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爱的薛亭同志离开我们已经整整20年了。20 年来,俺东张屯的男女老少,一刻也没有忘记把俺从糠萝拉进米箩,让俺赶走贫困,过上好日子的大恩人。
俺村地处涝洼湖,过去是方园八九里一片“蛤蟆汪,茅草荒”。小雨水满地,大雨成汪洋。十年九不收,群众缺衣少食,解放初期全靠吃救济、吃统销粮 过日子。
1963年地委要在全区搞稻改,薛书记看俺村适合,就把俺村当成他的点,亲手抓,亲自干,和群众一块儿,风里雨里,白天黑夜,拼了一年,结果稻改成功了。老百姓一下子从糠菜半年粮跳进了大米堆。俺村也一跃成为省、地先进单位。每当端起饭碗的时候,每当谈起东张屯翻天覆地巨变的时候,俺就情不自禁就想起了庄稼人心中的好书记,俺的大恩人薛亭同志。他为革命和建设立下的功劳,有口皆碑,难以言尽,俺只说几件东张屯父老乡亲亲知亲见的事,就足以看出他的高风亮节。
一身汗水两腿泥
确定在俺村搞稻改,第一件事就是整平地面,修路开渠,砌桥建闸。搞这样大面积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俺村没一个懂行的,看着那一眼望不到边的四千多亩涝洼湖,真犯了大愁。恰好这时薛书记住到了俺村,他说,咱们一块儿土法上马先搞个规划,只要有愚公移山的精神,没有过不了的火焰山。说来也巧, 第二天(记得是1963年5月18日)下了一场大雨。 薛书记跑到院子里站在雨中,看了看天,风趣地说: “天助我也,咱们正好借水行舟。”说着便戴上斗笠,穿上蓑衣,打着赤脚,.扛起铁锨,带领支部一班人,冒着倾盆大雨直奔东湖。到了湖里,放眼望去,没过脚踝的水无边无际,铮明一片。薛书记喜不自禁,笑着说:“老天爷给咱送来了水平尺,咱只要按水的流向插标立记,不就找出高低水平了吗?”大家一齐说好,接着便动手干了起来。经过两天苦战,满湖插上了“水平棒”,跟着就按这些标棒,整平了三千九百多亩地一气完成了五万三千多个土石方,打赢了稻改第一仗。
在以后的筑路开渠建闸的过程中,薛书记也经常来现场指导,并且每次都要亲自干上一阵。有一次,他和地委副书记李永臣以及县农业局郑斯仁和村支书李玉德四个人包整一方水田,干完活他简直成了个泥人,躺在路边喘着粗气,脸色苍白,原来他的胃病复发了。大家要送他去医院,他怎么也不愿意,故意装成轻松的样子说,“没事,老毛病了,歇一歇就好了。”在场的人无不被他感动。就这样,在薛书记等几位领导干部带头实干精神鼓舞下,经过几个月的苦战,共修东西大路6条,南北路3条,干、支、斗渠 22条,全长达98公里,并修建大小桥涵730多座。
插秧季节到了,上游水库的水也及时送到,顺着村西的主干渠,奔流不息。因为没有节制闸,渠水进不了大田,只能眼瞅着它白白淌走。社员都急红了眼,想不出办法。就在这时候,薛书记赶来了。他对治水真有经验,说“修闸已经来不及了,先用土法把水挡住,以救燃眉之急。”说着,便吩咐找来了木桩,门板,秫秸等物料。薛书记第一个跳下齐腰深的激流里,人们在他的感召带动下,纷纷下水,组成一道人墙,挡住激湍的水流。随后他就指挥人们打桩、下门板、填秫秸、培土。经过一夜拼干,终于把水挡住,通进了大田。人们高兴得欢呼跳跃起来,可薛书记却是浑身泥水,两手抱着肚子跌在了地上,脸色蜡黄,虚汗淌个不停。原来,因为连冻带累,胃病又犯了。看着他那痛苦的样子,我们心里一阵酸痛,不由得流下了眼泪。薛书记回到临沂后,很快派来了水利局的人员,修建了节制闸,这座闸被取名为“幸福闸”。
跟俺百姓心贴心
