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是中共苏鲁豫皖边区省 委(后为山东分局)在1938年建立的一所新型学校。 我是该校第一期学员,学习时间虽短暂,但对我提高 思想觉悟,投身革命事业都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在迎 接建校50周年的喜庆日子里,我整理了几则往事,向 母校献礼,同时,供健在的老同学回忆与思考,以便 相互激励,共同前进,为“四化”建设发挥余热。
“七七”事变的炮声,唤醒了沉睡的祖国大地, 全国人民积极晌应我党号召,纷纷走上了抗日救国的 第一线。我作为临沂三乡师的一位学生,在全国抗日 高潮的影响下,遵照中共北方局关于“脱下长衫,到游击队去”的指示,于1937年11月回到老家沂水,参 加了八路军。1938年3月,编入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 队第六大队,成为我党领导下的一名抗日战士。大约 在四、五月份,六大队接到了山东省委的通知,要我 们选派一批人员到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学习。队部 接到通知的第二天,就确定了人选。大队领导人杨昆、 李仲林及邵德孚同志,召集我们开会,做了动员报 告,再三强调这次到干校学习的重要意义:不仅有利 于六大队的发展,,而且关系到今后各项工作的顺利进 行。要求大家一要服从命令听指挥> 二要搞好团结, 克服困难;三要保证完成学习任务。特别是邵德孚语 重心长地说:“咱们当八路军,一切都要靠群众,就 得首先学会做群众工作。”他停顿了片刻又说:“咱 们今年在许家略老猫窝过春节,吃的就是咸菜小米 饭。一个革命战士就得有不怕吃苦的精神。”他的话 虽然不<多,却深深地打动了每个人的心。我们被选送 干校的24位同志一致表示:坚决完成学习任务,决不 辜负觉和人民的期望,并在当天下午整队出发。
(二)
我们离开队部袁家城子,依照大队领导安排的行 动路线直奔蒙阴,当时正值小麦成熟季节,田野上,麦 浪滚滚一片金黄;山坡上,牛羊逐草追食》野花,争奇斗艳;蜂蝶,穿梭飞舞。这诗情画意的景象,似乎 缓冲了战争的紧张气氛,但我们却无暇观赏,只是急 忙行军赶路。这天傍晚,我们来到沂水县下里庄,经 村长安排,住在村头一座小店里。店主人热情好客, 先是送来了热水洗脸烫脚,又送茶水止渴解乏,最后 又端来热腾腾的白馒头和熟猪肉。这丰富的晚餐•我 们从戎以来第一次吃到,心中颇为激动。晚餐后,我 和店主坐在院中乘凉,经过交谈,才得悉他名叫张致 祥,是我们的地下工作者,小店主要由张大嫂经营, 他俩以开店为掩护,进行革命活动,对待过往的同志 如同亲人。我们在这里甜甜的住了一夜,便披星戴月 向西奔去。
(三)
经过了3天多的急行军之后,我们抵达蒙阴县 城,当时正值国共合作时期,进城后,就直奔国民党 蒙阴县政府交涉食宿。说来顺利,我们被安排左一家 客找里。晚饭后,还到城南杨树林看了一场莱芜梆子 戏。在蒙阴城我们休息了两天,问明八路军四支队的 对外称号和驻地后,便星夜启程。经过一天的急行 军,终于抵达目的地——肖家略,找到了省委机关。
到省委后,我们受到了热情接待,并派人送我们 去干校报到。说是干校,其实同在连队里差不多,一切军事化。学校校长由省委宣传部长孙陶林同志兼 任,日常工作由潘维周、刘建中主持,另有几位教师 分管组织、行政、后勤等方面的工作。因学员尚未到 齐,尚未举行开学典礼,暂由潘维周、刘建中等讲 课。主要课程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和“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等等。一般是上午讲课,下午进行军事训 练和教唱抗战歌曲,学校生活颇为活跃。
(四)
麦收之后,干校接到省委的命令:随省委和四支 队进军抱犊崮山区。这不仅是一次长途行军,而且沿 途敌伪军阻力很大。我记得,经过几昼夜行军之后, 便进入了蒙山四大关之一的九女关。国民党临沂专员 兼保安司令张里元部拦关截道,不准通过。军队停止 前进,派代表前去交涉。在交涉过程中,我们便在树 荫下上课、学习、唱抗日歌曲,还到山水沟里去捕捉 鱼虾、螃蟹,用干柴烧熟后就餐,真是别有一番情 趣。同时,还通过访问老乡,得悉了九女关的来历。 据说,这关是战国时期:鲁国为防齐国的侵犯所建。 有一年,齐国发兵进攻鲁国,正当守关将军危在旦夕 之际,他们九个女儿披挂上阵杀退了敌兵,转危为安。 九女关便由此得名。经过半天交涉,张里元部终于让 开一条路,我们通过了九女关。抵达费县仲村(现为平邑县)时,又遇到了同样情况——围寨紧闭不让进 村。我们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住在寨外 民房和野坡里,通过事实感动了群众,他们不仅热情 接待我军,还主动承担了军需供应。
