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士恩,女,山东省临沂市李家石河村人,1921年农历11月23日出生。李士恩在14岁时在本村小学读书,不到半年,就因她的父亲、大哥先后被国民党士兵打伤致死,家庭困难而辍学。她母亲非常坚强,独自带大了她们兄妹四人。抗战爆发后,她母亲成了抗日的积极份子,在她的影响下,李士恩的二哥秘密参加了共产党,是地下交通员(因为保密,李士恩解放后才知道);三哥先参加了国民党部队(是抗日的部队),部队撤退时,他想请假回家看看(离家很近),军长知道他家里只剩下母亲时,让他回家照顾母亲,不必再回部队了。他回家不久就参加了八路军;李士恩在学校进步老师和本村地下党组织的宣传引导下,抗战开始不久就积极参加了抗日活动,并于1940年10月10日由地下交通员护送(家乡已是敌占区),穿过二道封锁线,到达临沭县苏鲁边干部学校接受政治培训,正式参加到革命队伍中;她妹妹也在几天后到达(因一块走,目标大)。培训班结束后,她妹妹李士坤因为岁数较小, 比较腼腆,被分配到八路军一一五师师部妇女班工作。李士恩因为性格比较泼辣,上级认为很适合做群众工作, 就留在了“地方”。
李士恩小时候根据当时习俗缠过小半年的脚,后来她越来越痛苦,就不想再缠了,成了“解放脚”。村里人都议论: “这么大的脚,将来怎么找婆家?”李士恩的母亲非常开明,说:“你们不想缠就不缠了”。于是, 李士恩和妹妹就沒有再继续缠脚了。这双“解放脚”,让李士恩在以后几十年的工作和生活中受益匪浅。她母亲的这种思想在当时是非常不容易的,所以李士恩非常感谢母亲的开明、进步。母亲的思想和性格影响了李士恩的一生。
李士恩在到达苏鲁边干部学校后不到一个月,经杨荣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预备党员,三个月后转为正式党员。1941年1月,在学习培训二个月后,李士恩被分配到临沭县民运科工作团任团员。1941年三八节,李士恩被选为妇女积极份子代表,参加了在天宝山召开的山东省笫一次妇女救国会大会,被评为先进妇女。1941年4月起,李士恩任滨海地区临沭县沭西区沭西乡妇救会会长。不久,沭西乡被日本鬼子占领了,李士恩原来工作的地区成了敌占区,李士恩她们临时转到草贺乡工作。这里离敌占区很近(最近的炮楼只有七、八里路),敌人经常过来袭扰、破坏,还曾两次指名要抓女八路“李大个” (因她个子高,又是女同志,特别显眼) , 被敌人包围过几次,非常危险,所幸都躲过了。后来查明, 经常在她们住处附近活动的一个农民打扮的人,是敌人的间细,是他向敌人告的密, 但他不知道李士恩的全名,只知道姓李。虽然李士恩她们是抗日政府的干部,做的是地方工作, 每年只发两套便服,并沒有穿军装, 但是敌人把她们都叫做“土八路” 。
有一次,李士恩发高烧三天不吃不喝,整天昏睡,区委书记非常着急,要是敌人来了就麻烦了,正好李士恩的二哥来送情报,区委书记就让他把李士恩带回家去养病(离她家只有十七、八里路)。她走的第二天,敌人指名来抓女八路“李大个”,村里的民兵平时和李士恩相处的非常好,就像亲人一样,他们不知道李士恩已经回家,心里非常着急,一边往村里跑,一边根据自己的辈份喊:“李大姑!李大姐!敌人已经进村了!”和李士恩一起工作的其他同志听到呼叫,立即从屋里跑了出去,跑到大门口,有一女同志突然想起小包袱忘了拿,赶忙返身回去拿,等她拿了包袱跑出屋时,敌人已经到了大门口,把她堵在院子里,她只能一头钻进高梁桔堆里,结果,半个身子还在外面,就被敌人抓住了。
1941年7月,上级将乡一级政权取消了,由区直接领导村。区委徐书记找李士恩谈话,让她担任沭西区妇救会会长,并任区委组织委员。1941年10月,李士恩又调任曹河区妇救会会长、区委委员。这期间,为了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便于做社会高层人士的工作,李士恩由组织推荐,以妇女代表的身份参加了县参议会,并当选为县参议员。
1942年9月,滨海区地委开办政治训练班,调李士恩去学习一个月。刚到训练班,学习还未正式开始,敌人大扫荡开始了。为了反扫荡,地委将学员临时编成几个工作队,派到下面帮助工作。李士恩她们这个队被派到了海陵县。这个县是不久前开辟的新区,干部少,反扫荡结束后,李士恩就被组织上留在了海陵县,担任滨海区海陵县北河区妇救会会长。1943年8月调任滨海区海陵县与西区妇救会副会长。1944年2月调任滨海区海陵县高岩区妇救会会长兼边沿区小学主任。
1944年3月初,李士恩作为海陵县选出的妇女干部代表(必须正区级干部才有资格),从海陵县高岩区出发,步行上百里,赶到一个叫“三界首”的地方,参加“三八国际妇女节”纪念大会。大会结束后,又进行了几天整风学习。 学习结束,其她代表都回去了,李士恩被县妇救会会长留下,非要给她介绍对象,李士恩非常反感,怎么说都不同意。
