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马玉庆,作为扎根浙江丽水的山东南下干部,回忆起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渤海三支队第四大队随军渡江南下的亲身经历,感慨之情油然而生。
1949年初,全国即将解放,党中央针对新解放区的不断增加而干部严重缺乏的形势,决定从老解放区抽调5万余名年轻的优秀干部随军南下,准备接管新解放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就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组建起来的。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渤海三支队第四大队(辖九个中队)是由山东惠民地区1200余名干部组成的。1949年2月25日,在当地党政军机关和家属、群众的欢送下,渤海三支队第四大队的1200余名干部,带着山东人民的期望和“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的决心,离开了养育自己的故土和亲人,踏上了南下的征程。从黄河洛口大铁桥北一个名叫鹊山的小站登上无坐无窗的闷罐(货)火车,经一夜南行,次日晨抵达临城(今薛城)沙沟车站下车,驻扎在当年铁道游击队活动的微山湖一带,集中整训。整训期间南下干部全部换装成解放军军装,佩带“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正式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各中队分别编入25军和27军。继而,地方政府决定南下干部家属享受军属待遇,并颁发了军属光荣证。
学习整训20天后,全体人员从沙沟乘火车沿徐州、蚌埠、抵达合肥,开始长距离步行军,经巢湖、无为直至长江北岸待命。1949年4月21日,中央军委主席毛泽东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朱德发布向江南进军的命令,西起九江、东至江阴,在长达1000余里的战线上,分东、西、中三路集团的人民解放军以排山倒海之势向江南进发。刹那间,万里长江上百舸争流、风帆竞发,我们二中队随25军在芜湖的裕溪口突破了4000米水面的长江,登上长江南岸,从而彻底摧毁了国民党军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同时也展现出人民解放军不畏牺牲、勇往直前、百万雄师过大江的壮观画卷。
部队过江后,一路炮声隆隆,枪声密集,信号弹的光亮纵横交错,战斗行动可以用“猛追”两个字概括,“宜将剩勇追穷寇”,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长驱直入。在短短的一个月时间里,解放了几十座大城市和上千个中小城镇,行军途中不断传来捷报。4月23日攻克南京,宣告了蒋家王朝彻底灭亡。5月2日解放了杭州,5月17日占领了武汉,5月27日解放了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人民解放军继续追歼南逃之敌,先后解放了福州、广州、长沙、南宁、桂林等城市。我们过江后,随军走繁昌,过南陵,进宣城,战郎广。在郎广战役结束后,华东局下达命令,南纵第四大队去杭州。在杭州集中后,省委决定南纵第四大队干部全部到温州去分配工作。到达温州后,又接到省委指示:第四大队1200余名南下干部除副政委王文长及少数人员留省府机关,司令员杨信带军区人员去绍兴组建军分区外,整个大队一分为二,由大队长李铁锋带领一、三、六、七中队近500人留温州,由政委彭瑞林带领二、四、五、八中队及九中队大部500余人,于6月20日离开温州,二进素有“浙江林海”之称的山城丽水。至此,总算到达了南下的终点站。7月1日,在括苍山麓、瓯江之畔的处州中学操场举行了“七一”纪念活动,接着就休整和待命。
中共浙江省委任命的第七地方委员会(后改为丽水地委)代书记兼第七军分区政委彭瑞林从杭州开会返回丽水后,于7月15日在天妃宫召开了誓师大会,同时宣布了5个中队的工作去向:二中队由中队长宋江萍带一部分人去专署机关,由政委杨景云带一部分人去松阳县(杨景云任县委书记);四中队由政委许铁夫带大部分人去丽水县(许铁夫任县委书记),由中队宣传部长张万祥、二中队李维隆带一部分去景宁县(张万祥任县委副书记);五中队由中队长李宏带一部分人去云和县(李宏任县委副书记兼县长),由政委晨光带一部分人去宣平县(晨光任县委书记);八中队由中队长王子欣带一部分人去龙泉县(王子欣任县委书记),由政委崔振华带一部分人去缙云县(崔振华任县委书记);九中队大部分留在地委专署机关,小部分由中队教导员田烈带队去庆元县(田烈任县委书记)。这样,南纵第四大队来丽的所有干部分配到当时第七地委所辖的8个县。至此,我们走上了新区的工作岗位。
回忆这段往事,心情难以平静。我为自己能参加这样伟大的战役而感到自豪;为自己能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微薄的贡献而感到光荣。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晃60年过去了,南下干部如今都年事已高,离职休养。分配在丽水的南下干部,除少部分因工作需要及家庭原因先后调往外地工作外,绝大部分同志都留在了丽水,扎根于丽水。丽水成了南下干部的第二故乡。我们用青春、鲜血、智慧和汗水记录了丽水的发展,见证了丽水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