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孟继禄两个小八路的故事(下篇)文/王悦慈)

13336 发表于2018-11-26 20:39:21

宣传队

经过几个月的政治思想教育,大家的觉悟和文化知识有了很大的提高,也很快的适应了集体生活。大家一起过的轻松愉快。转眼到了冬天,为了迎接新的一年到来,领导组织成立了宣传队,进行抗日宣传。有高跷,秧歌,小歌剧,还有一些自编自演的小节目。我和孟继禄两个人参加的是高跷队。阴历腊月开始就开始练习蹦跳,爬桌子。(一个大桌子,竖上门板,往上爬)很快练的就很熟练,活动自如了。春节就要到了,我们去各个村巡回演出,有的得走十几里路,走街串巷,锣鼓喧天,浩浩荡荡,成千上万老乡围着看热闹,孩子们跟着我们形影不离。高跷队员扮演成各种人物,角色有工农兵学商。孟继禄扮演了一个全副武装的八路军战士,十分神气,耀武扬威。我扮演的一个工人,一首拿着锯,一手拿着斧头。最热闹的是在新泰城,正是日本鬼子投降后的第一个春节,在欢腾的人群中,很多孩子提着自制的用秫秸扎的纸糊灯笼,点点闪闪,很好看。宣传队走到哪里,那里便会锣鼓喧天鞭炮齐鸣,人山人海,一派热闹景象。然而,正在兴高采烈的时候,意外事发生了。我被人群挤倒了,栽了个大跟头。手里拿着锯和斧头,当时没有道具,锯和斧头都是真家伙,双手举着,高跷又高,从高处扑下来,力量很大,危险性就可想而知了。我连忙大喊着大家注意,幸亏大家躲开了,众人相救,费了好大劲才把我扶起来。可是有一只胳膊不能动弹,腿也摔疼了。卸了妆后,只能扶着走了。第二天受伤的部位出现大片瘀血,疼得更厉害了。现在知道是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幸运的是没有伤及骨头。正值大年初一,机关干部互相走访拜年,大家高高兴兴包饺子,可我的胳膊疼的厉害,夜里睡不着觉,也不敢翻身,硬咬着牙,不哭,不说,生怕别人笑话说娇气不勇敢。大年初二,白天继续演出,指导员和同学们劝我躺在屋里休息,他们越劝我,我越硬撑,并声称“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找了个布条子,把胳膊吊了起来,正好可以扮演一个伤员。咬着牙,忍着疼痛,坚持着演出。过了五六天,疼痛明显减轻,肿也消了。可是祸不单行,因为布袜子破了,露出了脚后跟。磨破了有些出血,疼的不厉害,没有在乎,抹了点红汞药水,贴了块纱布,第二天出血更多了,纱布湿透了。脚后跟的肌肉不丰满,加上营养不好,血运差,又是冬天,坚持着踩高跷,磨得创面越来越大,腿也红肿了。领导和同学们硬让我休息,但我不好意思休息,到了实在不行了,找了个木棍拄着,一瘸一瘸的跟在高跷队后边,管理剧务。后来,创面逐渐结痂,但还是疼,我不管三七二十一,偷偷的绑上高跷,在场院里又练了起来。练了两天,坏了,腿肿的更明显了,结痂也掉了,脓血性分泌物流了出来,露出了鲜红的肌肉。指导员看了以后感叹道“农村的孩子真泼辣,真捱柴,真是轻伤不下火线,重伤不哭啊!”我当时想,不会太严重,也没拿着当回事,听了指导员夸奖的话心里感到很大的满足和安慰,很高兴。随着创面越来越重,脓性分泌物越来越多,说明感染越来越重了。只好躺着休息。而同学们到处演出,对一个好动的十五岁的孩子来说,太寂寞了,太眼馋了。那时候条件差,没有抗生素,磺胺药也没有。眼看出了阴历正月,伤情越来越重,实在没有好办法,就采用农村治伤的土法,用小鲜鱼砸粘以后,糊住伤口。但是严寒冬天,哪里弄小鱼啊。只好让人回乡下老家,找我二哥去沙河破冰抓了两条小鱼,糊了两天,果然奏效,伤腿竟慢慢好了。

