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少敏的志的家世及其青少年时代(口述/张子元)

东东4695 发表于2018-07-21 23:51:15

陈少敏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是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一九三八年至二九四六年期间,她披荆斩棘,历尽艰险带领抗日军民在日伪统治的腹地鄂豫皖边区,建立起一块七万五千平方公里土地,拥有一千多万人口的抗日根据地,她跃马持枪,转战中原,威震敌胆,在一九六八年党的八届十二中全会上,她砥柱中流,威武不屈用硬不举手的方式坚决反对开除刘少奇同志永久出党的决议,给林彪、江青一伙的倒行逆施以迎头痛击,正义凛然,誉满当世。她的革命功绩和高尚气节,早经载入史册,为人传颂,但对这样一个女英雄的家世和青少年时代的生活知道的人却不多。因此,我仅就个人见闻略述一二。

陈少敏同志的老家是山东省寿光县范于村,我与她是同村近邻,我比她小十岁,和她弟弟是同学,小时常在一块,所以对她的家庭及其青少年时代的事,知道一些。

陈少敏原姓孙,名字是孙肇修,参加革命后,由于斗争的需要化名陈少敏。她的家座落于村子的北边。共有草房八间,西屋三间是主房,东屋三间,北屋两间,土墙草顶十分矮小。院门向东,门前是南北小巷,村中劳动的农民上坡下坡多从这里经过。院子的北边是小树林,再北面便是田野。家中安有石磨,宅边有菜园,陈少敏在家时常在这里劳动。

陈少敏的祖代家境贫困。父亲孙万庆兄弟三人,他是行三。孙万庆在我村是有威望的人物。他身材魁梧,目光炯炯,留有八字黑胡,英气逼人。性格刚直,有胆量,为人慷慨大方。文化水平不高却热心教育。青年时期参加过推翻满清的革命活动。一九〇六年,潍县独立时,他任革命军连长,后来革命军退出潍县,他单身提枪保护本县同盟会员赵化溥回到寿光。赵化溥寿光斟灌人,是辛亥革命时领导革命军攻打青州而牺牲的山东革命军总司令赵魏的父亲。此人品学兼优,德高望重,是民主革命的先驱人物,他创办化溥小学,宣传革命主张。在袁世凯窃国时,他因反袁被捕,坐狱数年,一九一五年出狱后写有《囚记》 一文,载入县志。赵化溥家境富裕,为了照顾孙万庆一家生活,便在范于村购薄地十几亩,由孙万庆一家耕种,不收租粮。自此,孙万庆一面种田,一面办学。他创办了范于小学,这是我村有史以来的第一所学校。孙万庆任校长,他经常给学生讲话,提倡学文化、学科学、提倡打倒列强,反对军阀统治,振兴中华。他提倡男人割辫子,妇女放脚,反对迷信鬼神烧香拜佛。他也常以这种思想教育子女。因此,他的子女从小脑子里就种下了革命的种子。孙万庆在一九二〇年病逝,撤下妻子和两个儿子,三个女儿。长子茂修,在家务农,结婚后不久死去,并无子嗣。次子聿修,早年加入共产党,一九三八年寿光八支起义时,他参军抗日,成为部队领导干部,建国后曾任江苏军区政治部主任。一九八O年病逝于青岛。大女儿和三女儿均在少年时因病死去。二女儿孙肇修即陈少敏同志。

有的材料上说,陈少敏十三岁到青岛进纱厂当童工,并说他参加革命结婚后生一男孩,后来丈夫牺牲孩子病死。这些说法不准确。

陈少敏生于一九〇二年。在十四岁以前的少年儿童时代是在家乡范于村度过的。因为她家信基督教,十五岁至十七岁,她在范于村东二十多华里的黄家庄上教会学校。十八岁至二十岁在潍县文华教会学校上中学。二十一岁以后去青岛进纱厂当了工人,据说她在青岛积极参加党领导的革命活动,一九二七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二八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在青岛从事党的地下工人运动和群众工作。后来在河北磁县主持过党的地下交通站的工作,任过天津市委秘书长,洛阳特委书记,河南省委组织部长,中原局敌后挺进支队政委,鄂中区党委书记,豫鄂边区党委书记,中原局组织部部长,中共七届中央侯补委员,解放后任中国纺织工会全国委员会分党组书记、主任,全国总工会党组副书记等职。这是我后来听说的。

