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胶东解放区从事教育工作回忆片段(文/张波)

rc1012 发表于2018-10-12 20:34:24

一、依靠群众办学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时,日寇向胶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实行野蛮的“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永远不能忘记日寇于1940年2月18日在我家乡附近的石岛登陆,同威海出动‘扫荡”之敌进行合击,先后占领了石岛、滕家、崖头、龙须岛、俚岛。成山头、埠柳南台,崖西头、南兰格、斥山、车脚河、大泊子等地。在30万人口的荣成县,于很短时间里安设日伪鼍点20多个,碉堡85个,控制着沿海和交通要道.日寇铁蹄踏遍金县,屠杀我军民,抢劫我财物,奸污我妇女,袁县全境完全处于日伪血腥统治之下。在这样的艰苦斗争环境中,党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坚持着教育阵地,把教育与战争相结合.1942年4月初,我被调到荣成师范工作,不但搞教学,还兼做点行政工作。这所学校于1941年5月创办,校长由县长兼任,学校建立一个党支部,由指导主任担任支部书记.教职工共14人,其中教师7人,军事教官一人,校医一人,女生指导员一人,事务员一人,通讯员一人,炊事员二人,学生150人左右。为适应战争环境,生活管理实行军事化,编为三个中队,分为九个小队.由于敌人的扫荡骚扰,学校经常转移.宿舍是老百姓临时让出的房子,地上铺些草,就住宿下来。教室呢,夏天在树林里,冬天在田野里,而雨雪天就挤在宿舍的草铺上,背包做凳子,书包放在膝盖上做课桌,黑板是借用群众的门板代替的,教材多是油印的。就这样依靠群众的积极支持,克服了种种困难,坚持敌后教学活动,敌伪“扫荡”,就化整为零,依靠群众掩护.在“扫荡”过后,还是依靠群众,恢复教学活动。学生来源,’自愿报名,是由基层单位推荐送来的,年龄都在15、16岁,也有些年龄大的,学生入学后,除供给伙食外,每人每月还发给一元的津贴费,作为零用。课程设置除政治课、军事课外,很重视提高学生的文化水平,设有语文、教学、史地等,使他们增强各方面的知识能力,尤其注意培养学生写作与讲话能力.各中队定期出墙报,其内容有:学习交流、挑战应战栏目,批评与自我批评等。抗战歌曲几乎是每人的必修课,不仅自己会唱,还要求群众唱,走到哪里唱到哪里,起了活跃生活的作用,改变着人们的精神面貌。

    “脱离群众,寸步难行”,在艰苦斗争的岁月里,体会更为深刻。每到一地,要求师生首先要搞好“鱼水关系”,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经常帮助房东做家务劳动,挑水、打扫院子,推磨、搬柴草,看孩子等,样样都做。离开驻地时,要检查遵纪情况,征求群众意见,借物要归还,损坏东西要赔偿。临走前,把铺草打扫干净,向房东道别。

    当时师生整天都在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同呼吸共甘苦,师生之间的感情很深,学生遇到困难和问题,总是愿意向老师吐露,取得教师的帮助解决。这所学校坚持为抗战为革命培养后备力量的方向,学制根据形势发展而定,有的半年就结业.学生输送到政府有关部门去工1战的,还选择有条件的零!二、教育为战争,为{动相结合

    胶东建国学校是为艘学校,刨于1942年9月,:招收学员十三期,共培诫j学校工作六年多,体会曩j第一、办学要为战争J什么就培养什么,先后培j民政、工商、农业、师范、过会计、医务等专业的人二训班。在解放战争转入战_援前线的干部。当烟台、蔚邮电、银行等单位科长以,师等,向他们进行爱国主j其划清界限,争取为我服j长有短,教学方式多种多,第二、教育与生产劳j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校.克服困难”的号召,舟生。动。在垦荒场地上,有曲j背,你追我赶,敲锣打麓,演活报剧,表扬先进,reul气氛之热烈,至今铡定,有的半年就结业.学生毕业后,根据抗战事业的需要,输送到政府有关部门去工作,也有自愿报名去前方参军参战的,还选择有条件的学生到敌占区去工作。

    二、教育为战争、为根据地建设服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胶东建国学校是为胶东抗日革命根据地培养干部的学校,创于1942年9月,到1950年5月停办,办学八年,招收学员十三囊,共培训学员10600多人。我在胶东建国学校工作六年多,体会最深的是:

    第一,办学要为战争服务,为根据地建设服务,需要什么就培养什么,先后培训过:政权司法、财经、民运、民政、工商、农生、师范、银行合作等专业的干部,培训过会计、医务等专业的人才,还为敌占区来的青年办过政训班。在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时,还培训了大批支援前线的干部.当烟台、威海等城市解放后,还集训海关、邮电、银行等单位科长以上的留用人员以及中学校长、教师等,向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的方针政策教育,让其划清界限,争取为我服务。办学没有固定模式,学制有长有短,教学方式多种多样。

    第二、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胶东建国学校是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学校。1944年春,响应“自己动手,克服困难”的号召,师生一面坚持教学,一面参加开荒劳动。在垦荒场地上,有的赤着脚,有的穿着草鞋,汗流浃背,你追我赶,敲锣打鼓,红旗飘扬,出快报,说快板,演活报剧,表扬先进,以激励劳动热情,还大唱抗战歌曲,气氛之热烈,至今仍留下深刻的印象.经过两个多月的努力,在乳山县到海阳县二百多华里的地带上,共开垦荒地300多亩,播种稻谷和蔬菜,在师生分工精心管理下,当年获得丰收.与此同时,部分师生开展纺棉纱,织袜子,有的把羊毛、兔毛纺成毛线,用来结毛袜和毛衣,还有榨油、制肥皂;有的将破旧衣布打成凉鞋.当时确定分配原则为个人与集体兼顾,实行二·八分红。所有这一切,都加深了对“自己动手,丰农足食井的政策和“减轻人民负担竹的理解.经过大生产运动的锻炼,不仅在物质方面获得丰收,师生物质生活有所改善,而且在思想方面获得更大的丰收,增长了生产知识和本领,真正懂得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还树立起勤俭节约的观念,从感情上与劳动人民更靠近了,避一步认识到劳动的光荣和劳动人民的伟大.

浏览:72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小小寰球
    小小寰球
  • Chief
    Chief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