阶级眼泪

一九四六年春移防,步行军到了博山,开始住在颜山中学,之后住在玻璃厂。卫生专业正式开课了。重点学习战地救护,止血包扎,缝合救护以及部队常见病的防治。当时博山是鲁中行署军分区等机关所在地,有较大型的文艺团体,经常组织文艺演出。大型节目有白毛女、三世仇,都在露天广场里演出。鲁中公学的全体师生看节目,接受阶级教育。每次看完节目后,以班为单位讨论感受。同学们争先恐后地纷纷发言,控诉黄世仁和穆仁智的滔天罪行。有几个同学说“看节目的时候感动的呜呜的哭了”。班长说:“这是阶级同情的眼泪,是仇恨的眼泪”。她灵机一动,独出心裁地说“谁哭的举手”。大家纷纷举手了,当然我也举手了。

有个同学检举说:“王悦慈,你没哭,你为什么举手?”

这下子可把我气坏了,立刻反驳,“我明明哭了,你为什么造谣说我没哭呢?”

他说:“我在你旁边怎么没听见你哭的声音?”

我说:“我光掉眼泪了,没哭出声音来!”

他说:“没哭出声音来,那就不算数,就算没哭,你这没有阶级同情心!”

你一言,我一语,各不相让,吵得脸红脖子粗。班长最后总结发言,“白毛女和三世仇是生动的阶级教育课。谁哭的最恸,说明谁最有阶级同情心,觉悟最高。”我委屈的抱着头,呜呜的哭了起来。散会大家都出去了,屋里只剩下我一个人。后来孟继禄听说了,赶来安慰我说:“不要紧,别哭了,今后再看这类节目最好哭出声来,哭声要大一点。天黑,光掉眼泪人家看不见。”我们两人找到指导员,将发生事情的原委经过说了一遍,指导员说“这算什么事啊?用不着哭哭啼啼,同情心只是用哭来衡量,是不对的,起码是不全面的。阶级同情心,是发自内心深处和实际行动。打仗勇敢,不怕牺牲,这是最好的阶级同情心。你们回去好好学习,我去找班长和他谈谈。”这时候我心里一块石头落地,破涕为笑,满腹委屈迎刃而解。

一波刚平,又生一波。不久就又发生了一件当时觉得很丢人现眼的事情。

我们住二层小楼,里边没有厕所,也没有灯,夜间解手非常不方便,外边的厕所离楼很远。一天晚上,哗啦哗啦的下起雨,风雨交加,伸手不见五指。我心里害怕,不敢出门。就在楼梯底下的空档处解小便。不料刚好被查岗的战士发现,大喝一声:“是谁?干什么的?”一看是我,说道:“好啊,王悦慈竟然在屋里尿尿,明天就告诉指导员。”果然,第二天早晨,指导员当着同学的面问我:“昨天夜里你怎么在屋里尿尿?”周围同学轰然大笑。而我则羞的面红耳赤,答曰:“夜里害怕,打雷下雨不敢出去。”指导员接着批评说:“这么小胆,一旦上前线和日本鬼子真刀真枪的拼命怎么办?再说,都在屋里尿尿还有法住么?以后要改正!”我随即说:“我错了,以后要改过。”大家又是一阵大笑。指导员安慰说:“年龄还小,知错就改就好。”当时觉得真丢人,特别是碰到女同学,好几天抬不起头来。有的小女生,见到我低着头,不禁抿着嘴笑,使我更不好意思了。孟继禄知道了以后,给我说:“今后夜里小便,叫醒我,咱俩一块。睡前不要多喝水,省得夜里上厕所。”

