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前的一般情况:
1.来安位于津浦铁路东侧,是滁州敌伪据点东面的屏障,苏皖边境军事上敌我争夺的要点,敌人曾经对路东进行深入的“扫荡”,两次企图占领来安,以便保障其津浦铁路交通之安全,但都遭到我军严重的打击。5月27日晨据守滁州沙河集之敌伪1000余人(内有日寇600余、炮数门,重机枪10余挺,汽车30余辆满载弹药、铁丝网)乘我军南下攻击顽军进攻之际,突然出动,分三路进犯占领来安,并赶筑碉堡工事,敷设铁丝网等,以图固守城垣,同时声言占领来安之后,即拟继续“扫荡”我军根据地之半塔集。
2.来安附近的会门组织甚为复杂,多被汉奸收买,另有一部分反共分子潜伏其内,进行各种破坏抗战团结的阴谋活动。当时抗日民主政权尚未建立稳固基础,一般群众都对敌伪认识不足,两面派的态度相当浓厚,但其中抗日进步分子亦属不少。
3.来安城的周围地形,西、北、南三面起伏不平,坟堆、濠沟甚多,易于隐蔽接近。东面开阔,城墙已经拆毁,外壕干涸,西南方向地形复杂,有通黄道山敌伪据点之公路(相距约20余里)接连滁州,以西30里为津浦铁路线上沙河集的敌伪据点。
4.此时,我第八团反击顽军已获胜利,士气高涨,经过短期整训,立即转移铁路沿线以来安以南一带地区活动。该团一营之一部阻击进犯来安之敌以后亦已转至来安城西北一带山地,另有一部分在城北附近,主力行动于来安舜山大道之间游击。
第十团第一营与八团第二营,由沿江经水口(来安东南25里)至张山集,准备迎击向半塔集进犯之敌,八团第三营在水口至来滁公路间控制敌伪交通。
二、情况判断:
1.敌人此次侵占来安,是他分区“扫荡”中对路东“扫荡”的开始,企图以来安城为基点,对路东进行深入的“扫荡”,消灭我抗日武装,并借此得以维护其津浦线上交通运输之安全,巩固其南京伪组织的外围。
2.敌要想达到以来安为基点而步步推进“扫荡”之目的,首先必须巩固来滁公路,加强与滁州间的联系,才能保障来安据点之安全。因此,赶修公路与加强护路是敌人最近迫切的动作。
3.敌人的粮食困难,当时麦收时间,抽出一部分兵力下乡“扫荡”,掠夺粮食大有可能,数日来敌人时有少数部队出城活动,企图不明。
4.黄道山之地势较高,为控制来安、滁州间之交通要道,敌人运输频繁,警戒掩护亦甚严密,我欲接近公路施行破坏颇为困难。同时,来安城郊附近敌人日渐增设据点,加强工事,这是敌人准备对路东进行“扫荡”的第一个步骤,此时我军如不打击敌人,则对我将来困难更多。
5.来安城周围地形,大都起伏隐蔽,容易接近,城外壕沟亦已干涸,城墙拆毁以后敌人防守不易,尤其是在夜间,便于我之进退;该地敌人占领未久立足不稳,同时对中国军队尚存轻视心理,警戒容易疏忽,而且新的成分增多,伪军混杂在内,战斗力减弱,因此便利于我实行突然的夜间袭击。
6.来安城内居民复杂,如有突然事变发生,民众必然秩序混乱,大肆扰动,可以妨碍敌人的指挥作战。
三、战斗的决心与部署:
1.战斗任务:为了打击敌人依据来安对路东进行深入的“扫荡”,以图缩小我活动地区的阴谋,及镇压汉奸、两面派的活动,巩固路东抗日政权,保卫麦收,提高民众的抗战情绪与胜利信心,我们必须以积极的进攻动作,来打击敌人,夺取来安据点。
2.决心:根据我们的任务和以上的情况判断,决心于今晚(6月29日)一时袭击来安。
3.部署区分:
(1)八团第一营担任城的北面、十团第一营担任东南面、八团第二营担任东面的攻击,八团第三营位于来安至八石山及来安至新集大道之间,布置埋伏,准备截击由滁州方向开来增援之敌,和堵截由来安城溃退之敌;司令部在距城东北方向二里的村庄指挥。
(2)各营(3个营)均编3个梯队,以各营第一个连为攻击队,第二个连为增援队,第三个连为掩护队。各掩护队在距城五六里的地区待机,如袭击失利,则须掩护前面的撤退,并防止敌人的乘机出击。
(3)各攻击队内编成攻击组、火力组、冲锋组,其任务与动作如下:
攻击组:以秘密迅速的动作接近敌人,坚决果敢的冲破敌人防线,并巩固已占领的地区,同时要掩护冲锋组前进。
火力组:随冲锋组后跟进,携带放火器材,迫近街道上的敌人驻地时则纵火焚烧之。
冲锋组:准备好手榴弹、驳壳枪、梭标、大刀等武器,随攻击组之后冲入敌防线,当火力组纵火时,立即冲入街巷,向敌人突击。(4)各部队的动作如下:
①冲锋组在冲锋失利时,则应坚决增援,以一部占领阵地,大部冲入街巷,与敌进行肉搏。
