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干部孙德裕回忆青春岁月(记者/葛辉)

12597 发表于2018-05-01 16:48:11

离休后,孙德裕重新拾起画笔,这位85岁的老人每天画画,20多 年来,他的作品在各类展览中多次展出并获奖,前不久还出了自己的画 册。

这些事,年轻时根本没时间做。“南下浙江的时候我才25岁,最好 的青春都留在这里了。”孙德裕感叹道。

1949年,杭州解放后,鲁中南地区三大队的孙德裕,南下后直接赶 赴东阳担任了宣传部部长,组织开展了教育党员、办学习班、剿匪反霸 等工作。刚开始语言不通,只能靠当地的干部来翻译。50年代初,抗美 援朝开始了,孙德裕动员大家支援前线、踊跃当兵,仅东阳城区就发动 了 1000多人参军。

1951年秋,孙德裕到省委党校学习后,便被留下来分在杭州下城 区搞“三反”、“五反”。从1951年底至1952年5月,孙德裕任23队队长, 和同事们在私营工商业者中开展了“反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 财产、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的斗争。“因为没有脚踏车,只 能靠步行,没日没夜地工作,累得都吐血了。”但是孙德裕一点都没有抱 怨。

一年后,孙德裕被分配到浙江麻纺厂,起初任宣传部长。当时,浙麻 有1700人,和衢县黄潭口水电站、浙江皮纸厂并列为浙江省三个重点 建设项目。当时的省委书记谭震林想把浙麻建成一个现代化的工厂,做个样板。

“当时算是华东第一流的厂,响当当的一块牌子。”孙德裕回忆说, 翟翕武任浙麻厂长,翟在山东省沂南县当县长时,孙也在沂南县委里搞 宣传,是老领导,又碰到一块儿了,尤其高兴。“翟翕武是个很好的领导 者,会用人,他把水平高的人才都调了过来,如留美归来的工程师陈继 善、罗高华等等,厂里第二年的利润就可以再搞一个麻纺厂了,后来浙 麻一度发展到9000人。”全国纺织工业部的领导都来浙麻参观过,还有 很多国家领导人及外国客人,只要来浙江,必然要参观这个厂。

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厂里发起了推广“郝建秀工作法”和提合理化 建议的活动。“郝建秀工作法”作为建国初期纺织工业战线上的一面旗 帜,曾大大鼓舞了广大纺织职工的劳动热情和生产积极性。在此影响 下,一个“能手成林,标兵机台成列、表演竞赛成网、互助协作成风、先进 经验成套”的生动局面很快形成,一大批英雄模范人物纷纷涌现。

“厂里经常大会小会、小组讨论。”孙德裕说,除了郝建秀,浙江麻纺 厂也出了个劳模叫张杏花,这个慈溪姑娘十七八岁就进厂织麻袋,产量 和质量都是最棒的。厂里组织工人们观看张杏花操作表演,学习并且举 行竞赛,工作效率立刻上去了。

1958年,孙德裕又被调到了省化工厅任生产技术处处长,那时候 有平阳矾矿、武义砩矿、遂昌和龙游的黄铁矿等少量矿产,衢化正在筹 建当中,化工厅直属的主要有三大厂:杭州橡胶厂(原海潮橡胶厂)、民 生药厂、杭州炼油厂。

民生药厂目前是国家大型骨干制药工业企业及第一批‘中华老字 号”企业,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主要生产抗菌素,每年总产值约在1000万 元左右。

海潮橡胶厂则主要生产雨鞋、解放鞋、自行车胎、力车胎等。“海潮 的鞋子流行过一阵子呢,质量好,大家日子很紧张时,还经常买它的次 品穿呢。”孙德裕说,“后来‘海潮牌’商标注册,这个老牌子至今还印在 我们儿时的记忆中。它的雨靴、手推车胎曾获全国质量第一。”

(原载《浙江老年报》2009年8月12日 记者葛辉通讯员陈晓波尉国华)

浏览:141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qiheL
    qiheL
  • 漂流者
    漂流者
  • dorotou
    dorotou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