陈少敏同志从小喜欢劳动。未上学前,家中人口多,收八少,生活贫困,她在家帮助母亲推碾、推磨、拾柴,照看弟妹。在上学以后,劳动更为自觉。在那时农村封建礼教还禁锢着人们的头脑,青年妇女不出三门四户,更不能赶集上店,下田劳动。如果谁家的闺女越规破俗,就被讥为“下流货”,? “没出息”,? “伤风败俗”。可是陈少敏却敢于冲破这些陈规旧俗,向封建礼教挑战。她在黄家庄上学时,假期中一回到家就下地干活,有时她挑着自家种的鲜菜到邻村孙家集、韩家庄等集市上去卖,有时挎着筐子到集上卖火烧。有些人嘲笑她,她大大方方毫不在乎。她常说:? “男女一样是人,男人能做的事,女人为什么不能做?不偷不摸,凭力气挣饭吃,有什么丢人?”她十九岁时在潍县上中学,一回到家就帮她母亲打辘轳浇园子,一连打几十筲水不歇。有些同年妇女说:? “大闺女,洋学生,打辘轳丢人显眼,叫人家笑话。”她说:? “男女平等,大闺女打辘轳种菜,有什么不行?那些笑话妇女干活的人,是老封建脑筋。有出息的妇女就得和男人干一样的活儿,只有这样,才能争得真正的男女平等,这是光面事,,怎么是丢人显眼呢?”说得大家无言回答。? ?

少年时期,父亲在农闲时教她识字、读书,给她讲国家大事和民主革命的道理。她对当时提倡的男人割辫子,妇女放脚、女孩子上学等新鲜事物接受很快。那时全村妇女无一人上学,她却积极要求上学,本村学校不收女学生,她就到二十里外的黄家庄教会学校就学;那时妇女还大兴缠足,而她却敢“冒天下之大不韪”,硬不缠足,有人叫她“孙大脚”,她毫不介意。她认为女人缠了小脚,就不能下地干活,就成了社会上的废物,男人们的玩物,也就谈不上男女平等了。

在教会学校里,她不但学到了当时新的文化、科学知识,也受到了一些自由、平等、博爱之类的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熏陶,思想进一步解放。她常对人说:? “中国的现状一定要改变,将来要人人有饭吃,有房子住,不受外国欺负”。她认为要使中国强盛起来,必须抛弃封建落后的旧文化、旧道德,必须学习新文化,掌握新的科学知识和技术。妇女要争取自由平等,光靠能干活还不行,还得有一定的文化科学知识。她常说:? “广大妇女不识字、没文化,中国就很难富强起来。”因此,她在假期里,把自家的东屋拾掇出来当教室,动员了本村的十几名妇女伙伴当学员,办起了妇女识字班。每人发一个红本子,学拼音字母,学唱歌、诵诗。她自己充当教师。当时有的人看不顺眼,讥笑她“傻气”指责她“异样”,但她置若罔闻,我行我素,仍一心一意地坚持教学。

陈少敏同志在潍县文华中学上学时,,秋收季节放假回家,她与弟弟孙聿修一块到村北大田里看庄稼,防止有人偷坡。路上她姐弟俩拉者手走。那时军阀政府统治着寿光,在范于北面的孙家集有个局子,局子里的士兵时常到各村乱串。几个士兵见她姐弟拉着手走路,就诬陷她们“行为不端,有伤风化”,要带她们走。陈少敏同志理直气壮地说:“我是孙肇修,他是孙聿修,我们是亲姐弟,做伴来看庄稼,有什么不行?”士兵们明知自己错了,却故意刁难,强词夺理地说:? “男女授受不亲,你们拉手走路就是伤风败俗。”陈少敏更不示弱,说:? “谁家姐姐投领过弟弟?姐姐领弟弟就是伤风败俗,你们吃喝嫖赌不伤风败俗?你们鱼肉百姓不伤风败俗?我看你们是故意找茬,没安好心。好!我们姐弟二人和你们一块到局子里去问一间你们当官的,姐弟拉手犯什么法? ”说着就往孙家集路上走。几个士兵理屈词穷,看她如此厉害,怕惹出事来,就悻悻地说:? “你们还要去办差事,没有工夫和你胡缠。”说着,灰溜溜地向另一条岔路走去。陈少敏仍和弟弟拉起手来,故意气他们。这件事传到村里,人们都说:“肇修有胆气!”

