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区南下干部第一大队到衢江历程(文/燕明)

12603 发表于2018-05-01 17:33:26

一、南下干部离家乡

1948年9月16日,我华东野战军攻克济南,全歼守敌11万人,揭 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接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相继展开,捷报 频传。这时,参军支前成为渤海区最中心的任务。10月至11月,全区 动员1. 5万名新兵参军的工作刚刚完成,又传来了党中央动员大批干 部南下的号召。根据华东局领导的电令,中共渤海区党委作了分批抽调 干部南下的具体部署,并确定一批南下干部由渤海区一地委抽调,按照 部队编制集结待命。12月初,一地委指示各县各自动员,抽调包括县、 区党政军群千部在内的一套县的架子;由地委、专署、军分区各机关抽 调干部,组成地委级班子。除沧州市、沧县、津南、黄骅县于本年7月划 归冀中区党委外,由乐陵、宁津(当时振华县)、庆云、盐山(当时叫靖远 县)、南皮、东光、吴桥等县的干部组成7个中队,合并组成了渤海区南 下干部第一大队。张华墀任大队长,燕明任大队政委。大队党委会以燕 明为书记,周化南为副书记,张华墀、关器、史兴华、刘云青、钟正斋、霍 英为党委委员。中队设中队长、指导员(由支部书记兼任)。各区称为班, 设正副班长。除军队干部由军分区抽调后补送外,全大队共730多人。

我大队作为渤海区首批南下千部,先到华东局党校学习。12月20 日,各县南下干部由各驻地开发,到乐陵县城集中,21日由一地委书记 李广文同志作动员讲话,22日出发,23日到达渤海区党委驻地阳信县何家坊附近的道门王家住了下来。

二、何家坊驻地理思想

我们在道门王家共住了 14天,迎来了 1949年元旦。在此期间,新 华社发表了毛泽东主席撰写的元旦献辞《将革命进行到底》。区党委副 书记刘格平、渤海区行署主任王卓如分别到大队作了讲话。我们以此为 内容组织全体千部进行了学习整顿,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着重克服乡 土观念,巩固南下思想。同时,区党委给我们增补了一部分工商银行干 部,并确定再由地委抽调一些领导骨干,随后补送。

我们原拟从区党委驻地出发,直渡黄河南进。由于黄河流冰受阻难 以通行,经区党委请示华东局同意,决定绕道津浦铁路,转赴益都。

三、华东党校大学习

我们于1月8日由道门王家出发,向津浦铁路洛口方向徒步前进。 当曰经惠民县城宿隋家;9日经杨忠县宿陆子杨家;10日宿济阳县之曲 堤;11日宿于回河;12日宿于齐河县之高王庄;13日抵达津浦铁路桑梓 店车站附近的小吕家村。由于天寒地冻,多日连续行军,加之背负较重 (睡被、日用品等自带),许多同志手脚冻裂,多数人脚底磨起了泡。但一 路来仍然是歌声笑语,斗志昂扬。在小吕家村,据提前到达这里负责联 络的同志汇报,明天下午有专车到来,直达益都,并说近日来敌机轰炸 济南,造成多人伤亡,故这次列车不能在济南停留。我们于1月14日晚 由桑梓店乘车,经济南转胶济线,于15日晨到达并住于益都大陈家华 东局党校附近的王岗一带村庄。

至此,我大队与兄弟战略区第一批先后到来的南下干部组成了华 东局党校的四个部。我大队为党校三部(一部由鲁中南区干部组成,共 700多人:二部由华东局机关干部组成,共400多人:四部由胶东区干部 组成,共900多人),大队党委改为三部部委会。华东局党校由华东局领 导成员张鼎丞任校长,温仰春任副校长。党校领导与各部委负责人组成 学委会,在学委会统一领导下,由各部委负责管理各部的教育学习。在 此前后,由渤海区行署管瑞才、张应举、王亦山、杨三友等处长带来的一部分行署机关南下干部亦参加党校三部的学习。党校校部莫夫之及行 署管、张、王、杨等处长均为三部部委委员。至此,三部学员达800多人, 党校全部学员共3000名左右。