转移

一九四六年下半年学习结业,同学们各自奔赴了战斗岗位。我和孟继禄分开了。第二年(一九四七年)国民党重点进攻山东,医院需要转移到黄河北。当时医院驻地是在蒙阴城东三十里路的高庄,医院是非战斗单位,特别是还有百十个伤员,加上药品、器械和设备一同运走,需要大量的民工、担架、和木轮车。我们医护人员陪伴着担架和伤员,又摊上雨季,阴雨连绵四十多天。道路泥泞,小木轮车推不动,我也帮着推车子。穿得布鞋,两天就掉了底。民工赤着脚走路是经常的事,我们有时候发一双猪皮底的鞋子,泡上几天,鞋底就大了,越走越不随脚,趿拉着老是掉。没有办法,每个人只好用皮条做一个鞋攀子,缠在脚上。后边敌人追击,天上还有敌机在轰炸。白天的时候,飞机轰炸经常的事情。飞机一来就是五六架,轮流着嗒嗒地的扫射。因此都是晚上行军,白天休息。但我们医护人员却要在白天给伤员换药,检查,帮助伤员洗脚,有时候还要喂饭,协助大小便,根本得不到休息,而晚上又继续行军。当时是四个民工抬一个担架,担架两头有两个十字杆形状的木棍,前后各两人。我们跟在担架后边。我又困又累,困的头直往前栽,经常磕在前边担架的木棍头上,轻的时候碰个疙瘩,重的时候头就碰破了。有一次碰的特别厉害,前额破了,满脸是血,那时候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至于脚磨破,磨泡,更是太平常了。就找一根木棍,撑着走。当时最害怕的是掉队。那是最危险的事情。曾经有一天下午,在驻地刚做好饭,刚要开饭,侦查员通知,敌人就在后边七八里路,马上就追上来。做好的饭也没有来及吃,紧急集合,急行军。那时候后勤医院有野战部队做掩护,狙击追兵。我们一溜快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有一副担架,因为民工摔倒,摔的伤员嗷嗷直叫。我跑过去一看,一个民工的膝盖磕破了,但不影响活动,伤病员也并无大碍,我才放了心。一般的行军,一天走七八十里路,那一次急行军走了一百二十里路才摆脱了敌人的追赶。累得我们狼狈不堪,溃不成军。天一亮,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住下,好多医护人员的脚磨起了血泡。那时候是用针穿破以后穿一根头发来引流。直接挑开是容易感染的。实在走不动了,在驻地里修整了两天后继续行军。不料又是一场倾盆大雨,雷光闪闪,风雨交加,困在一个山沟里,前不靠村后不着店。要度过小山沟,当时山洪暴发,虽然不很深,但是水流湍急。我提着路上用的急救药品,其中最贵重的是二斤烟土(鸦片,可做止痛剂,包括胃疼,捏一小块含在嘴里就可以治疗)。我走到沟中间被石头绊倒,而手上的鸦片被水流冲走了,这下子可把我吓坏了。当时心里害怕极了。我费了很大的力气爬起来,顺着河,歪歪扭扭站不稳,不顾一切的就去找。好在,一个石头缝里摸到了。松了口气。如果找不到,当时是没法交代的。全院仅有的二斤鸦片啊,多么危险!

突破封锁线

在修整两天后,部队接到了上级的紧急命令。今天夜里,有两个团掩护,要冲破敌人的胶济铁路封锁线。要快速急行军,要求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物资准备。记住口令。一个接一个的紧跟着担架走,绝对听从指挥,静悄悄,不准有一点火光。命令是通过上下传话,要求要准确。掉队就等于自灭。要求严格遵守冲破封锁线的纪律,还要求轻装。背夹是通过竹披或柳条做的,里边只能带一床被子和一双布鞋。粮袋子背在身上,要求栓结实,不能撒漏。担架检查加固。医护人员不能离开担架一步,这谈何容易。夜间下雨,天漆黑,路泥泞,又滑。经常被石头和铁轨绊倒。有的民工磕破了腿,医务人员就顶上抬担架。医务人员里女同志占了一半,有的跟不上队、走不动,由男同志两个人架一个,一溜快跑。不间断的一个个的向下传“快跑,跟上队”。走了四十多里路,没有被敌人发现,终于安全的通过了铁路封锁线。第二天早晨,在一个小山村住了下来。清点了人员和民工担架,一个不少。院长和指导员高兴的说:“我们安全的度过了鬼门关!”命令司务长把粮袋的面集中起来,包饺子,犒劳大家。小护士们听说要包饺子,高兴的像过年一样。也不顾得累,以班为单位,向司务长领面和肉包饺子。修整了两天。但是最艰巨的任务还在后边呢。

