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筑先与聊城保卫战》七、开辟生动活泼的抗日局面

南彦寺范 发表于2018-08-12 18:53:28

(一)抗曰政权建立了,曾琦要来当四区专员,齐子修把他武装押送出境。

抗日战争初期,由于日军的步步逼近,国民党山东第四、六两区各县的县长大都携眷南逃,县政权名存实亡。为了重建各县抗日政权,范筑先亲自带领政训队, 几乎跑遍了整个鲁西北,先后恢复建立起三十几个县政权。

过去,农村中的乡长、保长一向由县长指派,让一 些土豪劣绅来充任。各县抗日政权建立后,废除了此项作法,改由民众选举乡长、保长。县政府对当选的乡长、 保长进行政治、军事训练后,再让他们去任职。

鲁西北如雨后春笋般成长起来的各县抗日政权,似一声春雷,惊动了国民党山东省政府主席沈鸿烈。沈鸿烈出身行武,早年在奉系军阀张作霖军中服役。1929年东北易帜,奉系入关,沈鸿烈到达青岛,1931年任青岛特别市市长。1938年1月,韩复榘被蒋介石以“违抗命 令,擅自撤退”的罪名革职处决后,沈鸿烈继任国民党 山东省政府主席兼保安司令,省政府设在曹县。沈担任 省政府主席后,为了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对范筑先进 行了多方监视与限制。

1938年5月的一天,在山东第六区游击司令部的小会议室里,范筑先和齐燕铭、张郁光、姚第鸿同一些军政官员围坐在一起,研究起鲁西北的抗战形势来。

齐燕铭手里攥着一把鸡毛掸子,指着地图说:“在山东半岛上,黄河以北,卫运河以东这片大平原,是我国 古老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人民勤劳、勇敢,富有反抗精神。抗日战争爆发后,范司令顺应民心,同共产 党团结合作,在短短半年多的时间里,就建立了 30多个抗曰县政权,开创了鲁西北生机勃勃的抗日局面。凡是有爱国心的人士,都为我们取得的成就而高兴。但目前竟有人造谣诬蔑鲁西北的抗日斗争。”

张郁光接上说:“燕铭提出了一个重要问题,那就是随着抗日战争的发展,中国的内部形势开始复杂起来。 有些顽固的家伙就是爱搞亲者痛仇者快的勾当,这在全国范围内都是如此,鲁西北当然也不会例外。因此,我们必须随时警惕这些来自内部的破坏分子。”

听了他们两位的发言,范筑先平静地说:“我们是良心抗战,不怕人家造谣诬蔑。为了实现军、政、民三位 一体抗战,我们不能满足现状,还需进一步整顿军队, 澄清吏治,加强抗日政权的建设,努力把我们自己的事 情办好。”

范筑先等人说话间,三支队司令齐子修走了进来, 他边走边说有紧急情况要报告司令。

等众人散去后,齐子修对范筑先说:“最近,沈鸿烈 派其嫡系曾琦带着一帮特务到了清平。他明着说要建立四专署,其实暗中已与汉奸冯寿彭勾搭上了。”

范筑先听了先是一愣,随后明确地说:“他们现在来鲁西北重建四专署,就是要把我们抗战的胜利果实瓜分掉,把我们限制在六区范围以内。”

齐子修说:“那该咋办呢?”

范筑先反问道:“曾琦与汉奸勾搭,你看该咋办呢?” “是!我明白!”齐子修转身就走。范筑先叮嘱说:“不要莽撞行事!闹不好,省政府会对我们有意见的。”

齐子修回到清平,马上把曾倚一伙扣留下来,接着 把他们武装押送出境。曾琦经东阿、东平、梁山,回到曹县后,向沈鸿烈汇报了被齐子修驱逐出来的经过,气得沈鸿烈大骂齐子修“无理”,是“土匪”。

(二)韩多峰当了四区专员,沈鸿烈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送走了曾琦,沈鸿烈在室内抽起了闷烟:范筑先在 鲁西北眼睁睁地坐大,黄河两岸,甚至连津浦路旁都有他的人马,照此下去,我沈鸿烈往哪里摆呢?

李树春推门进来,沈鸿烈说:“你来得正好,我正要 找你呢。”

“主席有何吩咐? “李树春问了一句。

沈鸿烈叹息了一声说:“曾琦被范筑先手下的齐子修 给挤出来啦,四区专署没有建成。”

“主席不必为此劳神,树春有一小计再建四区专署。”

沈鸿烈连忙问:“有何妙计?”

