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建立中共胶东地下工委及妇女特支的回忆(文/谢明钦 左毅 梅山 梁修)

ly8425 发表于2018-04-25 20:21:15

1940年秋,私立文德女中(现青岛第八中学)高三学生刘文卿(杨真)经刘毅(梅山)的同学陈秀英(薛隐)介绍,与地下党员宋秉海(莫易)接触,经几次谈话被发展为“抗先”队员。后来莫易了解到杨真在1937年曾参加了山大的民先,并进行过救亡活动,所以很快就发展她为党员了。12月,杨真被秘密送去胶东抗大学习。此事在学校及家庭周围引起了不小风波,经多方努力才逐渐平息。与此同时,薛隐急信已去北平读书的梅山,促其速回处理事后事宜。

梅山原在青岛市立女中(现青岛第二中学)读书,因以前有些进步的同学、老师在抗战爆发后去了北平,杨真的民先关系失掉联系,两人商量以梅山到北平读书为名去找地下关系。1940作秋,经薛隐经济援助,梅山考入北平私立北方中学,并在北平结识了一些有抗日思想的知识青年。

梅山接到薛隐的信后,即回青岛。第二天,薛隐介绍她与莫易见面,并谈了关于杨真的出走问题。梅山已在北平参加了一些进步活动,所以急于再回北平,莫易便把杨真的去向告诉了她。既然找到了组织,梅山便决定不回北平,并按规定切断了与北平同学的联系。1941年1月,梅山经莫易介绍参加了“抗先”。3月,莫易又介绍她入党。接着,梅山在市立女中介绍徐燕、徐建春加入“抗先”,并于5月发展她们为中共党员。之后,莫易传达组织上的意见:在市立女中建立支部,梅山任书记,徐燕、徐建春分任组织、宣传委员。

1941年3月,方勋(原名李继伟)被捕,获释后在东光路13号梅山家中住了2天,又转去胶东根据地。随后,莫易又到东光路13号隐蔽。因为此处是一所独院,外面有一基督教堂“神召会”;梅山家与邻居及保、甲长关系都处得不错,家中又多是女的,很少来查户口,薛隐也在此住过。马文(原名窦玉英)等也到这里与莫易联系工作。

6月,莫易去胶东根据地学习。莫易走后,薛隐带梅山去见曲华(原名李继仁,当时是地下党负责人)汇报工作。曲华了解了东光路13号的情况,肯定了市立女中的工作。梅山与曲华接谈了两次工作。6月,杨真从根据她返回青岛后,市立女的工作便由她领导。

1941年春,中共胶东区委派谢明钦(化名李子斌)打入青岛市内工作。入市前,区党委书记林浩对谢指示,去青岛后建地下市工委,你任书记,其他干部由你定,事后向区党委汇报。

谢临行前,参加了区党委部分同志召开的会议。参加会议的有组织部长刘坦,组织部副部长兼城工科长王台,社会部长于克。林浩因正在指挥部队与蔡普康部作战未能参加会议。会上,有关同志介绍了青岛的情况,对市内工作方法提出一些建议。5月,谢明钦带了组织部给市内曲华的关于组建市工委及干部问题的密写介绍信先到南海地委(当时打入青岛市都是通过南海地委想办法)。

到南海地委后,谢明钦改变了身份,隐蔽在一个商号里,等有合适的关系带他进市。不久,王台视察工作也到达南海,随即与谢秘密联系上。一天,王台告诉谢明钦说曲华来了,并介绍二人见了面。因弟弟方勋被捕,曲华说在青呆不住了。王台说,谢正要去青任工委书记,你把工作交给谢后就先回区党委。因为当面谈了胶东区党委关于建立市工委及干部问题的指示,秘写的介绍信便当3人面烧掉了。

关于谢如何入市问题,王台让谢到胶县去找县委书记李奎生想办法。王台还说,杨真正在区党委,他回去就调杨真去胶县,你们一同去青。

在胶县,谢明钦被掩护在一个同志的家里。在等待杨真的期间,胶县县委介绍张辽(原名韩大珉,胶县大麻湾人)与谢见面。张辽是崇德中学(现青岛第十一中学)学生、地下党员,因身份露暂回乡躲避。他向谢汇报了市内学生工作(后称青年工作)的情况,并给谢介绍了两个可靠的关系:一个是崇德学生孙金昌(化名左毅)住掖县路8号,家庭是资本家,保护色好;一个是房子和(原也是崇德中学学生),住小村庄,开一个小织布厂。