对党的认识

从蒙阴向黄河北转移,三十多天的跋涉,经过大家的艰苦努力,没有发生重大事故,胜利圆满的完成了渡河任务,摆脱了国民党部队的追击。在全院总结评比大会上,我受到了表扬和奖励。有一天,院长(国彩轩,后来去济宁市卫生局。我在临沂的时候,他还来看过我)找我个别谈话,首先表扬了我完成行军任务,成绩突出,接着问我,你对党有什么认识?那个时候谁是党员是保密的,谁是党员我不知道,组织活动也是秘密进行的,背着非党员。我对党和党员的认识很模糊,没啥概念,认为参加八路军和入党是一回事。所以院长突如其来的提问,把我问蒙了。我没有来得及考虑,就脱口而出:“我没有什么认识。”结果院长二话没说,扭头走开了。从此以后,再没有下文。一直到淮海战役我正式入党的时候,才解开这个谜。事后才了解,一九四七年论周岁我十六周岁,原来院长找我谈话,问我对党有什么认识,有意思发展我为党员。虽然那时候我不够年龄,但表现突出的可以破格发展入党,为后补党员。但我回答没有认识,当时的那一句话可砸了锅。真是后悔莫及。

送水

最后驻防是在乐陵县的一个叫崔家拐子的大村庄里。全体工休人员分散在农民家里。民房到了晚上一片漆黑。办公室里有个玻璃罩子灯就算不错了。病房里点的是小油灯,烧的是花生油和豆油。查一次房,要转遍整个的村庄,因为夜里漆黑看不见,所以各种治疗要在白天进行。三顿服药,三顿饭都是护士抬着饭和水挨家挨户的送,重伤员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伤员还需要喂饭。病人需要一天三次地测体温,一百多个病号只有四支体温表。光是试体温两个专门护士都忙不过来。夜间病人喝水没有暖水瓶,需要送热水。一般一夜需要送三次水,上半夜送一次,半夜送一次,下半夜再送一次。两个护士,一男一女,用大锅烧满满一锅开水,用铁桶装起来,两个人抬着。女护士在前边提着小马灯照路,男护士背着步枪走在后边。乡下的路非常不平,又看不清楚,特别是下雨天,走起来咣当当,咣当当,不小心滑倒被开水烫伤,是经常的事情。但是伤员晚上害渴,特别是新负伤的和发热的伤员更是需要喝水,所以送水是必须做的。有时候晚上送水不及时,或者哪个伤员少了一次,伤员就去告状,挨领导批评是轻的,有的时候甚至还要在工休大会上做检讨,受处分。我们的护士班里有个叫小王的男护士(王平)比较调皮,和一个伤员(从国民党七十四师解放的一个战士)闹意见,惹得伤员对他不满意。这个伤员也很调皮,一心找小王的茬子。有一天这个伤员向指导员告状:“王平护士下半夜少送了一次水!”指导员找小王了解情况,小王不承认:“一天晚上送三次水,从没有少过,不信你问小刘护士。”小刘护士是个胶东女孩,挺老实的,她也证明是送了三次水,他们还说也可以找其他伤员对质,并要求和告状的伤员当面对质。但那个伤员硬说“我不管别人,反正我就是少喝了一次水。”小王觉得很冤枉,就寻机报复。一天夜里,又逢小王值班送水,他给别的伤员都是按惯例送三次水,唯独给这个伤员一会儿一趟,约摸着睡着了,就把他晃醒:“唉,起来喝水了”。就这么折腾了一夜,这个伤员一晚上没有睡着觉。伤员气不过,又去告状,指导员又去质问小王,小王不承认:“哪有的事啊,不信你问别人,我就是送了三次。”其他伤员也给小王作证。弄的告状的伤员哑巴吃黄连。最终向小王告饶:“小王护士老爷,以后再也不敢了,我向您告饶了,饶了我吧,以后就是你不给我送水,我也不告你了,行么?”小王挺得意,把他的胜利事迹在护士班里到处讲,弄得大家大笑一场。不打不相识,从那以后,他们两个人关系竟然好起来,成了要好的朋友。

