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移斗转,岁月悠悠。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建 校50周年纪念日来到了。我们怀着极其喜悦与怀念之 情,表示热烈祝贺!向曾在干校工作、学习过的老领 导、老同学们表示亲切问候,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干校是抗战初期由中共山东省委直接创办和领导 的第一所“抗大”式军事、政治干部学校。她于1938
年6月创建,随省委行动,7月7日举行开学典礼, 从9月第二期起驻沂水岸堤。共办五期。1939年9月并 入八路军第一纵队随营学校,在一年余时间内,为党 培养出3000名党、政、军、民运、财经、教育干 部。这些革命的种子,撒遍了全省和苏、豫、皖部分 地区.对于解决飞跃发展的抗战形势下我党我军急需 的干部问题,对于建党、建军、建政,开展群众运 动、经济建设和教育工作,对于创建山东抗日民主根 据地,对于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对 于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均做出巨大的 历史贡献。其中有些同志在中央和省、市、地区各个 单位、各部队,担负着重要职务;有些同志在战场上 或敌人刑场上献出了宝贵生命;有些同志积劳成疾已 与世长辞了。现在幸存者多已两鬓霜染,然犹余热生 辉。因而可以说,干校不愧为革命的“大熔炉”,是 我省教育战线上的一面鲜艳红旗。她的宝贵经验,值 得认真回顾和总结。干校以“抗大”为榜样所形成的 校风,在各条战线上,仍是召唤人们振作精神,团结 奋斗,发扬正气,抵制歪风,勇猛奋进的精神力量。
(一)
举办干校是历史的需要,是省委的一项重大战略 部署。
首先,是我党我军建设抗日民主裉据地的需要。 1938年春徐州失守后,日寇继续向我国内地疯狂进 攻,山东全境沦入敌手。在此之前,我党在各地成功 地领导了抗日武装起义,大大鼓舞了处于水深火热之 中的人民群众,抗日游击战争广泛开展。山东不象华 北其他地区,有久经战斗的中国工农红军改编的八路 军在开辟工作,而主要是依靠地方党发动起来的土生 土长的抗日起义武装。而这些武装,急需充实培养大 量的军政干部,以求得进一步巩固与发展, 同时更需 要大批地方干部进一步宣传、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 政权,逐步创建铜墙铁壁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变敌后 为前线,支持长期抗战。在当时形势下,省委决定举 办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确实抓住了历史先机,足 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
干校在专业与课程设置上,都体现了战争需要。 最初为巩固和发展我军与发动群众的需要,在学员组 织管理上,按专业分设军事、政治、民运诸队;随着 游击战争和群众运动的广泛开展,增设了妇女、青 年、地方武装诸队;由于部队的壮大和地方干部的增 加,家业大了,需要理财,増设了财经队;鉴于干部 与社会教育开展的需要,又增设教育队。在课程设置 上,除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游击战术、抗日游击战 区中的各项基本政策、军事常识、哲学、政治经济 学、社会发展史等为共同课程外,又按专业设置部队政治工作、民众运动(包括妇女运动、青年运动等) 教育概论、教学法、会计学等等。
其次,是把广大爱国青年引向革命道路的需要。 “七七”事变爆发后,广大社会青年身处“山河破 碎风飘絮,身世沉浮雨打萍”的险恶境地,义愤填 膺,热血沸腾,立志投笔从戎参加党所领导的各项抗 日救亡活动。与此同时,日寇推行其“以华治华”的 罪恶阴谋,在占领区吸收了一批意志薄弱,见利忘义 的败类为其服务,国民党地方势力派则利用群众中的 “正统观念”,企图拉拢扩充实力;一些土匪地痞流 氓也打着“抗日”旗号招兵买马。干校的开办,正适 应有觉悟的或处于苦闷,徬徨之中的失学青年的迫切 要求。所以干校在与敌伪和各种邪恶势力争夺青年的 斗争中,起到了导航的作用。,
当时到干校学习的学员,有从我各地武装中选送 的,有各级党组织派往的,有“友军”派出的,有慕 名入校的,也有因受国民党的排挤而集体投奔的。学 员中有大、中、小学学生,也有文肓;有军官,也有 士兵I有工人、农民,也有店员;有共产党员,也有 国民党员》有小学教师,也有塾师;有道门会友;有 文媛闺秀,也有工农大嫂,还有海外华侨等等。真是 五湖四海,弦歌一堂。神圣的“抗日救亡”这个伟大 的奋斗目标,把不同身世、经历、文化程度的人们统 一团结了起来。充分体现了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的巨大感召力和具有悠久文明和革命传统的中华民 族的凝聚力。
(二)
干校每期学习时间虽仅为1至3个月,却成为学员 接受政治启蒙,走上革命生涯的起点。多数学员入校 时只有满腔的爱国热情,通过学习,思想意识开始了 从小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的转变,初步领会了党的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各项抗日主张,懂得了不仅要争取 民族解放,还要取得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要为 宏伟的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终身。
取得如此巨大的教育效果,是有其主、客观原因 的:
首先,伟大神圣的抗口民族解放战争给灾难深重 的中华民族上了一堂深刻的政治课。各阶级、阶层、 行业的爱国人民,奋起投入了民族解放斗争的洪流。 干校学员是知识青年、工人、农民的先进分子。他们 入校,寄希望于学好抗日救亡的本领,决心为祖国生 存不惜付出自己的宝贵生命。因此,政治思想教育很 易收效。
其次,党中央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为每个爱国者 指明了正确的政治方向。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 领》,特别是毛泽东同志的《论持久战》,批判了速胜论和亡国论,坚定了人民群众抗战必胜的信心,认识 到赢得最后胜利所必须经历的艰难和曲折。大家的学 习生活与国内、国际的革命斗争紧紧联系在一起。文 娱活动中的抗日歌曲、节目感人肺腑,催人泪下。人 们生活在这种热烈而浓厚的政治气氛之中,怎能不潜 移默化呢?
