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下西进及接管桐梓政权的干部战士简介(文/高海桥)

高云见 发表于2018-08-01 22:15:57

随着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迅猛发展,人民解放军在1948年初就取得了战略主动权。到1948年10月“三大战役”发动前,党中央、毛主席高瞻远瞩,作出了“关于解放全中国所需干部的决议”。决定从华北、东北、西北、中原等各大解放区抽调干部南下。同年2月华北局确定从冀鲁豫边区(冀鲁豫边区是解放战争时由河北、山东、河南三省接壤形成的省级行政区,1949年8月改为平原省,1952年11月撤销,所属地区市县分别归冀鲁豫三省建制。我的家乡鄄城县当时归二地委领导,归建后为山东省所辖),按照到新区组建一个从省到地、县、区、乡的干部班子的架子抽调所需的各级领导干部。翌年2月,冀鲁豫地区党委强调干部“必须立场坚定,年龄要轻、身体要好,有一定文化和独立工作能力”。我家在鄄城西黄河边的董口集,家境贫困。我14岁参加革命工作,1946年入党,南下时年仅19岁,时任公安干事,经我主动报名南下,领导批准后我也成了南下干部中的一员。

全边区共抽调了5987名干部和战士随军南下。南下前边区党决定,全体南下人员集中到菏泽县(现在菏泽市)晁八寨进行整训。从1949年2月28日到3月30日共进行了一个月的军事训练和时事政治学习,军事训练的内容主要是学习列队、防空袭、遭遇战、打背包、问口令、传口令和警戒方法、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以及要注意军风纪等。为了适应今后的行军和战斗需要,我们每天早晨5时都要背着背包急行军五、六公里,中间还要练习过独木桥。政治学习的主要内容有:毛主席为新华社写的1949年新年献词《将革命进行到底》,1月8日中共中央通过的《目前形势和党在1949年的任务》,有时局声明,接管城市政策、党对私营工商业政策、党对国民党起义人员政策、对国民党政府工作人员政策、党对知识分子政策、统一战线和入城纪律等,通过一个月的军政学习和训练,同志们的军政素质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为顺利随军南下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础。

在菏泽出发前遵照上级指示,冀鲁豫边区党委把从8个地委、专署、军分区和57个县市抽调南下的干部战士组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第五兵团南下支队”。司令员傅家选、政治委员徐运北、参谋长万里,政治部主任申云浦、副主任郭超,供给部长陆耀海。南下支队下辖6个大队,44个中队。为了保证南下干部行军途中的安全,边区党委、边区行政公署、军区及各个大队都配备了一个警卫连。我们鄄城县南下的130多名干部战士编入二大队二中队。队长许正义、政委李明远,副队长张军直、副政委李明,二中队下属8个班。当时我是鄄城二区公安干事,主要作情报工作,领导上把我编入三班为队员(连级)。1949年3月31日,南下支队全体干部、战士,身着崭新的草绿色军服,佩戴着中国人民解放军胸章,从菏泽晁八寨整队出发,高唱战歌,浩浩荡荡,踏上了南下的征途。途经商丘、徐州、蚌埠,于4月8日到达合肥。在合肥休整3天,根据上级指示,支队参谋长万里同志带第四大队大部和支队部分战士共740人,去南京参加接管工作,这些同志以后未参加西进贵州的战斗。这是支队离开老区的第一次人员变化。4月11日,全支队向皖南进发,途经舒城,4月16日到达桐城。遵照总前委命令,全支队4月21日从桐城出发,24日到长江边的安庆,26日黎明,全支队分批过长江。5月4日到达了赣东北重镇——景德镇。由于解放大军进展神速,赣东北大部县城已获解放,我们二大队(原冀鲁豫边区二地委、三地委和五地委)与支队直属机关负责接管上饶地区的负责人是:地委书记赵淘、副书记金风、专员朱农、副专员孟子明、军分区司令员罗仁泉。我们二中队(鄄城县)负责接管铅山县。县长许正义、县委书记李明远。二班负责接管铅山三区,区部设杨村,区委书记仪忠惠、区长李德成、财助聂广居、武装干事兼区队长姬守义、区委通信员王文才,我任杨村乡指导员,乡长是吴长端。在区委书记仪忠惠指导下,我们在三区(杨村)开展了政权接管、统一战线、减租、减息、动员群众、发动群众参军支前等项工作。