大尾巴

当时医院的条件很差,很艰苦。平常啃的是高粱面窝窝头,每周星期日吃一顿饺子。平常吃的菜是开水煮,放点盐,最后放上猪油。打眼一看浮皮飘着一层油花子,清水寡淡没有滋味。后勤医院的军装发的也不及时。有时候发一身黄军装,穿的时间长了褪色,变成白拉叉的很难看,就自己用槐花和石灰掺在一起染染。棉衣冬天就一身,因为物资不够,看到有棉衣穿就不发了。因此有的人棉衣破的不像样子,只有补补穿。夏天也是一身单衣,没有什么衬衣衬裤,也没有替换的,脏了怎么办?去河边**了下河洗澡,把衣服揉上两把,没有洋胰子,就用碱块。洗完以后晒在树杈上,晒干以后再穿上回医院。当时我十六岁,在外科室当室长,主要负责给伤病员换药,记得当时还有个男护士,是日本人,解放过来的(后来想和他联系,可惜忘了名字了)。我们在鲁中直属三分院,有一天二分院有个伤员需要手术,请我们医生会诊帮忙,要带着我一起去。这下子可把我难住了。当时是冬天,我的棉裤,屁股上早就磨破了一个洞,露出了白花花的棉花套子。平时穿工作服遮着别人看不见,但外出执行任务可就没办法了。执行命令不能含糊,正在犯愁,看到治疗台上放着张胶布,我灵机一动,这下可有办法了。就撕了一块胶布,把露出来的棉花套子塞巴塞巴用胶布将破的窟窿糊住了。黄裤子上贴了一块白胶布,太难看了,用蓝墨水涂了涂,虽然也很难看,不过也顾不上了。只好将就了,到了地方,穿上白大褂就遮住了。总算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又过了几天中午,开饭排队,女护士小刘在我身后喊:“都来看啊,小王的屁股上耷拉着大尾巴呢!”一群人都围着看,我愣了一下,明白了,肯定是胶布掉下来了。扭头回到宿舍,饭也没吃。小刘很细心,看我跑了有些不好意思,拿了点窝窝头还有一点咸菜来看我,我当时觉得又丢人现眼又难过,加上不好意思,躺在被窝里装睡。那天正好我换休,第二天早晨起床,出操前,看见裤子补好了,原来她回到宿舍,找了块黄布头子,帮我补好了裤子。看着补好的裤子板板整整的放在桌子上,我的眼泪噗哧噗哧地掉了下来。

