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俊传略

13176 发表于2018-10-20 21:57:11

  刘邦俊男,汉族,1923年11

月出生,山东人,1938年10月参

加革命工作,1943年2月加入中

国共产党,曾任浙江绍兴市人大

副主任。

    主要业绩:曾在本村小学学

习2年:1943年在鲁南三地委党

训班学习半年;1951年浙江公安干校学习半年;

1979年在省委党校学习半年。1938年参加山东省鲁

南军区任边联抗日大队通讯员。1939年负伤转调四

县边联县公安局通讯员、侦察员、县大队(后改为独

立营)除奸干事。1946年任山东省公安总局保卫队

长、机关党支副书记、警卫排长、周村市公安队长、

临西县公安局治安股副股长、中村区公安员、区党

支部书记、苍山县委高级民校指导员、县委组织部

干事。1949年随军南下,5月4日到达杭州,被分派

至华东杭州市军管会,奉命以军代表名义参与接管

萧山县伪警察局,筹建萧山县人民政府公安局,任

预审股长兼侦察股长。1951年任绍兴专区公安处侦

保科副科长。1951年10月调绍兴市公安局代局长、

局长,中共绍兴市(县级)委委员、常委、政法党组书

记。1954年任浙江省公安厅警卫处副处长。1955年

任浙江省警卫处、交际处、外办合署办公,副处长、

总支书记,主持全面工作。1956年任省委机关保卫

处处长、省委办公厅厅务委员、书记处机关党支书

记、省党群机关党委会常委。1957年任公安厅武装

民警处第一副处长(处级)、总支书记。1957年任浙

江台州地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1959年任嘉兴地

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公安处长、政法党组副书记。

1973年任绍兴地区公安处长、政法委副书记。1979

年任绍兴行署副专员、武委会副主任。1983年任绍

兴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离休后,被聘为浙江省公

安厅咨询委员会委员至今。在八年抗战、三年解放

战争中,经历大小战斗不计其数,战斗中两次光荣

负伤。南下到浙江后,仍就在政法部门工作。1949年

至1950年萧山县国民党在撤走留下潜伏的特务组

织,加上散兵游勇和伪保甲长相互勾结,有大小匪

特30多股。杀人放火、残害百姓,无恶不作,社会治

安十分混乱。我十多名区乡干部、公安员等先后惨

遭杀害。通过所掌握的材料分析研究,大胆提出了

利用投诚人员的关系深入匪穴进行政治瓦解的主

张,从而取得较大成就。经过半年多的清剿,公开的

武装匪特大小三十二股,虽已解决,但暗藏在地下

的匪特破坏活动仍很猖狂。在钱塘江边闻堰镇一带

就有股号称:“国防部天目山挺进部队”又称“3861

部队”的匪特组织,活动十分嚣张,作为负责侦察剿

匪工作的他,打入敌人内部,摸清敌情,一网打尽。

曾被授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一级金盾奖章、

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纪念章、淮海战役纪念

章、渡江战役纪念章、八一勋章、浙江省抗日战争胜

利五十周年荣誉奖、浙江省建国五十周年纪念荣誉

奖、全国抗战五十周年荣誉奖、浙江省人民公安功

模纪念章等。1954年,调入浙江省公安厅后,主要任

务已集中到做好省级党、政领导机关和来浙内外宾

的警卫工作,特别是中央国家领导人来杭时的安全

保卫工作。曾担任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