第三,以“抗大”为榜样的教育方针和教学方 法,对学员思想转变起着重要作用。
1938年10月,黎玉同志从延安带来一批“抗大” 干部,充实了干校,并带有大量学习材料。从此,除 了学校规模比“抗大”小,学制比“抗大”短外,均 按“抗大”模式办学。“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 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的办学方针 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抗大校风,得到进 一步贯彻和发扬。
当时办学条件十分艰苦,一无校舍,二无印好的 教材,教师不多。庭院、树荫是最好的课堂,坐在背 包上,本子搁在膝盖上记笔记,每人一只搪瓷碗、每 班一只盛菜的瓦盆。学校经费主要来自社会募集。农 家的一间小草屋,铺点草就住上一个班。晚间讨论会 就围坐在豆油灯周围。教师也在微弱的灯光下备课。
学校提倡教学相长,课内外的疑难问题,往往争得 面红耳赤,然后由教师解答。既深化了学员对问题的 认识,也提高了教师自己本身的素质。军事课把课堂授课与野外演习结合起来,既提高了部队学员的作战 本领,又使未作过战的学员们学到了基本军事知识。
生活在这个革命大家庭中的人们s思想融洽,心 情舒畅,互相关心,互相爱护。反映了政治思想工作 的威力,同时提倡思想见面,开诚布公,反对自由主 义。遇到分歧,摆事实,讲道理,开展批评和自我批 评,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每一周一次小组会,交流 思想,提倡相互谈心,效果良好。
为了调动学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首创精神,全 校设俱乐部,每队设救亡室,广泛开展体育、文化、 娱乐等课外活动。救亡室负责人均由学员民主选举产 生。
学校除了党总支和若干党支部(不公开)外,还有 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的组织,在生活、学习诸方面, 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抗大”的校风由学员带到全省各地,在各级举 办的各层次的训练班、学校中得到发扬光大,树立了 良好的革命风气,促进了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建设。
(三)
今天我们纪念干校建校50周年,就是要在党的十 三大路线指引下,结合新的历史条件和特点,特别是 结合当前教育战线上的实际,赋予新的内容,发扬“抗大”精神,正确借鉴干校的历史经验,推动教育改 革,为宏伟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培养各种优秀人 才。我们要象当年举办干校那样,重视知识,重视知 识分子,重视人才的培养,把教育工作提到重要位 置,要发扬干校理论联系实际的良好学风,勇于探索 和解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屮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要 继承和发扬干校革命传统,振奋民族精神,促进社会 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建设。希望广大知识分子 象当年干校师生那样,实行与工农兵相结合,为振兴 中华,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竭尽全力,贡献出 自己的聪明才智。我们同样要教育学生热爱党,热爱 社会主义,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为子孙后代创造更 加美好幸福的未来。
祝“抗大”式的干校教育精神永放光芒!
辛讳同志,山东莒县人,干校四期政治教员、青年队指 导员。历任一机部船舶设计院党委书记,山东社会科学院党 组副书记、副院长,中共山东党史人物研究会副会长,山东 史志学会副会长等职。
杨维屏同志,山东莱芜人,干校一期学员。历任山东省 基本建设委员会主任、省六届人大常委会专职常委、中共山 东党史学会副会长等职。
庄子正同志,山东莒县人,干校四期学员。历任济南市 教育局长、文办主任,山东省委文教部处长,山师分院院长, 山东教育学院顾问等职。已离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