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年代初,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几经周折,他所领导的两次北伐都未成功。危难关头,中国共产党向孙中山伸出了友谊之手。孙先生接受中共主张,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创办黄埔军校,准备新的北伐。
滇军朱培德部是拥护孙中山的。早在讨袁护国战争时期,该军已属护国第二军进攻广东。北伐时,朱培德部编为国民革命军第三军,罗炳辉同志任第三军第九师二十五团二营营长,我任副营长。
1926年5月,广州革命政府派遣叶挺独立团为先遣队向湖南进军,支援唐生智平定湖南,继续进攻湖北,揭开北伐序幕。独立团打得英勇顽强,所战皆捷,一路凯歌。7月1日,广州革命政府举行誓师大会,发表北伐宣言,十万革命军分路北上,声势浩大,甚为壮观。
第三军从韶关出发,经乐昌、九峰山、郴州、衡阳、株洲等地进到湖南醴陵。罗炳辉同志原是军部少校候差,到衡阳时宣布为二营营长。当时第三军是战略预备队,在醴陵休整待命。此间,叶挺独立团在汀泗桥、贺胜桥一带与军阀吴佩孚主力决战,获全胜。随即开始从醴陵进攻江西。二十五团二营随军经萍乡向南昌进发,在新余打垮了据守仰天岗的敌军邓如琢部。以后在牛行、蛟桥和万寿宫一带与孙传芳主力卢香亭、郑俊彦等部血战数日,战果辉煌。二营是由朱培德的警卫营改编的,战斗力强,很受朱重视。当时九师没有师长,二十五团(缺第一营)团长由中校团副代理,直接由朱培德指挥。二营打仗勇猛顽强。那时罗营长和我都是20多岁的年轻人,体魄健壮,每次战斗都在前面带头冲锋,无所畏惧。
在北伐进军中,罗炳辉同志常常走在队伍前头。战时,他英勇无畏,在第一线指挥战斗,威严难犯;平时,他平易近人,非常乐观。蛟桥战斗后的一天,我们在一个小山脚吃午饭,一颗子弹不知从何处飞来,把我们饭桌上的菜碗打烂了,把一些人惊得目瞪口呆,罗营长则不以为然,风趣地说, “这子弹真长眼睛,看来是存心不让我们吃饭了,快搬地方,不然我们饭吃不成,不把肚子吃饱,我们咋个与军阀打仗呀!”说得大家哈哈大笑。在打万寿宫期间,罗营长脖子红肿,吃饭、行动十分艰难。我说:“罗营长,你去医治吧,这样拖下去多难受,你走后队伍由我来指挥。”罗营长说:“战斗这样激烈,我怎能轻易下火线?轻易离开战士们?”我知道他的脾气,这种情况下,他是不会甩手就走的,但想到他的健康直接关系着全营官兵的情绪,我将情况报告了副团长李文彬(当时没有团长),强命罗营长去治病。我指挥二营在第二天最后攻下万寿宫。这次战斗异常激烈,我方伤亡很大,二十五团奉命撤到草山休整。期间,罗营长病好回队。
在新余与邓如琢主力决战期间,第六军程潜打南昌,攻入南昌3天又被打出来(时旧历八月十五)。随后,第三军变为总攻南昌的主力,作为军预备队的二十五团增援牛行方面作战。牛行车站位于赣江北岸,是当时南浔路的终点火车站,进入南昌的重要门户。敌人派重兵把守,挖了纵横交错的战壕,构筑了不少明碉暗堡,配置了许多轻重机枪。这是一场啃骨头的恶战。二营担任主攻,敌人枪弹如雨点般飞来,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很大代价。在如此艰苦困难的条件下,罗营长率领全营官兵奋勇冲杀,一举攻下了牛行车站,为北伐军打开了攻下南昌的通路。北伐军占领南昌,二营立了头功。进驻南昌后,朱培德升任江西省主席兼第五路军总指挥。五路军辖第三军和第九军。第九军是通过整编后成立的。部队整编后,二十五团原缺的第一营成立了。罗炳辉同志调任一营营长,我接任二营营长。
