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叫陈侠,原杭州市委副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他参与过组建舟山、温州地委。1993年在浙江省老龄委副主任位上功成而退。
陈侠一生,行事低调,以至于当你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关键词充分搜索他时,除出席的个别活动之外,几乎没有任何词条。
其实,他的人生,很是传奇。
第一次打死鬼子
陈侠前段时间因为病重,被紧急送往浙江医院急救,随后住院,刚刚从昏迷中脱离危险,但终因年事已高,听觉基本丧失,需卧床静养。
这些天,杭城连续强降雨,陈老不能出外推行,活动范围也就20平方的病房空间。浙江在线记者与陈老握手后,交流基本是与其老伴和儿子完成。
1917年,陈侠出生于山东莱芜山村。父母取字为侠,希望他侠义肝胆,做人有担当。侠,成为了伴随他一生的写照,即使在浙江医院高干病房病重至今,他依然刚毅,喊起自己年近80岁的长子陈平,还是底气十足。
“父亲的抗战生涯是从莲花山开始的。”陈平一口京腔,字正腔圆,回忆起父亲的峥嵘岁月,盯着父亲作答。
此时,陈侠爱人夏静一老人正为他翻身。长期卧床,容易生疮,需多起身,多翻身。
陈平说,陈侠初中毕业,翻身闹革命,1933年入党。“七七”事变后,战火迅速烧到山东。
“跟鬼子的第一场战斗随时都有可能到来,当时很多人心里都没底,鬼子实在太猖獗,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但父辈们偏不信这个邪!”
1936年隆冬深夜,大雪,这雪花狂舞的黑夜,改变了陈侠的一生。山东莱芜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屋里,桌上油灯的火苗不断跳跃着,20多张年轻、黝黑的脸围在一起,写满了激动的表情。
领头的就是刚满20岁的陈侠:“同志们,党号召我们,脱下长衫,拿起枪杆,打鬼子去!”大家情不自禁地挥舞着拳头,相拥在一起。
零点一过,他们从茅屋里鱼贯而出,向远处的深山蜿蜒而去。经过6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拂晓时分,终于到达莲花山顶的一座寺庙。之后,队伍又很快转移到泰安县,组建了抗日支队。
第一仗,是在1938年初,游击队接到情报,说有一个中队的鬼子要通过一个叫“四岭”的地方南下。陈侠自告奋勇地参加了临时突击队。四岭地势险恶,日本鬼子南下必须要从两座山中间的小道经过。到中午,埋伏在山顶的游击队看到远处一队鬼子大摇大摆地过来了,大家屏住呼吸,等鬼子走近……
“开枪!”突击队长一声令下,陈侠稳稳地扣动扳机,远处一个鬼子应声而倒。半个小时后,鬼子丢下30多具尸体落荒而逃。
那是陈侠第一次打死日本鬼子,也是游击队第一次战斗,胜利太振奋人心了!这场胜利告诉大家,日本鬼子不是不可战胜的。
后来由于工作需要,陈侠被派到军政干校。陈老那些日子没睡过一个安稳觉,晚上经常要醒过来,看看鬼子有没有来偷袭。
1943年,陈侠的革命爱情到来了。他被派往中共山东安邱县任县委委员、组织部部长,因下乡工作关系,结识了18岁的妇联干部夏静一。
夏静一活泼,大方。也是革命英烈后代,父亲牺牲,兄长遭活埋。陈侠也很关心这位小姑娘,而夏静一,也逐渐喜欢上了这位工作努力、关心群众的好干部,两人结婚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的消息传来。乡亲们找了锣鼓队,吹拉弹唱一整夜,那一天,陈侠睡得特别香,10多年第一次睡上安稳觉。
南下激情燃烧的岁月
南下干部,就成长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年代。
这个称谓,是指建国初期从北方到南方(长江以南)、直接进入地方党委政府工作的北方籍党政干部。解放军渡江后,包括15000名山东籍干部在内的数万名南下干部随大军挥师南下,接管南方大中城市,建立新政权、巩固新政权,清匪除霸、恢复生产、发展经济,并在战斗中锻炼成长。
随着时代的更迭和岁月的流逝,这个特殊的群体逐渐逸出了人们的视线。
1949年,时任中共山东沂东县委书记的陈侠接到命令,马上南下。随即被任命为南下纵队第二大队第五中队指导员。