7月中旬,党中央决定:二野进军西南,从冀鲁豫边区南下,接管赣东北的全部干部、战士随五兵团西进。到9月初,我们从冀鲁豫边区南下的全体工作人员,奉命在上饶集中学习,一边学习一边准备西进。9月中旬总前委定,原冀鲁豫南下的全体同志、江西地下党的部分同志、原赣东北区党委所属各级干部学校的学员以及江西解放后参加工作自愿西进的部分青年知识分子共9331人,正式组建成二野五兵团西进支队,司令员傅家选、政委徐运北、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申云浦、副主任郭超。支队下辖5个大队54个中队,我们上饶地区的干部战士仍编为二大队,大队的领导人仍由上饶地委、专署、军分区领导人组成。我们鄄城县接管铅山的干部及部分铅山县的地下党员、新招收的青年知识分子组成的西进支队二大队八中队。在把地方工作移交给来接管铅山县的各级政权的四野武装工作队后,在中队长许正义、中队政委张军直(李明远调支队)率领下,于9月10日离开铅山到上饶集中,经过15天的短期整训,西进支队的全体干部、战士从9月25日至28日分批踏上西进的征途。

从赣东北到湘西,途经上饶、南昌、九江、武汉、长沙、湘潭,有时乘火车、轮船,有时步行,从湘潭开始就全是徒步行军。10月15日,我们八中队全体干部战士到达贵州黄平。10月20日,在邵阳新组成的中共贵州省委和二野五兵团召开了第一次联席会议,会议决定原冀鲁豫二地委、五地委的全部干部加上三地委的部分干部负责接管遵义地区。新组建的遵义地区领导人是:地委书记陈璞如、专员李苏波、军分区司令员李程、组织部长海燕、宣传部长苗春亭、社会部长李公俭。在黄平,地委组建了分赴遵义地区各县的领导班子。为了适应接管贵州全省的需要,西进路上,西进支队在上饶、湘潭、邵阳与芷江之间进行了三次大的整编,从上饶出发时的全支队5个大队、54个中队发展到9个大队70多个中队,人员由9331人发展到了15000多人。从人员的来源来看,除前面说的南下干部、西进干部(指在江西参加革命的同志)外,因接管贵州工作量大,二野又从五兵团直属部门和16军、17军调来干部940人,军校五分队1500人,二野南京军大1175人。综上情况,接管贵州的干部战士,主要是南下、西进、军队转地方的人员,到桐梓来接管的人员也就是这三部分人员组成的。

在贵州黄平时,原鄄城接管铅山的二大队二中队(西进时为八中队)加上原郓城县接管玉山县的二大队五中队的干部、战士以及由军队转到地方工作的干部共约200人,其中有60余人在张军直带领下接管湄潭县,余下的140余人原定分别接管桐梓和习水两县,因习水县尚未解放,负责接管习水县的同志全部留下协助接管桐梓。

桐梓县城是在1949年11月23日由中国人民解放军10军30师88团解放的,当时我们负责接管桐梓的干部、战士还在行军路上。11月27日上午我们由湄潭出发到达遵义的北大街,地委的主要领导同志都到我们休息的地方看望我们。并指示我们:桐梓已经解放三天了,野战军的同志已开始西进,要求我们尽快赶到桐梓。为了尽快赶到桐梓,我们约60余人跟随县委领导同志,分乘二辆木炭车当天晚上就到了桐梓,余下的同志也于28日步行到桐梓。为真实记下桐梓解放的光辉业绩,现将1949年11月28日前(含28日)到达桐梓的接管人员简介于后,需要说明的是,由于年代久远,资料不全,虽经县委党史研究室梁发书大力协助,提供资料,文字整理,但难免存在差错,敬请知情者提出修改补充意见,一并对梁发书同志及其它提供资料的知情者表示谢意。(名单略)

谁在收藏
浏览:730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西土耳
    西土耳
  • 杜海若
    杜海若
  • 老家南赵楼
    老家南赵楼
  • 高云见
    高云见
  • 李雷
    李雷
  • 山水集黔
    山水集黔
  • 王者归来
    王者归来
  • S H Y
    S H Y
  • 远方的坦克
    远方的坦克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