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杭州办报记(文/吕韶羽 谷云冰)

浙报cava1 发表于2018-05-01 16:03:50

1949年3月下旬,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后,我们南下干部纵队新闻 干部分队一行20人左右,由新潍坊报社社长赵扬带队,从济南出发,乘 火车到达徐州,然后,以步代车,长途行军,经蚌埠、明光、天长到苏北高 邮。后由高邮沿运河南下,经扬州,从六圩渡过长江到镇江,于5月1日 晨到达江南丹阳农村。浙江省筹委会的汪道涵同志向八兵团交涉,用军 用卡车把去浙江的南下干部分批连夜送往浙江。我们新闻干部分队也 乘几辆军车,沿着坎坷不平时‘京杭国道”,尾随七兵团指战员,于5月5 日晚上到达杭州,分住在武林路上几家店铺待命。至此,南下杭州的新 闻干部分队成员约三四十人,分别来自新潍坊报、渤海日报、大众日报、 济南新民主报和华东新闻干部学校。

5月7日上午,南下新闻干部分队在赵扬的带领下,开进位于杭州 众安桥的国民党东南日报社,同谢狱、戴戈之等地下党同志会合,同随 后陆续来到的梅寒白、方福仁等游击区的同志以及部队的新闻工作者 会合。在陈冰社长、赵扬副社长的领导下,几方面力量形成一个坚强的 战斗集体,开始了紧张有序的接管和浙江日报的编辑出版工作。

创刊初期的报社工作和生活,可以用几个字来概括:紧张、团结、清 苦。大家虽然来自五湖四海,但是不分彼此,没有隔阂,上下级、各方面 的同志都相处融洽,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当时我们都是新手,偶尔在老记者带领下,也外出搞些采访。一次,一位老记者带着我们中的一位新 同志去铁路闸口机务段采访。当时,杭州市南星桥三廊庙至闸口还不通 公共汽车,只得步行。这位新同志在出发前有些发烧,途中体温增高, 步行很吃力,那位老记者就搀扶着他,一直走到目的地。当时还不满20 岁的谭铁民同志,南下时自己带来一架照相机,学习摄影,后来作为军 事摄影记者的助手,随军采访解放舟山群岛的战斗,不料途中得了病。 组织上十分关心,特地派人护送到南京,把小潭的病治好,使他重新回 到工作岗位,后来成了著名的摄影记者。此情此景,至今历历在目,令人 难忘。

创刊初期,给我们印象最深、也是受教育较大的,是报社常开的两 个会。一是民主生活会。部门和党团小组经常召开民主生活会。大家围 拢来,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一般先由本人作自我检查,有没有违犯纪 律的事?同志关系如何?等等。大家都愿意谈思想,讲心里话,然后开 展批评。尽管批评不留情面,但对事不对人,会后仍然和睦相处。二是每 逢报上出了重大差错,都要召开全编辑部大会,由有关责任者向大会作 检讨,然后接受大家批评,共同分析出差错的原因,应该汲取那些教训, 今后如何防止差错。会议既要求严格,毫不含糊,又与人为善,改了就 好。由于报社的政治生活是正常的健康的,大家保持了老解放区的好传 统、好作风。当时,生活确实清苦,较长一段时间内,睡地板,睡‘舞台”, 后来住宿条件有所改善,也是一间房多人住,且有不少人睡高低铺。尽 管如此,大家仍然心情舒畅,精神振奋,千得很起劲,心目中只有工作, 很少想别的,很少有节假,经常是忙了一天,晚上“挑灯夜战”,夜以继 日。“众安桥的灯火”这个说法,就是缘此而来的。

浙江日报创刊初期的体制,完全按照解放区报社的体制建立,采编 这一块,分编辑部、采访部、通讯部。编辑部主要任务是编发稿件,由杨 小林、吴江同志负责,编辑有索鹏飞、于彤、华逖西、王良,谢狱和苏东编 副刊;加上编发通讯稿的新华社丁菲等同志,整个编辑部不过七八位编 辑。采访部,由部队来的洪流同志负责。当时报社汇集了一批有较高知 名度的记者,如七兵团的军事记者阎吾、新华社的林麟、新潍坊报的于 民生等。另外,还有两位特派记者张白怀和周冷,也很有影响。原东南日报的一批记者,后来也参加浙江日报的工作。采访部的人员变动较多, 阎吾、林麟和于民生不久离开报社,有的到了抗美援朝前线。

通讯部是当时人数最多的一个部,由高光、梅寒白两同志负责。我 们两人和毛荧同志都在这个部里,被称为“内勤”。主要任务是发展和培 养通讯员,建立通讯网。具体说就是与通讯员建立经常的通信联系,组 织他们撰写新闻报道,还要对他们进行新闻业务辅导,这是老解放区办 报的传统。这对于刚解放的浙江来说,是一项全新的工作,需要一个一 个单位跑,一个一个人做工作。要向他们解释新旧报纸的区别,宣传全 党办报的方针,增强他们对做党报通讯员的荣誉感和责任感。还要经常 下工厂,着重做好发展工人通讯员的工作。平时联系和培养通讯员,主 要采用写信的方式,对通讯员的来稿提出改进意见。

写信,要诚心,又要热心,要像写给最要好的朋友那样。有时一封 信要写上千字,甚至更多,比写家信还要仔细、周到。时间久了,每位‘内 勤”都交了一批通讯员朋友,有的至今还保持着联系。当时,报社领导十 分重视群众工作,高光同志经常检查我们给通讯员写几封信,写得如 何,组织了几篇稿件,质量高不高,好则表扬,差则批评,有时高光同志 还亲自阅改我们写给通讯员的信,要我们将修改的信誊清后发出。高光 同志那深夜灯下阅改信件的情景,至今未忘。那时,通讯部定期召开情 况汇报会,陈冰、赵扬等报社主要领导经常来听取汇报,给予指导。由于 领导的重视和大家的努力,浙江日报的通讯网得到较快的发展,全省城 乡和各行业、各部门中有了 6000多名通讯员,成为全国当时拥有通讯 员最多的省报之一。这是使报纸得以密切联系群众、及时反映全省人民 斗争生活的主要支柱。

回顾报社创刊初期做通联工作这段历史,倍感珍贵和亲切。我们从 老新闻工作者的言传身教中,不仅懂得怎样做好党报的群众工作,而且 开始摆正一个党的新闻工作者在群众中的位置。这对我们来说一生受 益无穷。

(原载《浙江老年报》2009年8月26日)

浏览:62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