(五)
在仲村,我们召开了抗日战争一周年纪念大会, 村外的场地上,筑起了高大的土台,扎了松门,几十 面红旗迎风飘扬,旗下一万多军民熙熙攘攘,洪亮的 军歌声、军号声和铿饿的锣鼓声、鞭炮声响成一片, 惊天动地、振奋人心。
大会开始,首先由省委书记郭洪涛作了形势报 告,他在讲述了抗战一年所取得的重大胜利之后,阐 明了抗日战争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并以平型关大捷和 台儿庄会战为例,充分说明了只要坚持团结抗战,实 行全国总动员,就一定能够打败日寇,取得最后胜 利。郭洪涛的讲话不时的被一阵阵掌声和口号声打 断。特别是当他讲到了山东抗日武装力量得到迅速发 展时,会场上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和欢呼声。郭洪涛 讲话后,各界代表和士绅名流分别在大会上发言,共 同表达了团结抗日和抗战到底的决心和信心。会场上 群情高昂,欢声四起,形成了不可抗拒的洪流。
纪念大会结束后,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举行了开学典礼,孙陶林代表省委并以校长身份讲了话,他 着重讲了干校的性质任务,提出了为适应抗日战争的 需要,必须在尽短的时间内,培养大批干部和各方面 的人才。在教学方式上,他强调了运用学习的理论指 导实践,又通过实践丰富理论知识。接着,潘维周传 达了干校的组织机构、教学计划和学习、生活制度, 要求全体学员认真贯彻执行。从此,干校走向了计划 教学的阶段。这时,我才认识到原来在临沂三乡师学 的那套教学概论,根本不适合战争要求,只有采取这 种“三边”教学方式,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六)
在仲村住了 3天,我们随省委继续南进,越过费县 的浚河,进入抱犊崮山区。这是一个穷乡僻壤,土匪 出没的地方,农田很少,群众很穷,但梨树却很多, 满山遍野一片片,一层层,果实累累,满树金黄。当时 天气闷热,部队就在梨树丛中露宿。开始群众有点耽 心,怕我们偷吃黄梨。可是,当他们亲眼看到,这么 大的一支队伍,不仅在村中秋毫无犯,而且睡在张口 能咬着梨子的梨树下,竟没有人吃梨,都敬佩得赞不 绝口。所以,当我们整队出发时,散住在山坳里的农 民,纷纷集聚在道旁、沟口,烧好热汤,洗好黄梨, 依依相送,不忍离别。
大约在7月10号的一个傍晚,我们赶到了滕县东 部的增崮一带,分住在万寿山梵王庙附近村庄。破旧 的古庙和墓地柏林就是课堂。在这里,刘有恒、潘 维周系统地讲授了抗日救国十大纲领、抗日民族统一 战线和民众运动等课程,着重阐述了我党抗日救国的 主张以及广泛发动群众、组建抗日武装和建设抗日民 主根据地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深受启发和鼓舞。
干校的生活非常艰苦,募捐到什么食物就吃什么 食物,以班为单位共同进餐。睡觉就更简单了,各自 寻块门板或长凳作床,我就靠一条宽不过30公分,长不 过一米半的破凳子睡了整个夏天。文娱生活却颇有情 趣,经常上演自己编写的剧目,我也参加演出了一个 名叫“闯关东”的小剧,在剧了一个农民,在 穷途末路时拉着小车到东北逃到半路上,又遇 到了日本侵略军,只落得妻离子散家破人亡。这戏深 深感动了群众,台上台下都流出了辛酸的眼泪。
8月1日,省委决定挥师北上,返回沂蒙山区,我 们干校第一期也就此宣布结业。学员们相继分批回到 各地。我们从六大队来的24个人,大部分回到原来的 部队,也有少数人留省委机关或派到湖西去工作。大 家高唱毕业歌,挥手告别,奔向新的征程。
以上仅就自己的回忆撰写了这篇文章。事隔半个 世纪,有些事情已记忆不清,错讹和不当之处在所难 免,敬请知情的同学补充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