1月18日,华东局党校隆重举行了开学典礼,华东局及山东省党 政领导饶漱石、陈毅、康生、张鼎丞、曾山、舒同、黎玉、郭子化等都亲临 大会作了重要讲话。1月24日,饶漱石又作了关于目前形势和任务的 报告。这次大会和讲话、报告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我们大队在王岗共住了 34天。在此期间,以元旦献辞《将革命进行 到底》为中心内容,结合华东局领导同志的讲话、报告及有关文件,联系 形势的发展和学员的实际思想情况,集中进行了学习整训。这次学习, 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提高了人们的思想认识,进一步坚定了广 大干部南下江南、接管与开辟新区、解放全中国、把革命进行到底的决 心。大家把能够参加这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进军引为无上的光荣,进一步 加强了组织、纪律观念,表示坚决服从党的调遣,党指到哪里,就钉在那 里。此外,我们还初步学习了接管新区城乡的一些政策。

四、移驻沙沟会三支

根据党中央2月8日“华东局、华东军区机构立即移至徐州、同总 前委和第三野战军前委一同工作,集中精力布置南进”的电令,华东局 指示华东局党校南移临城,并要求党校在临城接受各战略区正在南下 的1. 5万名千部,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我们这时才听说,渤海区南 下千部已编为华东南下干部纵队第三支队,将由周贯五支队长、刘格平 政委率队南来临城。我们听到这消息后感到特别高兴。

2月19日,我大队与党校校部乘同一列火车从驻地出发,经张店、 周村、济南、泰安,于21日晨到达临城车站。我大队驻于临城以南的沙 沟镇。我们在这里驻了 37天,一方面同渤海三支队会合调整编队,同时 继续抓紧学习。

2月24日,我们代渤海区南下干部三支队接收了 337名由济南来 的《华大”学生,编为5个学生队,并成立一个临时总支,由管瑞才任书 记,张应举、莫夫之为委员,领导学生队的学生。从3月6日起,由渤海安徽境内长江以北地区,准备随军支前渡江作战外,其余大队都参加了 这次学习。

五、纵穿运河渡大江

为准备随时渡江,华东局党校奉命继续南移。3月29日,我三支 队机关及所属一、二、三、五、六大队离沙沟南下。30日乘火车经徐州转 陇海铁路到达瓦窑车站后,连夜徒步行军,3月31日住宿程家集。三天 后,继续步行向两淮出发。4月4日经新安镇宿南营子村,5日经阴平 镇宿庙头镇(均属沭阳县),6日宿大徐家,7日宿某某村,8日宿马庄, 9日经过淮阴到达淮安,在这里休息了二天,进行总结工作与安排下一 步行军,向界首前进。由淮安起到长江止,我们一直沿古运河东岸行进。 这一段河道,江苏省称为里运河。4月12日宿淮安县南马家桥,13日 宿宝应县城,14日宿宝应县的马宋桥,15日到达界首。

界首镇位于宝应与高邮之间,西临高邮湖。湖水、河水连成一片,漫 无边际。这里全是水网地区,听说距长江已很近了,三四日路程即可到 达。我们在这里住了 11天,继续学习,同时又一次检查总结行军工作。

从沙沟到界首,历程18天,主要是行军,而且除坐了一夜火车外 都是步行。在沙沟出发前,考虑到途经城镇多是解放不久的新区,风俗 习惯不同,语言难懂,到处有散兵游勇和敌特残余,情况比较复杂,可能 遇到一些新问题,从而作了比较深入的动员安排。同时行军中的各项工 作——行政管理、政治工作、伙食安排、防疾治病、照顾病员、安全保卫 等都抓得较紧,特别是充分发动了群众,按着行军的六大要求(服从命 令听指挥、团结友爱互帮助、遵守纪律守时间、警惕敌特保卫安全、轻装 整齐讲卫生、入境问俗联系群众)纷纷定出了公约,因此行军顺利,秩序 良好。一路见到军队、民工和各种大小车辆奔腾向前,这种情景令人精 神振奋、情绪高涨。进入两淮以后,小麦、油菜遍地嫩绿,稻田处处,小河 流水,颇近江南景色,更增加了行军的情趣。