李树春向沈鸿烈靠近了一下,说:“主席,何不派韩 多峰去临清?”

韩多峰,山东东平人。青年时因家贫到东北打工, 18岁入吉林陆军第三镇曹锟部当兵。1914年人冯玉祥第 十六混成旅,由班长逐步升为营长、团长,1926年升任独立第四十旅旅长,1929年任六十一师师长。1930年后, 他到山东任韩复榘第三路军总指挥部顾问。抗日战争爆 发后,担任了“鲁南民团总指挥”。

李树春说:“韩多峰与范筑先在西北军是同僚旧友, 主席派他去临清出任四区专员,范筑先不会往外撵吧! 只要韩多峰在临清站住脚,搭起四区专署的架子,那时, 我们再偷梁换柱!”

沈鸿烈点了点头。

1938年5月,韩多峰就任了山东省第四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韩多峰对范筑先在聊城的抗日义举深表赞赏,对沈 鸿烈请他出山到临清任四区专员的背景也是很清楚的。 他深知沈鸿烈“一箭双雕”的险恶用心。

韩多峰赴临清途中,先到聊城拜见了范筑先,受到 范的热情招待和欢迎。韩多峰表示,四六两区抗战是一 体,都要在范司令的统一领导下进行抗战。范筑先给政 治部写信,让选派一批得力干部赴临清,协助韩多峰开 辟四区的工作。

张霖之、张郁光接到范筑先的信后,马上选派解彭 年、朱穆之、郭鲁、杨固(女)、张承先等人,随韩多峰 赴临清开展四区的抗日工作。

不久,第四区成立了政治部,赵效三任政治部主任, 解彭年、朱穆之任副主任,秘书主任、组织科长和民运 科长等一些重要职务也分别由共产党员来担任。为了加强党的领导,以临清为中心建立了中共鲁西北特委,张 承先任书记。

沈鸿烈这一招,又是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了。

(三)寿张抗曰政权易手,该争还是该让,至今令人深思

沈鸿烈“偷梁换柱”不成,又要“釜底抽薪了!”

沈鸿烈与李树春使出了一条毒计。他们鼓动国民党 复兴社的别动队去勾结土匪布永言(后该部亦被范筑先 收编),打开了共产党员徐茂里任县长的阳谷县城,逼范 筑先用“失城有责”的理由,撤了徐茂里的职。不久, 沈鸿烈又以省政府的名义,毫无道理地撤了寿张县县长、 共产党员管大同的职,委任国民党CC分子冯谦光为寿张 县县长。

如果说,阳谷县长徐茂里的被撤职,还是王金祥从 六区内部搞破坏的话,而现在撤换寿张县县长管大同就 是沈鸿烈公然从外面捅进的一刀。阳谷换人,徐茂里确 实还有失城的过失,而在寿张县,沈鸿烈抓不住管大同 的半点错误。

这一突如其来的消息,在这个新生的县政府内激起 了轩然大波,上下职员连勤杂人员在内都表示了极大的 愤慨。

县长寝室内,纷纷涌来的政训员们痛骂着沈鸿烈的倒行逆施。有的主张“抗议”,有的要“拉出去自己干”。

晚上,鲁西特委军事部长王幼平来了。他和众人一 同商量了对策,决定:(一)向政治部请示,要求范司令 支持政训员;(二)县特务大队的好枪捡出一批转移出 去,人员也可以转移走一批;(三)发动寿张县民众团体 出面挽留管大同县长。

第二天,大家推举县政府秘书孙思白和姜维扬、李 宗白等到阳谷县城去见正在那里收编土匪布永言部的范 筑先。他们赶到阳谷后,又约上阳谷政训处的几个人和 范县县长周子明等,以召开阳谷、寿张、范县、濮县四 县临时政治工作座谈会的名义,请范司令到会听汇报和作指示。

下午4时,范筑先带着十几个警卫人员来到会场。

范筑先一坐下就问:“谁主持会议,你们讨论了哪些问题呀?”

周子明站起来说:“我们讨论的第一个议题是,如何 采取措施,粉碎汉奸和顽固分子对我们六区抗日工作的 造谣、中伤和破坏。”接着,周子明具体讲了几个月来, 一些劣绅、国民党顽固分子对六区散布的谣言,以及他 们如何跑到曹县去,上窜下跳诬蔑六区的情况。话题慢 慢引到沈鸿烈如何对日军不放一枪,又如何对六区不接 济一枪一弹一分一文,却千方百计削弱六区抗日力量的 问题上,随后一下把无故撤换寿张县长的问题提了出来。

问题一捅破,有人就问:“沈鸿烈是否就此事与范司令磋商过?”