6月,杨真由区党委到了胶县县委,与谢明钦商定,她先回青做些安排,谢随后入市。约在6月中旬,谢进入市内,住在东光路13号杨真和梅山家。之后,先从梅山处了解了女学生工作(后称妇女工作,但不是只做妇女工作,包括各方面的工作,如工人、统战、文化、教育界等方面,名称只是组织的区别)。为了便于工作,6月底,市工委建立,谢明钦任书记,曲华任组织委员,杨真任宣传委员。机关设在东光路13号。根据初步了解的情况,谢感到市内党的工作有了一定基础,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最大的危险是横的关系严重。于是工委决定整顿组织,首先从妇女工作方面着手。按城市地下工作的方针,坚决切断横的联系,妇女组织不再与曲华发生工作联系,与工人支部的相熟者也断绝来往。在发展工作上提倡灵活多样,充分利用保护色,扎根于群众。市立女中的工作以前已有了些基础,赤色群众有刘秀珍、韩淑真、胡文郁(原名胡秀英)、杨宝芹、邓昭棣、江志娟等,另外还团结了一些进步同学。为了进一步开展学生工作,1941年9月,工委决定建立文德女中支部,把市立女中支部的梅山和徐燕转到文德女中,由梅山、李敏(原名牛琴芳,文德女中地下党员)、徐燕组成支部,梅山兼书记(仍任市立女中支部书记),李敏、徐燕分任组织和宣作委员。为了加强对妇女工作的领导,12月,工委又成立了妇女工作委员会,杨真兼书记,梅山、李敏分任组织和宣传委员。此时杨真已在东镇小学(现台东六路小学前身)任教,并在教员中开展了工作,很快团结了一些有爱国思想的教师。

 经过整顿,妇女工作方面组织严密了,工作方法也灵活了,原先有的党员和积极分子脱离了教会,为了取得保护色,又参加了教会活动。在组织上除了已有的市立女中和文德女中两个支部外,杨真开始抓四方机厂、大英烟草公司(后改名颐中)、东亚烟厂的工作。

1941年上半年,张辽被勒令退学后回到胶县大麻湾当小学教员;左毅、陈翼被勒令转学,左毅进了市立中学(现青岛第一中学)。

为了及早地取得合法身份以开展工作,谢明钦让房子和以谢是他的帐房先生的身份托人办了“良民证”。约在10月间,谢明钦就转移到房子和在小村庄的织布厂里住下了。

在小村庄住下后,谢明钦常到曲华的住处去了解工人的情况,并见了和曲华同住的党员高文旭(又名高日九)。谢对高未暴露身份,只作为曲华的朋友与他常在一起交谈。12月,谢收到区党委汇来的一笔活动经费后,想把工作往工人区伸展。他计划在四沧一带作个小买卖当掩护,高文旭建议他把买卖开在盐滩工人住区,两人打算在那里开个磨房。因谢没到过盐滩,高说抽空领他去看看。

谢明钦将开磨房的事和杨真商量,同时研究了青年工作,商定青年工作暂由杨真兼管。谢在去盐滩前又约见左毅(左毅9月份已入党),说青年工作已研究了个意见,等回来后就介绍一个同志与左见面,商量青年工作的整顿问题。

1942年1月2日早晨,高文旭带谢明钦到盐滩村一个叫张仲美(纱厂工人)的家中,让他们一块商量商量,说定晚上来接他。说完,高文旭就上班去了。谢和张谈了些做买卖的事。晚上,张仲美上班去了,高文旭来到并带来工人周永智。这时,因张仲美家替几个单身工人代做饭,所以陆续来了几个人。他们吃完饭走了几个,剩下高文旭、周永智,还有个工人李克柱。他们还没谈什么,忽然3个特务破门而入,把谢明钦、高文旭、周永智绑起来。李克柱给特务们打着灯笼,把谢、高、周3人送到盐滩村公所。特务们叫李克柱看着3人,便到炕上去吃喝。之后,来了一辆日本卡车,将谢、高、周押送到沧口飞机场日本特务机关。

