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战火纷飞的年代里(文/赵冠军)

13253 发表于2018-11-13 16:03:11

一九三七年卢沟桥事变后,隆隆炮声震撼华北平原,硝烟弥漫,炮火冲天。连我们这个两省三县交界的偏僻的小村庄——赵家庄,也被战火化为灰烬。逃难的村民,为了免遭日寇屠杀,扶老携幼四处奔波。日本帝国主义的滔天罪行,老百姓是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恨之入骨。

一九三八年,华北平原沦陷后,日本鬼子在铁路、公路沿线的城镇,建立了以大汉奸汪精卫为头目的伪政权。当时国内形势处于第二次国共合作之际,没有撤退的国民党地方政权和共产党刚建立起来的新政权,分散地住在广大乡村,联合抗日。一九三八年秋,山东省临沂县(现为苍山县),抗日民主联合政府南桥区公所成立。杨景田任区长,我父亲赵庆恩任副区长。一九三九年,杨景田区长调县工作,父亲接任区长职务,并兼任区中队指导员(即区委书记)。

南桥区抗日根据地,方圆只有几十华里,几十个村庄。它的西北面是国民党南桥乡公所,乡长李子迎组建的五支队,在兰陵一带活动。南面是江苏省邳县地界。东北面是国民党郯县县长(老百姓都喊他“梁麻子”)的地盘。所以,南桥区公所要向外开展工作相当困难。赵家庄是南桥区抗日根据地中心,也是南桥区公所的常驻地。区公所的许多工作人员是我们家的常客,吃住都在我们家里。祖父赵益三忠厚好客,对抗战很热心,他像对待亲人那样,热情招待他们。叔叔赵庭恩早在临沂读书时,就参加了地下党。那时我家有三支枪:一支是德国造的套筒子,一支是日本造的三八式大盖子,一支是俄国造的大鼻子。祖父把这三支枪,用专门买来的大红布捆在一起,由儿童团组成的游击队伍,敲锣打鼓,从赵家庄送到两华里远的土桥头村——独立营营部。独立营的组建很顺利,发展也很迅速,具有四个排的兵力,二百多支步枪,还有两挺歪把子机关枪(那是日军在台儿庄战役中丢下的,被人埋在土里,老百姓把它挖出来,送到独立营的)。不久,独立营被编为鲁南军区第三军分区(即现在的临沂军分区)沂河支队第三大队,叔叔任大队长,活动在沂河两岸、临沂至新安镇公路两边,坚持游击战争,主要任务是骚扰和打击敌人,袭击敌人的运输车辆。如果缴获战利品,就用人力独轮车,一车一车送到抗日根据地。要战斗就会有牺牲,在这块抗日热土上,流下了无数革命战士的鲜血。参加独立营的我的小学同学赵全章和赵传为,就是在反扫荡中袭击敌人的军用运输车辆时光荣牺牲的,时年仅十四、五岁。

“打倒日本、打倒日本!救中国、救中国!”“我们的血沸腾了,不驱逐日寇决不罢休!”“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抗日歌声慷慨激昂,此起彼伏。抗日救国运动在南桥区开展得如火如荼、轰轰烈烈。“母亲送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光荣牌子门前挂,救国多光荣。”那时我们家的大门上也挂上了一块黄底黑字的光荣牌。随着抗日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南桥区各村,都先后成立了农民抗日救国会、妇女抗日救国会、青年抗日救国团、抗日救国儿童团、姐妹团等组织,雄赳赳、气昂昂,扛着枪的小伙子们,叫抗日先锋队。母亲和婶母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成为地下党员,母亲还担任村妇救会长。那时我也报名加入了苏鲁边干校,被编为儿童队。学习毕业后,分配到南桥区负责儿童团工作,和区里的几个小朋友一起,到各村作抗日救国宣传。父亲、叔叔参加抗日后,留在家里的,都是老弱妇孺人员。祖父赵益三已快满六十岁,不仅要担负起全家的生活重担,而且还是我党的亲密战友。祖父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全国解放以后,一直是苍山县抗日民主人士,县人大代表,拥护我党的各项主张,积极协助政府工作,直到一九六四年去世。

