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年代《大众日报》通联工作(文/沙洪)

逝水波光 发表于2018-11-28 11:31:15

我是1943年夏天从抗大一分校调到《大众日报》社工作的,来到后就让我负责通联科,今天来参加座谈会的有程竟明、张育品、秦风、孔真。通联科女同志占的比例比较大,大“半边天”对这个小集休中的生活至今我还是很怀念的,我们工作非常协调,团结得比较亲密,虽然当时条件很艰苦,但大家很愉快,工作也很勤奋。我认为写报史,通联科应该占有一个适当的位置。通讯联络工作那时我们也叫内勤记者,这是专业分工。在当时的环境下,根据地分割,通信条件很差,要实现全党办报,重视通讯工作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方面,可以说通讯联络工作是全党办报的一种具体形式和体现。同时,办好报纸离不开各级党组织和党的宣传部门,离不开广大的干部和工农群众的支持。他们为报纸反映情况,为报纸写稿,没有这一条,光靠报社的同志是不行的。

    办报有专业人员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必须依靠全党和各级党组织。他们写稿子只能写他们所做的工作,不能像专业记者采访各种各样的人物。因此,我们当时提出了做什么写什么的号召。广大工农兵通讯员和记者相结合,这个方针在当时我认为是对的,这样做有很多好处。他们做完了工作以后,就总结一下,交流一下,反映一下,通过做什么写什么,对干部水平的提高,经验的积累也有好处。当时的通讯联络工作我们还向领导提供各方面的信息,经过通讯员的报告,来稿、来信、材料,除了向编辑同志提供稿件以外,我们同时还提供情况,反映很多问题。通联科的同志每个人都有分工,每个人管哪个地区,重点管哪些通讯员,两三天就研究一次情况,发现问题,组织稿件。有些来信、来稿比较完整就在报纸上发表,不适宜在报纸上发表的东西,我们就编了一个《情况通讯》,是油印的,送县委以上机关参考。当时的领导同志曾表扬过我们,有一次因反映临沭的一个情况,说明敌人要扫荡,一一五师并没有发现。通过和通讯员联系,帮助工农干部提高政治水平、文化水平。当时我们要求很严格,每篇来稿都要有个回音,用与不用要有回音,有些稿子不用还给他们改一改。当时有些工农兵通讯员如今已成为作家。如王安友的第一件稿是秦风同志处理的,还有苗得雨等。在今天的新形势下如何做好通联工作,也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当时,我们通讯工作强调严格、认真,对党负责,对群众负责,为党为群众的事业服务,把这作为一个基本前提,给每个通讯员回信是一笔一画的,做到认真严肃。

    1947年敌人对山东解放区进行了重点进攻,山东形势发生了变化,阶级关系有新的变动。我们报纸也根据这个形势派记者到鲁南地区。当时我也被派去了,对鲁南群众是个很大鼓舞,在敌人后方牵制敌人,还打了峄县城,公布了土改政策,这是报社配合当时形势作出的一个决策。

    我想再说一点当时《大众日报》和山东的文艺运动。报纸主要是新闻纸,但没有一个报纸不和文艺没有关系的。我们《大众日报》从创刊开始,就有“副刊”。进临沂城以后我编了一段副刊。李季同志的诗篇《王贵与李香香》是由新华社发稿,由我编的,很快就发表了。而且因为我当时有激情,连夜写了一个读后感,对李季同志这首诗的评论在山东来说是比较早的一篇。因此,写报史时不要漏掉了《大众日报》和山东文艺运动的关系,要有适当的笔墨。当时副刊也写了一些文艺评论和文艺作品。因为人民和战士也需要文艺作品。

    关于报史的人物志,我再补充两个,就是恽逸群同志和包之静同志都应该写。

    最后,还有两件事情是不是在报史上讲一下呢?丁九同志到北平去,我也被派到北平去。当时在军事调处阶段,我们《大众日报》也派出了记者。

战争年代《大众日报》通联工作 (1980年10月17日)  (原载《大众日报史料》)

浏览:1065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柳影
    柳影
  • 大岽军
    大岽军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