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罗炳辉将军诞辰100周年(文/陈辛仁)

阿都嘎 发表于2018-04-24 19:13:30

今年12月22日,是我军著名的将领罗炳辉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曰。罗炳辉出生在云南彝良的贫苦农家,从小就体验到封建势力、土豪劣绅压迫的痛苦。他是带着为劳苦大众报仇的阶级感情弃家从军的。他从最低层的伙夫、马弁到士兵,从士兵到军官,都抱着这种阶级感情。因此一旦受到共产党的影响和教育,他就很快地走上了为劳苦大众解放而奋斗的道路,经历了从贫苦农家孩子到我军高级将领的战斗历程。

    罗炳辉早年参加滇军,参加过护国讨袁的军事战役。他在滇军朱培德部任上尉连长时,参加了孙中山非常大总统发动的第二次护法战争。罗炳辉在军中屡建奇功,屡经惊险的战争考验,从而成长为一个英勇善战的军官。

    第一次国共合作后,在广东的国民政府和国民革命军在广大人民支持下,力量曰益强大,1926年7月,在广州誓师北伐。当时北伐军有6个军,罗炳辉在第三军朱培德部任营长。他从广东打到湖南,从湖南打到江西。在南昌战役时,蒋介石所率第一军打不下来的南昌车站要第三军增援,罗炳辉这个营就担任主攻的任务,血战10余日,部队伤亡很大,罗炳辉也负重伤,但终于将南昌站打下来了。正当北伐战争胜利在望的时候,蒋介石在帝国主义支持下,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实行反共、清党、屠杀共产党员和进步群众的白色恐怖。蒋介石一面扩充自己的嫡系部队,一面排除异己。他以“缩编”军队的名义,解散了一些地方部队,遣散了一些军官,罗炳辉也在被遣散之列。但他拒绝领“遣散费”,自己从江西到上海、广州,想找从军的出路。同事们劝他从商创业致富,他都不愿干。后来又流浪到江西,被介绍在吉安当靖卫团大队长。罗炳辉在吉安经常看到革命根据地张贴着“杀掉贪官污吏”、“不缴租不纳税”、“实行土地革命”、“打倒土豪劣绅”等标语,也经常接触到苏区的农民。他非常同情这些自称革命的人民。1929年夏天,中国共产党派了罗炳辉同乡赵醒吾,到吉安对他开展工作。罗炳辉就在这一年秘密参加了共产党组织,在吉安靖卫团及周围部队进行党的秘密工作,配合红军及赤卫队进行反“围剿”斗争。

    1929年底,罗炳辉按照党的指示,经过周密组织,举行了有名的吉安起义,带了近千名名武装投奔到江西苏区革命根据地,开始了他在红军中的战斗历程。

    毛泽东在吉安起义后对罗炳辉说:  “你在中国革命极端困难时期,毅然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带了部队过来,加强了红军的战斗力,打击了国民党,你为工农大众的解放事业立了一次大功劳,党和人民会纪念你的。”

    罗炳辉在红军中先后担任了团长、旅长、红十二军军长等职,直到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时,调任红九军团军团长。从1930年到1933年初的两年多时间里,红军运用毛泽东、朱德的“诱敌深入”、“集中优势兵力”、“避敌主力”、“打敌弱点”等正确战略战术,一连粉碎了蒋介石四次“围剿”,扩大了苏区,壮大了红军力量。罗炳辉在这几次反“围剿”中,立下了赫赫战功。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的苏维埃代表大会上,罗炳辉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1934年1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他又当选连任。罗炳辉还因战功卓著,被授予“红星勋章”。

    罗炳辉任九军团军团长时,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领导,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红军只得于1934年10月中旬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长征开始后,罗炳辉的九军团负责在后面掩护中央纵队,只有等中央机关安全过了敌人封锁线,才能边打边跟上大部队。

    中央红军过大渡河后,驻扎在四川中部荥经、天全、雅安间狭小的山地内,川军有优势部队在周围堵截。罗炳辉受命率九军团绕道夺取天全北面的飞仙关,使一军团能从南面攻进天全城。周恩来特地来到九军团对政委何长工(当时罗炳辉在飞仙关指挥)说:  “九军团单独留在乌江北岸牵制敌人,队伍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扩大了一些。中央对你们不顾疲劳,不惜牺牲,坚决胜利地完成中央军委交付的任务,是十分满意的,是值得嘉奖的。”

