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抗日军政干校纪实(文/刘开)

12670 发表于2018-05-06 22:33:30

1938年11月,我从鲁南朱道南、文立正领导的五 旅政治部来到山东抗日军政干校学习。这时干校住在沂水县的岸堤,因此都叫它岸堤干校。由于校名公开 标明了自己的宗旨——培养抗日的军政干部,因此, 吸引了大批的爱国青年投入她的怀抱。

我参加的是干校第四期。学员们分为政治、军 事、民运、青年、妇女、地方武装六个大队。因为政 治队学员多,又编为两个大队,我参加的是政治二大 队。

岸堤干校是按“抗大”模式办的,在抗战初期, 为各地培训了不少政治、军事、民运干部。我们来校 后学习的第一支歌便是《抗大校歌》,这也是干校的 校歌,时过50年,现在每当哼起“黄河之滨,集合着一群,中华民族优秀的子孙,人类解放、救国的责 任,全靠我们自己来担承……”的歌词时,就不禁心 潮澎湃,热血沸腾,一种责任心和自豪感便油然而 生。

艰苦愉快的生活

干校学员,大多是来自新组建的八路军游击队和 地方抗日救亡组织,也有不少是直接走出家庭、工 厂、田庄、课堂来参加学习的> 他们中的绝大部分是 青年学生,也有一部分中年,老年知识分子,民主人 士和工农分子;国民党“友军”部队也派来了少数学 员。

干校和“抗大”一样,树立了 “团结、紧张、严 肃、活泼”的校风,学员生活完全军事化。冬天里, 天不明就起床上操,然后到村南大河边砸开冰块洗脸 刷牙。不论天气多么冷,开饭、听报告都在院子里。 屋里地面上铺上一层杂草,一张粗席,既是住宿的床 铺,又是开会、讨论、学习的场地。生活非常艰苦, 主食是瓜干和高粱煎饼,有时还得走街越巷宣传募 捐,筹集给养。峄县有位和我一起来干校的同学叫曹 杰,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没见到他,再见面时我问 他:“前些天你到哪儿去了? ”他笑又笑反问我: “你现在吃饱了吧? ”我说:“吃饱啦!”他又问:“你知道哪里来的给养吗? ”我刚想说“不知道”, 他赶忙从军装的上衣袋里掏出一个布做的胸章,指着 上边用毛笔写的“募捐员”三个字说:“前些天,我 就去干这个了。”

物质生活虽然艰苦,精神生活却非常丰富。在这 里,学的都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革命真理,过的是革 命先烈流血牺牲梦寐以求的自由民主生活,一切都那 么新鲜明快,一切都那么朝气蓬勃,我们的精神几乎 时刻处在非常兴奋愉快的状态之中。

干校的课程主要有:《政治常识》、《抗日民族 统一战线》、《政治经济学》、《论持久战》、《游 击战术》等。课外参考书有艾思奇的《大众哲学》、 列宁的《两个策略》、《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 幼稚病》,还有《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战》、《从空 想社会主义到科学社会主义》等等。有一次政治教员 徐仲林还给我们作了《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史上‘左’右 两条战线斗争》的报告。学校就足通过这些课程,进 行马列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努力提高我们的思想觉悟,使之树立共产主义的世界 观、人生观,树立抗战必胜,共产主义必胜的信心和 决心。

来干校前,我与许多同学一样,就对世界上为什 么贫富不均,帝国主义老是侵略中国,为什么抗日杀 头、爱国有罪等许多问题都不理解。经过短期的学 182

习,便我明确:r阶级观点,提高了政治觉悟,认识 到:剥削阶级的存在是社会不平和侵略战争产生的总 根源》认识到建设一个没有人压迫人,没有人剝削人 的社会,必须走武装革命的道路,用战争来消灭战 争,用战争来争取和平……。多年的疑团解决了,政 治上豁然贯通,心头感到无比舒畅。我们班里有一位 50多岁的老先生,淄博人。在一次讨论会上,他热泪 盈眶地说:“我追求了一辈子,直到现在才找到了真 理,实在不容易呀!过去有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 十年书,我觉得干校三个月,胜学一辈子,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 ’,现在,我可以说随时随地准 备牺牲,死而无憾了。”