在特务机关,看管人都是日本兵,不懂中国话,谢明钦趁机对高文旭和周永智讲了些斗争方法,并告诫他们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不能供出别人。提审时,先是高文旭和周永智,后提谢明钦。谢说自己是做小买卖来要帐的,别的不知道,又说自己是聋子,算是搪塞过去了。第二次提审敌人便对他施以酷刑,把他打得鼻眼出血昏死过去。第二天早晨又抓进两个人,一个叫曲盛桂,一个叫吴世训,他们都是高文旭发展的工人党员。当天下午四五点钟,他们5人被装上军用卡车押到“日本海军囚禁场”(设在常州路的伪法院看守所)。

在“囚禁场”是单人关押,约半月后,在一次审讯中,谢明钦见张仲美在场,敌人问他们认识否,两人都说不认识。经多次审问和残酷折磨,到4月份才正式判决。高文旭被判了死刑,谢明钦、曲盛桂、吴世训被判了3年半徒刑,周永智被判了2年。张仲美在宣判之前已释放。宣判后转到伪法院看守所服刑。

事后方知是叛徒尹常安告密。捕人的3个特务当中的一个是李克柱的族兄李克黄,沧口一带有名的特务。谢明钦被捕后没有暴露身份,也未使组织受到损失。半年后,谢明钦通过看守给带出发了一封家信,是寄胶县的联络点的。此信联络成功,胶东区党委秘密派人来探监。1945年9月,日本投降后,随着大赦,谢明钦被释出狱。他怕发生变故,未敢在青停留,直奔区党委机关驻地莱阳城。一天晚上,区党委书记林浩和秘书到招待所探望他,安排他到医院治病。

谢明钦打入青岛后,按胶东区党委对青岛市工作的意见,调整、发展了组织,建立了市一级组织。

谢明钦被捕的第二天,杨真得知了这一消息,她在市内采取了一些措施:对东光路13号地下市工委机关进行清理;把秘密书报和印刷刊物《洪流》的油印机、纸张分散藏好;杨真转移到周琳玉家中;徐建春、徐燕、李敏等人暂时停止活动,作好准备,一有动静立即转移;梁修年纪小不引人注意,留在东光路13号以便通风报信。

谢明钦被捕的第五天,杨真与左毅联系,左毅向杨真介绍了青年工作的情况。杨真让左毅立即同房子和暂时隐蔽。第二天,左毅带陈翼(原名赵宝麟,崇德中学党支部书记)在K·P山上与杨真接上关系,并研究了市立中学的情况,决定重建市中党支部,由左毅任书记。随后,青年工作在杨真的领导下开始工作。

在此期间,大英烟草公司党支部的马文、雷受銮因失去领导就找到杨真。杨真让梅山与他们接触,共同研究党支部工作。1942年底,莫易从胶东区党委回青后,颐中支部的工作就转交给他。

与此同时,杨真和梅山通过两条途径进行营救谢明钦的工作。一条是杨真通过女中支部托了群众关系李慧珍;另一条是梅山找了同学周琳玉,托她父亲(岛上名律师周锋)活动。经一番努力,探听到谢是共产党嫌疑罪,活动人感到棘手,没有达到预期目的。

3月下旬,杨真去胶东区党委汇报工作。区党委对谢被捕后市内工作未受损失和市内的组织工作安排很满意。考虑到地下党的安全,组织决定营救谢明钦的工作由区党委负责;市内同志停止进行。区党委还指示市内工作在组织上未做出新的决定之前由杨真负责;市内不要强搞政治斗争,要广交朋友;要接受盐滩事件的教训,慎重发展党员。

5月初,杨真返青途中,先到了胶县大麻湾张辽处,向张辽介绍了市内的情况及青年工作的安排,传达了区党委对市内工作的意见。

1943年3月,为提高市内同志的素质,组织决定左毅、梅山、陈翼、宋海、李敏去胶东党校学习。动身前,胶县县委书记李奎生因叛徒告密被捕,使市内地下党与胶东区党委的联系中断。于是杨真便让左毅和梅山先走,到左毅的老家北招(老根据地)设法与北海地委联系,再转道去胶东区党委。几经周折,才到了胶东区党委,见了代理组织部长王台。此时,区党委已知胶县联络站被破坏,正在积极恢复。随后,陈翼、宋海、李敏也陆续到了党校。

