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新型学校(文/杨裕进)

12659 发表于2018-05-06 19:37:14

卢沟桥事变后,日寇铁蹄踏入山东,深重的民族 灾难,降临到每个人的头上,举国上下,掀起了抗日 救国的怒涛。1938年1月,山东省委领导了著名的徂 徕山起义,各地抗日爱国志士也纷纷揭竿而起,共赴 国难。抗日烽火燃遍了齐鲁大地,山东抗日军政干校 也应运而生。

1938年8月初,我们一行十几人,满怀抗日救国 热情,离开了故乡蒙阴城,向沂水岸堤进发。沿途有 说有笑,唱起了抗日救亡歌曲:“抗日救国盟心志, 驱逐日寇复中华,离别家乡沙场去,欲饮战马鸭绿 江。”抒发着各人的豪情壮志。我们越过蒙阴桃墟 哨,穿过沂水黄草关,日夜向往的岸堤已在眼前。

岸堤,是沂水县南部的一个重镇,座落在群山环抱的小乎原上,秀丽的群峰组成了天然的屏障,南有 艾山、孟良崮、岱崮,西有黄草关、重山,北有马头 崮、罗圈崖,东有东大山。汶河之水,从村前流向东 南,象一条蓝色的飘带萦回蜿蜒,汇入沂水。此处原 是汶河北岸的一个渡口,故名“岸堤”。

干校的校址,在岸堤镇的小学内。这里原来叫南 庙,后来搬走了菩萨,成立了小学。南庙原来分为东 西两个院落,西院进庙门是影壁,有东西北殿堂。东 院是四合院,有玉皇阁和东西廊房,南面是石钟楼。 院中有一个较大的广场。

我们到达岸堤,鐘先映入眼帘的是大街的墙壁上 写着清晰醒目的大字标语.•“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打倒汉奸卖国贼! ” “拥护国共合作! ” “拥护抗 日民族统一战线丨” “誓死不做亡国奴! ”。进入干 校后,只见影壁墙上写着:“团结、紧张、严肃、活 泼”八个大字,十分醒目。我们持介绍信来到校部, 接待我们的是孙陶林校长,他态度和蔼、言语爽朗, 对我们来校表示欢迎。之后,问了每个人的名字,我 们也一一作了自我介绍。有趣的是,他似乎发现了 什么,亲切地问:“你们是老的名字,还是新改的名 字?“我们说:“有原来的名字,也有为适应抗战需 要改的新名字。”听到这里,他爽朗地大笑起来,笑声 驱散了我们的拘束心情,大家七言八语谈起了来校学 习和抗日救国的志愿,他频频点头表示赞赏。校长接 140

见后,就开始填表注册,还作了简单的口试。老师提问 不太难,是抗日志愿和时事常识,一般可以答得出来。

到干校不几天,我就发现学员来自天南地北五湖 四海,有渤海、胶东、鲁中,鲁南、鲁东南各地的爱 国志士,也有苏北、皖北、豫东地区的青年学生。因 为这所学校是在我党的领导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 下举办的,因此,学员中有我党我军派来的八路军干 部战士和地方武装队员,也有友党友军的军官和地方 政府的官员,有群众团体派来的干部,也有慕名而来 的大中学生,小学教师,有工人、农民、商人、店 员,也有农村姑娘,地主资本家的小姐,还有兄弟姊 妹、亲友、师生……他们冲破敌人的封锁,在抗日救 国的目标下,聚集一堂。

这所学校,是以抗大为榜样创建的新型学校。在 校部之下没有政治处,负责政治工作,在政治处下 设:宣传科、组织科;有教务处负责教务工作,下设 政教科、军教科I有总务处,负责后勤工作,下设供 给科、财务科。全校六百多名学员,分编为军事、政 治、民运大队和青年队。

隆重而简朴的开学典礼于1938年9月初在岸堤 举行,学校操场内,搭了一个简易台子,台子上悬挂 着横幅标语,全校教职员工席地而坐,在一阵阵热烈的 掌声中,宣布干校第二期开学。孙陶林、徐元泉登台 讲话,阐明了办学目的,教学方向,学习内容和对学员的要求。会议结束前,各队演出了生动活泼的文艺 节目,歌声此起彼伏,气氛十分热烈,真是同仇敌 忾,气壮山河。

干校,是以抗日救国为目标,以打倒日本帝国主 义,解放中华民族为己任,以培养抗日军政干部为目 的的学校。从教育制度、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都是新 的,通常情况下是上大课,如《论持久战》、《抗日 民族统一战线》、《抗日游击战争》、《大众哲学》 《辩证唯物主义》>、《< 抗日军队的政治工作》等等, 全体学员共同听。各队也有自己的课程,如:《民众 动员》、《中国青年运动》及《学生运动》,重点由 民运队和青年队听。在教学上,也完全改变了过去那 种填鸭式、注入式、先生讲、学生听的旧方式。老师 讲课,灵活多样,启发学员自觉思考问题。有的课程 印发少量讲义,有的仅有讲课提纲,讲后,组织学员 讨论,老师进行辅导,对学生提的问题,老师都耐心 解答。这种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 方法,对转变学生思想起了很大作用,使我们懂得了 抗日救国的真理,奠定了为解放中华民族,把日寇驱 逐出境的坚定信念。