一九三八年,是我们全家参加抗日的第一年,也是我们全家走向革命道路的第一年。一九三八年,让我终生难忘。

王家庄是临沂县和郯城县交界的一个小村庄。一九四零年夏天,南桥区公所同志住在王家庄,组织群众进行抗日宣传。一天深夜,区公所同志突然遭到国民党郯城县县长梁麻子部下的暗杀。那天夜漆黑,伸手不见五指,区公所的两个岗哨执勤战士,被他们用绳子勒死,又用刺刀刺杀正在屋里熟睡的十几个区公所的干部,有的被刺死,有的被刺伤,有的被俘后,下落不明。当父亲被所刺伤员的叫喊声惊醒时,还没来得及穿衣服,就被敌人抓住。进屋的敌人,都端着枪,把枪口一致对准父亲,看样子他们早就知道父亲是区长,他们准备押着父亲回去交差邀功。父亲在凶恶的敌人面前,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父亲魁梧高大,身强力壮,当两个敌人拧着父亲的两只胳膊,刚走出屋门时,父亲趁敌人不注意,两只胳膊肘迅疾猛力向后一拐,重重地把押着他的两个敌人击倒在地,即冲出门外,化险为夷,虎口逃生,投入了新的战斗。

一九四四年,我从温河县游吾区,返回苍山县长城区,在各救会(工、农、青、妇抗日救国会总称)任青年干事。一九四五年春,经苍山县委派遣到鲁南干校学习。同年八月十五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当时鲁南干校三百多名学员和大律村村民,集合在大律村河边的大沙滩上,举行了“抗日战争胜利”庆祝大会。散会后,我们踩着高跷,打着锣鼓,扭着东北大秧歌,分几路沿大街小巷边游行边放鞭炮,并高呼:“抗日战争胜利万岁!和平万岁!”夜深时分,还有许多人蹲在大门口,拿着旱烟袋,边吸烟边议论:“抗战胜利了,国民党能和共产党合作吗?和平真的到来了吗?”日本投降后,我从鲁南干校毕业,被分配到枣庄工作队,开始负责枣庄的工作。一九四五年九月二十日深夜,挖铁路的民工正在休息,突然遭到日本鬼子的袭击。民工被刺刀刺伤、刺死数十人,工作队发现后立即鸣枪示警,民工才慌忙向四处散去。这是日寇投降后与国民党勾结,犯下的新的滔天罪行。不久鲁南区党委决定,将枣庄工作队改为邹县工作队,开辟铁路沿线,新解放区工作。那时邹县已解放,我被分配到邹县大夫区,任区委文书工作。一九四六年,邹县坚持温和均衡的土改政策,进行土地改革。“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当中不动,两头扯平,”就是当时的土改口号。那时位于邹县北面的兖州还没有解放。国民党经常派武装特务,深入到大夫区暗杀土改工作队队员和土改积极分子。大夫区麻町村的土改工作队员和土改积极分子等 三位同志,便遭到国民党特务的暗杀,尸体被扔进钢山山上的枯井里。区委决定派我去麻町村继续完成那里的土改任务。我到麻町村后,一手拿枪,一手分地,动员十几名土改积极分子组成民兵,住在一家地主的炮楼上,夜间出来巡逻,安抚群众情绪,保护群众利益,按计划进行土地分配工作。一天深夜,麻町村的一个土改积极分子向我报告:“国民党从兖州派来的武装特务,一行五人,住在一家地主的院子里。”我将这一情况迅速转告给住在大夫村的区委书记张继忠同志。张继忠同志带领区中队,连夜将特务住地包围。天刚亮,一个打扮成商人模样的特务,被我区中队识破,抓获后捆在一棵大树上。后面的四个特务,一见事情不妙,拼命地向兖州方向逃跑。区中队奋力追击,除了两个敌人逃回兖州外,其余一人被击毙,一人被击伤。在这次战斗中,缴获敌人短枪三支,子弹一百多发。在此次追击敌人战斗中,我使用的是一支捷克式步枪,边追击,边端着枪瞄准射击,一直追到邹县和兖州交界的地方,才被迫停止追击。当时我把枪稳稳放在一个坟头上,用左手掌着枪柄,用右肩抵着枪托,在扣动板机向敌人射击时,只听一声巨响,枪膛被敌人动了手脚,装有炸药的子弹炸成两半,值得庆幸的是我的两只手都安然无恙。

为了开辟新解放区工作,父亲也由鲁南区党委党校,分配到邹县工作。当时父亲任邹县峰山区区委书记,领导那里的土地改革工作,后来父亲组织分得土地的农民成立了二百多人的保田队。在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的前夕,为了保卫胜利果实,父亲又动员他们光荣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