我与罗营长相处虽只数月,但他留给我的印象是很深刻的。罗炳辉同志是一个出身贫苦而富于正义感的军官。他为人正派、耿直、豪爽,厌恶那种捧上压下、欺软怕硬的行为,对那些欺压人民,骑在人民头上作威作福的家伙,尤为痛恨。他见难相助,喜欢打抱不平。他公正无私,对那些克扣兵饷、喝兵血的家伙,更是切齿痛恨。二十五团进驻南昌后,时值春节,士兵却还未领饷。罗营长非常同情士兵,义正词严地向上级提出意见,给士兵们发饷,由于他的坚决要求,当局不得不给士兵发了饷。
罗炳辉同志出身行伍,从当二等兵到营长,是硬打硬拼上来的,他最了解士兵的心理和他们的苦楚,爱兵如子。他没有官架子,常与士兵谈心交心,打成一片,行军时常常把马让给伤病员和落伍的士兵骑。他的所作所为,深受士兵的爱戴,在士兵中享有崇高的威望。
罗炳辉同志生活艰苦朴素,最厌恶吃喝玩乐。那时,他不抽烟,不喝酒,不打牌,纯正无邪。这种品质在当时军队里是难能可贵的。他是北伐革命军中的优秀健儿。
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工人和革命志士,并在南京宣布成立伪政府。那时朱培德的思想还是倾向孙中山的,而第三军里有不少优秀共产党员及进步官兵,反蒋情绪激烈。朱培德把已到安庆的三军九师调回南昌。此后,罗炳辉同志调到第九军二十七师六十九团任营长。该师师长是杨如轩,六十九团团长是刘安华,罗炳辉同志是刘安华的老部下,他们感情很好。朱培德后来看到蒋介石的反革命势力大,经不住蒋介石的压力,终于倒向了反动的南京政府一边。蒋介石叛变,朱培德倒戈,罗营长思想苦闷至极,变得沉默寡言。罗营长曾在南昌多次聆听过朱德同志的讲课。当时,朱德同志任第五路军军官教育团团长,二十五团团长李文彬曾在泸州讲武分校当学员,是朱德同志的学生,对朱德同志非常仰慕,常请他给准尉以上的军官讲话。讲课后,留朱德同志吃饭,照例由营长作陪。朱德同志讲课通俗生动,实实在在,着重讲中国人民遭受国内外反动派侵略、压迫的惨痛历史和国民革命一定成功的道理,强调“革命向左走”;指出工农兵要联合起来,打倒军阀,打倒帝国主义和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革命成功了,大家都有工做,有田种,有饭吃,安居乐业。这些革命道理,对罗营长的启发是很大的。八一南昌起义的实践,有力地说明朱德同志讲的道理是千真万确的。之后,朱德同志常常写信或以其他方式动员我们参加红军。罗营长对朱德同志的教诲则铭记在心,乃至后来在吉安率部起义,参加了红军。
1928年,五路军奉命在江西“剿匪”,与红军对抗,常吃败仗。夏季的永新战役(又称龙沅口战役)就失败得很惨。杨如轩曾给我讲过这次战斗的情况。1928年5月,朱德同志率领红军进占永新,杨如轩奉命带5个团收复。在进攻七圾岭时,七十九团刘安华从右翼由西乡走小路上山进攻,刘安华带着罗炳辉同志的第一营通过搭好的浮桥过了河,王培根的第二营还未过河,就突然遭到伏击,刘安华阵亡,罗营长负伤,杨如轩逃走了。这次战役,七十九团损失最大,除去伤亡外,缴去步枪300多支、子弹四五箱、大洋2万元。这次惨败无疑对罗炳辉同志是个打击,也引起了他的思考。北伐战争中,罗炳辉同志没有打过败仗,可是与红军交战,却连连失败,这是为什么?只有一个解释,北伐战争是符合人民利益的,得到人民群众的热烈拥护和支持;红军是为劳苦大众翻身求解放的,得道多助,因此战必胜,攻必克。而蒋介石反动军队背弃人民,失道寡助,失败是理所当然的了。此后二十七师缩编,罗炳辉同志被裁减了。他带着满腔愤怒,离开旧军队,重找新的出路。经朋友介绍任吉安靖卫大队长。在那里,他常接触苏区的人,直接受到红军革命的影响,随之,加入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率部起义,参加红军。实现了他的宏愿,这是他革命一生的重大转折。
编者注:
胡彦,1926年国共合作北伐时,与罗炳辉同在国民革命第三军第九师第二十五团第二营,罗炳辉任营长,他任副营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