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高广汉事略(文/高世峰)

13399 发表于2018-12-01 17:31:48

我的父亲高广汉字卓云。1908年出生在安徽省砀山县朱兰店村。1939年12月14日在抗击日本侵略军的战斗中壮烈牺牲。
父亲原从事教育工作,曾任肖县黄口小学、砀山西门小学校长。1936年受老同学,江苏丰县地下党县委书记王效彬同志的影响。在砀山县教育界发起成立砀山县抗日救亡学友会、自任会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侵入华北、踏进砀山县城,国家处在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他辞去校长、愤然离开学校。奉党的指示,在砀北、丰南发动群众,组织抗日游击队。游击队逐步发展壮大,成为砀北一支重要的抗日武装力量。这支部队,按照湖西抗日总队的序列(砀北属湖西区),砀山为湖西抗日七大队.父亲任大队政训处主任。38年秋经王效彬、季风舞介绍在丰县宋楼村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9年冬,日军向砀北抗日根据地猖狂进攻,每到一处,就大肆烧杀抢掠、无恶不作。12月14日凌晨,日军发起对游击队驻地高寨的包围,我军奋起抵抗。抗日战士虽初遇强敌,但毫无畏惧,用步枪,手榴弹顽强阻击敌人,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我游击队战士虽然打得英勇顽强,但由于敌人的装备精良,有装甲车、坦克、实力悬殊。敌人在烟雾的掩护下,由装甲车开路,直撞寨墙,直到晚7时天黑下来,才攻占高寨。父亲组织撤退,边撤边打,敌人疯狂扫射,我军伤亡惨重。父亲悲愤异常,他身先士卒,冲向黄河堤岸,挥刀向敌人砍去,一个鬼子刚到下,父亲便腿部受重伤。一位战士要背父亲退下去,他不肯,高喊着:“杀死鬼子,为同胞报仇!”我军与日军拼搏1个多小时,虽打死打伤70多个敌人,但我军伤亡惨重,古黄河岸惨不忍睹,到处都有英勇战士的遗体。战火映红了天空,鲜血染红了黄河水。我的父亲伤势过重,流血过多,壮烈地牺牲在高寨东北黄河大堤上。
父亲牺牲第二天,祖父跌跌撞撞来到父亲牺牲的地方扑倒在儿子冰凉僵硬的遗体上,痛不欲生。年已58岁的他,含泪掩埋了儿子的遗体,背上儿子用过的大刀,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抗日救国的队伍中去。
父亲牺牲后的12月18日,丰县、砀山县在高寨联合举行追悼会。湖西区党委派人送去挽联,王效彬同志泣不成声,痛惜失去了一位好战友,好同学。砀山县抗日联合政府为纪念烈士,教育后代,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将他工作过的西门小学更名为“卓云小学”,学校所在街道命名为“卓云街”。我全家人因长期逃难在外并不知晓。
父亲牺牲后,我的母亲为躲避日伪军的追杀残害,拖儿带女远走他乡。先是到丰县包楼村外祖母家,又辗转到沛县的敬安、黄集、肖县的黄口、江苏的徐州,孤儿寡母过着颠沛流离、忍饥受饿的苦难岁月。直到全国解放,才回到久违的故乡。
岁月推移、世事沧桑、往事如烟。由于时间的冲洗,父亲生前的领导和战友,因工作关系,各奔东西,四处云散等原因,当年威震一时的往事,渐渐淡化。当年的“卓云小学”和“卓云街”也改了名字。就连早已定位的“抗日英烈”身份,此后多年无人提起。
直到八十年代,在外地工作的王效彬(曾任国家铁道部副部长)季风舞(青海省商业党校党委书记)、季星儒(原山东省政府秘书长)等同志回乡探亲,寻访当年战友及亲属,得知父亲未享受烈士待遇,甚为抱憾。他们积极提供情况,协助查阅档案,督促县市政府速报材料,最终于1986年10月国家民政部才补发。(撰文山东单县高世峰)

浏览:1140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