在党校学习了半年,区党委又把来自敌战区的学员抽出来办了个“敌工训练班”,直属区党委领导,由王台主管。训练班建了党支部,陈翼任书记,左毅任组织委员,陶季云(原名别季三)任宣传委员。训练班设在区党委驻地牙前县台上村。学习内容主要是:秘密工作的方针政策及对敌斗争的策略方法。讲课人有山东分局来胶东检查工作的李林,胶东区公安局长于克,组织部代部长王台,胶东军区敌工科长张琨,日本军人反战同盟负责人小林清等。

9月中旬,“敌工训练班”结业,在回青前,王台找左毅、梅山谈话,并指示杨真、左毅、梅山成立统战工作小组,由杨真领导,利用左毅的家庭条件,开展上层的统战工作。

根据区党委的指示,杨真注意抓了同志们的职业化。她自己已于1942年初到四方小学任教,并在四方租了房子居住。一些没有职业的同志都想方设法找职业,徐燕高中毕业后到四方机厂当了职员,徐建春当了明德小学教员,宋海也在四方机厂当了职员。1944年,陈翼通过同乡关系,在红卍字小学得到了几个教员的职位,便通知张辽来青。张辽回来后暂住在东光路13号,经过一番安排,认为可以公开露面,就与岳振鸿、徐文洵、陈翼、左毅一起到红卍字会小学任教。在市内就业后,张辽开始抓青年工作。

1944年秋,刘琪(原名刘振兴)从胶东区党委带来指示:决定将青岛地下党化为3个特支。3个特支虽然名称有别,但都是做全面党群工作。张辽任青年特支书记,莫易任工人特支书记。妇女特支由杨真任书记,刘琪任组织委员;统战工作小组仍独立存在,由杨真直接领导。

在谢明钦被捕后至成立3个特支的近3年的时间里,妇女方面的工作由于组织经过整顿,日臻严密。她们注意了党员和赤色群众思想教育和气节教育,提高了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组织也有了发展。

(一)  组织状况

1、在几个中学建立了支部。有市立中学支部(书记左毅)、崇德中学支部(书记陈翼)、市立女中支部(书记梅山)。

2、工作点有:四方小学(杨真)、台东镇小学(朗锦云)、东亚烟厂(梁修、张敏)、颐中烟草公司(刘文静)、四方机厂(徐燕、宋海、曲遥臣)、仲家洼警防团(刘琪、滕林)、沧口太阳橡胶厂(魏立珂、魏立修)。

3、秘密联络站有:东光路13号、万寿路明记成衣局(张洪)、小枣园村(刘文淑、张培琪)。

(二)  几项主要工作

1、在日本人工厂里,地下党组织了争生存的“偷拿”、斗争,不但解决了工人的部分生活困难,也破坏了敌人的军工生产。

2、建立地下图书馆。1940年10月,张辽、陈翼、徐文洵、左毅、聂希文悄悄摸上崇德中学后教学阁楼上,拿出了两大包袱“禁书”,如《社会科学大纲》、《唯物辩证法入门》、进步小说等,在掖县路8号左毅家建立了地下图书馆,把一些进步书籍拆整为零,换了封面,借给党员、赤群和进步同学看。后来又从根据地带回了一部分书报,梅山和窦郁山还从上海购回了一些进步作家的书。1942年秋,为适应条件的变化和更好地发挥作用,大部分书籍移到东光路13号,由梁修管理。这些书籍对武装同志们的头脑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3、创办了秘密刊物《洪流》。1941年12月8日,为纪念一二九运动6周年,杨真主持创办了秘密刊物《洪流》,第一期印了20份,主要发给党员和“抗先”队员。1942年1月,因谢明钦被捕刊物中断。杨真与左毅、陈翼接上关系后,他们商量决定继续出刊《洪流》。第二期是在3月印出的,共30份。刊物的主编是杨真,参加这一工作的左毅、陈翼、梅山、梁修、马文、徐燕、徐建春等分头写稿和组稿。印刷工作轮换在东光路13号、四方杨真处和左毅家进行。至年底《洪流》共出了7期,后因缺乏纸张而停刊。

