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鲁南到浙北 从浙北到浙南(口述/韩公俊)

北塔岭 发表于2018-09-06 22:46:40

坚持斗争  夺取胜利

我是1945年入党,同年参加革命的。因为工作需要,入党不久便在家乡任支部书记、民兵政治指导员。日本投降后我被调到沈町区,搞反奸诉苦,摧垮日伪反动政权,秘密发展党员,建立村党组织。1946年调日照县委组织部,专搞基层党组织建设。国民党占领石臼所后,上级调我去打仗。我愉快接受任务,到城关区打游击。上级指示:敌人占领你这个区,干部不能离开你这个区,要同人民共患难。当时敌强我弱,敌众我寡,区级干部只有二三十人,武器弹药不足,又无医无药,生活也极端困难,但是,我们始终保持高昂的斗志、饱满的情绪、旺盛的战斗精神,按照毛主席讲的“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不打无把握之仗,这样就能取得斗争的胜利。在我的记忆中打过两次是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漂亮仗。

1948年1月底一天的早晨,我们刚吃饭,敌人突然袭来,机关枪、步枪一个劲向我们扫射,在这紧要关头领导当机立断,号召同志们打反击。同志们放下饭碗拿起武器奋勇冲上前,打的敌人节节后退,最后狼狈逃窜。敌人是不甘心失败的,虽然我们胜利了,但仍保持着高度的警惕性,继续作好战斗准备。第二天我们县公安局武工队分别在拂晓之前抢占两个山头,提早5分钟占领制高点。这时敌人也到山下,双方战斗打响了。力量对比悬殊,在数量上敌人多于我们几倍甚至十几倍,武器他们精良。我们不仅人少,武器只有武工队一挺机枪,其它都是步枪。敌人大炮、机关枪、自动步枪不停的朝我们阵地打来,火力很强,一边打、一边向我们阵地进攻。在这危机时刻,要顶住,要坚持,要拿出勇气,决不后退,我们利用有利的地形打退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迫使敌人不得不撤退。8个月游击战,如这样小规模接触战斗是很多的。由于全国形势发展快,石臼所敌人败退。上级任命我为区武装部副部长(主持工作)。日照解放了,作为共产党员还要为解放全中国做贡献。

为解放全中国作贡献

1948年11月6日,华东野战军分路南下,发起了对国民党军队进行的第二个战略性进攻战役—淮海战役,中共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陈毅、邓小平、粟裕、谭震林组成总前委,邓小平为书记,统一指挥淮海战役。淮海战役是全国解放战争时期,历时最长、规模最大、歼敌最多、影响巨大的一次战役。淮海战役的胜利使淮河以北完全被解放,淮南大部也被解放军所控制,为大军过长江,为推翻蒋家王朝,为解放全中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蒋介石统治的核心地区—江浙沪地区已完全暴露在人民解放军面前。

日军投降后,日照经过反奸诉苦、推翻日伪反动政权,建立了民主政权。淮海战役时,日照已经是滨海军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山东解放区巩固的后方老区。解放战争,山东是国民党重点进攻的省份。为了打垮蒋介石,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的建立,日照人民积极响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革命号召;全力支前,全面支前,全程支前;坚持要人有人,要粮有粮,要钱有钱。尤其土改后,日照农民分到了土地,为保卫胜利果实,父母送儿子参军,媳妇送丈夫参军,民兵配合军队去作战。子弟兵过长江,日照人民支前运粮,抬担架,省吃俭用支援部队,全民都动员起来了,打的是人民战争的仗。

日照干部在接到南下接收政权的任务后,积极服从党的安排和调配,毅然抛家舍业,奔赴南方建设新区。

1948年秋,我在城关区工作,暂时居住在小莲村。一天上午到附近市场买粮食,遇到区委书记薄清林同志,他说:“正巧,我把县委的通知跟你说一下:徐州将要解放,县委决定抽调你到徐州做接管工作,要求 明天到县委组织部报到。”听到通知后,我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只有一个态度:服从组织安排,支援解放战争胜利。

