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年代华东地区的边防斗争(文/曾旭清 辛国治)

曾家坝 发表于2018-12-23 22:39:00

边防斗争,历来维系国家安危。

    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下,经过艰苦卓绝的英勇奋斗,终于结束了自鸦片战争以来我国“有边无防”“无边无防”的历史。但是,在建国初期,由于敌对势力和国民党残余部队不甘心于他们的失败,加上抗美援朝战争开始,美国控制我台湾,使我国的边防斗争仍面临紧张而复杂的形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开始,党中央对边防斗争就十分关注。1949年10月30日,周恩来总理在同公安部部长罗瑞卿的一次谈话中指出:国家安危,你们担负了一半的责任,军队是备而不用,你们是天天要用的。维持地方治安,防止敌特破坏活动,保卫边防,都是你们的责任。就在这次谈话时,周总理批准了在公安部成立边防保卫局。1950年8月31日,周总理又批准了公安部提出的《关于建立边防组织计划草案》。华东边防的领导体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建立的,并随着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不断调整和完善。

    1950年11月,淞沪警备部队领导机构奉命改编为华东军区公安部队兼淞沪警备部队领导机构。郭化若任司令员,华东公安部部长李士英兼政治委员,林维生、廖容标任副司令员,欧阳平任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吴肃任参谋长,曾旭清任副参谋长,秦化龙任政治部副主任(后为主任),高达三任后勤部长。不久,李士英调出,许建国兼政治委员,吴肃调出,曾旭清任参谋长,贺光华任副参谋长,辛国治任政治部副主任。1951年5月,华东公安部队进一步完成整编,共辖5个公安师、4个边防团、1个内卫团、6个省公安总队、2个市公安总队、4个海上巡逻队、10个边防检查站,共14万余人,先后接管了全华东边防与部分海防守岛及华东地区全部内卫任务。

    华东边防北起山东龙口,南至福建东山岛,主要特点:一是海岸线长,约有1.2万千米;二是岛屿多,大大小小约2000多个,且有些岛屿驻有敌人,是争夺的焦点;三是敌情复杂,北面对南韩,南面对金门、马祖,与台湾隔海相望,斗争更为直接;四是地域重要,国民党想反攻大陆,必然要在这一线上选择突破口。因此既要经常进行反小股武装敌特的骚扰破坏,又要随时准备大规模的海上作战。华东边防公安部队领导机构成立后,郭化若、秦化龙就立即带领工作组到了福建方向,曾旭清和辛国治带领工作组到了浙江方向。以后,曾旭清又到了山东方向,深入部队,深入边防前线,了解情况,检查工作,布置任务。华东边防公安部队,在这辽阔的东海前沿,与敌人展开了尖锐复杂的殊死斗争。

进剿岛屿残敌

    建国初期,国民党残余军队仍盘踞在我部分沿海近陆岛屿,以此作为窜犯大陆的跳板和依托,并经常进行各种骚扰破坏活动。根据党中央的指示和上级命令,我华东边防公安部队投入了解放沿海岛屿的作战行动。

    1950年5月至7月间,担负上海浦东边防任务的98师(后改为公安15师),奉命进剿浒岛和嵊泗列岛残匪。这些岛屿均在长江口外,是上海通向东海的必经之路,具有重大战略价值。嵊泗列岛中,以嵊山、枸杞为主的(已定名)30个岛屿组成;以泗礁为主的八格列岛由已定名的17个岛屿组成;以大小羊山为主的崎岖列岛,也由已定名的17个岛屿组成。1949年4月渡江战役后,国民党江苏省主席丁治磐收罗了江、浙沿海的土匪张阿六、黄八妹、袁国祥等部,编为“东南人民反共救国军”,以这些岛屿为基地,封锁海上航道,抓捕、抢劫渔民,抢劫商船,并向大陆派遣匪特从事破坏活动。1950年6月15日,98团(后编为公安43团)的1个加强营,在华东海军配合下,乘登陆艇四艘、炮艇14艘,由该师参谋长鲁突统一指挥,于16日下午攻占了浒岛,歼敌大队长以下52人,无一伤亡。7月6日,由918团293团全部、294团(后编为公安44团)的1个加强营及2个炮兵连,分别乘坐登陆艇、炮艇、商轮和小登陆艇以及渔轮近40艘,在宽约300海里的海面上,兵发三路同时向嵊泗列岛发起大规模进剿。经过2天激战,全歼国民党守军,俘敌支队级主要匪首11名及匪徒395名,缴获战舰一艘,小型登陆艇八艘,各种火炮15门,机枪20挺,长短枪1074支。至此,长江口外敌占岛屿全部解放,彻底摧毁了匪特向沿海陆地进行窜扰活动的跳板,打通了长江东去的海上航道。