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在当时,抗日救国是大家的共同目标,在这个目 标指引下,干校的政治生活是既有高度的民主,又有 高度的集中。在抗日救国的共同目标和前提下,高度 集中,学员们不感到受约束;放手民主,学员中也决 不会有当之亡国奴的谬论。宽以待人,严以律己,开 展批评和自我批评,大家都亲密团结,心情舒畅,形 成了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由于人们的阶级地位、自身经历不同,对一些问 题的认识自然不会完全一样。记得,有一天晚饭后,全校大集合,会场上没有灯烛,学员们席地而坐, “黑鸦鸦”的一大片。政治处主任徐元泉提出了这样 的题目:“我国对日宣战后,已经断绝了外交关系, 如果日本的资本家按国际价格卖武器军火给我们,我 们要不要? ”大家在讨论时就形成了两种截然不同的 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日本资本家卖军火给我们有利 于抗战,可以要I另一种意见认为,中国人要有中国 人的志气,日本资本家卖军火,我们坚决不要。经过 一番热烈争论,大多数学员都同意第一种意见。徐元 泉因势利导,做了总结,他不仅明确表示了同意前一 种意见,而且借机讲了政策、策略的原则性和灵活 性,使大家进一步提高了认识。

在中国历史上都把“吾日三省吾身”、“闻过则 喜”、“从谏如流”等故事当做一种美德,传为佳 话,实际上,在旧社会里是很难做到的。但在当时 的干校里,确把它具体化、制度化了。同志间在认识 上有分歧,生活上有矛盾,就拿到“生活检讨会”上 解决。大家都“严于律己”,检讨自己的工作、学 习、生活、思想、团结等方面的错误和缺点。对別人 有意见,亦以开诚布公,推心置腹,实事求是,与人 为善的态度提出来。在当时,对别人有意见如果不提 出来,就觉得良心上过不去》自己冇缺点,不当众检 讨,也觉得心里不安。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确实蔚 然成风。

对于存有严重错误的人.干校积极组织学员开展 思想斗争,记得有位同学,过不惯干校的艰苦生活, 经常散布“吃高粱煎饼拉不出屎来”,“吃油太少睁 不开眼”,“打开冰漱洗脸,以后脸皮要比树皮还 粗”,还说“早知道这样,我可不来受这个罪”。对 此,政治队的领导曾多次耐心教育,但他不思悔改。 为了挽救本人,教育大家,政治队召开了一次大会。 那天,虽然下着零星小雪,会议开得仍然很热烈。许 多人的发言犀利中肯,击中要害。但也有少数人言语 不当,说他是“汉奸的论调”,“投降派的立场” ……政治队负责人在总结发言时,把他的错误归结为 由于娇生惯养形成的小资产阶级劣根性。指出这种劣 根性如不彻底根除,就不能抗战到底,甚至有妥协投 降的危险。在领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下,这位同学很快 认识了错误,作了检讨,彼此间建立了深厚的革命感 情。1939年3月,我们部分学员分配到王庄山东纵队指 挥部去,许多同学列队相送,一齐唱起《毕业歌》,当 我们唱到“别了,别了,同学们!我们相见在前线” 的时候,大家都声泪俱下,依依惜别。

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当时干校既没有电影、戏剧,文艺书籍也很少。 但文化生活并不枯燥。在学校的墙报上,张贴着各种形式的文稿,包括政论、散文、快板、诗歌、漫画 ……真是百花齐放;在“救亡室”和文娱晚会上,大 家演奏着自编自演的节目,有话剧、歌剧、快板、快 书、京剧清唱、乐器独奏、合奏、说笑话、讲故事 ……真是妙趣横生。从这些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 干校人才济济,群英荟萃。这里的许多人能写会画, 能歌善舞,许多人善于写作,说理抒情,能诗能文; 不少人善讲故事,语言生动,扣人心弦;不少人善说 笑话,滑稽幽默,令人捧腹:还有人善于表演、造 型、演说、鼓动;更有些人善于指挥唱歌,当啦啦队 长,只要他们一到,会场顿时活跃起来。

