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赤先(1923- ) 傅赤先,原名傅相佩,参加革命工作后,曾改名傅鸿宾,1923年9月出生于山东省桓台县(现淄博市张店区)傅山村。1937年“七七”事变时,傅赤先正在卫固镇完小读五年级,他参加了学校成立的抗日宣传队,外出宣传抗日救国的道理。1938年春夏,傅赤先参加了八路军驻卫固办事处在傅山村举办的“夜校”,接受抗日救国的教育。12月,傅赤先考取了中共长桓县委在东付村举办的“长、桓、临、益四县青年干部学校”,接受了坚持抗日游击战争和抗日民众运动的组织和发动工作的培训教育,因日军“扫荡”,学校提前结业,他被分配回原村进行组织青年救国会的工作。1939年7月,加人中国共产党。10月,他被任命为中共长山九区区委会青年科长,负责领导长山九区的青年抗日救国会工作。1940年1月,傅赤先在西尹村,不幸被卫固据点的汉奸兵搜捕抓去。在敌人面前虽受酷刑,但他严守党的机密,保护了党在当地的组织。放回后,经过县委考察,恢复了党的组织关系。3月,他任长桓二区委青年科长,负责领导二区的青年救国会工作。7月,长桓地区成立长桓县青年救国会,傅赤先被推选为青年救国会组织委员,负责全县青年救国会的组织工作。10月,傅赤先调任中共长桓县委组织部组织科长;年底,又被抽调赴中共清河区党委举办的“党务干部培训班”学习。 1941年10月,傅赤先任长山九区区委副书记。这时战争形 第一编 势恶化,一切抗日活动转入秘密工作方式。敌人到处搜捕他,他的家被敌人多次抄家,他母亲和哥嫂被捕后受尽折磨,这更激起他对敌人的刻苦仇恨。由于怕叛徒的诈骗和出卖,老百姓不敢接待抗日的同志。为了让老百姓对他放心,他把名字改为傅赤先,意思是:赤色先锋战士。1942年1月底,傅赤先奉命撤出长桓地区,调任清河清中地委组织部干部科长。时逢党的整风运动正在全面展开,他参加整风运动。除自己学习外,他着重抓了县区干部的政治鉴定工作。8月,清中地委建制取消。傅赤先被委派到博兴县委组织部任组织科长,仍抓党的建设和干部工作。同年冬天,傅赤先调任三边县委任组织科长,并兼任蒲台四区的区委书记和区中队指导员。1943年5月,傅赤先被派回长桓地区坚持敌占区游击战争,任桓台县五区(原长山九区)区委书记兼区中队指导员。 1945年9月,傅赤先任桓台县四区区委书记兼区长,并带领区武装在新区清扫汉奸残匪,建立农村新政权,摧毁敌伪旧政权,发动农民起来反奸反霸。11月,中共桓台县委员会成立,傅赤先被任命为桓台县委员会委员,县委宣传部长。1946年上半年,发动农民开展反奸、反霸斗争和减租减息群众运动。下半年,进行土地改革运动,加强武装部队的建设。 在国民党军重点进攻山东期间,县委机关撤至小清河北,傅赤先留原地坚持斗争。带领武装工作队与蒋军周旋:埋设地雷、伏击敌军车,日夜袭挠敌人,使其不得安宁。 1949年1月,傅赤先任中共桓台县委副书记。3月,率全县100余名干部,随军南下。7月进沪后,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二部五班班主任。1950年,华东人民革命大学迁至苏州,他任华东人民革命大学三部教育科科长。1952年11月后,傅赤先先后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委员、宣传科长、办公室主任等职。1955年,到中央党校师资培训部学习。1961年后,先后任上海交大 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主任、政治部办公室主任兼党委统战部部长等职。 傅赤先在“文化革命”中受到不公正待遇,被关押了一年多,而他利用这个时间阅读了一些马列主义著作。 1978年1月,傅赤先被中央教育部调去援外,到中国援建的北也门民主共和国萨那技校,任中国教育专家组组长,主持专家组的教学工作。在也门期间,他贯彻党的外交路线,广交朋友,受到也门政府和学生的好评。 1980年,傅赤先回国,任上海市委教委办清查办公室负责人,具体抓清查工作。1981年,调任上海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职务,协助党委书记,校长开展工作。 1986年6月,上海工业大学党委会换届选举,傅赤先报请上海市委批准离职休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