    1952年,华东边防公安部队奉命进剿闽浙沿海残敌。在初步接管边防任务后,即在各省军区指挥下,积极进剿残匪并在一些岛屿与敌展开激烈的争夺战。7月28日,公安80团东山武装工作队,配合兄弟部队一部进剿东旋岛,歼灭海匪5人。8月2日,公安17师49团5个连进剿志鹿岛,守敌100余人大部分逃窜,歼敌27人。同日,以另一部进剿洋屿,歼敌18人。9月27日,公安17师50团3营10连及机枪连进剿鸡冠山,歼敌10人。12月29日,19师50团以2个连的兵力,再次进剿鸡冠山、洋屿时,由于战前未查明敌情变化,暴露机密,造成了进剿失利。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官兵英勇顽强,视死如归,打得异常壮烈。2连指导员杨云在遭受敌人猛烈射击的危急情况下,仍身先士卒带领全连强行登陆。侦察参谋商永德、情报员胡玉杰在只剩下他们2个人时,仍孤胆作战。3营9连和10连的绝大部分官兵宁愿牺牲,不为敌俘,砸碎帽徽,撕掉胸章,将武器砸坏或投入海中,只留一枚手榴弹,誓与敌人同归于尽。

    1953年2月26日,公安16师47团1部进剿隔海山,俘敌9人。4月5日,16师1个侦察排进剿彭化湾,歼敌5人。5月13日,17师1个连进剿鸡冠山俘敌3人。5月13日,该师再次进剿鸡冠山、洋屿,歼敌23人。6月29日,国民党军600余人进犯洋屿岛,我军27师两个排坚守该岛后,又派两个连增援,与敌激战30多个小时歼敌213人,残敌狼狈逃窜。6月20日,l 6师48团4个连及海军4个分队进剿头门山、田悉、蒋儿吞岛歼敌25人。6月24日,该师1个连配合60师179团进剿积谷山,歼敌40人。部队进岛后发动群众,深入侦察,又捕获了国民党保密局特务14人,搜出匪特隐藏的枪支54支。华东边防公安部队还主动配合海军和空军解放了江山岛并进驻了上下大陈岛。到1954年,除金门、马祖、白犬及台湾岛仍被国民党军盘踞外,华东沿海其他岛屿均已解放。

    从1953年开始,守岛部队遵循“有备无患、常备不懈”的战略方针,一边防御敌人不同方式的进犯,一边进行国防工程建设和野战工事的修筑。仅3师1团的统计,在1年内即挖坑道4000多米,挖掘各种工事、掩体4万多个,挖交通壕2万多米。公安17师51团四连副班长李岩成以忘我的革命精神,在崎岖狭窄的斜坡上,靠着肩扛手搬,半年时间共运石头66万多千克,挑水340多担,被誉为“筑城尖兵”“石头大王”,被评为一等功臣和华东军区公安部门的劳动模范。为配合边防军事斗争,边防公安部队还积极开展对敌政治攻势,仅公安17师半年的统计,就向敌占岛散发各种宣传品3.55万件。

打击敌特骚扰

    50年代,国民党军依靠美国的军事实力做后盾,以台湾为主要军事基地频繁地对我沿海地区进行武装骚扰。从1950年5月至1954年9月,国民党残军在华东沿海地区进行骚扰破坏,抢劫商船就有146次,特务、间谍潜入潜出3042次。面对异常尖锐、复杂的斗争形势为对付敌人在海上的骚扰破坏活动,华东边防公安部队从一开始,就重视建立海上武装斗争力量,到1954年共组建了10个海上巡逻队,拥有巡逻艇62艘,配有必要的重武器。1950年到1956年,海上巡逻队同敌舰艇进行大小战斗34次,击沉、击伤和俘获敌舰5艘。为了合海军护航,保卫国家航道安全,维护海上交通,华东边防公安部队于1953年12月又组建了护航团,拥有护航船82艘,兵员862名。仅1954年1月至10月,共护航2670次,保护货物28.1万吨,客运66.8万人,先后与40艘敌舰艇战斗17次,保护了航运安全,严重地打击国民党军的各种武装骚扰和派遣偷渡活动。