与此同时,各队还经常开展业余创作活动。我们 班有位名叫张凯(男)的同志,高中毕业来到干校。 我们俩人配合,写了一篇名曰《干校生活速写》的三 字快板,现在还记得十分之七、八,即:天不明,响军 号,忙爬起,去上操,迎北风,喊口号。汶河畔,把 冰敲,洗手脸,水下掏,手出火,脸发烧。回室内, 共研讨,救国计,热情高。大院里,开饭了,北风 吹,雪花飘,红煎饼,沾辣椒,汗津津,头上冒。戏 台下,听报告,明真理,站得高,斗志坚,不动摇。 ……晚饭后,学新歌,看指挥,练音调。抗大歌,传 干校,《延安颂》,徐忻教,〈〈三部曲》、《开花 炮》、《打汉奸》、《陕北调》、《马赛曲》、《黄 河谣》……开晚会,更热闹,讲故事,演活报,说快板,莲花落,说笑话,全场笑,赛唱歌,吏活跃,你 一套,我一套,好不好,妙不妙,再来个,要不 要……现在看来,这段快板基本上真实地反映了当时 干校的生活。

校内外的抗曰活动

干校为了培训抗日骨干,除积极搞好教学外,还 非常重视开展群众工作和统战工作,充分发挥了既是 学习队又是工作队的作用。

1938年初冬,鲁南党员朱道南,为支持峄县国民 党部书记、国民党进步人士孙伯龙在运河地区扩建抗 曰武装,带领孙伯龙及其随行卫队到鲁中,当朱向干 校领导介绍了孙伯龙的政治背景和社会地位之后,干 校不仅设宴款待,而且专门组织了一个盛大的欢迎晚 会。晚会开始前,徐元泉首先致欢迎词,他代表干校 全体师生向劳苦功高的鲁南抗战领袖孙伯龙表示热烈 的欢迎和慰问……接着,孙伯龙、朱道南都讲了话。 孙伯龙在讲话中,感谢干校师生欢迎,表示坚决依 靠共产党,精诚团结,抗战到底。晚会开始后,第 一个节目就是表扬鲁南军民坚持抗战的快板,把刚才 讲话人的名字和事迹都点到了。这个节目是晚饭后新 编的,有些词句临上场前还未念熟,但演出时却非常 流利,节目虽然不长,但宾主双方都受到很大鼓舞。孙伯龙看完节目伸着大姆指说:“八路军的人才真是 了不起! ”

1939年春,于学忠率两个军到鲁中时,干校学员遵 照山东分局的指示,在岸堤围墙上、大街上刷了许多 “欢迎于总司令入鲁领导抗战”的巨幅标语,并与当 地群众团体联合,召开了欢迎大会。通过组织欢迎, 使于学忠亲眼看到了共产党深入敌后坚持抗战的决心 和抗日根据地的兴旺景象,对促进国共合作起了一定 作用。据说,于学忠为此专门拨了三千元慰劳费,用 以改善干校的生活。

在接近开始春耕的时候,干校还组织学员到垛庄 一带进行过一次联欢会。会上,干校年龄最大的学员 刘华民、李枚臣都登台讲话,因为他们是当地的知名 人士,讲话博得了热烈的掌声。

今年,是岸堤干校创建50年,我怀着激动的心 情,写下这篇回忆文章以示纪念,并衷心地祝愿:革 命传统世代相传。

谁在收藏
浏览:102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林永涛
    林永涛
  • 游居队队长
    游居队队长
  • panda
    panda
  • 南之木
    南之木
  • 忠心向党
    忠心向党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