    1935年10月中旬,红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后,罗炳辉到陕北,先后在红军大学(后改为抗日军政大学)和中央党校学习,认真学习毛主席的战略思想,并给学员报告长征中的作战经验,受到学员们的好评。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国共两党再次合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开赴敌占区作战;留在南方八省的红军游击队改编为新四军,向华中敌占区、长江两岸进军。

    1937年底,罗炳辉从延安调到武汉八路军办事处,以八路军副参谋长的身份,~面做国民党军队的统一战线工作,一面协助南方游击队的集中和成立新四军的工作。1938年8月,中央任命罗炳辉为新四军第一支队副司令员(司令员陈毅)。罗炳辉到江南一支队后,协助陈毅将军指挥部队作战,训练部队,也积极参加发动群众,发展抗日统一战线的工作。

    当时,原活动在鄂豫皖边的红二十军(高敬亭部)和活动于豫皖边的游击队(周骏鸣部),已编为新四军第四支队,并向津浦铁路南段两侧挺进,打击敌伪,发动群众。1938年10月武汉失陷,原由武汉长江局指挥的新四军四支队,改由新四军军部直接指挥。军部决定由参谋长张云逸率特务团到江北,成立新四军江北指挥部,由张云逸任指挥,并先后由徐海东(四支队司令员)、罗炳辉(五支队司令员)任副指挥,赖传珠为参谋长,邓子恢为政治部主任。江北指挥部在刘少奇领导下,指挥四、五支队在津浦铁路南段两侧地区打击敌伪顽军,建立了淮南边区(苏皖边区)的三三制的抗日民主政权。

    在开辟淮南边区的过程中,罗炳辉建立了不朽的功绩。他任五支队司令员时,受命开辟淮南路东的抗日根据地,就立下了“三打来安城”的战功。这就是1939年9月歼灭占据皖东来安的伪军并收复来安城;同年11月再次攻克敌占的来安;在1940年5月,采用火攻歼灭了到来安设据点的敌伪军。这不仅使敌伪军龟缩到的据点中去,也打击了敌伪的卜-乡抢粮,保护了群众的耕作和收获。

    淮南抗日根据地包围着津浦铁路南段大动脉的日寇各个据点,威胁着淮河与大运河的水路交通,也威胁到南京对面长江北岸的敌伪据点。淮南军区、淮南边区的党、政、军、民用热血和生命,拖住了日寇和削弱了曰寇的统治,对反法西斯战争的最后胜利作出了辉煌的贡献。然而,国民党顽固派却不愿意看到共产党领导的部队在敌后打击日寇、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它采取了消极抗战、积极发动反共内战的政策。蒋介石指令江苏的韩德勤部队和安徽的李品仙部队,从东西两个方向,向我淮南边区夹攻,企图消灭我军,摧毁抗日民主政权。

    罗炳辉受命从路东率五支队主力,突过津浦路,援助我在路西的四支队及江北纵队(在无为、巢县地区)对桂顽作战,将进犯的顽军击退到古河一线,五支队则取得了解放定远县城的胜利,并巩固了路西抗日民主政权。

    但此时韩德勤部集中万余兵力向我路东五支队后方半塔集进攻,我五支队后方只有2000余人的部队和机关人员,奉命坚守半塔集7个昼夜,直到罗炳辉率领五支队主力,从路西赶回路东,向韩顽部队反攻,我苏中挺进纵队也奉命助战,才将韩顽部队击退,解了半塔集之围。这就是有名的“半塔集保卫战”。

    韩德勤的残部盘踞在淮河北岸淮阴、宝应地区,他们煽动这个地区的小刀会等封建迷信组织和反动地方武装,控制淮北洪泽湖与高邮湖之间的地区。不肃清这里的反动武装,淮南、淮北、苏北三块抗日民主根据地就不能联成一片。1940年8月,罗炳辉率领五支队大部及四支队一部,渡过淮河,并在南下的八路军第五纵队第一支队配合下,歼灭了淮宝地区的顽军,对被欺骗反共的小刀会进行军事防御和政治攻势,终于取得完全胜利,建立了淮宝地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后来这个地区划归淮北边区管辖。