②突击失利时,攻击组应首先巩固已占领阵地,坚决抵抗,掩护冲锋组撤退后,再自行撤退之。
③增援部队的动作:攻击开始时,位于攻击部队的两侧,担任攻击组的外围并警戒与掩护,防止敌人包围,第一梯队突击奏效时,则应坚决增援,扩张战果:突击失利时,则掩护撤退。
④第三梯队在袭击前,应一面掩护攻击部队,在城外待机;袭击成功时,第三梯队即在城外堵击敌人退路,迅速出击。
⑤袭击成功后,各营应组织一个连打扫战场,八石山至新集之线由八团三营担任,新集西北方向由八团一营担任,城内附近周围由八团二营担任,南门至八石山之线由十团一营担任。打扫战场后,各部队撤至离城六七里处整理休息;八团三营担任对滁州方向之警戒。
⑥袭击失利时,各营以第三梯队作掩护,增援队及攻击队撤退至第三梯队后面整理休息。由第三梯队派出游击小组,迫近城垣扰乱敌人,其他主力应集结于适当的位置,以便反击出扰之敌。
四、战斗经过:
1.部队展开:八团一营第一梯队,由祁家岗向来安城西北角分组前进;第二
梯队,向双塘子前进,第三梯队进至朱庄停止待命。
八团二营第一梯队由王家岗至陈家嘴过河,经高塘埂向来安西北分组前进;第二梯队经新庄园向来安城东门前进,第三梯队在来安城东河岸停止待命。
十团一营向来安城东南角前进,第一梯队进至毛家桥分组前进,第二梯队一部在正南方向,一部掩护第一梯队,由东南门方向突击,第二梯队至官冲停止待命。
八团特务连在来滁公路上,配合八团三营行动。
2.战斗实施:首先,西北角上八团一营突击队的攻击组,秘密超越敌人防线,冲锋组亦即随之跟进,进入街沿搜索敌人驻地:东北角之八团二营,第一梯队的两个突击组配合火力组,一路向西大街突击,一路向东北角的小巷内与敌进行巷战,此时,在北大街的一营突击组,已在西南街上勇猛冲杀;在东南街上的十团一营突击组,经过和平线直向青龙街口奔来冲杀。
3.情况进展:
北街之敌,在我突击部队的冲杀之下,伤亡惨重;西街之敌,惊惶失措,向西门外溃窜,旋即又纠集残部分两路向我压迫,我即转移北街。敌人误认我军败退,一路向我跟踪追击,我以机枪占领街口给予敌人猛烈的杀伤;另一路向东门、南门包围,占领房屋与我对抗,战至拂晓,滁州之敌开来汽车18辆增援。
4.退出战斗:
我各路突击部队进攻城垣以后,敌人被迫退出来安,在城外西南地区稍事整顿,旋即又向我反击。我八团一营之第三梯队距离较远,未能及时应援,在城内的突击部队坚决抵抗,与敌激战数小时后,即行引退同时包围南门之敌。因我十团一营之掩护队未予坚决抵抗,即被占领,敌继续向东门前进,压迫我八团二营之掩护队。当时我二营见一营已退出城垣,亦即迅速引退,是时天已黎明,我八团三营及特务连在城西与敌来自滁州之汽车增援部队展开激战,不久敌人大部冲入来安,我各部队转移城郊,战斗即告结束。
五、战斗中敌我的优缺点:
1.敌人方向:
(1)优点:善于掌握部队,能看破我军弱点,捕捉战机,迅速实施反攻包围,此次战斗敌人先因受我突然袭击被迫溃窜,退出城垣,旋即又整顿部队,卷土重来,占领据点,配合增援部队向我包围反攻,其动作颇为灵活迅速。
(2)缺点:骄傲自大,警备疏忽,我军突击部队已经秘密超越防线进入街巷,敌人尚未发觉,战斗开始以后敌人又仓皇应战,纷纷溃窜,如果我能按事先布置而彻底执行任务,则敌反攻必不得逞。
2.我军方面:
(1)优点:敌情明了,地形熟悉,动作秘密,战斗组织相当严密,因此能乘敌不备,冲入来安城内给予敌人以重大杀伤,获得一部分战果。
(2)缺点:各部队的动作,缺乏紧密的联系与协同,战斗中的侦察、警戒十分疏忽,因此不能巩固已得胜利,并且受到敌人的包围反攻,以致无法集中兵力给予撤出城垣及来增援之敌以再度重大的打击。
六、经验教训:
1.夜间袭击敌人的城市据点,动作要秘密迅速,同时事先必须有充分的准备,尤其通信联络及识别记号的规定要十分周到,否则就不能使各部队的动作适当的配合,并且自己容易发生误会。
2.要详细而具体的区别战斗任务,并彻底执行命令,城内的攻击部队与城外的战斗警戒掩护部队必须有严密的布置与动作的协同,一方面要占据要点,巩固已得的胜利,另一方面则须防止敌人反攻。
3.进行巷战必须以火力控制敌人驻地附近的出入要口,如见敌人溃窜则须猛打猛追,不可给予敌人以整理队伍、实施反攻的充裕时间。
4.机动部队应控制于适当位置,不宜距离攻击部队过远,应以便利掌握适用为宜,如此才能不失时机的配合动作,完成战斗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