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清晨,我和老卢两人,顶着寒风,冒着纷扬的大雪,从大厂村出发,到达泉子峪村。老卢是湖南人,他讲话群众听不懂,我还要当翻译。在泉子峪吃早饭时,老卢同志风趣地对我说:“在翻过夹犁寨峪谷时,险些去见马克思。”村干部听不懂他的意思,我说老卢差点滚到夹犁寨山沟里去,村干部都笑起来了。早饭后,雪越下越大,我和老卢两人坐立不安,一月二十五日便是春节,时间刻不容缓。我向老卢提议,请几位村干部来,共同研究办法,老卢欣然同意。我们和村长、财粮委员共同商量的结果是:“边挖粮,边过秤,边起运”。以村为单位发动组织运粮队、民伕。工具,由村长和财粮委员具林负责保运到底。这样做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可以减少粮食中途损失(因损失的公粮由存粮村子赔还)。
老百姓一听说要把粮食送给前方亲人八路军,欣然赞成。当天下午,便在泉子峪村,过完了两千斤小麦,组织起三十二人的运粮队。三日上午九时许,第一批运粮队,由泉子峪村村长带领,踏着大雪登程了。
民伕走后,我们连忙吃完早饭,直奔杨家庄。走到一看,村长和财粮委员早把小麦准备好,就等我们验收过秤了。三十人的运粮队也已整装待命。我们立即验粮过秤,一股劲就过完了两千斤。当天下午,杨家庄的运粮队,也由村长带领踏上征途。这时太平庄的运粮队,按通知要求组织了五十人的民伕,自带托子、口袋、扁担、绳子和干粮来到了杨家庄。我们立即过完了三千二百斤小麦,并确定次日早晨,由太平庄村长带领这批运粮队去目的地。三日晚我们在杨家庄结完了账,便赶往车箱峪,召集村干部开会,并挨户检查了一千五百斤小麦保存情况。这个村小,只组织了十八个人的运粮组,吃晚饭时已经深夜十点多了。
四日早晨六时,我们又开始装麦过秤了,车箱峪村地处三山峪谷,九点钟了,太阳还被东山挡着,大雪刚过,寒风凛冽,钢笔、毛笔都冻得划不出道道,只有在小火盆上边烤边记账。这天下午一时许,送走了车箱峪的运粮小组后,我们立即赶往胡家楼、小宋家沟。为抢时间,采取了边过秤、边起运的办法,当天下午,又完成了五千五百斤的运粮任务。当晚九点钟又赶到了大宋家沟,立即找到村长和财粮委员,讨论了运粮任务,该村村子大,藏粮多,任务重,六千斤小麦,按每人平均八十斤计算,需要民伕七十五人,可该村只能出五十名民伕。我们立即通知天齐庙,快派民伕来支援。这时我们算一下进度,照这样下去,很难按时完成任务。为了提前,我和老卢研究决定请大宋家沟村长张俊川同志出来帮助工作。我们三人兵分两路:老卢同志去外庄组织过秤运粮,我和张俊川同志暂留大宋家沟,待送走天齐庙民伕后,即到外庄集合。这天晚饭后,我们三人从外庄到王法峪,并派人请来了石家庄村村长刘锡贵同志出来帮助工作。
六日早晨,我们四人在王法峪村又分了工,我和张俊川两人去香山后下庄,卢刘两人留下组织运粮,下午六时前,到香山后上庄集合。当时我们四人都下定了决心,不论困难有多大,一定要想尽办法,千方百计,提前完成任务,决不能拖后,否则小麦淘出后如晒不好,就磨不出面粉来。就这样始终以临战的姿态,连续奋战,虽然眼睛熬红了,脚冻裂了,手冻肿了,耳朵冻破了,都毫不在意。继香山后,又经历石庄、司家庄、上焦坡、杨园村、高家庄、八抬轿,下焦坡,小仲家庄、对峪村、耿家庄、周家峪、黄家峪等二十多个村(庄)。经过十八天的紧张工作,终于提前完成了这项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受到鲁南老三团首长的大会表扬。
浏览:991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