4、抵制日伪当局的奴化教育。在这方面,各校的党支部宣传和发动学生进行小规模的反抗活动,传播“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二者借可抛”和“不自由毋宁死”等名言,还广泛传播“日本话不用学,不用三年用不着”的民谣。文德女中党支部还组织了一次罢日语课的斗争。那是1942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学校由日本“军管”。课程表上的日语每周增加到6节,而数学只有4节,英语只有3节,学生大为不满。学校当局为压制学生的不满情绪,公布说:日语不及格者不予毕业,不能升高中。学生大哗。文德党支部研究了这一情况,决定以高三、初三为主罢上日语课,其他班级造舆论,声援配合。党员戴筱梅和几个积极分子在同学中进行了串联,形成一致意见:上日语课时先不进教室,以示对抗;进了教室后日本指导官提问不回答;谁回答就是汉奸。这一行动计划实施后,学校当局十分恼火,但又怕事态扩大,只好把班长叫去训了一顿,又给戴筱梅、张怀珠记了大过,算是给日本指导官找回点面子,就此了结。这次罢课,打破了日本指导官的权力神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5、1942年秋,市内党组织在东光路基督教堂办了一处学生文化补习班,由东镇小学教员朗锦云负责,给学生补习功课,不收学费,目的是联系团结家长。一期结束后,该班发展成为成人妇女识字班。有学生家长和女工共30人左右参加学习。1943年由梁修负责在阳明路27号处又办了一处识字班。参加学习的是东亚烟厂的女工20多人。采用的课本公开的是小学课本,实际教的是自编的教材。每半个月或一个月由杨真为大家讲讲时事,内容大都是从官方报纸找消息,进行分析,让大家知道抗日战场的真相。识字班每周教一次歌,歌曲是流行的电影插曲,如《新女性》中的《回声歌》、《渔光曲》等。参加识字班的人有的成为赤群,有的对地下党的工作有很大帮助,有的不顾被株连的危险掩护过杨真和梅山。

1943年底,因人事变化,上述两个识字班停办。

(三)在统战工作方面

自谢明钦来青后,市内组织开始注意做社会上层人士的团结争取工作。1943年秋,杨真具体领导下的统战工作小组,通过孙绳武(左毅的父亲)的亲朋好友广泛接触了孙子俊、李砚农、刘松如、徐宪章、李志坚等岛上知名的民族资本家及其家属,逐个进行工作,宣传倾向抗日,资助八路军的抗日斗争。崔国璋、孙子俊、孙绳武等人开办的青济胶厂、罗利贸易行、斯宜药厂、大成汽车行在抗战期间曾多次向胶东根据地运送过药品、医疗器械及其他紧缺物资。

1944年秋,孙绳武家庭发生变故,矛盾激化。左臣(原名孙德昌,左毅之弟)去胶东学习,左毅转移到东光路13号隐蔽,只有梅山和孙伟奇(原名孙淑珉,左毅之妹),仍在家坚持工作。她们之所以能坚持下去,是得益于一些统战关系在舆论上的支持和实际关照。1945年因地下党有人被捕,梅山才撤离。孙伟奇坚持到1946年11月才撤到青岛市委(五龙县马家泊子)。

八一五日本投降的消息传来后,杨真派政治交通张敏去市委联系。带回的指示是:积极进行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里应外合解放青岛。

8月22、23日,胶东区党委城工部组织科长李研吾进入市内,住在东光路13号,当即召集了杨真、张辽、刘琪、宋海、左毅、梅山,传达了组织武装起义、里应外合解放青岛的指示。李研吾与杨真、张辽组成领导小组,全面指挥武装起义的工作。具体任务布置下去后,妇女特支几个基点的党员和赤群,立即展开了宣传和组织群众的工作。策反和争取武装力量的工作由李研吾和杨真掌握。刘琪在警防团中进行争取瓦解工作;高克俭通过关系对伪警察大队做工作。左毅协助滕林(丁源彬)在台东分局的几个巡官中进行争取工作;梅山在社会上层宣传,争取通过上层关系寻找打通军事首脑的关系和机会。梁修和张敏去郊区,通过张培琪、刘文淑、魏立珂在小枣园、十梅庵、南岭、坡子安排了联络点,以备秘密运送武器之用。在起义的路线、信号和标志都做了具体规定之后,由于形势发生变化,我军决定暂不武力解放青岛,起义行动随之终止。