对联风波

为了医院的伤病员便于自己管理自己,成立了休养队,配有队长,指导员。队长是医院任命的。当时有个老连长,三十几岁,据说是红军时代的干部,他的媳妇病故了。他一直在战斗部队,转战南北,没有顾上再婚。孟良崮战役负伤后,来我们医院住院,伤情痊愈后,腿遗有些残疾,行动不是很方便。像这种情况,多由组织干部来协助他找一个合适的对象。正好驻地村里有个妇救会的女干部,丈夫早逝,年龄和各方面都挺合适,她人也很开通。院里有关领导和支部书记联系联系,牵头、撮合。两人见面后双方都挺满意,由医院的政工人员协助操办婚事。老连长部队的老战友当时也在住院,据说是个文化干事。当时大家都很高兴,因为他有文化,由他负责操办这个事。忙活了两天,基本就绪,就缺副对联了。干事碰到我,让我去杂货店,买两张红纸,写幅对联。文化干事写对联的时候,一些伤病员围着嘻嘻哈哈看热闹,写什么词呢?征求大家的意见,有人说,两个人都是再婚,要写个贴题的。有人说,虽然是再婚,但也是新婚啊。文化干事顿时有了灵感,即兴顺势,旋即提笔写出了上联 “一对新夫妇”。下联写啥呢?有人接嘴说“两个破家伙”,轰的一下哄堂大笑。执笔人说,嘿嘿笑了,说太粗鲁了吧,把“破家伙改成旧家什吧”,又是一阵大笑。我当时年龄小,不解其意,插嘴道“人家桌椅板凳好几件呢,怎么两件旧家什呢?”文化干事说道:“小孩家你懂什么,去一边”。(后来我才知道,这是个自古以来戏说二婚的对联)。这时候,天色已晚,上了黑影了。文化干事对我说:“趁现在人少,你赶快去把对联贴到他们门框上,第二天早晨给他们一个惊喜。”这样一副对联就出笼了:上联“一对新夫妇”,下联“两件旧家什”,横批“新旧结合”。我认认真真板板正正的贴在了门框上。第二天一大早,院里的指导员来看新房准备的怎么样了,刚准备进门,抬头看到了对联,一下子火冒三丈:“太低级趣味了!这是资产阶级腐朽的下流作风!太不文明了,影响极坏。”让通讯员查查是谁写的,谁贴的,查清楚后要严加处理。在屋里的新郎官看到指导员发大火,莫名其妙,咦?我大喜的日子,指导员为啥发火啊?“你看看,他们给你写的是什么对子!”指导员一把撕了下来。新郎官是个工农干部,识字不多,看了对联后打圆场说:“贴对联图个新鲜,凑个热闹,指导员不要生气了。”看到指导员要追查谁贴的,可把我吓坏了。连忙过去打了个敬礼:“报告指导员,是我贴的。”指导员说:“哦,原来是你干的好事”。我将指导员手里撕破的对联接了过来,指导员接着说:“回去好好写检查,如果检讨不深刻就处分你!”旁边一个小护士说:“不是小王弄的,是某某干事让他弄的。”指导员说:“我量丈着他也没有这个本事。你不要给他讲情,不管谁叫他贴的,也得做检查!”然后指导员气呼呼的去找那位文化干事。指导员一进病房,文化干事余兴未尽,还和几个病友议论对联的事,抬头看见指导员木乎着脸不高兴的样子,开玩笑的问道:“指导员为何发怒啊?”指导员气道:“发怒是轻的,还要处分你呢!老连长的对联是你写的吧。”当众狠狠的批评了一顿,并责令其在工休全体大会上公开检讨。文化干事顿时感到这个玩笑开大了,连忙承认错误。愿意接受组织处理。立即又写了副新对联:上联“一对新夫妇”,下联“两个老革命”,横批“志同道合”。指导员看了后没有评价,只是对我说“小王,再把这幅贴上去。”我忐忑不安的心情平静了下来,手里拿着对联跑步前去重新给贴上了。结婚的时候,指导员是主婚人,婚礼特别热闹。全村的老少都来围观看热闹,这场新式的结婚典礼,在条件艰苦的情况下,办得很简陋。新郎穿着半新的军装,新娘穿着新的大襟大红花棉袄,脖子上围着条羊肚子毛巾。新人向毛主席像鞠了三个躬,向群众鞠了三个躬,放了一挂炮仗。当时洋糖很难买到,撒了些彩色的花生和乐陵小枣,惹得孩子们你抢我夺。小青年们拉拉扯扯,硬叫新郎新娘亲嘴,当地称为闹新房。婚礼虽然简朴,但是非常喜庆。过了两天,指导员要继续处理对联的事情,一方面是责令文化干事当着大家向新婚夫妇赔礼道歉,另一方让他是在工休全体会上作书面检查,接受批判。指导员是一个军事干部出身,对部下要求很严格,新郎官再次替文化干事讲情:“嘿嘿,我们两个是生死战友,小夫(叔)子闹新房,没什么。平时闹着玩,闹惯了。你饶了他吧。”指导员根本没听他那一套:“处理他是挽回这在群众中造成的不良影响。我们是军队,是有严格纪律的,不是普通老百姓,原则问题不能放弃!”医院召集了全体工休大会,文化干事做了检查,但还没有结束,干事出院的时候,指导员把这个事情写在了出院鉴定书上,回地方部队继续处理。

珍贵的合影

一九四七年,我在鲁中直属医院,孟继禄在华野十四医院,两个医院在同一时间转移黄河北。两个医院相距很近,因此经常见面。一九四九年,我们同时参加济南战役、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参加这些战役前,在安徽碰到了孟继禄,他乡遇故知,喜出望外,高兴之余,两个人去照相馆照了张宝贵的合影。照相的时候他穿的是新发的军装,我穿的是旧军装。我心里很眼馋。这张珍贵的照片藏在我怀里伴我转战南北,半个多世纪过去了,这张照片成了我参加济南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的见证资料。

