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岸堤干校建校五十周年前夕(文/张伯祥)

12625 发表于2018-05-03 22:45:14

我参加革命,学习政治,学习军事,始于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这所干校,在抗日烽火中诞生,在 艰苦斗争中壮大,是给我革命知识的母校,是培育我 成长的摇篮。我在这里所受的教育和锤炼,是终生难忘的。

“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一致奋起抵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共产 党站在斗争的前列,在我家乡山东省,省委广泛发动 群众,组织武装,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济南沦陷后, 省委于1938年1月,在泰安徂徕山直接领导了抗日武 装起义,建立了八路军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各地 区也相继发动组织抗日武装,开辟抗日民主根据地。 当时突出的问题是缺乏干部。为了解决干部来源问 题,省委决定成立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

干校成立于1938年6月,校长由当时的省委宣传部长孙陶林同志兼任,设军事、政治、民运三个队。我是第一期政治队的学员。干校创办的初期,没有固 定的校址,随省委机关行动。当时,省委为支援鲁南人民抗日义勇军,率领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一部南下鲁南山区,经蒙阴、费县等地到滕县,在冯卯等地 打击顽军申宪武部,并拨除当地反动地主武装的山寨。后因形势变化,省委机关又率第四支队返回沂蒙 山区,途中在滕县东部八里沟遭顽军伏击,激战一昼 夜,冲出重围后,继续北上,直到1938年9月,才转移到沂水岸堤,干校也才在岸堤有了固定的校址。干校第一期学员,就是在这样流动、行军、作战的“游击”环境中进行教学和训练的。

干校是按“抗大”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办学方 针建校的.强调树立“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校风,逐步达到革命化、战斗化的要求。教学内容和 教学方法也很有特色,整个教学计划和课程设置,都是根据当时抗日战争的形势、任务和培养干部的需要 安排的。学校的专职教员很少,除部分军事和专业课 外,都是由省委领导同志和各部部长亲自讲课,大都是采取上大课的办法,内容主要有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革命 战争的战略战术以及党的建设、民众运动、青年工 作、妇女工作等等。

那时,学习条件很差,没有课堂,村头、树下就是课堂》没有课桌,两个膝盖就是课桌;没有训练场 地,打谷场就是训练场》纸张供应困难,就省着用,这面写了字还在另一面写》没有蓝墨水,就用紫颜色 粉粒泡成紫墨水用。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我们的学习热情始终很高,求知欲望很强烈,时刻勤学苦练。

我们在抗日游击战的环境下边学习,边工作,边战斗。省委机关的中心任务,往往也就是干校的中心 任务。我们每到一地,都做发动群众的工作,有战斗 任务就去打仗。当时的艰苦环境和战斗任务,使我们在实践中不断得到锻炼和提高。我们在频繁的转移中,学会了站岗、放哨、行军、宿营和执行警戒任 务;在广泛发动群众中,学会了如何调查了解社会各 阶层的情况,如何宣传群众,动员青年参军和组织抗 自卫团、妇救会、儿童团的工作,从我们学员队的自身建设中,学会了组织救亡室(即以后的革命军人 委员会、军人俱乐部)以及如何办墙报、写标语、教 唱歌、宣传鼓动等;从严格的军事生活和军事教育 中,使自己逐步由一个农村青年转变为军人。学校的 军、政教育和实践,使我们提高了分析问题、认识问 题的能力,坚定了抗日救国必胜的信念,初步懂得了 用无产阶级思想克服小资产阶级思想和农民意识,逐步树立了革命的人生观、世界观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我们在战争中学习军事,学习打仗,在艰苦复杂的环境中磨炼意志,増长才干。

我们在干校的学习时间虽只有个把月,但大家学到的知识不少,每个人的军、政素质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与入学前相比,完全变了模样,由一个农村青年 .变成了一名坚强的抗日战士。我就是在干校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为做一名抗日的先锋战士、一名终身为人民服务的革命战士而参加中国共产党的。我深深感到,在抗日军政干校学习,为我后来的成长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历史已经证明,干校第一期和以后各期,为我党 我军培养了一批批优秀人才。这些同志在各条战线上,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以及全国 解放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做出了重 大贡献。山东抗日军政干校,在山东抗日战争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历史只能说明过去,不能说明现在,更不能说明未来。在纪念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创建50周年的时候,我们回顾这段历史,不仅是为了纪念她、怀念她,更重要的是,要使当年干校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 和优良作风,在50年后的今天,在党的十三大确立的 基本路线指引下,在改革、开放的新形势下,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得以继承和发扬,在 祖国四化建设中做出新的贡献。

谁在收藏
浏览:229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小猪约翰
    小猪约翰
  • 林永涛
    林永涛
  • panda
    panda
  • 徐志摩
    徐志摩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