那时我住的地方离家有90多里路,为了南下前跟家人道别,回家看看刚出生7天的儿子,当天下午,我便借了一辆脚踏车往家赶,到家时已是晚上了。回到家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做好父母和妻子的思想工作,让他们认识到我南下是为了解放战争的胜利和新中国尽快建立,为了大家要暂时牺牲部分小家,等到解放胜利了我们的小家才能真正过上幸福生活。经过一番劝说,他们最终支持我南下。二是好好看看儿子。看着出生才7天的儿子,有许多说不出的心里话,希望他长大成为未来的希望。三是与村党支部同志见面,深夜谈的很晚,大家说些互相鼓励的话,我说咱村是全县的模范村,你们要保持荣誉。第二天吃过早饭,我拿着棉衣赶路,从此,离开妻子,离开孩子,离开故乡,离开村里的父老乡亲。当天赶到县委组织部报到,县委组织部部长张学义要求我第二天赶路到地委报到。

带着县委的介绍信,第二天我又赶到滨海地委报到。到达地委之后,相继又有10位日照的同志报到。地委组织部宣布我们11位(其中9男,2女)同志分为一个组,我任组长。现在仍然记得几位同志的名字是:王登林、程相亭、王安金、费洪伸、李其香(女)、李乐楼、梁心培、崔吉峰等。

当时整个滨海地区共组织了100多人的接收队伍,编为一个中队。编队后地委组织南下干部集体学习,时任地委书记的谷牧曾给我们做了一场报告。报告题目是《到前线去,到主力去,争取淮海战役的彻底胜利》。我们听完报告深受鼓舞,每位同志都急切的想赶到新区,投入到新区政权建设中去,为全国的解放做出贡献。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当时地委对女性南下干部的政策:结婚的女同志可以留下继续南下,未结婚的女同志要返回原单位。未结婚的女同志想不通,不走,闹情绪,多次提要求到最艰苦的地方工作。在我的努力动员下李其香和巨峰一位女同志

回了日照,没能继续南下,我们一批11人就留下了9人。经过十多天的集体学习后,地委突然宣布我们不去徐州了,要求我们到华东局,接受新任务。

于是,我们这支由滨海区各县抽调的100多名干部组成的队伍,由地委领导张敬堂、副专员苳方明、秘书长(具体名字已忘记)带队,经陇海线到胶济线,转折到达华东局—青州以东10多里的农村。到华东局时,正赶上华东党校开学典礼。开学典礼前,中队一位同志傅佰达(原东海县县长)通知:“明天开学典礼,你们都要把枪里的子弹拔出,不要上堂”。第二天,在一个很大的树林中召开了开学典礼大会。大会由张鼎丞主持,在典礼上讲话的领导有:陈毅、饶漱石、康生、黎玉。记得当时开会听到的第一句讲话是“你们过江南下”。陈毅说:“你们是一批,在你们后面还将有更多更大批次的人员要成建制(按照区、地、县的建制搭配接管班子)的南下接收政权。”饶漱石讲话,讲全国形势,到新区工作任务,进城后约法八章,为了工作需要,三年内不准提个人要求等。康生讲话,除了讲工作,针对思想状况说:“有人说江南蛇多,江南有美女蛇,不要被美女蛇腐蚀;有人说,江南狗多,江南有帝国主义走狗,要敢于斗争,不怕牺牲,坚决消灭残余的走狗。”

开学典礼后,党校组织了集体学习,进行了机构、编队人员调整,分大队(地级),中队(县级),小组(区级)。在这期间我们日照又来了5位同志,他们是:王洪合、马吉斋、惠恒彩、董家庆、左成军。因此,在编队调整中,王洪合任组长,我被调整为副组长(内定组长是区委书记,副组长是区长)。学习了一个多月,春节过后,1949年1月,我们华东南下干部,从青州坐上火车连夜行军,天亮到达临城(今枣庄薛城)。在这里我又遇到了另一批日照的南下干部,他们与我们不是一个大队,但是同路行军。2月底到达了新沂(新安镇)。为了行军的方便,领导部署,要轻装前行,棉衣棉被全部上交,发放新的单衣军装,配戴中国人民解放军标志,同军队一起,边打仗、边学习、边行军。为了躲避敌人的空袭,有时夜间行军。当时火车上运的、路上走的都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人山人海,百万大军浩浩荡荡过江南下。