李士恩开会、学习的地方,附近是中共山东分局党校所在地。1942年10月,叶声担任鲁中军区四旅十一团团长,奉命参加中共山东分局组织的党内整风学习,在赶往中共山东分局党校所在地途中,经过山东纵队驻地时,被上级留下,任命为滨海军分区二旅六团团长,1943年4月,响应中央精减机构的号召,部队缩编,叶声改任滨海军分区莒南独立营营长,1943年7月至1944年3月,叶声在“三界首”参加了中共山东分局组织的党内整风学习。学习结束,大部份同志都回部队了,叶声因等待上级调令,分配新的工作,故沒有离去。因有事留下的还有几位同志,其中一位是山东军区后勤部兵工科政委兼科长吴云清,他也是李士恩的亲妹夫。他与李士恩的妹妹李士坤结婚两年多了,直到这次李士恩来开会,他们才第一次见面。一天,吴云清和同时留下来的另一位同志聊天,那位同志问吴云清:“李士坤的姐姐结婚沒有?”吴云清回答:“沒有。”那位同志又问:“有对象沒有?”吴云清又回答:“好像也没有。”那位同志说:“好像叶声也还沒有结婚,不如你把李士恩介绍给他。”吴云清觉得这个提议很好,就分别征求了叶声和李士恩的意见,见双方都没有异议,就安排他们在村外的坟堆旁见面。两人见面后,互相介绍了自己的和家庭的情况,双方都很滿意。不久,叶声接到上级的任命书,让他担任鲁中军区四分区十二团团长。叶声向山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肖华报告了他找到对象的消息,肖华主任当即批准,并命令他立即结婚,两天后去十二团报到,准备参加鲁中军区组织的第三次讨吴战役。叶声和李士恩就这样紧急的结婚了。两天后,叶声就赶往十二团上任去了。
李士恩与叶声结婚后,滨海地委领导考虑到叶声在鲁中军区工作,为了照顾她们夫妻关系,经滨海区妇联和海陵县妇联及参加整风学习的干部共同鉴定后,由滨海区党委介绍李士恩到鲁中区党委,鲁中区党委决定她到四地委分配工作,四地委领导考虑叶声所在的十二团主要活动在临朐等周边地区,就把她介绍到临朐县委安排工作。
临朐县多山地丘陵,土质和抗旱能力较差。1941年夏季酷热无雨,秋作物减产。同年秋,旱情持续发展,直至1942年夏收减产。1942年秋,又遇早冻,秋作物减产。更加上日伪军的“扫荡”,实行残酷的“三光政策”,和国民党军的搜刮,严重扰乱了农民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造成土地荒芜,饥荒和瘟疫频繁发生,大量人口死亡或外出逃亡。成片的田野里没有庄稼,长滿野草。有的地方,方圆几十里没有人家,全县人口急剧减少,形成了骇人听闻的“无人区”。
1943年夏,八路军经过第一次讨吴(化文)等战役,相继解放了九山、沂山一带村庄及临朐县南部的龙山、米山、峰山各区,建立了沂山根据地,中共临朐县工委和县人民政府相继建立。1944年4月,第三次讨吴(化文)战役后,嵩山等南部山区解放。但是,临朐县的大部份地区(包括县城)都还被日伪军和国民党顽固派所占领。在刚解放的土地上,抗日政府立即派大量干部深入灾区,救济灾民,送医送药,组织灾民开荒种地,恢复生产,建立抗日组织。1944年3月,李士恩就是在这种形势下被任命为临朐县龙山区妇救会会长、区妇女委员,直接参与到巩固新生政权的艰巨工作之中。1944年11月,李士恩调任临朐县妇救会副会长、县妇女委员兼米山区妇救会会长;1945年5月,李士恩任临朐县妇救会代会长(7月任会长)、县妇女委员兼米山区妇救会会长。在八路军和抗日政府的领导下,在老根据地人民的支援下,在一大批像李士恩这样的干部的辛勤工作下,这一地区的群众生活逐渐好转,昔日的“无人区”逐渐复苏。
1945年7月25日,李士恩在沂水县八路军鲁中军区四分区医院生下了大儿子叶建国。9月底,李士恩接到叶声托人捎来的信,说他接到上级命令,马上要带部队去东北。李士恩立即赶往军分区驻地,想和叶声商量一下孩子的哺养问题(当时有规定,有了孩子都是托付给老百姓,自己不允许带) 。等她赶到时,叶声早已率队出发了。四地委领导立即批准她随队到东北,并由分区派了几个骑兵战士护送她去追叶声,在途中追赶上了队伍。
叶声率领的“干部营”,是根据中央指示,由鲁中军区组织的,准备赶在国民党军队之前,抢占东北。1945年10月初,叶声率领“干部营”从沂蒙山出发,从蓬莱的奕家口港上船,在辽宁的庄河县上了岸。
到了东北, 李士恩穿上了军装,正式入伍,被任命为东北人民自卫军东满临时指挥部辽南纵队第一支队政治部民运科组长。土八路变成了真八路。
注: 本文主要根据李士恩的回忆(她还健在,记忆基本清楚)和参照叶声、李士恩档案材料编辑而成。
又注:李士恩1945年10月前任山东省临朐县妇救会会长、县委委员,应该属于正营级,到东北任民运科组长,只属于正连级。这一级别一直到她1950年11月转业都沒有变动过,並且由部队转业到地方,要调低一级,这样,她到地方是按排级安排工作的。几十年了,李士恩从未对组织上有过怨言。她对现在的生活非常滿意。她能吃、能睡、能行走,头脑也清醒,正在向100岁诞辰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