丢枪

济南战役前,住在历城,也就是在济南的外围。随着担架队护送、救治伤员。当时的卫生队长是孙起照,他是三八年参加革命的老八路。文化大革命后期他在济南一零六医院任副院长,现在已经九十多了,在兖州军队干休所。有一天他派我去近百里路以外的卫生科执行任务。当时处于新解放区,可能有些零星的国民党特务。因此,他把他的左轮手枪让我带着以便路上应急。正值三伏天,路途遥远,对于只身一人的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执行任务是军人的天职,顾不得考虑其他事情。带上了两个窝窝头,包上几块辣疙瘩咸菜,天蒙蒙亮就急忙出发了。走出了三四十里路,已到了中午时分。烈日当头,累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到了一个山坡上的花生地里,一颗大桑树底下凉快休息一会,解了手,将手枪挂在桑树叉上。一看天气不早了,连忙赶路。走出了十来里路,约莫有两顿饭的功夫,向腰中一摸,心里咯噔一下,想,坏了,枪没有了!这下急了眼,吓得啥也不知道了。如果枪丢了,后果不堪设想。当时真是欲哭无泪,什么也顾不上了,一路奔跑,累得上气不接下气,跑到原来休息的地方,到了树前来看,没发现有枪。我告诉自己要冷静,扒拉扒拉树叶子,发现枪还依然原封不动的挂在树上。这时双腿忽地软了,不禁瘫在了地上。摘下手枪松了口气,高兴的劲就别提了。举着枪高喊:“找到了,找到了!”累、热、饥、渴一切都忘了。这时候发现褂子被汗水黏在身上,费了很大劲扒了下来,拧了拧,流了一地水。我这时候才觉得渴的要命,正好在地头上的小泥沟里有些积的雨水,上边的水沉淀的挺清了,摘了个桑叶折起来当小勺子舀着喝了起来。解开包袱,拿出窝窝头,就着咸菜,啃着硬邦邦的窝窝头,狼吞虎咽的吃了起来。真香啊!

来来去去折腾了半天,到了下午,急忙三步并作两步的赶路。走着走着,天上黑影了,走到个村头,问了个老大爷去某某地还有多远?他说:“还有二十来里路。天黑了,今天你到不了了。”就问村长在哪里,老大爷说在村东头,过去一问就知道了。进了村长家的大门,正好他一家人围着桌子在吃晚饭。村长看到我以后,急忙站了起来,家里其他人也都放下了饭碗,视线都转移到我一个人身上。我拿出通行证递给村长看,说到某地执行任务,天黑了,要找地方住一夜。通行证也叫路条,我记得是这么写的:“兹有我部王悦慈同志赴某地执行任务,望沿途岗哨放行是荷。”盖的是山东支前司令部的章。村长连忙打发孩子将隔壁的民兵队长叫来,带着我去了一家抗日军属的家里,在那个时候叫堡垒户。一进门,两位老人看到来了一位全副武装的小八路,格外亲热,说:“你不要客气,在我家就像在自己家一样。我的两个孩子也当八路。老大参加八路军六七年了,在野战部队当连长。老二在县大队当班长。三儿子村里是基干民兵。”两位老人一边对我问长问短拉家常,一边忙着做饭。我告诉老人我带着干粮。老人说:“太干巴了,给你熬两碗绿豆汤解解暑。”大爷去菜园拔了两颗葱,摘了几颗辣椒。大娘伸手摸了摸掉在梁头的篮子,拿出两个鸡蛋,炒了一碟辣椒鸡蛋让我一个人吃。而大爷面前是一碟辣椒咸菜和豆腐渣。这时候我一股热流涌上心头,想起了小时候我娘疼爱儿子的情景,当时眼眶就湿润了。大爷一个劲让我吃。我夹了一块鸡蛋,呜咽着实在咽不下去了。而大爷还在一个劲的向我的盘子里夹菜,这时候我实在忍不下去了,两手捂着头呜呜的哭了起来。突如其来的举动,让两个老人惊呆了。大娘问我:“孩子,你哪里不舒服,是疼还是累的?”大爷说:“孩子,你是不是想家了?”我只说了一句话:“……炒鸡蛋你只让我一个人吃……”说句心里话,我想家,想爹想娘。那个时候要说想家是丢人的事。两位素不相识地老人的热情款待让我想起了爹娘。吃完了饭以后,大爷领着我上了南屋,收拾的挺整齐干净。大娘告诉我说区中队和武工队也经常在这个屋子里住。实在是太疲劳了,躺下一觉睡到了天亮。第二天一大早,我依依不舍的谢别两位老人,背着包袱继续赶路了。

