和蔼地询问: “这个小伙儿过去没有见过你,是几时来的?”
“来了有十天了。”终于见到官长了,罗炳辉暗自高兴。“多大岁数了,是哪里人呀?”
“十八了,家在彝良。”
“这么小的年纪跑出来干什么?”
“来当兵!”罗炳辉非常响亮地回答!“当兵苦得很,你不怕呀!”
“好玩不怕苦,当兵都是人,他们苦得,我也苦得。”罗炳辉毫不犹豫地说。“好玩?有在家里那样好玩吗?”长官摸着胡子笑着说。
“为了要干事,再不好玩还是要跑出来!”“当号兵怎样?”长官试探地问。
“我不愿去吹喇叭!”罗炳辉毫不含糊地回答。
“号兵比战斗兵还好玩,每天早上有一个鸡蛋吃。”“那我也不干!”罗炳辉回答得很坚决。
“帮马夫你干,为什么当号兵就不干了呢?”长官不解地问。
“帮马夫是暂时的,当兵就要当个战斗兵,好好干就能干出点名堂来。”罗炳辉说出了自己的想法。
“你这个小孩子还懂什么名堂?当兵你苦不了,要抬大炮,你气力不够!”长官打量着罗炳辉说。
“我不怕苦,只要准我当兵,抬死我都认了!”罗炳辉诚恳而坚定地回答。
听了罗炳辉的回答,长官点头笑笑走了。在场的马夫告诉罗炳辉,这个人是炮兵大队大队长刘安华。此后,刘大队长一见到罗炳辉,就要同他谈几句话。但一个月过去了,罗炳辉还是没有当上兵,内心很苦闷。一些人鼓动他说,大队长很喜欢他,看样子有心帮他,他应该直接去找大队长提出请求。罗炳辉即鼓足勇气去了大队部,请求刘安华大队长帮助补个名当兵。刘大队长对他说:你小小年纪很有志向我喜欢,给你补名的事我早就放心上了,但要等到新兵来时再补才好进行训练。时间不长,即1916年春季征招新兵的时候,罗炳辉果然被补上了名,成为炮兵大队的一名新兵,实现了多年来当兵的梦想。这时罗炳辉18周岁多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