薛书记肩负着临沂全地区的社会主义建设重担,真得说是日理万机,但他总要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到俺村了解生产、生活情况,访贫问苦。每次来都到牛栏看看饲养员,问一问耕牛的词养情况,询问饲养员的生活,然后就去看望烈军属和五保老人。记得1965年2月18日,一夜风雨交加,一场罕见的特大冰凌从天而降,一些树木被折断,气温骤然下降,许多牲畜被冻死。灾情刚刚显现,薛书记就打来电话,询问受灾程度和群众生活、健康状况。两小时后,他又带人冒着冰雪严寒,赶了40里路,从临沂来到俺 村。进村后根本没有休息,就去走访烈军属和五保老人。北风呼啸,遍地冰凌,路滑得很,他拄着一根树枝,一跌一滑,走遍了俺村的大街小巷。看见他艰难地在冰天雪地中跋涉的身影,我们又是感激又是心疼。
薛书记来到五保老人常孟氏家,发现老人正卧病在床,就让随从医生给老人检查了病情,又亲自给她服了药,还让人做了软饭,由薛书记亲手一口一口地喂下去。常孟氏感动得跪在铺上边磕头边说:“你真 是天大的好人啊! ”来到五保老人刘西京家时,薛书 记见他穿得单薄,冻得直打哆嗦,先为他生了火,又把自己身上的短大衣给他披上。老人感动得泪水满面,哽哽咽咽地说:“我是经过好几个朝代的人了,从没见过您这么好的官。还是共产党好哇!”
薛书记无时无刻不把俺村的老百姓挂在心上。他看俺村社员搞稻改没白没黑,出力大,怕影响了健康,还专门派医疗队到村里给群众查体治病。
细微之处见清廉
在改造涝洼实行稻改的那些日子里,薛书记不知来过俺村多少次,和俺一起干过多少活,但从未吃过东张屯一顿饭,一粒米。有时随来随走,有时到了吃饭时间走不了,都是吃自己带来的馒头或小饼和咸菜棒,就着白开水,吃得十分香甜。
稻改成功以后,有一次,他又来村里,见有好多汪塘闲置着,就让养些鱼好改善群众生活。俺按照他的教导养了鱼。1965年养鱼获得了大丰收,春节前逮了鱼分给群众过年。支部书记李玉德望着满网满篓的白鲢鱼说:“咱吃水别忘了打井人,送几条给薛书记尝尝。”说着就拣了两条鱼,还捎带了50斤大米,派人送到薛书记家里。谁知一见面就被薛书记数落了一顿,他说:“你们来玩玩,我很欢迎,就是不许带东西!”俺派去的人说:“这些年您没吃过俺一顿饭,没用过俺一粒米,俺心里愧得慌。这几年连年大丰收,大伙说无论如何也得送点大米,拿两条鱼给您尝尝。数量不多,就是表示一点心意。”薛书记听完马上问:“社员都吃上鱼了吗?”俺去的人说:“家家户户都分了鱼,还卖了一部分哩。”他又问:“都卖的多少钱一斤? ”俺答:“四角钱一斤。”他听了连声说:“谢谢,你们大老远来看我,这鱼我不能白吃,这一对鱼比一般鱼好,算五角钱一斤付给你们钱。”说着 就递过来4元钱。俺不收,他怎么也不让,跟打架一样,最后他满脸通红,斩钉截铁地说:“不收钱你们就把鱼带回去吧! ”没办法俺只好如数收下了。至于那50斤大米,他拿一个茶缸挖了一茶缸,其余的又让带回来了。
这件事当时在村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大家都说薛书记整天心里装着咱老百姓,不求滴水回报,不沾分文便宜,真称得起是“清官”啊!
薛书记对俺的恩德,三天三夜也难以说完。
俺东张屯自1963年稻改以后,粮食产量年年增 长,上交任务每年递增几十万斤,1966年上交了180 万斤。群众生活芝麻开花节节高,丰衣足食乐陶陶。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的富民政策好,俺村在原来础上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年更比一年强。现在是亩 产一吨粮,家家新瓦房,大棚连成片,存款8000万,人人喜洋洋,齐心奔小康。东张屯能有今天,是党的政策好,是薛书记给俺栽下了致富树,领俺奔上了康庄道。翻身不忘共产党,吃水不忘打井人。东张屯将世世代代铭记薛书记的恩情,他永远活在俺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