岸堤干校追忆(文/宋诚德)

12655 发表于2018-05-06 18:53:15

1938年秋,山东抗日军政干部学校到岸堤,在南 门里一座高台子庙宇门前,庄严地挂起“山东抗日军 政干部学校”的大牌。我就是这时到干校学习的,是 二期学员。干校校长由省委宣传部部长孙陶林同志兼 任,他是北平“一二•九”学生运动的领导人之一, 是有名的抗日宣传活动家,绰号叫“孙大炮”。

学校当时设有政治队、军事队、民运队、青年 队、妇女队等。学员是从八路军各支队选送的班、排 长和地方党组织及抗日团体选送的干部、知识分子, 还有从江苏、安徽、河南等地投奔来的坚决抗日的青 年学生。大部分具有初中和小学学历。年龄大多在 20岁上下。三期政治队中有位学员,叫朱玉相,干过 旧军队,抗战后是鲁南义勇队的营长。他来时骑着一 匹日本大马,还带有警卫员。只有他的年龄稍大些,也不过30多岁。1939年初,学校来了一支整齐划一, 身着灰色棉军装,身背大刀片的队伍,这就是在队长 米新华、指导员辛玮率领下,从莒县国民党县长许树 声建制下拉出来的少年队。他们年龄从十二、三岁到 十七、八岁,不少小学员夜间还尿铺呢。妇女队大部 分是青年学生,而且是大家闺秀,也有岸堤附近来的 缠足妇女,大家称她们是“坚决(尖脚)抗战者”。 刘津、夏天真、李岩都任过妇女队队长。

学校的课程主要是《抗日救国十大纲领》、《社 会科学概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战术》、<〈抗 日民众运动》等。教学方式大都是集中上大课。所有 学员,不管来自何地,原属什么阶级、阶层,都在抗 日的目标下,边学习,边思考探索。他们的青少年时 代,是在国民党政权统治下度过的。经过教育和生活 实践,认识到旧社会的黑暗和腐败。特别是“九•一 八”日军侵占东北三省,直到“七七”事变,由于国 民党蒋介石奉行“摟外必先安内”、“宁赠友邦、不 与家奴”的反动政策,导致了日军的大举入侵,中华 民族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因此,学员抗日救亡的热 情十分强烈,决心学好本领,投身战场,为拯救民族 危难,.不惜牺牲自己的一切。

学员经过一段学习,政治觉悟不断提高,“中华 民族解放先锋队”是我们学员加入政治组织的第一个 台阶,进而要求参加共产党。当时学校党的领导是总支委员会,各中队均有党的支部,但不公开。1938 年,党中央下达了大量吸收知识分子入党的指示,学 校党组织坚决执行这一指示,通过谈经历、谈思想、 谈抱负,对积极要求入党的学员进行培养,经过一段 考验,个别吸收入党。特别是临近毕业,各支部每夜 都举行庄严的入党宣誓仪式,约70%的学员在毕业前 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了为共产主义奋斗的战士。

岸堤镇属国民党沂水县九区管辖,区公所设在岸 堤。区长马月如是个抗日爱国的小士绅,他不仅拥护 共产党、八路军,而且很快参加了共产党。回忆当 时,我党在沂蒙山区还未建立民主政权,干校学员的 供应是个大问题。学校机构中除政治处、教务处,再 就是供给处,处长赵龙图同志是个管家能手。在极端 困难的条件下,他领导组织了一个较强的募集队,在 马月如区长支持下,在岸堤周围的山村进行宣传,组 织群众捐献,集中烙好的高粱煎饼、煮好的地瓜等食 品,每日送往干校供给处。靠这种办法,虽然不能满 足每人所需,但很少断粮,有时还能吃上大块的牛羊 猪肉。沂蒙山区贫穷的父老,慷慨地养育着这群中华 民族的优秀子孙,这是我永远难以忘怀的。

岸堤干校在一年多时间内培训了近3000名干部, 这批干部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社会主义革命和建 设过程中,都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其中许多同志在战 争年代英勇牺牲,这些同志是永垂不朽的。

谁在收藏
浏览:139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林永涛
    林永涛
  • panda
    panda
  • 柳影
    柳影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