“我完全不知道!”范筑先肯定地说。接着他问孙思 白:“这是怎么回事?”

孙思白把政训员接任寿张县政权以来的施政情况和 当地绅士、国民党顽固分子的阻挠破坏行为向范筑先作 了汇报。他激愤地说:“如果不把这些人顶回去,今后他 们的气焰会更加嚣张。”

范筑先一边听,一边捋着胡须沉思着。等大家稍为 平静下来后,他以沉重的语气说:“你们是些青年,有热 情,有勇气,但缺乏社会经验。”停了一会又说:“他们 的撤换命令既然发出去了,是不会再收回的。我出面讲 话,也不会收回的,硬顶回去不是办法。”

姜维扬边哭边说:“范司令,寿张问题不应轻视,这 是沈鸿烈向我们捅来的一刀,如果不把这股逆流打退的 话,他们就会继续伸手。”

范筑先同情地说:“你们的心情,我完全理解。”停 了一会,范筑先又说:“他换我们一个县长,影响不了大 局。要是硬顶回去,那就影响大了,他是省主席嘛!至 于人家造我们的谣,我们不怕,自有事实给他们看。如 果他们继续搞破坏,我们再想办法对付。告诉管县长,准备交印。”

第二天,孙思白赶到聊城向张霖之汇报了情况。张 霖之说:“范司令既然已表示态度,我们也只能这样了, 不能因寿张一县的问题,而影响我们的全局。”

寿张县抗日政权就这样被扼杀了。这件事究竟该争 还是该让,至今仍令人深思。

(四)政治工作扩大会议后,民众运动蓬勃发展起来

六区政治工作扩大会议后,鲁西北的抗日救亡群众 团体蓬勃发展起来。5月初,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鲁西总队部成立,各县先后建立了“民先”分队部,范筑先的多数支队中也建立了“民先”中心队,到聊城失守前,“民先”队员发展到3000多人。从1937年冬到1938年6 月,六区还先后成立了聊城妇女救国会、聊城青年救国 团、聊城儿童救国团、聊城妇女战地服务团、妇女抗敌 后援会、少年先锋队、文化界救国会、山东文艺青年协 会等,各县妇女、青年、儿童等群众团体也相继建立起 来,把全区抗日斗争推向一个新高潮。

七七事变前的鲁西北,虽然涌现出许多优秀的仁人志士,但就大多数农民来讲,一方面仍默默承受着封建 黑暗势力的残酷压榨和剥削;一方面把种田吃饭、传宗 接代、男耕女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作为自己的理想 境界。九一八事变的爆发,震动了鲁西北大地,卢沟桥 的炮声,震醒了鲁西北人民。在日军侵略、民族危亡的 紧要关头,抵御外侮,救亡图存成为鲁西北广大民众的 迫切要求和共同愿望,在范筑先高高举起的抗日旗帜下,他们纷纷组织起来,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高潮。

农民的主要组织形式是农民互助会。农民互助会首 先从冠县发展起来。1938年4月,冠县成立了农民互助 会。接着,各区农民互助会也相继成立。农民互助会的 根本宗旨,就是保护农民利益,领导农民进行抗日救国 斗争。农民互助会和妇救会、青救会、儿童团共同开展 工作,使广大农村的抗日活动顿时活跃起来。到9月, 全县农民互相会发展到13万人,超过总人口的一半以 上。为了整顿社会秩序,确保乡村治安,冠县抗日政府 依靠农民互助会,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清乡”运动。“清 乡”的内容是:既打击残匪、兵痞、流氓,也打击掌握 着区、村政权、与人民为敌的土豪劣绅。“清乡”队伍到 各村后,大张旗鼓地发展壮大农会组织,培训农会骨干, 宣传抗日道理。民众发动起来后,就依靠村农会开展斗 争。第一步是打击土匪、流氓等,维持社会秩序;第二 步是夺取被土豪劣绅掌握的区、村政权。经过斗争,土 豪劣绅声名狼藉,农会的权力逐渐大起来。到1938年 底,“清乡”运动基本结束。冠县除第六、八区的部分 区、村政权外,其他各区、村政权均成为共产党领导的 以农民为主体的抗日政权。根据冠县的经验,莘县、博 平等县也相继组织了农民互助会,会员达到5.4万人。 在朝城、临清、冠县等回民集中居住区也相继建立了回 民抗敌救国会。另外还有各行各业工会、商会等团体。 在聊城失守前,鲁西北有组织的民众总数达几十万人。

