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我的姥爷王农之九 南雁归来
姥爷释放后,没有回家,直接去了县委驻地,这时县委书记是刘书记,刘书记是个大学生,四川人,新四军北撤山东后,于1946年3月担任潍北县委书记的,上任当月就发生了王固庄事件,县委独立营几乎被全歼,估计也是人生很惨痛的经历,他后来以罗在泰的区中队和独立营未驻扎王固庄负责后勤的一些部队重建独立营。
在县委驻地,通信员通报后,县委书记迟迟不见被俘归来的这几个人,他们大约等了2个小时,至于为何不出来,我们现在想想,估计是县委书记对他们失败与被俘这件事很不满意,等了几个时辰后,姥爷问县委的通信员,他干过组织部长,以前都是和县委住在一起的,都很熟悉这些工作人员,通信员告诉他,县委书记就在前边的办公室里,姥爷发怒了,他踢开了门,这主要也是觉得心里委屈,做了100多天监狱,亲哥哥和表弟都牺牲在王固庄,亲手建立的茅埠区委被敌人破坏,亲手组建的区中队和农救会干部基本都被俘虏打撒或牺牲了,这些委屈估计是特别想跟组织倾诉;
他踢开门以后,发现只有县委书记和他的文静的妻子在房子里说话,县委书记也没想到他会踢门,场面有点尴尬,随后发生了争吵,这位担任过中共江南区委青年部部长,中共中央东南局政治交通部部长,中共江阴、宝应县委书记,苏皖第四行署专员的县委书记此时也不过36岁,姥爷也只有29岁,加上山东人吃大蒜的火爆脾气,激化了矛盾,县委书记下令警卫班把姥爷关起来,关在一个房间,当时县委也没有监狱,关人就是有个小房子,被关这件事是60年以后听一个潍县县委女干部说的,她是潍县粮食局的离休干部,她说晚上吃晚饭散步回来,发现小房子关着一个人,她一看,竟是王部长(由于党的保密制度,她不知道我姥爷被上一任县委书记毕澄华秘密派到新开辟的解放区担任区委书记,还是以老职务称呼),非常吃惊。我后来想,这主要是新书记和姥爷不熟悉,不了解,组织部长陈泰东和社会部长(公安局长)刘荣光都是昌邑马渠人,和姥爷一起干过几届县委的, 有点知道姥爷的火爆脾气,他们劝说下,很快释放了姥爷,叫姥爷回家待命,等待公安部门按规定对被俘人员进行甄别,听从分配,后来可能县委下了文件,姥爷因为被俘,估计受了处分。这是60后,我采访王固庄胡士猛,当年的儿童团长,他回忆的,听说王农受了处分,当时的年代,党员被俘以后,是个很棘手的事。
姥爷觉得很委屈,独立营和区委驻扎在在王固庄村是县委的决定,因为抗战后国共还没破裂,毛蒋重庆会谈,党的政策是八路军多占地盘,以利于和国军谈判,当时国共在表面上有成立联合政府的计划,要依据双方的地盘和兵力划分在政府的权力分配,王固庄离潍城10里路,300人的八路军和区中队,对应的是 3000人的秦三和1800人范启示部队,秦部和范部都驻扎在十几华里之内,他们都是土匪出身,被厉文礼收编后,先在安丘抗日,后来1942年投降日本,被改编为汪伪鲁东和平建国军,和潍北八路军都战斗了几年,双方都结下仇了,这一点寒亭区党史办的一篇文章都没有写清楚,这个文章写到独立营疏忽大意等等,其实是两党的政治谈判形势,决定了独立营在此驻扎,有点把守大门,御敌于国门之外的政策,否则,以这些潍北海滩草丛里打了几年游击的老八路,岂敢300人部队放在3000人土匪仇敌家门前驻扎。低强我弱,近距离对峙,吃亏的一定是我们这一方,我方的布置是把独立营和区中队摆在靠近潍城的一线,胶东的八路主力团摆在二线布置,要保护主力部队,这是王固庄战斗为何损失这样大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