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前喜的革命故事(文/袁婧)

12823 发表于2018-06-22 20:52:24

人物简介

 焦前喜,1917年1月生,山东费县人。1937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时参加地下革命工作。曾任高桥区联防大队副指导员、邹县工作队指导员,参加“淮海战役”任司令部机关指导员等。原涪陵电厂党总支书记,1983年1月离职休养。   

经典语录

“炸铁路,炸了就开跑。”

“一定要顶住,救援部队会来的。”

“敌人在哪里打,我们就往哪里扔手榴弹。”

“天天准备牺牲,天天坚持上战场。”

今年刚满94岁的焦前喜,前不久才搬了新家,新家在涪陵区黎明路,这次采访也在那里进行。

6月11日上午10时,重庆晨报记者到达焦前喜家,身穿白色棉衣、蓝色布裤的他,左手握着拐杖,右手缓慢地向我们伸来,然后一一用力握紧。大儿子笑着说:“听说晨报要来采访,父亲激动得一晚上没睡着。”    

父亲卖地为儿子买枪

     1936年,山东费县高桥区洞子村,焦前喜还是个大男孩。因为平时表现优秀、思想进步,一直被当地共产党员看好。“觉得我是进步青年,他们就让我悄悄去送信。”焦前喜的语速有些慢。家人平时都经常听焦前喜讲战斗经历,因此在他讲述的同时,他们也在一旁帮着补充细节。那时,焦前喜正好在送盐。为了不被人发现,他就把信插在一箩筐的盐里,送到共产党人手里后便迅速返回,这样反复冒险送了几个月。1937年,经当时游击队队长葛成俊介绍,焦前喜于当年5月入党。“什么事都是单线联系,不知道村里还有多少党员。”焦前喜说,当时村里有几百人,也不知道哪些是汉奸,哪些是潜伏着的敌人。入党后,他开始正式加入地下工作。就像电影里的画面那样,每逢赶场天,焦前喜就挑一箩筐青菜、萝卜到集市去卖。等赚足了钱,就去买子弹,然后送给自己的单线领导。

    随后,焦前喜和弟弟焦前贵加入当地游击队。1939年,焦前喜的父亲做了一件让兄弟俩十分感动的事情。“(父亲)卖了家里4亩地,换来两支枪和两百多发子弹,让我们兄弟俩平分。”焦前喜记得,兄弟俩把枪摸了又摸,高兴万分。像很多游击队员一样,他们将枪藏在草房的屋顶上。敌人一旦出现或要打游击战时,兄弟俩就去取枪。   

辗转三地打游击

     1944年,焦前喜被调往费县高桥区做生产助理、民政助理兼联防大队副指导员。“除了作战,我们的主要工作就是征粮,以供应部队的生活需求。”坐在浅色沙发上,焦前喜跺了跺拐杖继续说,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班里的成员几乎都是分开行动。一般来说,一起去征粮的战士不超过两个。“挨家挨户动员,走到他们家里去。”由于村里的人员无法集中起来,征粮的战士有时为了动员某户人家或多动员几户,得忙到深夜。那时作为地方游击队,他们时常夜间出动。“辗转在邹县、滕县、曲阜三地打游击。”说到地名,焦前喜十分肯定。他清楚地记得,那时为了切断敌人的交通,游击队员们时常夜里出去搞破坏。“炸铁路,炸了就开跑。”虽然具体炸了哪几条铁路已记不太清,但时间紧迫的感觉,我们还能从他说话间体会到。

    随着三大战役的胜利,焦前喜随着部队一同回到南京,“学习理论知识,打算南下。”经过之前一系列的作战,部分战士显得有些疲惫。焦前喜记得,那时部队里流行一段顺口溜,“攻不攻,稀得松(音),完成了任务回山东。”尽管回家的心十分迫切,但焦前喜与其他战士在培训完成后随西南服务团一同南下。     

征粮队被土匪包围

 “我和李尧、余宁邦、夏春光等人组成一个班。”1950年1月发生的一件事,仍深深印在焦前喜的记忆里。按照当时川东区党委的安排,他们这个班到巴县虎溪区曾家乡征粮。11个队员中,焦前喜年纪最大,大家都叫他“老班长”。经过近三个月的努力,他们圆满完成征粮任务,并集中到曾家乡乡公所待命。“一个哨岗报告说有个和尚形迹十分可疑,将他扣了下来。”那天刚吃完晚饭,焦前喜就得到这个消息。经盘查,该“和尚”是个密探。紧接着,他们又得知,最近很可能有土匪来抢粮。“我们决定第二天一早就回区里,当晚叮嘱他们加强防备。”谁料,第二天一大早,岗哨紧急来报,说附近形势不对。焦前喜便和冯立泰跑到乡公所的戏楼上,发现的确有不少人形迹可疑。再望向四周,两人暗自明白:乡公所被土匪包围了。考虑到乡公所结构类似四合院,如此情况下突围胜算不大,指挥战斗的韩书成建议采取守势。“征粮队的出来投降,抵抗只有死路一条”、“乡丁们里应外合有赏”……刚商量完对策,土匪们就在外面开始喊话了。从神情上看,乡公所里有几个乡丁有些动摇。见此情况,焦前喜赶紧动员他们交出枪和子弹、手榴弹,并让他们集中在一个小屋里。然后,由韩书成带领焦前喜等人进行战斗。   

队员们整天没吃没喝

    喊了一会儿话,土匪们看里面没啥动静,就开始朝院里开枪、扔手榴弹。韩书成的脚被炸伤,将战斗的指挥权交予焦前喜。“赵文学守住厨房,防止土匪拆房子。”焦前喜开始给大伙儿分工,冯立泰守左边矮墙,杨准负责正面大门。随后,焦前喜带着其他队员上戏楼。土匪们开始加大火力攻击。由于队员们的枪弹不多,焦前喜让他们听音辨位,向火力集中的地方扔手榴弹。几个回合下来,土匪们才有所退缩,而乡公所内也有队员受伤。“敌人在哪里打,我们就往哪里扔手榴弹。”就这样,坚持到了天黑。那个夜晚似乎太长,战士们一整天没吃没喝,饥寒交迫,还得随时防着外面的土匪。第二天一早,土匪又开始进攻了。这时,土匪们想起了歪招。他们朝乡公所房顶扔大石头,将房顶砸出一个个窟窿。随后又朝里面扔火把,所幸那些火把均被扑灭。时间一晃就到了中午。眼看弹药所剩无几,队员们饿得发慌,便跑过来问焦前喜:“老班长,我们怎么办?”“一定要顶住,救援部队会来的。”下午3点左右,见救援人员仍未出现,队员们开始商量突围路线。根据当时的形势,他们决定兵分两路,一路向虎溪区公所方向,一路往璧山方向。焦前喜至今还清晰记得,那次战斗,他扔了41颗手榴弹。

    下午4点过,枪声在虎溪方向响起。“救援部队到了!”很快,土匪们四散而逃。“两个重伤,三个轻伤,救援部队里牺牲了一个排长。”焦前喜至今记得,那天包围他们的土匪有上千人,而且还抗着七八口棺材。(记者文/袁婧图/王海)

浏览:734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