鲁西北的各种抗日救亡群众团体,在宣传民众、组 织民众参加抗日斗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这些民众 团体多是在和平的环境中自上而下组织起来的,既未经 过战争的锻炼,也未能和民众的切身利益结合起来,未 能做到真正改善民众的生活,所以基础很不巩固。

(五)生动活泼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红了鲁西北

鲁西北的宣传工作主要是围绕着宣传共产党的抗日 主张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暴行, 发动民众共同抗战进行的。由于范筑先将军坚持团结进 步,无私招揽人才,使鲁西北地区汇集了大批以平津流 亡学生为主体的革命知识分子和爱国青年学生。范筑先 十分注意尊重这批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并在抗战宣传 的实践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作用。

报刊、书籍是最有力的宣传工具。1937年10月,第 六区政训处创办了《山东人》,由孙思白、郭鸿俊、许法 等负责。这是一份油印小报,发行到300多份。编者每 天从邮电局收听记录新闻后进行编写,有些言论还用毛笔抄写下来,张贴到政训处门前的墙上。12月,政训处 又创办了油印的《抗战日报》,由申仲铭、齐燕铭、黄白 莹、李士钊负责编辑。1938年5月1日,《抗战日报》改 为4开铅印大版,由申仲铭任社长,齐燕铭任总编辑。 范筑先为创刊号题写了“群众喉舌”四个大字,齐燕铭题写并亲自镌刻了“肃清汉奸言论,建立抗战文化”的 大标题。7月,申仲铭到战时经济设计委员会后,齐燕铭 全面负责报社工作。编辑部全部人员有十几个人。

《抗战日报》创刊后,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有关团结 抗战的主张,报道范筑先领导鲁西北军民进行抗战的事 迹。同时,不断揭露敌人,宣传抗日军民的胜利,如刊 登的《今日白山黑水间》、《日寇暴行目击记》、《日寇统 治下的济南》、《陷后的平阴》等通讯,把日军的残暴罪 行告诉民众,激发其对日军的仇恨。另外也介绍了其他 抗日根据地的开辟与发展情况。副刊和各个专刊,根据 斗争的需要,发表了不少评论和杂文,以提高民众对抗 战的认识,鼓舞民众的抗战热情。1938年6月,《抗战日 报》的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杂文,用老太婆喂鸡多撒米, 引诱邻人鸡的故事,揭露和讽刺沈鸿烈到处封官许愿, 收买拉拢六区军政人员的丑态,还有一些具有战斗性的 短篇小说、散文和诗歌,在《抗战日报》上发表后,产 生了很大影响。

《抗战日报》在鲁西北产生的影响,深深触动了沈鸿 烈和王金祥等人。他们不断煽动一些人到报社寻衅闹事。 一次,在报道濮县战役的消息中,因没写出栾省三打先锋,栾省三就派手下的几个土匪出身的军官到报社拍桌 子骂人,还打了编辑人员。范筑先得知这一情况后,把 栾省三叫到跟前严加训斥,说:“你现在是抗日司令了, 还匪性不改,怎能治军! ”他在盛怒之下打了栾省三两个耳光。还有一次,在报道东征济南的消息时,因校对不 慎,将十六支队司令吉占鳌的鳌字排错,吉占鳌便借故 带领一帮人要砸报社。范筑先知道后赶到现场,制止了 他们的行为。

在创办《抗战日报》的同时,六区政治部还建立了 鲁西北通讯网,经与相邻的冀南抗日根据地新闻界协商, 定名为“冀鲁青年记者服务团”,还精心制作了银质的团 徽,供团员佩戴。冀鲁青年记者服务团成立后,开展了 各种抗日活动,如召开保卫徐州、保卫武汉的时事讨论 会,倡导聊城各界联合组织服务团到濮县战地服务等。 冠县等二十几个县也陆续建立了青年记者服务团支部, 使报纸的地方稿件有了充足的来源。10月29日,南宫成 立了冀鲁青年记者服务团分团,冀南有15个县也相继建 立了记者服务团支部。冀鲁青年记者服务团连续出版了 三期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综合性半月刊《战地文 化》,第4期已发排,但未及印出,因聊城沦陷而中断了。