接管旧政权  建立新政权

南下干部经风沐雨,日夜兼程,用双脚走过了从华北到华南的山山水水、迈过了从黄河到长江的沟沟坎坎,历经数月的艰苦跋涉,体验了在北方没有体会到的酸甜苦辣。1949年4月22日从杨州出发,经六圩渡过长江,夜里行军,因天气不好,有雨、有风,路上又泥泞,领导交待,不能掉队,附近随处有国民党散兵游勇,十分危险,大家提高警惕。经镇江到丹阳县车站,一夜行军近100里路,在互相帮助下,没有一个人掉队。1949年5月,我们一队进入浙江。到达浙江嘉兴县后,滨海地区各县抽调的100多名南下干部组成全县的整套班子,我被任命为嘉兴县新篁区人民政府区长,负责接收5个旧乡镇政府。

分配工作后,立即展开了接收政权工作,主要有三大任务:一是接收旧政权,二是剿匪,三是征借粮。旧政权县下一级机构没有区这一级,只有乡镇,南下接管后,我们成立了由几个乡组成的区级机构,我所在的区由5个乡组成。在接收旧政权工作中,主要接收旧政权的人员、档案、财产、枪支等。对待原工作人员,一部分经审查后可暂时留用,一部分人员遣散回家,指令他们交出所有枪支弹药和财产,守法不得对抗人民政府。刚接收政权后的剿匪任务非常重。那时的土匪人员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国民党军队的残留人员;被遣散回家的旧政权工作人员;旧乡长重新组合成为部分土匪头子(我所在的区里的一个乡长就成了土匪大队长,还有几个中队长也是旧乡长);解放前已有的土匪以及地方恶霸地主武装。各种人员组成的土匪非常狡猾,手段极其残忍。他们在军事上采用打游击的办法同我们进行武装斗争;通过混进我剿匪武装队伍、内外勾结等方式杀害我方人员;运用杀害向我们反映情况的人民群众的方法,孤立我新生人民政权。由于土匪的猖獗,到达新区不久,日照南下的两名干部在同一天都牺牲在了土匪的枪口下,一位是王店区区委书记王洪合(现日照市岚山区安东卫街道泉子庙社区人),另一位是王店区武装干部李乐楼(现岚山区后村镇人)。尽管土匪异常疯狂,但政权在我们手里,人民群众拥护党的领导。要巩固新生政权,维护人民群众利益必须坚决消灭土匪。在剿匪过程中,除留下部分干部看守机关外,我带领干部区中队主动出击,发现有敌人就不惜牺牲一切,坚决围剿。经过半年多的努力,新篁区的土匪彻底消灭。在全县的剿匪过程中共牺牲了6位南下干部。

我们在新区的征粮叫征借粮。大批解放军南下,需要大量的粮食支援前线。同时,新区刚刚成立,为了稳定物价,恢复生产,进行经济建设也需要粮食,粮食问题已成为关系新政权稳固的重要因素。因此,征粮是当时南下干部接管政权工作中的一件大事。由于新区刚从国民党统治下解放出来,反动残余势力还很多,特务、地方恶霸、土匪的破坏,以及部分群众不理解、不配合,我们的征粮工作遇到了很多困难,许多南下干部在征粮过程中付出了血的代价,甚至是生命。因此征粮过程也是与土匪、反动势力斗争的过程,尽管我们为此付出了很大代价,但还是完成了任务。

