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临沂市党史委关于征集薛亭同志资料的来函,我们十分高兴,都认为编辑、出版纪念薛亭同志的文集很有意义,非常必要。我们仅根据自己的回忆,写了信和文章,以作纪念。
我们和薛亭同志在战争年代是一起工作、战斗的老战友,同他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薛亭同志从年时就投身革命。他党性原则很强,党叫干啥就干啥,哪里需要哪里去。1943年他在沭水县委组织部和新建区委工作。那时他工作的地方,靠近敌占区,只有一河之隔,沭河以西就是敌占区,临沂城是日本鬼子的据点。鬼子投降后,又被国民党、土顽王洪九所占据,地处“拉锯形势”,环境复杂恶劣,工作非常艰苦,薛亭同志坚持在前沿深入农村,发动群众,反奸诉苦,减租减息,组织民兵武装,配合部队,开展多种形式的对敌斗争。薛亭同志勇敢机智,表现突出,我们经常听到他的事迹。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薛亭同志调莒南县委组织部工作,他多次带领民工支前,屡立战功。1947年,他先后任兴云区、桑庄区区委书记,工作踏实,埋头苦干,组织发展农业生产,开展学习劳动模范事迹,号召劳动致富,很快打开了工作局面。在土改复査中,一些地区一度发生极左路线的错误,而薛亭同志在认真执行上级指示的同时,注意比较稳妥地处理本区的情况,少出了偏差。
1948年薛亭同志调到莒南县政府工作,后来任县长。在这期间,他分管全县的农业生产、救灾、变工互助以及政府的行政工作,任务很繁重。他经常深入基层,联系群众,调查研究,和村干、劳模、农民交朋友,所做的事都是群众迫切要求办的。他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那种强烈的群众观念和工作责任心,常常使我们这些和他一起工作的人深受教育。50 年代末,我们听家乡人反映,薛亭同志在兴修水库、 组织移民工作中,事先考虑得周到,安置得很顺利,一个主要原因就是他充分走群众路线,按群众的意愿办事,不搞一刀切和强迫命令,所以移民比较满意。
薛亭同志为人正直忠厚,作风民主,平易近人。 他对上级、平级都很尊重,对下级热诚相待,不摆架子,关心别人胜过关心自己。1948年他担任莒南县政府秘书科长时,很关心科里同志们的进步,帮助同志,循循善诱。他是葛洪升同志的入党介绍人,被大家当作可亲可敬的兄长,至今难忘。1972年夏,薛亭同志因严重的胃溃疡做了胃大部切除手术后,去青岛住院疗养。他不顾自己身体虚弱,还惦念着莒南县委书记严立乾同志的病情和缺医少药的困境,自己设法在青岛买了药品,带回莒南,给严立乾同志治病。 与此同时,在浙江工作的李秉铨同志因外伤回山东青岛治疗,巧遇薛亭同志。他对南下干部倍加关怀,同李秉铨及其亲属热情交谈,一起观光。疗养结束后,他又陪李秉铨回到莒南老家探望亲人。他待人诚恳热情、对同志关怀倍至,使我们深受感动。
我们分别于1948年、1949年随军南下,和薛亭 同志依依不舍地告别。薛亭同志曾送给葛洪升同志一个笔记本,并写了一首诗表示鼓励。我们有的和他通过几次信,50年代还寄过孩子的照片;有的和他见过两次面;有的由于工作繁忙和“文革”等原因,一 直没能联系上。虽然远离家乡,但是我们始终想念着生长、养育我们的沂蒙革命老区,怀念和薛亭等老战友一起战斗过的艰难岁月。建国后,我们盼望期待着家乡的新变化,不断从家乡的来人、来信中,从报纸、广播、电视里得到沂蒙山区变化的新消息。早在 50年代,我们看到毛泽东主席批示的厉家寨、王家坊前、高家柳沟三个先进单位的事迹,都出在莒南老家,感到非常的激动和自毫。60年代,临沂地区治山治水,改造涝洼,改变了自然面貌和生产条件,农业生产得以很快恢复和发展,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我们怎不由衷的高兴呢!这都是临沂地区各级党委、历届政府领导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的结果。特别是薛亭同志在主持莒南县和临沂地委工作 间,他和地委常委一班人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带领全区人民战天斗地,顽强拼搏,终于把一个贫困落后的沂蒙山区,建成了闻名全国的先进地区。家乡父老歌颂他的功德,感念他对人民群众的关怀爱护,我们更要学习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薛亭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共产党员和党的好干部,令人深深遗憾的是他走得太早了。当他病逝的噩耗传来,犹如晴天霹雳,我们怀着悲痛的心情,分别从沪、杭赶到济南,参加了薛杨维屏亭同志的追悼会,会上听了中共山东省委拟定的悼词,对薛亭同志作了公正的评价,我们的心情才感到平静和欣慰。20年过去了,回首往事,如在眼前。薛亭同志对莒南人民、临沂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不可磨灭的重要贡献,临沂人民会永远记住他,我们这些与他共同战斗过的老同志也会永远怀念他!
(本文作者葛洪升曾任浙江省人民政府省长、国务院特区办公室主任等职;李秉铨曾任杭州市环保局局长等职;张曙曾任上海市财政干校副校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