当时,陈侠与夏静一育有两儿两女,孩子还小。两人商量决定,陈侠先南下,等刚出生的孩子过了哺乳期,夏静一随后过来。
至今,两老的两个女儿仍留在山东工作,年事亦达70有余,但两地行走,多有来往。
步行数月,纵队抵达杭州,那时,杭州还没有富阳市,只有新登。
新登县于1949年5月5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二军三十六师解放。5月中旬由陈侠、王耐成率领的南下纵队第二大队第五中队的全体同志进驻新登县城。
随后省委任命陈侠为书记的新登县委,王耐成为县长的新登县人民政府成立。
当时因刚解放,主要工作是建立人民政权,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剿匪反霸,建立革命新秩序;推翻伪组织,建立工会、农会、民兵、青年、妇女等革命组织;恢复和发展生产,支援战争,解放全中国。
在新登,一切从头开始。还有国民党残余在活动,藏在暗处,伺机反扑,陈侠配枪,随身携带。
夫人夏静一回忆,陈侠为了打击敌人,佯办广场活动,诱敌进入广场,随后速捕捉,并就地召开声讨大会。
这一年,迎来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也迎来了第一个新中国国庆节。国庆节那天,夏静一带着长子陈平走在来杭的路上。
十月二日,新登县机关全体同志,排着整齐的行列,举行庄严的升旗仪式,档案描述当时盛况——
庆祝大会由县长王耐成主持,县委书记陈侠和各界代表讲话。随后,开始游行。队伍顺序:红旗方队,锣鼓方队,工,农,兵,学,商,机关干部,各方队,每人手持小红旗,标语:“庆祝新中国成立”“中国共产党万岁”“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繁荣经济,保障供给”“发展生产,支援战争,解放全中国。”一路连唱《义勇军进行曲》,《东方红》,《解放区的天是明亮的天》,《团结就是力量》,因城中心街道不长,走完主街道,队伍即由各方队进入小街巷散去。
在新登工作两年后,陈侠又赴临安任地委委员、临安专署副专员,夏静一也一同调往临安负责妇女工作。
舟山和温州建市的创立者
因为临安工作成绩突出,陈侠被省委委任新成立的舟山地委副书记,专署专员。
浙江在线记者搜集到的一份中共浙江省委1953年2月27日电文——
舟山军政委员会、廿二军党委、舟山海司党委、舟山地委,报华东局告江苏省委:
(一)舟山地委已组成,决定前宁波地委副书记兼宁波市委书记李濒如为书记,前临安专区副专员陈侠为专员,即日率县级以上干部三十余人,一般干部一百余人前来舟山地区工作,请接洽并领导协助其迅速建立组织,了解情况,定出计划进行工作(今后将继续派一批干部去舟山工作)。其他委员待李等到达与你们研究提出意见报省委转报华东局批准。
(二)决定舟山地委建立以后,归舟山军政委员会和省委双重领导,并建议李濒如、陈侠两同志参加军政委员会为委员。主要任务以充分发动组织武装舟山地区群众,彻底摧毁残存封建反动势力,巩固保卫海防边防,支援国防建设,搞好渔业、农业、盐业生产,逐步改善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为中心。望本此精神和舟山实际情况定出全盘地方工作计划报告省委。
陈平回忆,他的中学就是在舟山读的,而且在舟山参加高考,考入北京,至今留居北京,毕生从事航天研究。
当时建舟山地委,主要是为了发展当地渔业,另外重要一点,是为了拥军,因为当时对台的需要,一支加强军常驻,地方上也应有相应的行政级别配备。
虽然长于山东山区,但陈侠不晕船,大小各岛,均上岛视察。当问及陈侠对家庭的照顾时,夏静一、陈平以及三子陈丰华异口同声——没时间照顾。
当时,陈侠常不着家,一心扑舟山渔业生产,夏静一和阿姨担起了照顾全家的重任。在陈平眼里,父亲话少,从不打孩子,但不语自威严。
温州设地委,陈侠又临危受命,赴任温州。
在温州,正值自然灾害期间,陈侠最大的政绩在于管好了农业生产,保障了粮食供给,当时国内有许多地方出现饿死人的现象,但温州,没有一例。
陈侠在温州,留下了良好口碑。有一事可证,平阳发大水,一个水库有决堤险情,陈侠赴现场指挥,看到险情,向上级请示立刻泄洪,但迟迟未复。最终水库决口,陈侠爬上山头才躲过一劫,三天后,当地干部群众才搜寻到他。