云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来杭视察或在杭出席重要会

议的保卫工作,曾多次受到省委、省公安厅赞扬及

表彰。离休后,至今还是浙江省公安厅咨询委员会

委员。撰写了一些回忆性文章,回忆了中央领袖来

杭时担任警卫工作时的情景和建国初期对敌斗争

的往事。刊于《毛泽东与浙江》、《周恩来与浙江》、

《刘少奇与浙江》、《朱德与浙江》、《足迹》等一些地

方报刊杂志。主要业绩曾入编《萧然风云录》、《蓝盾

之光》等书籍。著有《难忘的岁月一一我与公安六十

年》一书。

“硬汉”刘邦俊的烽火抗战路

为了抗日,他曾被鬼子抄家,一把火烧了房子,变得一无所有;为打鬼子,他参加“敢死队”,并把自己仅有的财产――一支钢笔、一双布鞋交由战友保管,说:“我若回来,你便还我;我若回不来,便是你的。”  近日,记者探访曾任绍兴地区公安处处长、绍兴行署副专员的刘邦俊,听他讲述当年烽火连天的抗战路。  8月3日,记者到绍兴才知道,年逾九旬的刘老已很长时间拒绝媒体采访。但得知记者是来采访抗战的事,他开心地拍了拍旁边的沙发,示意记者坐下。  “年纪大了,昨天吃的什么都不记得了。但抗战的那些日子,他还记得清清楚楚。”刘邦俊的妻子笑着对记者说。  放牛娃立志从军打鬼子刘邦俊1923年出生在山东省苍山县一个贫苦农家,幼年丧父。因为家贫,他很小时就成为地主家的放牛娃。  1938年,日本侵略者打到山东,并在距离他老家2.5公里的地方安了据点。鬼子和伪军烧杀掳掠,激起村民极大愤慨。村里不少年轻人响应号召,参加抗日队伍。  当时15岁的刘邦俊也放下牛鞭,跟着几个年龄稍长的同村人投奔抗日大队。因为营养跟不上,刘邦俊的个子很矮。部队首长见他还没有枪杆子高,收下了几个同村伙伴后,动员刘邦俊回家。刘邦俊死活不愿回家,软磨硬泡,终于让首长松口,留他在大队部当通讯员。  留在部队的刘邦俊格外高兴,但家里却传来坏消息:因为刘邦俊参加抗日,敌人来扫荡时,汉奸带着鬼子找上门来。“好拿的都拿走,不好拿的都砸碎。回头又是一把火,把房子给烧掉了!”忆起当年,刘邦俊难抑心中怒火。1939年,因为有伤,部队转移时,将他留在地方养伤。伤愈不久,他即被调往四县边联(今山东省苍山县)公安局工作。第一个报名参加敢死队员  1944年冬,刘邦俊接到了新任务,配合主力部队攻打日军、伪军据点蒋沟墩。  敌人在据点外设置了重重的壕沟木寨。“只有穿过禁区,通过爆破才能打开进攻的通道。”刘邦俊的手缓缓比划着,仿佛又重回当年。  “我第一个报名参加爆破组,当时大家叫‘敢死队’。”刘邦俊说,当时把自己仅有的财产――一支钢笔、一双新布鞋交给战友保管,说:“我若回来,你便还我;我若回不来,便是你的。”  战斗异常激烈,刘邦俊和另外两个战友冒着枪林弹雨,为部队“炸”出了一条通道。打开据点后,刘邦俊感到浑身湿漉漉的,用手摸了一把,全是血。“因为精神高度紧张,直到这时,我才知道自己的脖子被子弹击中。”  受伤后的刘邦俊被送往后方,由于药品紧缺,取子弹时,刘邦俊并没有麻药可打。“一张门板,几个医生分别按着胳膊、腿和头,然后就用刀拉开伤口,开始找子弹。”刘邦俊说,当时医生给了一条毛巾,让疼痛难忍时含在嘴里,但硬气的他并没有用上。  1949年,刘邦俊随军南下。1950年,在歼灭3861匪部的行动中,刘邦俊化身国民党上尉连长,打入匪特内部,将这些人一网打尽。  刘邦俊一直在浙江工作,曾任绍兴地区公安处处长、绍兴行署副专员等职。  采访结束,刘老赠给记者一本回忆录。里面有瞿秋白的一段话:“人民的事业是常青的、伟大的,为人民利益活着,无上光荣;为人民利益而死,死而永生。”【日 期】2015.08.22 【来 源】平安时报


浏览:328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