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1958年末调到临沂地委工作的,先后任地委宣传部副部长、地委副秘书长,直到“文化大革命”。这期间,薛亭同志先是任地委副书记(主持全 面工作),后任地委书记。 我直接在他的领导下工作,所以对他主持地委全面工作所表现出的思想理论、组织领导等方面的水平和才能是比较了解的。而在我分管信访工作期间,对他把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贯彻在具体的工作实践中,时刻关心人民群众的疾苦,心里装着人民的利益,抱病工作、日夜操劳、没有一点官架子,同机关干部、广大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亲密无间、平等相处的思想作风和高贵品质,就更有着非常深刻的感受。“文革”前,地委机关干部称颂他是“焦裕禄式”的好干部,他确实是当之无愧的。
薛亭同志十分重视人民来信来访。虽然他的工作很忙,但他交待我们,凡是给他的来信,必须由他亲自阅批,别人不能代拆,重要的来信,都作具体交待,要我布置调查处理。他还经常地教育做信访工作的干部,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毛主席1951年发出的《重视人民来信》的重要指示,提高认识。在工作中必须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党性原则,依照党和国家的政策法规处理问题。要无私无畏,敢于碰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他还说:地委是全区党的领导机关,人民群众相信地委能给他们解决问题才上来找我们的。别的部门不管的或者管不了的,你们都要管,不能推倭。接待来访时,态度一定要和蔼。要冷静耐心地听取意见,就是他们说了气话,也要耐心地说服、解释。你们的一言一行直接关系党的声誉。
平曰里,薛亭同志总是把信访工作挂在心上。无论是在上下班的路上或者是在办公室内外,遇见做信访工作的干部,总是要问当前人民来信来访者多数是什么人?他们主要反映什么问题?他特别注意了解干部作风和有关执行党的政策等方面的问题。那时我们接待来访都是在地委大门口传达室,他上下班经过此处,如果看到来访人大声哭诉,或者衣着破烂,事后他总是要问:来访者是什么人?反映什么问题?为什么那么哭?为什么穿得那么破?当他得知日照县碑廓退职干部韩聚银是解放后参加工作,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退职下放回家,生活困难,数次来访,要求解决生活困难时,便指示信访干部曾昭智同志请日照县委帮助解决韩的吃饭问题,后来韩的问题终于得到解决。 还有莒南县大山公社退职下放干部张西迎(抗日战争时期参加工作,1959年被反右倾退职回家,年老多病,生活困难)、曹本(1947年参加工作,三年自然灾害期间退职回家,身体有病生活困难)等四人来地委上访,要求见薛亭同志。曾昭智同志详细听取并记录了他们反映的情况后,向薛亭同志汇报。薛亭同志立即要曾昭智同志找地委组织部与莒南县委商讨解决他们的生活困难问题。此事很快便按照当时上级有关 指示精神,确定每月发给本人原工资的百分之四十作生活费,解决了他们的生活困难。
为了使地委领导能及时了解信访工作的主要情况,地委办公室每半月至一个月编制一期《人民来信摘要》内部参考材料,综合全区受理人民来信、接待人民来访情况、反映的主要问题,特别涉及哪些单位、哪些方面在执行政策和干部作风中出现了哪些问题,以及各县、地直各部门对人民来信来访的调查处理情况、经验做法等,同时提出存在的主要问题,批评那些不重视信访工作的单位和个别领导人。这份材料上报省委办公厅、地委常委,下发各县委书记。薛亭同志对此非常重视和支持。在1965年当他看到《人民来信摘要》综合了近期一些群众集中地反映某些干部多吃多占、经济不清和违法乱纪等内容,当即加了批语:“这期《人民来信摘要》反映的问题是严重的,应当引起各级党委的重视,加强对信访工作的领导,组织力量,迅速査处。”地委办公室很快将薛亭同志的批语印发各县委书记,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党风建设和信访工作的开展。
由于当时的地委领导,从书记薛亭同志,到分管的副书记张学伟同志,都非常重视信访工作,专职或兼做信访工作的同志,都认真负责、积极肯干、任劳任怨,具有比较强的群众观念,为来信来访的人民群众解决了大量应该也能够解决的实际问题,具体地体现了党和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赢得了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密切了党和人民群众的联系;同时,也从信访这条渠道,给地委领导提供了一些工作中特别是干部作风中值得引起注意和重视的重要情况,起到了别的渠道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薛亭同志,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本文作者曾任中共沂南县委书记处书记、中共临沂地委宣传部副部长、中共临沂地委副秘书长等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