据夏静一回忆,文革期间,陈侠被揪出来押往温州,以水库决口责任批斗,平阳的百姓给他送饭送衣,并作证陈侠没有责任,当时他报告要求泄洪,因水库泄洪必须要报批,上面回复慢,才导致决堤。
杭州主抓农业:喝放心奶买肉不用票
因年代久远,与陈侠共事的干部大多已过世。要寻觅其工作轨迹,只能从档案的故纸堆里。
陈侠三子陈丰华说,父亲在杭州工作,仍然是老本行,市委副书记,分管农业,干农活,下田地,种稻插秧,样样都能干。一个月不下田地,他手就痒痒。
因为农业工作突出,杭州当时粮食、畜牧生产逐年上升:1963年水稻平均亩产才360斤;1965年平均亩产已达810斤,实行了“买肉不用票”。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当时在杭州读大学的学生,回家都会带上几斤肉,没有票,用钱即可。
而在如今的杭州半山地区,还有个养牛场,这也是陈侠主抓起来的保障生产基地,供应了全市牛奶。让群众喝上放心奶,喝够放心奶,是陈侠的业绩。
孰料命运往往滑稽,文革期间,陈侠被打成牛鬼蛇神批斗,并被关在自己亲手主抓起来的牛奶厂劳动。当时,一批老革命均遭此罪,夏静一回忆,时任市委书记的王平夷因文革被批斗得厉害,身体垮了,病终于浙江医院。
浙江在线记者翻阅杭州市档案局的陈侠解密材料,发言讲话全部是其手稿,多有修改,但看得出心细。
1962年9月1日,陈侠在山区工作会议的讲话,长达22页,手写材料,洋洋洒洒,但没有一句套话空话,说得都是事例,分析问题。
谈到毁林问题,他用数据提醒了问题的严重性,并援引百姓的话说:“群众批评,国民党重男轻女,共产党重田轻山。这些情况是可怕的!”
谈到一些干部去开山,他举了个例子,市委办公室一秘书,放着工作不干,重利益,回家去种茨菰,干部开山就是侵犯所有权,必须严肃处理。
当时普遍吃猪油茶油的年代,他率先提出了生产植物油的概念,“据说一斤植物油可抵回四斤大米的热量,应该积极开展。”
陈侠虽然高中文化,但一直在生产实践第一线,自身也加强学习,成为了农业专家。
不仅农业,陈侠任市委副书记时,还分管过政法,与时任浙江公安厅长的王芳是工作伙伴,也是好朋友,在2009年王芳去世前,他和夏静一还赴浙江医院探望。
虽然文革遭批斗,但陈侠一直没有泯灭对共产党的信仰。夏静一说,挨批的时候,陈侠有恼过,愤怒过,委屈过,但从来没有放弃过,他对老伴说,一切都会转过来的。
而儿女亦遭牵连,陈丰华从南京军区提前转业,分到杭州人民玻璃厂,即现在莫干山路广电中心附近,烧锅炉,后来又学驾驶,至今平凡一生。
不管在何种年代,陈侠对儿女从未有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照顾,夏静一说,提都不敢提,都知道他的脾气。但儿女亦争气,个个生活平安,康健。
历史眷顾有信仰的人,1977年,陈侠成为第一批拨乱反正的干部,恢复副省级待遇。在当年3月12日杭州市揭批“四人帮”罪行大会上,陈侠没有埋怨过去的灰暗十年惩罚自己的人,恢复职级的陈侠发言要求,要缩小打击面,要把少数跟着“四人帮”干坏事、陷得深的罪犯跟受“四人帮”影响说了错话,做了错事的同志区别开来。
在他的主要参与下,杭州全市清查涉及到的七千四百零六人,最后作案件定性的仅700余人。
退休后,陈侠深居简出,少有参加社会活动,据杭州市老干局服务处处长周佳介绍,捧场的活动他不参加,但市委、市人大重要会议,他党性很强,作为老干部出席,并认真审读材料。
陈侠为人低调,即便是在病房,当记者提出为一家人合影时,老伴跟他大声报告后,他摆手拒绝。
但陈老为人和善,记者走时,他双手紧握,并挥手作别。
浙江在线记者经省委组织部核验,陈侠为我省健在党龄最长的老党员,94岁,党龄78年。他的一生就是一个符号——共产党人。
记者手记
这是一次失败的采访,因为记者虽然近身探视陈老三次,但因其耳朵早年工作积劳成疾,听觉几乎丧失,未能跟本文的主人公对话,实属遗憾;但这也是一次成功的交流,虽然无声,但这位从未被发掘的我省党龄最长的健在老党员,进入公众视野。
他身上,其实应当集合了共产党90年发展历史的全部元素,抗日,解放,生产,行政区域重新设立,十年动乱,拨乱反正,改革开放农业生产,党龄78年,从未亏心过,简朴,低调,专业,谦和,他是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作者:编辑:中江网编辑
浏览:135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