到达新区后,江南陌生的饮食、气候、生活习惯,加上奔波劳累、缺医少药,我们南下干部普遍的受到两大疾病的折磨:一是长期“打摆子”,二是疟疾肆虐。说起这两大病,我不得不说在新区牺牲的日照南下干部王洪合同志。1949年9月份,我们到县委开县委扩大会议,这种扩大会区委书记和区长都要去参加。在会上,我遇见了王店区委书记王洪合。疟疾的折磨,工作奔波的劳累,原本身材魁梧高大的王洪合已非常消瘦,体质较弱,再加上忙于工作好久没有理发,看上去异常憔悴。当天的扩大会,上午布置剿匪任务,县委副书记沈如淙讲话,中午饭后开会人员办完各自事情后回到自己的分管区。我跟王洪合分手时,两人互相道别,没想到这一别却是永远!王洪合返回区里,到达区委工作点人和乡素门里时已是晚上9点多。他感到筋疲力尽,非常疲劳,但考虑到剿匪任务的重要性,不顾身体有病,立即安排民运委员惠恒彩(女同志)到王店去通知区长皮西胜,明日上午召开区委会,贯彻会议精神,并派人护送。住户张春官见此状,就去请医生。王洪合还派通讯员鲁金宝到双云乡通知组织委员李芝常来开会。可有谁知道鲁金宝却勾结土匪张春林通风报信,透露了王洪合身边没有保护的情况。正当医生毛世英进屋,土匪也冲了进来,在王洪合重病在身的情况下,土匪绑走了王洪合同志,在里屋的武装干部李乐楼也被一起绑走。绑走后,两位同志被土匪枪杀,王店区中队也随之叛变。以后经组织批准追认王洪合同志为烈士。为纪念他,把牺牲所在地王店区人和乡改名为洪合乡。叫着英雄的名字,现在洪合乡已成为以生产羊毛衫而远近闻名的洪合镇。

1951年10月,社会基本稳定,新生政权建设工作顺利完成,组织派我到浙江省委党校学习。经过几个月的学习,顺利结业,我留在省委组织部,成为省委新成立的建党整党工作团成员。工作团的主要任务是:在土改前没有建立党组织的大型企业发展党员,建立党的基层组织,在已建立党的基层组织的机关单位开展整党工作。开始,我们在杭州市的大中型企业等单位进行了半年的建党工作,建党贯彻“积极、慎重”的方针。1952年12月,组织派我们工作团到温州农村整党,我被分配到乐清县,任县委整党办公室主任,兼任虹桥区委第一书记。当时,因温州是老区,老党员比较多,所以不需建党仅开展整党工作。整党主要是对党员教育提高认识,纯洁组织,提高战斗力。开展了一年多的整党工作后,1954年撤销整党工作团,我留在温州投入到地方建设工作,任乐清县委常委、组织部长。1956年调泰顺县,任县委书记。1964年调温州地区任专署科委副主任,专署工业党组副书记。1975年10月,调温州市委任常委、组织部部长,主管干部工作。1979年3月,被省委任命为温州市革委会副主任(副市长)兼财办主任、党组书记、常委。1982年到温州市政协工作,先后任三届政协副主席。1994年离休后一直生活在温州。

60年来,我因曾为江南的解放和建设贡献力量而感到无比自豪,无尚荣耀。我是幸存者,许多战友在我面前倒下了,他们为了追求真理、为了江南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稳定、繁荣和富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血谱写了可歌可泣的光辉篇章,在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温州解放60周年的今天,我更加怀念光荣牺牲的战友。我们渡过长江,我们南下接管新区,用的是鲜血和生命,凭的是精忠和壮志。今天回忆历史,鞭策自己、更是鞭策后人不忘过去,继承革命先辈们的光荣传统,体会今天幸福的来之不易,感悟人生奋斗的真谛。

60年来,我始终没有忘记生我养我的故乡,时刻牵挂日照的亲人和朋友,经常关心家乡的发展和繁荣。工作时,难有闲隙亲自踏上家乡的热土。退休后,急切回到家乡看望亲人和朋友,亲身感受家乡的发展变化。回到家乡,看到今非昔比的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的高楼大厦,游人如织的金色沙滩,海天广阔的滨海风光,腾飞发展的经济社会,热情文明的故乡人民。我为家乡的发展变化感到自豪,同时又为没能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而感到愧疚。日照作为新兴滨海城市,发展空间广阔,发展条件优越,我确信在日照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日照的未来会更加美好!同时祝福家乡人民幸福安康!

(整理人:王宗刚)

浏览:156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寻管敦五烈士
    寻管敦五烈士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