干校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 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来干校 的学员虽然抗日热情非常高涨,但由于出身、成份、 年龄、生活经历、文化程度、思想觉悟的不同,各种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和作风自然而然也带进学校中来。 学校通过教育,使学员初步懂得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革命的前途、对象、动力,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 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正确分析客观世界,确立了革 命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也初步懂得了民族矛盾上升之 后,抗日救国成为主要任务,国共合作,共同抗日, 是全民族的共同愿望和要求。通过教育,学员坚定了 为民族解放,为共产主义英勇献身的政治方向。

干校学员,不仅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还养成了艰 苦朴素的工作作风。当时的学习条件和物质待遇都很 差。同学中曾流传着一句歌谣:“天当被,地当床, 大树荫下是课堂。”沂蒙山区的秋夜有凉意,有的同 学患了感冒,生了疟疾,得了关节炎。为此,老师很 关心,从群众中讨了土药方,到山上、河边采集药 草,给学生治病。刷牙没有牙粉,就磨碎盐代用,没 有牙刷就用马尾自制。衣服破了自己学着缝,鞋袜破 了自己动手补。学习都是老师口授,讲解,油印的 讲义是很少的。没有墨水,就在集市上买点染料加水 制造,名曰“抗日墨水”,没有纸张,一个记录本反 来复去的用。生活更是饥一顿,饱一顿,有时连开水 都喝不上。艰苦的生活锻炼,使大家树立了无产阶级 的苦乐观,以苦为荣,以苦为乐。学员们曾总结了 这样几句话:“艰苦的生活,高昂的斗志,如饥似渴 地学习,锻炼出革命战士。”“团结、紧张、严肃、活泼”是“抗大”的校 风,也是我们干校的座右铬,这一光荣传统象纽带一 样,把千百青年联结成为一支具有严密组织和高度觉 悟的抗日集体。大家生活在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 中,学习好的积极帮助学习差的,后进的主动向先进 的学习,生活上相互体贴,被褥多的与少的共用,衣 服多的与少的同穿。老师与学员课堂上是师生,下课 如兄弟,共同打球、谈心、唱歌、演戏。同学们之间 有了矛盾或在思想认识上有了分歧,大家都能知无不 言,言无不尽。每周开生活检讨会和学习讨论会,以 认真负责的精神,对不明确的问题开展争论,以治病 救人的态度,对缺点错误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干校 的学习生活和政治生活,既紧张严肃又生动活泼,各队 都有“救亡室”,内设墙报组,定期出版壁报。墙报 内容健康丰富,形式生动活泼。各队还有娱乐组,经 常编演各种各样的文艺节目。干校还经常开展体育活 动,如打球、跳高、跳远、拔河,军事体育活动开展 得有声有色,带上行李,行军爬山,识别方向,练习 作战。革命的校风,把学员培养成为既有坚定的政治 方向,又是训练有素的抗日战士。

纪律是革命胜利的保证。干校的学员,特别是我 们这些知识分子出身的学员,比较散漫,违犯纪律的 事虽然不多,但也时有发生。开学不久,有的同学吃 不惯粗茶淡饭,过不惯艰苦生活,就利用饭后空暇时间跑到校外,或用隔墙传递的方法,购买烧饼、油 条、豆浆吃。这件事被领导知道后,提出了严肃批 评,班长做了检讨,教师也主动承担了责任,说明事 先没有和同学们讲清楚。这样一讲,同学们反而不好 意思起来,齐声说:“老师没有错,是我们违犯了纪 律。”老师接着又说:“我知道,同学们刚刚脱离了 温暖的家庭,不习惯这种艰苦生活,买点东西吃,是 有情可原的。但我们是军政干校,是培养革命干部 的,而干部就要严格地遵守纪律,今天发生的这件 事,是无组织、无纪律,自由散漫的表现,其次是经 不起艰苦磨练。”说到这里,他又向我们讲了红军爬 雪山过草地,吃草根,啃树皮的故事。从此,我们青 年队里再也没有发生违犯纪律的事件。

干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的好学风。军 事队学员在提高军事思想的同时,注意军事操作,学 习射击、投弹、劈刺、站岗值勤、警戒巡逻、修筑工 事。每周都有野外训练,利用地形地物进行演习。攻 击目标是,抢占河南艾山,爬得最快,纪律最好,首 先占领山头的评为第一,领取红旗。还不定期地进行 夜间训练,一声号令,学员们摸黑打好背包,带起用 具,在操场上紧急集合,接着是宣布命令,快速行 军,到达预定目的地后,演习进攻、伏击、迂迥作战 等。每次回来都进行总结评比,开展表扬批评,学员 的军事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民运队学习了《民众运动》、《群众工作》课程后, 教育学员树立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的观点,动员群众 参加抗日战争,宣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有人出 人,有枪出枪,组织起来,抗日保家乡。积极参加岸 堤镇驻地的群众工作,为了实践,根据学习的课程, 利用节假日,组成小分队,分赴周围村庄实践。有的 写标语,有的教唱歌,有的召开座谈会,有的走家串户 进行宣传,组织群众参加儿童团、青救会、妇救会等 抗日组织。这不仅通过实践检验了课堂所学的理论, 而且使学员増长了做群众工作的才干。

我们在干校学习的时间虽然很短,但收获却是很 大的。学员们在政治上、思想上、作风上、军事素质 上,都有了飞跃和升华,有的从普通群众变成抗日战 士,有的从青年学生、知识分子变成革命干部。正如 有些同志所说:“干校两个月,胜读十年书,抗日疆 场上,马列指征途”。事实证明,这话完全正确。干 校培养了近3000名学员,在艰难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 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 设中作出了重大贡献。

谁在收藏
浏览:134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林永涛
    林永涛
  • 游居队队长
    游居队队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