鲁西北各县、各部队和各群众团体相继创办了《先 锋》、《战地新闻》、《抗战先锋报》、《一路周刊》、《战 线》、《力报》、《向导》、《抗敌日报》、《行军日报》、《民 众日报》、《战斗日报》、《抗战周报》、《抗战简报》、《群 声周刊》、《军事简报》、《无线电讯》、《动员日报》、《奋 斗报》、《战地周报》、《荡寇日报》、《冲锋日报》、《前进 周刊》、《群众周报》等30多种报刊。第六区政治干部学校印刷部、华北文化供应社成立后,翻印了马克思、恩 格斯的《共产党宣言》、列宁的《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 派”幼稚病》、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抗日游击战争的 战略问题》等著作;出版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社 ?学讲话》、《民众动员论》、《政治经济学常识教程》、 《军队中的政治工作》、《国际形势讲话》、《中日问题讲 话》、《游击战术纲要》、《抗日军人读本》、《救亡工作的 基本知识》、《抗战一年》、《民族解放战争策略》、《游击 战争中各种政策》、《战时政治工作》等书籍;编印了 《野外勤务问答》、《地方暴动与巷战》、《防空与防毒》、 《游击战术课本》等丛书及抗战歌曲选《抗战吼声》。众 多报刊、书籍的出版,宣传了抗日道理,介绍了进步思想。

抗战的文化艺术团体是活跃在根据地内的一支文化 生力军。抗战初期,汇集在聊城的大批知识分子中,有不少文化艺术界人士。为了团结这些知识分子,六区政 训处(后为政治部)建立了 “战地文化协会”。1937年 冬,鲁西北成立了孩子剧团,团长刘定一,副团长王今 然,后改为抗战移动剧团。该剧团几乎走遍了第六区所 属各县,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打鬼子去》、《张家 店》等剧目,向民众教唱《救亡进行曲》、《牺牲已到最 后关头》、《松花江上》等歌曲,还到临清、南宫等地进 行了演出。有些支队也成立了剧团,如第十支队成立了 冲锋剧团。这些剧团的成立充实活跃了根据地的文化生活。

政治工作扩大会议后,第六区政治部创办了山东第 六区政治干部学校,范筑先兼任校长,共产党员张郁光、 齐燕铭、周子明分别任副校长、教务长、训育长。政治 干部学校招收学生的范围和条件,基本上不受条条框框 的约束,不分地区、不限年龄和文化程度,不论出身成 分和性别,只要是愿来报名者,学校一律欢迎,但须经 学校考试后方能录取。政干校除招收来自聊城、菏泽、 临清等地的学生外,还接收过冀南送来的学生,以及山 东省委动员来的一部分胶济铁路工人。政治干部学校第 一期学生于1938年5月人校,每期学习时间为3个月, 一共举办了4期,到聊城沦陷中断为止,为鲁西北培养 了 2000多名干部。

1938年3月,第六区参谋处创办了一所军事教育团, 用以培训鲁西北各支队的连、排级军官。政治工作扩大会议后,军事教育团由政治部接办,范筑先兼任团长, 袁仲贤任教育长,胡超仑任训育长。

为了发展小学教育,第六区除恢复原有的小学外, 还成立了许多抗日小学和短期小学,使更多的少年得到 学习机会。此时,商务印书馆和中华书局的教科书已不 能运到,第六区政治部宣传科就自编了四册“抗日小学 课本”。课本的内容非常新颖,都是每个少年儿童应该了 解的国家大事,有孙中山的革命事迹和朱德、蔡廷揩的 故事等,还有儿童怎样组织儿童救国会、少年先锋队,怎样开会、写宣言,怎样侦察汉奸、慰问伤员等救亡技 术和理论。学校的教师都是青年人,或是在各县政治工作人员训练班中毕业的中学生,或是在小学教师训练班 受过训练的小学教员。他们虽然没有报酬或报酬很少, 但工作却十分努力。在教学方法上,教师打破传统的注 人式教学,采用实地演习的新方法,以引起学生的求知 欲望。同时,也向学生教唱抗日歌曲,指导学生排演简 单的活报剧。各县还举办了许多短期的民运训练班、农 村干部培训班、军政训练班及一些成年义务学校,培训 了大批青年和工农救亡干部。有些地方还开办了救亡室、 救亡图书馆等。生动活泼的宣传、文化、教育事业,促 进了鲁西北抗日局面的蓬勃发展。

浏览:245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wanghp
    wanghp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