陈少敏同志在文华中学学到了更多的文化科学知识,视野更为开阔,认识事物比较深刻,凡事好动脑筋。她到寿光城看石碑的事,给我的印象最深。在寿光城西南二里许,有一块石碑,立在小路旁边。平时和其他石碑一样,没有什么特点,可是一到阴天,碑的正面就出现一个湿润的人影。远远看去,就象一个老人向里站着,低着头,躬着身子。见过的人都说奇怪,对此还有些迷信传说。陈少敏同志听到这事,总不相信有什么鬼神。于是她借放假的机会,选一个阴湿天,领着我们几个小学生,跑了二十多里到县城去看这块石碑。我们渐近石碑,果然看到碑面上的人影。同学们都大惊小怪起来,她却沉默不语。她把碑身仔细观察了一番,又抚摸了一遍,想了一会儿说:? “这没有什么奇怪,绝不是有鬼有神。古语说‘月晕而风,础润而雨’,下雨以前,空气里水分多,遇到冰冷的石块,水汽就凝结成水珠,所以石头就潮湿了,这是自然现象。”同学们听了都不服,围着她一齐问道:“同是一块石头,为什么有人影的地方就潮湿,别的地方不潮湿呢? ”她不慌不忙地说;? “有人影的地方可能石头质地紧密坚硬,温度低,所以容易反潮,周围的石头质地松,温度高,在同样情况下就不反潮。”有的又问:“为什么一块石头质地不一样呢?”她笑着说:“和氏璧不是和普通石头结合在一块吗?”我们听了无话可说,虽不尽信,但也觉得有道理。

看完石碑,她又带领我们走到一个十字路口。她向四处瞭望一番,满怀希望地说;“这里将来是个繁华地方。”我们说:? “你还会看风水呀!"她说:? “我不相信看风水那一套,但是我看这里南通益都,北到羊口,东至潍县,西通广饶,将来修上公路、铁路,四通八达,建起工厂、商店、旅馆、饭店,不就是繁华地方吗? ”那时这里还是些弯曲小路,一片荒草野坡,谁肯相信她的话呢?可是新中国成立以后,她的预言,逐渐在这里实现了!今天,寿光五路口一带,工厂、商店、旅馆、影院、车站以及各个机关的大楼,成行成排地修建起来了,宽阔的柏油马路纵横交叉,路上车水马龙,人流熙熙攘攘,到处是一片繁荣景象。由此可见,青年时代的陈少敏同志,对祖国的未来是充满希望和信心的。

陈少敏同志在二十岁以后就到青岛去了,听说进工厂当了工人;后来又参加了革命。只是在一九三三年时,我见她和她的丈夫一块回过家,带来了她的刚出满月的小女孩,留给母亲抚养。接着夫妻俩匆匆离开家乡,长期过着四海为家的革命生涯。她的女孩活了五个月,因患泻肚子病死去。一九四八年秋,母亲去世时,她又回家一次。

一九七七年十二月传来了陈少敏同志不幸逝世的噩耗,她的家属和村里的人们都非常悲痛。她青少年时代的那些动人事迹,又清晰地浮现在我们老年人的记忆里。她敢于以自己的行动向封建礼教宣战,她不怕冷嘲热讽顽强不屈地斗争;她反对迷信,热爱科学,她反对守旧,不断进取,她追求光明,坚持真理。她永远是我们的楷模!

文史组整理(1982年7月完稿)

谁在收藏
浏览:512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去有风的地方
    去有风的地方
  • 晓明
    晓明
  • 慧铭无限
    慧铭无限
  • qiu1958
    qiu1958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