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山东莒县夏庄镇宋家苗蔣村人,1920年3月6日出生。5岁在本村读私塾,学习古文和书法。15岁在莒县第四完小毕业,16岁考入济南齐光中学。
1937年“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同年12月27日济南沦陷。1938年春,日寇侵入了莒县和夏庄镇。在夏庄镇的日寇天天到我村骚扰,全村百姓只好逃难。当日寇从夏庄镇回到莒县城驻扎以后,1938年的夏季,共产党与国民党实行联合抗日,两党派人在宋家苗蔣村成立了莒县七区抗日民众动员委员会(简称:七区动委会),动委会主任由共产党员卞子策担任。我是这年7月参加动委会的,动委会共有五人组成,分工到各乡建立了乡动委会,负责领导各村的抗日工作。同年12月初,由卞子策主任介绍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候补期三个月,期满转为正式党员。
1939年初, 卞子策主任和我在驻村发展了两名党员,我与这两名党员成立了党支部,我被推选为党支部书记。
1940年春天,中共莒中县委组织部分配我担任党的七区委员会的民运委员。职务是七区动委会主任和七区农救会长,分管全区的群众工作。这年年底,莒中县委调我去做秘书主任的工作。
1941年初,中共滨海地委组织部调我到地委机关担任政治指导员,主要任务是做好机关党支部的组织建设和政治思想工作。当时我在工作之余写了一篇《学习艾光楼同志的革命精神》的文章,发表在《滨海时报》上,反响较大。报社负责人很欣赏,经滨海地委组织部同意,将我调到报社做编辑工作。1941年秋,日寇疯狂地扫荡了沂蒙山革命根据地,抗日进入到最残酷的对持阶段。当时中共山东分局机关和《大众日报》社一起从沂蒙山鲁中地区转移到滨海地区,为了工作方便,组织决定将《滨海时报》停刊,全体工作人员合并到《大众日报》社,指派我做新闻记者。我在《大众日报》社工作期间,每天不是到领导机关采访,就是到部队、地方单位采访,工作很紧张很艰苦,也很充实。
1942年1月至8月,我在《大众日报》发表了38篇新闻通讯,内容多数是宣传我们部队和地方的抗日英模事迹,以及揭露日寇残暴罪行等报道文章。
1942年底到1943年初,《大众日报》总编辑派我到八路军一一五师后勤部采访,重点采访他们在海陵地区反对日寇蚕食的罪行和我军战役胜利以及支前抗战的突出事迹。根据采访我主要撰写了:《巩固军事胜利,海陵全面开展新区工作》、《海陵反蚕食战役,我军政治攻势收巨效》、《海陵群众热烈慰劳主力军,县政府通令嘉奖有功干部》、《海陵各界祝捷,召开士绅名流座谈会》、《在反蚕食胜利鼓励下,民兵工作蓬勃向前》、《独立旅管参谋长谈敌寇蚕食海陵的各种阴谋活动》等8篇文稿,全部发表在《大众日报》上,有力地宣传了八路军一一五师的后勤工作成就,反响较大。
1943年4月,中共滨海地委撤销,成立了中共滨海区党委。这时,区党委向《大众日报》社要我回滨海区工作。由于工作的需要,4月初,滨海区党委组织部派我到莒南县大山前村参加整顿农村党支部的工作队,并担任村党支部副书记。与农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晚上还为他们上文化课,讲解抗战形势。在工作中,我发现了该村农民郑信这个典型人物,平时注意观察和培养他,亲自与他交谈,讲解开荒种地的意义。经过与党支部、村农救会商量,成立了全村第一个开荒组,大家推荐郑信当组长,他们的积极性极高,开荒种地,增收粮食,支援前线抗战。我根据郑信的事迹主要撰写报道了:《响应创造劳动英雄号召,郑信与五组员宣布增产计划》等通讯报道共六篇(《大众日报》1943.9.15—12.19)。在《大众日报》社论《学习郑信培养更多的郑信》发表后,我又写了一篇报告文学《模范劳动者郑信》,发表在(《山东文艺》1944.2)上。不久,在大家的一致的拥护下,郑信当选为村农救会长,农会及开荒队迅速扩大。
1944年春节,《大众日报》负责人到大山前村要我写一篇在郑信及其开荒队的教育下,落后农民如何转变的文章。于是,我深入到农家农户采访调查,很快地写了王光年《懒汉回头金不换》、《徐永斋的自信之路》等稿件,分别发表在当时的《大众日报》上。有的报道和文章,作为电讯稿发往延安,发表在《解放日报》上。起到了歌颂先进,鞭策后进的积极作用,促进了滨海区的大生产运动,在整个解放区反响很大。
此时的郑信被选为莒南县劳动模范,接着又被选为滨海区及山东省劳动英雄。在解放战争时期,郑信带领他的儿女积极支前并亲自送子参军,他的长子郑佩荣牺牲在朝鲜战场上。
1944年3月,我从大山前村回到了滨海区党委宣传部,担任了《滨海农村》报社的副主编。8月我代表该报刊出席了山东分局宣传部召开的全省报纸工作会议。会议未结束,全体人员集体到山东分局高级党校学习。
1945年日寇无条件投降。我从党校回到了《滨海农村》报社,继续担任该报的副主编,负责这一报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宋 英 95岁 1938年参加革命工作,长期从事新闻、出版、文化工作。曾任:山东省出版局局长、党组书记,山东省文化局局长、党组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