在这段时间,我们的党校成了流动学校,但教育和学习一直抓得很 紧,贯穿于行军的全过程,边行军边学习。有时校部提问题出考题,供全 体干部行军途中思考,有时利用半天行军半天休息与暂停小住(如在程区党委领导刘格平、周贯五、陈放、彭瑞林率领的南下干部三支队及所 属的南下区党委党、政、军、群机关和二、三、四地委南下干部等四个大 队,陆续进驻沙沟及附近郗山、李家店等村。渤海一地委调补给我们的 南下军分区人员及300多名地方干部(主要是渤海公校、财贸干校抽调 的南下干部)随同支队一同前来。至此,我们大队干部己达1〇〇〇人之众。 三支队到来后,我大队即把党校三部工作移交给支队,由支队领导组织 新的部委会,统一领导渤海区南下干部的学习。按照支队党委的组织体 制,我大队党委会改为总支委员会。

根据上级指示,3月9日支队决定把我大队一分为二,组成一、五 两个大队,以原来的7个中队为基础,加上新调补给我们的300多名南 下干部和一部分“华大”学生,合理搭配组成了 13个中队。并任命陈彬 为第一大队大队长,燕明为大队政委,钟正斋为副大队长,汤振连为政 治部主任。党的总支委员会:书记燕明、组织委员高希圣、宣传委员王鹤 平(后调任六大队总支宣传委员,该职由刘云青代理)、民运委员刘云 青,霍英负责治安保卫工作,下属7个中队。任命刘荣华为第五大队大 队长、周化南为大队政委、张华墀为副大队长、黄德钦为政治部主任。党 的总支委员会:书记周化南、组织委员关器、宣传委员史兴华,杨三友负 责治安保卫工作,下属6个中队。至此,三支队共辖一、二、三、四、五、六 等六个大队。

我们全体南下干部在沙沟开始了更紧张的学习。2月25日,副校 长温仰春从徐州开会返校后,即安排了住临城期间的教育学习计划。3 月2日到3日,党校各部的县级以上干部齐集临城北关天主教堂听傅 秋涛同志作城市政策报告;5日至6日,由刘瑞龙同志作支前和征粮工 作报告:12日至21日,由饶漱石向全校各部总支委员以上的干部,传达 了党的七届二中全会决议,并作了新区农村工作的报告,尔后分层传达 到全体干部。在这段时间内,就上述报告特别是二中全会决议的内容, 组织了更大规模的教育学习。与在益都期间不同的是,那次学习的着重 点是解决对形势任务的认识和坚定南下的思想,这一次学习的着重点 是解决接管新区城乡的方针政策问题。这是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广大 干部的迫切要求。我们支队除第四大队由彭瑞林率领于3月22日赶赴家集、淮安)时间进行讨论交流。关于如何接管城乡、企业、工商业和反 动政权的许多具体政策,多是在行军中学习的。

在界首待命期间,一方面对前一段行军层层进行检查总结,表扬好 人好事,鼓舞士气,为下一步行军作好准备,同时用更多的时间对一些 重大政策进行再学习或补充学习。

在界首,确定了我们的去向。4月22日,支队领导宣布一、二、四、 五大队到浙江。23日起,浙江省委组织部部长杨思一及其工作人员来 我大队听取汇报,了解情况。这时,前方捷报频传,4月21日我百万大 军已强渡长江天堑,23日解放南京,并正在进军上海。消息传来,欢声 雷动,群情大振,心情焦迫,急望渡江赶赴新的工作岗位。4月27日,支 队奉命出发,以4天的时间,经高邮,过扬州,抵达长江北岸,宿营待渡。

5月1日晨,大雾。上午11时,我三支队各大队均开赴江岸隐蔽。斯 时万里晴空,对岸镇江遥遥在望,敌机来过两次,均一飞而过。下午3时, 我们奉命在江南最窄处(12里)的六圩登船渡江,只40分钟安全到达对 岸。回想渡江前作了应付种种困难的准备,未料渡江如此容易,大家喜 出望外。

六、挺进杭州下衢州

5月1日下午渡江后,经镇江市步行进军40余里到达丹阳附近之 新丰镇。我大队住附近的金江口。支队领导指示:为充实我地、专、军分 区机构,一、五两个大队合并,仍称第一大队,所属13个中队暂不变动。 支队并宣布了一大队及南下地委、专署、军分区领导名单:

大队:大队长张华墀、政委燕明。

地委:书记燕明、副书记周化南、组织部长关器、副部长史兴华、宣 传部长高希圣、民运部长刘云青。燕明、周化南、张华樨、关器、史兴华、 高希圣及陈彬、黄德钦为地委委员。

专署:专员张华墀、副专员钟正斋、公安局长杨三友。

军分区:副司令员陈彬、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黄德钦。

5月3日晚,支队传达华东局首长紧急指示:赴浙江的南下干部赶 赴杭州,并瞩:1、快走,走得越快越好;2、到杭州接管不要怕右,能团结的人,团结得越多越好。群众起来不要怕左;3、干部安排很难做到完全 妥当,号召要服从组织分配,不讲价钱。

5月4日夜,三支队的一大队、二大队随同一支队(鲁中南下干部 组成)进赴浙江(此时听说三支队及所属三、六大队待命接管上海)。我 们由新丰镇乘火车于5日晨到达无锡市南门车站附近隐蔽防空,下午 继续乘车到浒墅关。当夜步行30里,拂晓住于苏州市附近之横塘镇。休 息两天后,5月8日由此乘船继续出发,9日晨歇于北板镇之火义浜, 晚抵平望,10日抵达浙江之南浔镇,11日宿于湖州。在这里,我大队 奉命将由路凤翔、周平臣和戴光、韩永安分别带领的两个中队(以吴桥、 乐陵干部为主)抽调给负责接管嘉兴地区的鲁中南区的八大队,并分配 到桐乡和嘉善两个县工作。12日晚,我们到达杭州市。这时,各路南下 接管干部均聚集在此,我大队住在拱辰区待命。

在杭州市,中共浙江省委书记兼省长谭震林召开了各地区南下干 部带队负责人会议,谭启龙副书记作了浙江省情况和接管任务的报告。 接着,又召开了解决具体问题的会议。在此,我大队又抽调出由林生、刘 春泉和宋宏、何志民分别带领的两个中队(前者以南皮千部为主,后者 以宁津干部为主),分别分配到宁波地区的慈溪县、绍兴地区的上虞县 和嵊县。军队千部由七兵团(兼浙江省军区)领导分配,我大队的南下军 分区副司今陈彬以及大部分军分区干部分配到建德地区工作。副政委 兼政治部主任黄德钦分配到嘉兴地区工作。另外分给我们鲁中南某大 队的一个军分区班子,由其参谋长带领,随同我大队所属中队分配到衢 州地区工作。

衢州位于衢江沿岸,一向为浙西军事重镇。抗日战争后期是国民党 浙江省临时省会,又系绥靖公署所在地。衢州(解放后改为市)及所属各 县于5月上旬已先后为我解放军二野五兵团十六军、二十一军解放,并 实行了军管。我大队全体人员5月17日由杭州沿浙赣铁路乘火车出发 西进,19日到达衢州。同当地驻军接洽安排后,即由我地委、专署、军 分区机关抽组接管班子,协同由李书林带领的以盐山干部为基础的一 个中队接管城区工作,其余由石青、贾文贤率领的以宁津干部为主的中 队,由苏明、赵子修和曹墨亭、宋秀村带领的以盐山干部为主的两个中队,由张复兴、栋良山带领的以乐陵干部为主的中队,由李征凡、王俊生 带领的以东光干部为主的中队,由崔玫光、张芳春带领的以庆云干部为 主的中队,分别接管了衢县、江山、龙游、常山、开化、遂昌等各县城乡。 至此,南下已告结束,广大南下干部在新区展开了新的战斗。

从津南(即渤海地区)到衢州,行程2000公里,历时5个月。这对我 们全大队南下同志来说是一次伟大而光荣的长征,给我们留下了终生 难忘的记忆。从那时到现在,已整整40年过去了,但当年南下的情景犹 历历在目,令人难忘。

(原载中共衢州市委党史研究室编:《南下干部挺进衢州》,中共党 史出版社2011年版。)

浏览:361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qiheL
    qiheL
  • 柳泉书生
    柳泉书生
  • George.Yip
    George.Yip
  • 漂流者
    漂流者
  • 丰林谷农业
    丰林谷农业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