晌午时分赶到了卫生科驻地,清领了药品和器材。提起来掂量掂量,也有四五十斤沉。发货员说:“怪重的,你背着不得劲。我给你找个木棍挑着轻快些。”在卫生科休息了一晚上,到了第二天,张科长说:“小王,你多休息两天吧。”我说:“不要紧,你放心吧。我回去还有别的任务,要赶紧回去。”我挑起药品,忽闪忽闪的,赶紧返回。在到达医院驻地的时候,还没有吹熄灯号呢。这次执行任务途中,虽然出了个大差错,庆幸的是没有酿成大祸。至今提起此事还心有余悸。

分别和重逢

济南战役后,总结评功,我因为抢救伤员勇敢,及这次顺利完成任务,不怕苦不怕累,获得了三等功。这时候孟继禄在野战医院也参加了济南战役。而我们在同一时间南下,参加了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全国解放,新中国成立。五十年代初,在各自的岗位上都成为了一个合格的军医。孟继禄去上海医科大学。而我考入了山东医学院,学习五年毕业回部队后,又去上海第二军医大学进修深造。我们都成了解放后共产党培养的第一代大学生。毕业后,他分配到西安,我回到山东军区医院,又是在同一个年代晋升为教授、主任医师、院长。九十年代离休。

相隔半个世纪以后,新泰老家来了个电话,原来孟继禄打听到我。我们两个人重新获得了联系。几年前,孟继禄专程带着闺女和外孙来临沂探望。

我们两个谈论最多的是半个多世纪的戎马生涯,峥嵘岁月,艰苦年代和成长的历程。从山区农村的半文盲到高级知识分子,靠的是什么?凭的是什么?不言而喻,靠的是党的养育,其次是家庭第一任老师——爹和娘,从我懂事起就对我的教育。家风对我的影响,旧的儒家思想对我影响也很深刻。爹娘给我讲,仁义礼智信,天地君亲师。忠厚传家远,孝悌继世长。良好的家风和品德有着明显的传统性和继承性,启蒙教育终身受益。凭的是党给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契机,其次是个人的执着努力追求。我们没有辜负党对我们的期望。

在二零一二年春节我于电话中得知,继禄兄相濡以沫的老伴、战友,病逝。对他打击很大。我心里也很难过,自然勾起了往事的回忆。一桩桩一件件如电影历历在目,当小八路的故事也展现了出来。我们同岁,他大我一个月,真像亲兄弟一样,关心照顾我。遇事他常给我出主意,视我为他的亲弟弟,又是亲密战友。当我讲这些故事给我的老伴听的时候,当她听到这些幼稚、无知、土气但又纯洁的故事的时候,不禁捧腹大笑。于是乎我冒出一个想法,将这些小故事一段段真实的以回忆录的形式写下来岂不更好么?然而纪实文章从未写过,如何入手呢?老伴提示我说,实实在在、有啥说啥。亲身经历的感性是第一手资料。只有将亲身经历不走样、实事求是地记录下来才更生动,才更有可信性和可读性。老伴一句话使我茅塞顿开。于是我用这个办法记录下来了我们两个小八路的故事。这些土气幼稚甚至有些不文雅的小故事不是阳春白雪,确属下里巴人,但是却真实的反映了小八路当时在那种条件下的生活侧面。文章脱稿时,特给孟继禄电话,征求其意见。他提出了很多宝贵和指导性的建议,对很多情节做了更正和补充,使得回忆变得更为完整合理。

他在电话里还伤感的说,一起并肩战斗的战友多在战斗中英勇牺牲,英年早逝,也有的在工作中积劳成疾。剩下的屈指可数,寥寥无几了。例如徐蒸,小学同学,年长我们一岁,解放初期在长春第一军医大学毕业,因成绩优异分配到军事医学科学院科技部,后来任部长。文化大革命中被“四人帮”迫害致死。与他们相比下,我们应该知足。特别是党和国家特别照顾离休干部,我们十分满足。我们已经步入晚年,膝下子女四世同堂,幸福美满和和睦睦。小孙绕膝,小手牵着老手拉大锯相嬉戏,真是其乐融融,天伦之乐。当得享清福颐养天年的时候,更加缅怀那些并肩战斗的战友们。他们为人民利益而死,死而犹存,可惜他们饱经风雨未得露,鞠躬尽瘁而先眠。

浏览:1528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