    皖南事变后,新四军成立了7个师,陈毅代军长,副军长张云逸兼二师(淮南军区)师长,罗炳辉为二师副师长。当陈毅军长赴延安出席中共七大时,张云逸副军长不再兼师长职务:罗炳辉即担任二师师长之职。淮南边区在反“扫荡”、反“磨擦”中不断得到巩固。新四军军部从1942年底起,选择了该区盱眙县境的黄花塘(原二师师部驻地)作为军部的驻地,直到抗战胜利。二师师部则移驻到附近的大柳营。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第十八集团军(八路军)总司令朱德早几天已发布命令,要求各解放区的人民军队,迅速前进,收缴敌军武装,接受日本投降。可是蒋介石却命令曰伪军不得向人民军队投降,而应“切实负责维持地方治安”。罗炳辉的淮南军区及二师部队坚决执行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命令,向淮南边区的敌伪据点包围进攻,接受敌伪投降。这时罗炳辉有病在身,但仍坚持工作,和谭震林政委一起指挥部队,收复定远、盱眙、嘉山、天长、来安等县城,并破坏铁路,阻滞了国民党反动派向解放区的进军速度。

    蒋介石要独吞抗战胜利的果实,以假和谈和真内战的两手对付中国共产党。我党也以革命的两手对付敌人反革命的两手。根据当时国内外形势,中央在军事上决定了“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和“发展东北,巩固华北,坚持华中”的战略方针。山东的八路军向东北上,华中新四军向山东上,江南新四军向江北收缩。新四军军部兼山东军区驻扎在山东临沂。陈毅军长已由延安回到临沂军部,指挥新四军截断津浦铁路,阻止国民党军队向北推进。这时,罗炳辉率领在淮南边区的主力和四师一部,于10月份北上到达山东膝县附近地区,并协助陈毅实施切断徐州至济南段津浦路的作战计划。接着,他又布置二纵部队及山东部队,攻占了津浦线上邹县到腾县的界河,歼灭了由徐州北上的伪军(已编为蒋军)吴化文部队。到年底,又攻克了膝县及临城、韩庄外围各据点。在陈毅、罗炳辉指挥的这次战役中,受降日军4000余人,歼灭蒋(伪)军20000余人,控制了津浦铁路中段260余里,完成了切断徐州到济南的蒋军大动脉,也解放了鲁南大片地区。此后,新四军兼山东军区的前线指挥部即设在峰县。由于陈毅在国共两党“停战协定”(1946年1月13日生效)签字后,忙于在徐州、济南、临沂间与美蒋方代表进行停战谈判斗争,张云逸副军长又飞赴延安汇报工作,峰县前线指挥部都由有病在身的罗炳辉在指挥着。1946年4月,他被任命为新四军副军长。这期间,虽然陈毅军长敦促他回到临沂休息治疗了一次,但因敌情紧张,他又重返峰县前线指挥所工作,每天都到部队巡查讲话,研究敌情,差不多没有休息的日子。毛泽东十分关怀罗炳辉的健康状况,在1946年5月20日写信给罗炳辉说:“你身体有病,望多休养。留得青山在,是很要紧的。”

    1946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终于撕毁“停战协定”,发动了全面内战。在华中,蒋介石的军队从南京一线,向我苏北皖北解放区进攻,徐州的蒋军也沿津浦路北段及陇海路东进犯。罗炳辉在鲁南前线指挥部队反击蒋军进犯,解放了徐州东北的枣庄(中兴煤矿)、泰安、德州、周村、张店、胶县、即墨等车站、城镇和乡村,同时加紧准备阻击由徐州、济南向山东解放区夹击的蒋军。

    这时,罗炳辉病情不断加重,但仍坚持在前线指挥作战。直到6月21日,当陈毅军长赶到峰县前线指挥部几天后,他才接受陈军长的劝告从峰县乘汽车回临沂休养,中途在兰陵因脑溢血发作不治逝世。他为党为国为人民贡献了一生,真正做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罗炳辉是毛主席所说的“追求真理的将军”,他找到共产党后,就紧紧跟着党在革命征途上奋勇前进,身经百战,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浩气长存。陈毅军长在追悼罗炳辉的诗中以极亲切的战友感情对他作出了崇高的评价:“戎马三十载,将军滇之雄。反袁到北伐,起义赣江红。”“将军风仪最,于我称师友。患难共朝夕,进德君不朽。”“难忘君令德,难忘君身手。难忘君刻苦,士卒同升斗。”

今天,全党全军全国人民正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旗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在这新长征的征途上,我们要把革命前辈艰苦创业、英勇奋斗的爱国主义精神,一代一代地传下去,为振兴中华而奋进!


编者注:作者陈辛仁,1915年出生于广东省普宁县(市),1941年后,曾任新四军第二师(淮南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新四军(兼华东军区)政治部宣传部长等职,解放后从事教育、外交工作。曾当选第二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浏览:141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