一九四七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敌人先头部队,已越过邹县县境,到达沂蒙山区。父亲所在峰山区离邹县县城只有四、五华里,又处于津浦铁路两侧,当时县级级关、各区区级机关三百多人,被围困在匡庄东面的一座大山顶上。山脚下的村庄,已经住满了敌人,敌人不断向山上放枪放炮,但并没有发现敌人向山上发起进攻的迹象。因为那是过境的敌人,他们的任务和进攻的主要目标是我华东野战军主力部队,而不是分散的地方武装。所以虽然山下周围村庄已住满敌人重兵,但我们也能在山顶上逗留数日。在被围困的第三天,县委决定,三人编为一个小组,分散隐蔽,并向小沂蒙山区突围。当时我和区委书记张继忠同志和一个小通信员编为一个小组。等到天黑时,我们沿着山间小路,走了整整三夜(白天躲在山上),突破了敌人的前沿阵地,到达沂蒙山白马关目的地,第二天便进行了整编。在动员大会上,县委传达了中央对目前形势的战略评估和决策,概括起来,即全、无、大、中、小五个字。“全”指的是解放全中国;“无”指的是解放区全部被国民党占领,解放军必须从外线出击,到国民党占领区作战;“大”指的是解放区的扩大;“中”指的是解放区保持战前面积不变;“小”指的是解放区的缩小。同时动员突围的同志,要在国民党先头部队过境后,迅速插回原地,坚持敌后斗争。当时口号是:村不离村,乡不离乡,区不离区,县不离县。爬山头,立大功,力争第一个目标实现。整编后,突围的同志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年青力壮的干部迅速插回敌后,坚持敌后武装斗争;第二部分作为预备队,随野战军转移,待机插回敌后;第三部分是老弱干部和随军撤出的家属,转移到黄河以北,敌人尚未占领的解放区。那时我们家分成三部分:父亲插回敌后,坚持武装斗争;我作为预备队随野战军转移,待机插回敌后;母亲带着三个小孩转移去黄河以北和解放区。

在白马关整编后的第二天,父亲挑选了区里最精干的武装工作队员,连夜插回敌后,回到峰山区。那时邹县县城仍驻有国民党的重兵,其还乡团在区、乡,挨家挨户搜捕我党未撤出的干部,并威胁军人家属把儿子送回来。父亲插回峰山区后,在农村已无“立足”之地,只有把峰山作为依托。白天钻进纵横交错的山洞里,夜间深入到各村,向群众宣传和分析“解放战争一定会取得最后胜利”的形势。父亲的到来,给国民党地方势力,当头一棒,他们为了保命纷纷缩回邹县县城。

对峰山区的群众来说,父亲的到来,是莫大的鼓舞和欢欣,他们深知解放军的撤退,是为了伸出拳头重重地打击敌人。这时我军在沂蒙山区取得胜利的消息,也源源不断的传到农村各家各户,更是鼓舞了群众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一九四九年四月二十一日,解放军胜利渡过长江,国民党的老巢南京解放。华东支前司令部(所属山东省支援前线地方干部局),在完成支援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和上海战役任务后,作为接管新解放区的骨干力量,整体编入西南服务团。我们一家四口,跋山涉水随第二野战军进军西南,来到四川。叔叔赵庭恩任荣昌县县长,二姑赵惠恩随军进驻南充市,后参加抗美援朝,赴朝作战。我和爱人徐继荣分配到璧山县委工作。为支援新解放区工作,父亲也从邹县调到浙江省杭州市搬运工会任主席。所以在那个年代,在我这个十五口人的大家庭中,有八位亲人光荣的参加中国共产党,并在党、政、军和群众团体组织工作。为了打倒日本帝国主义,为了解放全中国,我们一家和其他革命战士一道,不屈不挠,艰苦奋斗,始终坚守一个原则:党叫做什么就做什么,党指向哪里就奔向哪里、战斗在哪里!

从1938年到1982年,44年的时光转眼即逝,我家在革命战争年代入党的八位老党员,两位在农村,六位是离休干部,晚年生活都幸福美满。

谁在收藏
浏览:256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中华腾飞
    中华腾飞
  • 漂流者
    漂流者
  • 勿忘沂蒙
    勿忘沂蒙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