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日本投降,抗战胜利,沭水县撤销,薛亭同志调到莒南县委。当时县委即驻在我村——东良店,不久即进驻县城——十字路北小庄。从此,我俩朝夕相伴,直到1954年春我调山东分局时才分别。相处八年多的时间,可以说我们是同志加兄弟,关系最密切。开始薛亭同志任县委组织部干事,我在秘书处当文书。之后,他到县政府任秘书科长,我在县委任通讯千事、秘书。1949年起他任副县长、县长、县委委员、副书记、书记,我是县委委员、秘书主任。我们相处期间,正是三年解放战争到建立新中国,转向和平建设时期,进行三年恢复,开展民主革命三大运动,接着三大改造,进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阶段。这个时期,正是薛亭同志成熟时期,表现出了他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显示了他的领导才能和创造力,为莒南的发展建设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为党的各项工作起到了示范作用。我认为, 他是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历史地位,发挥了特 定的历史作用。
莒南县是因滨海地区抗日根据地需要而建制。当时山东分局、山东军区、滨海区党委、行署、后滨海独立地委、专署等党政军领导机关长驻在此。建国后先后归属沂水地委、临沂地委。正因有此得天独厚的条件,所以自建县起,党的各项工作,首先通过莒南进行试验,然后推广。到薛亭同志任县委书记,已是第七任了。薛亭同志在伟大的社会历史转折时期,继 承发扬了光荣传统,保持了莒南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作用。
在党、政建设上先行一步。首先是按照人民民主专政即无产阶级专政的法制进行了政权建设。1950年根据中央政府成立的民主程序,召开了第一届全县人民代表大会(即各界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使战时的民主政权转变为社会主义新政权,成为以工人阶级领导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薛亭同志 成为第一任民主选举的县长。从此发挥了人民政权的职能,团结、带领莒南人民走上新的历史征程。
根据执政党的要求,进行党的建设。莒南自1933年就有党的组织,到建国初百分之八十的村庄已经有支部或党员。由于对敌斗争的需要,多数党组织属于秘密时期所建,党的中一切为了战争。建国后,已不适应新的形势。1951年通过整党,在政治上、思想上、组织上进行了正规建设。按照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首先开了全县党的第一届代表大会,选举了县委领导成员,庞夫力当选为县委书记,薛亭为副书记。薛亭同志对这次会议从筹备到召开做了大量的具体工作,使会议开得很成功。
为社会主义道路披荆斩棘,铺路开道。改变贫困落后面貌改造小农经济,是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薛亭同志面对莒南的具体情况,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响应党的“组织起来”的号召,开展互助合作运动,解放生产力,改天换地,因地制宜,创造、培养了各种不同的典型,总结了各种经验。仅毛泽东主席亲笔 批示的就有著名的高家柳沟的经验、王家坊前的经验、厉家寨的经验,产生了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这不仅为莒南发展建设打下了基础,而且对全省、全国也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
开展农业科学试验,总结推广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实行农业改革,使之优质高产。在农作物种植方面,薛亭同志为指导变低产劣质为高产优质,他在大店区何家店钮恩升合作社进行了玉米种植试验,取得经验后推广到全县,迅速提高了产量。他在路镇区官地村吴喜春合作社试验涝洼地种植水稻,改变了种植糁子的习惯。他对花生、地瓜等的种植技术,如品 种、肥料和田间管理等,也总结经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不仅提高了质量、产量,而且使莒南成为某些作物优质高产的重点产区。如花生产量,长期保持全省第一的位次。
四十多年了,一些活动记不清了。可以安慰的是,这个时期我在《大众日报》上作了不少的报道和介绍(也有与薛亭合作的),能够证明薛亭的事迹和业绩(当时我以“纯夫”、“一夫”作笔名),可以说是历史的佐证。
薛亭同志所以能够表现出他的历史作用和领导才能,是因为他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崇高的革命精神。他大公无私,光明磊落,对党的事业赤胆忠心, 永远保持党的三大作风,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艰苦朴素,忘我工作。当时县委成员在薛亭同志带动下多数时间工作在基层,分工分片包干负责,深入群众, 解决实际问题,集中在机关的时间很少。县委召开会议都是夜以继日,从未在节假日专门休息。记得1952年“三反”、“五反”历时近两个月,我和薛亭同志用来睡觉的时间很少。1954年搞粮食“统购统销”,到了大年三十晚上还在开县委会。当时我看到大家疲备不堪,就办了点酒菜,劝薛亭同志放松一下。当时有薛亭和刘生复、张秀坤,我们四个算是过了个年。可惜他们三人都在“文革”中遭遇不幸,先后作古,实在令人痛惜。
最后赋诗一首,以作纪念:
遇君相知半纪前,
风华正茂铁血年。
隐毕为薛出古瀛,
革命抗战来莒南。
枪林弹雨经考验,
历史转折显风范。
创建典型基点县,
独领风骚树样板。
呕心沥血献肝胆,
沂蒙老区换新天。
世间留得真情在,
告慰英灵得平安。
(本文作者曾任济宁地区二轻局局长等职。)
①薛亭原籍莱芜县,古称瀛。本姓毕,为掩护抗日,改名薛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