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小区,他们家是五好家庭的楷模!”
“他人太好了,老人对人非常和气。在我们这里,老人是这个!”小区的保安一边说着一边伸出了大拇指。
几年前,老人因突发脑溢血,身体一直欠佳。尽管老人行动不便,但在每年的中秋节,老人还是会把小区的居民组织起来共度中秋。“一连搞了四年。这两年因为身体状况不好,就没有搞下去。”老人的女儿商萍告诉记者。
南下后,刘德志一直在公安部门工作。在贵阳刚解放的时候,周边的土匪时常发生暴乱。作为公安侦查员的刘德志,一直战斗在剿匪的最前线。“为了抓捕土匪全市戒严,所有人都参加了。我当时是侦查员,肯定是参加了。”刘德志老人说,“那时候,我还是双枪呢!”
对于抢,警卫员出身的刘德志有着特殊的感情。有一把手枪,自参加革命后一直陪伴着刘德志老人。“那把枪是在1947年打鱼台县的时候,我俘虏了鱼台的伪县长吴品山缴获的他的配枪。”刘德志老人告诉记者。
因为喜爱,在上缴战利品的时候,刘德志就偷偷地把这把枪留了下来,等到没人时候才敢拿出来抚摸一下。几天之后,领导得知了刘德志私藏手枪的事情后,就把刘德志叫到身边询问此事。刘德志害怕领导将枪收回,就一口否认自己缴获手枪的事。领导笑着说:“你否认也没有用,组织上都已经知道了。”刘德志见实在没有办法隐瞒,只好承认缴获了吴品山的配枪。“当我承认了之后,领导笑着说这把枪你就使用吧,警卫员也应该有一把自己的枪。”刘德志老人笑着说。
这把缴获来的手枪一直陪伴着刘德志老人走过战争年代、和平年代,直到前几年,老人才把这把枪上交了组织。“把枪交给组织的时候,真的舍不得啊。”老人感慨地说。
“做警卫员的时候,我身上一直带着三把枪,腰里别着两把,一把二十响,一把五虎,肩上还扛着一直卡宾。”虽然身体行动不便,刘德志老人还是自豪的为记者演示了当时他配枪的姿势。
在贵阳市公安局工作期间,刘德志同时身兼看守所所长。上世纪七十年代,刘德志负责修建当地一处看守所,他大胆地将在押人员中的设计师、工程师动员起来,让他们自己绘图设计、自己施工,与在押人员打成一片,相处的非常好。
刘德志的妻子商琴先告诉记者,刘德志在担任看守所所长期间,对待在押人员非常好,在押人员也都非常感激他,不少人和刘德志成为了朋友。一位在押人员出去之后有了自己的鱼塘,逢年过节还都提着鱼来看他。
在修建看守所期间,刘德志一心扑在工作上,吃住都在工地,很少回家。而随着儿女逐渐长大,到了参加工作的年龄。面对孩子的就业,刘德志则不肯动用自己的关系为子女安排工作,而要求子女要凭借自己的能力找工作,不肯借用自己的权利为子女安排工作。如今,老人的孩子无一人在政府部门工作。
刘德志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自己有能力就自己干是刘德志经常对子女提起的。“其实,当时父亲所处的位置,为我们安排工作还是比较方便的,但是父亲却从来没有为我们打过一次招呼。父亲给我们说,找人为你们安排工作是没有问题。但是,找人为你们安排工作,我就欠了别人的人情。我的工作岗位特殊,如果他们找我做一些违反原则的事情,我该怎么办?”女儿商萍对记者说。
在孩子的眼里,父亲的一生就是一部传奇。“小的时候,父亲给我们讲他的故事,我们不理解,也不愿意听。现在当我们长大了,理解了父亲,也愿意听他讲的故事了,但父亲身体却不如从前,也没有精力再给我们讲了。而父亲的老照片等一些旧物,也随着几次搬家而遗落。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遗憾。”商萍看着在花园中休息的父亲,伤感地说。(文/记者 陈震 来源:菏泽广播电视报 )
浏览:1205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