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一年路漫漫
舅舅李林和一批爱国学生参军并且奔赴延安后, 被分配到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学习, 并在一分校的文工团工作。当时抗日战争已经进入最险恶, 最艰苦的阶段, 全国抗战全面爆发。舅舅在抗大分校充分地发挥了他的才智, 他能编能导能演, 能弹能唱, 是个多面手, 也是个多产的作者。1939年, 随着抗日战争的深入发展, 舅舅和一批抗大学员被组织上分配到山东沂蒙山工作, 建立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沂蒙山区环境极其艰苦, 文工团多次陷入敌人的重围, 险象环生, 有一次他被日本鬼子抓住竟挣脱跳崖逃跑, 战友们以为他牺牲了, 都在祭悼他, 但几天后他竟重返部队。艰苦的战争环境锤练了李林坚强的意志和不屈的性格, 沂蒙山区的乡亲们对抗日战士的支持和关心给舅舅极大的鼓舞, 这为他的创作提供了最好的土壤, 激起了他的创作热情。1940年他和抗大的战友阮若珊一起创作出著名的歌曲《沂蒙山小调》。由阮若珊作词, 李林作曲。《沂蒙山小调》一经问世, 立即受到了人民的喜爱, 被沂蒙山区的军民所传诵, 人民唱着这支歌度过了抗日战争最危险, 最艰苦的阶段。《沂蒙山小调》产生于一个伟大的时代, 它的作者是一代风云人物阮若珊和李林, 《沂蒙山小调》属于人民, 人民喜爱它, 传诵它, 而且经久不衰。《沂蒙山小调》随着中国革命的步伐经历了抗日战争, 解放战争, 又迎来了新中国成立的曙光, 这支歌又被全国人民传唱。《沂蒙山小调》经历了六十年的风风雨雨, 放射出璀灿的光芒, 可谓与天地并存, 与日月争辉。《沂蒙山小调》是一首不朽的作品, 它将永远在人们中传唱。
舅舅李林一直随着部队南征北战, 先是抗日战争, 接着是三年多的解放战争, 他随着部队从北到南又经历了三大战役。1949年新中国诞生, 随着中国人民海军的建立, 他被肖劲光任命为海军文化部长, 成为一名年轻的高级海军干部。舅舅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 是光辉的一生。
六十一年情绵绵
舅舅李林是个感情十分丰富的人, 他非常钟爱家人和子女, 对战友和同事充满了深厚的感情, 他把战友们的鼓励都保留存在于自己的记忆中。他说, 那是有很高含金量的重托。1948年, 他随部队来到刚刚解放的沈阳, 他急于要找到自己的亲人, 找到母亲, 找到姐姐。可是在抗战时期, 舅舅的母亲已经去世了, 听到这个消息,他非常难过, 眼望天花板, 眼泪在眼圈里打转, 他见到了唯一的亲人—姐姐李蔻林。当时我母亲李蔻林正在沈阳市第七中学教书, 他鼓励姐姐要跟着共产党走, 学习苏联乡村女教师, 要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之后很多年, 他经常和姐姐保持密切的联系, 关心姐姐的健康和生活。舅舅李林对战友非常信赖, 在保持密切联系的同时, 积极参加战友联谊会, 每次他都非常兴奋, 有时甚至高唱抗战时期的歌曲。他是一个精力充沛, 而且有很强创作欲望的文艺工作者, 他后来一直在上海歌剧院工作。
舅舅是一个坚强的战士, 他的一生有过辉煌, 也曾经跌入低谷。但是, 他无论是对待荣誉还是不平都能保持一个健康的心态。 他总说, 总有一天党和人民还有亲人会理解自己, 会接纳自己, 他默默地为党和人民工作了几十年, 他是祖国的好儿子, 安息吧!
亲爱的舅舅, 我们都爱你, 愿你在天国一切都好!
您的外甥女王又齐2008年2月12日
浏览:193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