9月17日,颐中烟厂党支部遭破坏。接到报告后,李研吾和杨真当即研究决定:一部分同志立即转移,分批撤退。杨真先将李研吾转移出东光路13号,后由政治交通张敏(原名刘文英)送出市内去青岛市委。杨真、张辽、李敏、宋海、左毅、梅山等10余人先后分散转移,后分批撤出青岛。10月,除梁修、李敏、宋海留在市委待命外,杨真、张辽、左毅、梅山、莫易、张琪等撤到胶东区党委机关驻地莱阳城,李研吾与谢明钦先期到达。在这里作了短期学习,座谈了市内工作的情况和问题后,区党委决定除张辽回青岛市委外,其余人都转党校学习。

1946年8月,杨真、梅山、左毅、莫易、张琪在党校结业后重返青岛市委(时驻五龙县马家泊子)。9月,市委成立“城市工作研究会”,杨真、张辽、董海山、左毅、梅山、莫易、尹华、刘琪、宋海、李敏、薛隐、刘毅、刑镇风、滕林、高相、苗达、马文、郑刚都参加了,由市委书记宋子成和民运组长耿桥直接领导。“研究会”通过学习,提高认识,检查、总结了市内的秘密工作,审查了曾被敌捕过的同志的历史问题。“研究会”于12月底结束,杨真调西海军分区,宋海去市委做情报工作。1947年5月,左毅调古砚秘站任指导员兼党支部副书记。1947年国民党重点进攻胶东,形势恶化,市委转移到乳山盘石山村,秘站都化整为零,左毅参加了以葛冠俊为组长、王太和(原名谢尤宜)为副组长的敌后工作组。全组人员插入平北县城,坚持开辟与市内工作的联系,1948年春,我军粉碎国民党的重点进攻后,这个组才撤回市委。

1945年11月,市委决定派梁修回市内整顿原妇女特支的工作。事前已布置张敏在市内接应,梁修返青后被掩护在台东区阳明路27号张敏家中。根据杨真所交代的关系,梁修首先接上容易联系的党员和赤群十几人。1946年1月整顿工作基本结束,经市委批准建立支部,梁修任书记,张敏任组织委员兼政治交通,李仲玲任宣传委员,支部直属市委领导。支部的工作活动点有:圣功女中(现青岛第七中学)、东亚烟厂(后改为大陆烟厂)、颐中烟厂、四方机厂、顺兴路小学、齐鲁橡胶厂(现青岛橡胶二厂)、小枣园联络站。5月,根据市委指示梁修将圣功女中的工作交给张辽。不久,因在上年“反甄审”学潮中有些同志已暴露,张辽等撤出。

学生工作交给张辽后,梁修便专做工人工作。自此至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这段时间,支部认真贯彻了市委孙家沟会议精神,广泛团结群众,运用多种形式开展宣传工作,发展政治力量,更加注意利用合法条件和形式进行斗争。

从1946年到青岛解放,支部的组织概况是:书记梁修,组织委员兼政治交通张敏,宣传委员李仲玲。党员有刘文静、刑桂兰、萧淑美、卢文仪、杨禄元、曲遥臣、徐燕、郑惠玉、魏立修、魏立珂、刘洪滨、张培琪、王遵孔、王道孔;赤色群众有:徐建春、房梅香、杨福江、高玉兰、高玉亭、吴桂琴、丁梦芝、王孝兰、张炳乾、刘文淑。这些同志又分别在各厂团结了一些群众,形成一股活跃的力量。

从1945年冬到青岛解放这段时间,支部在市委的领导下,认识水平和斗争艺术不断提高,在1945年的“反甄审”学潮中,进行了积极地宣传鼓动并参加了请愿游行活动;多次从市委向市内带进宣传品并散发张贴;利用合法手段通过官方报纸发表揭露当局的腐败和伪善;在一些工厂发动工人争生存、反压迫;组织工人参加文化补习班;组织工人拖延国民党的军工生产;积极参加并组织“反南迁”和护厂斗争;组织郊区农民和市内无业青年的反捉抓斗争,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由于与市委的联系密切,及时得到指示,支部未受到破坏也未出过什么失误。

以上关于抗、解时期青岛市地下斗争的部分情况,是我们的亲身经历。因为有的重要领导人已去世,个别情况在时间和细节上难免粗略和完全失误。对此,希望知情的同志给予指正。

(作者:谢明钦 左毅 梅山 梁修)

浏览:2646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