    1950年10月13日夜,台湾国民党“国防部山东地区人民反共救国军第二纵队”“保密局华北站青岛郊区流动组”“保密局华北站招远组”之匪首郭立茂、蒋国南、臧家珍等100余人乘汽艇在山东胶县大珠山登陆,带电台3部,企图设立潜伏电台,窃取情报,发展游击武装,被我边防公安部队捕获,电台全部缴获。

    1951年8月17日,在浙江登陆的陈和贵、陈杰等匪特350余人经我边防公安部队的打击下大部被歼,陈和贵及20余名匪特逃窜。9月4日,在福建登陆的陈令德、陈伟彬等400余人,企图窜入我内地以“游击方式”进行破坏活动,被民兵发现报告边防公安部队后,于9月16日将匪特全歼,陈和贵被俘,陈伟彬被击毙,缴获电台8部及一批物资。

    著名的东山岛战斗,是华东边防公安部队打击敌人多次武装袭击中规模最大的一次。台湾国民党军以陆、海、空军配合,共1.2万人的兵力、22辆坦克、13艘舰艇、30余架飞机,于1953年7月16日拂晓向福建省东山岛发起进攻,妄图以此揭开“反攻大陆”的序幕。在公安80团与省军区增援部队的顽强抗击下于19日结束战斗,共歼灭国民党军3379人,炸毁坦克2辆,击沉小型登陆艇3艘,击落飞机2架,击伤敌舰1艘,其余国民党军狼狈逃窜。在这场战斗中,边防公安80团共歼灭国民党军838名,俘敌214名,涌现了一大批战斗英雄模范。6连l排副班长黄龙飞在战斗中头部被炸伤,他忍着剧痛独自操纵1挺重机枪,向敌人猛烈扫射,子弹打完了就投手榴弹,掩护全排转移。当7个国民党兵向他逼近时,他拉响了最后1颗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守卫在公云山上的80团2连坚守阵地,顽强抗击,连续打退国民党军的31次进攻。每当敌军向我方进攻时,连长郑德修即喊:  “不让一个活的滚回去!”副班长吴春荣多次跃出掩体端着机枪猛扫一批批往上爬的敌军。5班班长刘来德头上负了伤,包扎好后继续打,并与敌军展开了刺刀搏斗。排长和战士牺牲了,文教、炊事人员接过武器继续打。战士们没有饭吃就勒紧腰带,没有水喝就用小便解渴,手榴弹打完了就用六O炮弹当手榴弹打,子弹没了就跳出工事搜找敌人尸体上的子弹来打。战士王明炎腰部负伤,仍坚持战斗,后来脸部又被炸伤,左眼失明,打不了枪就当弹药手。所有伤员无一人下火线。他们说:  “腿打断了,还可以扔手榴弹,手打断了,还可以喊口号。”参战官兵就是以这种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一直坚守到增援部队的到达,又配合增援部队继续战斗。战斗结束后,全团涌现出“东山岛战斗守备一等功臣连”等3个模范单位。黄龙飞被追授为华东军区战斗英雄。另有团战斗英雄1人,7人立一等功,376人立二等功,团受到中央军委嘉奖。东山岛战斗,创造了我军以少胜多的光辉战例。战斗一结束,毛泽东主席就指出,东山岛战斗不光是东山的胜利,也不光是福建的胜利,而是全国的胜利。

围歼偷渡匪特

    国民党残军的一次次武装骚扰被粉碎后,并不甘心失败。他们又改变袭扰策略,采取以小股武装偷渡登陆的方式,刺探情报,寻机破坏。他们一般在月初的黑夜或者阴雨恶劣的天气下实施偷渡,乘潮水涨退往返。偷渡时多以炮艇护送,再改乘小快艇登陆。成员大多是具有偷渡经验、政治上极为反动的分子,登陆后动作诡秘隐蔽不恋战,在预定的时间内不论

“收获”大小,抓一把即下海逃窜。边防公安部队针对敌人的活动规律及特点,不断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调整、部署方案,严厉打击匪特的偷渡活动。

    1953年12月24日,国民党军金门残部派遣“大陆工作第三组”组长兼伪专员林天成、副组长兼漳浦县伪县长林茂生等5人,利用夜暗由漳浦县第8区埔屋村登陆,隐匿于山洞内待机下山活动。后窜入灶山时,被猎人发现,即报告当地驻军,驻军及万余民兵群众将其包围。匪特感到难以立足,于30日回窜逃跑。当逃至海上时,受到旧镇武装工作队率领的40名民兵的痛歼,组长林天成毙命,副组长林茂生及译电员被俘。

    1954年1月5日,美国“西方贸易公司”在大陈岛挑选了“特种任务队”(外称“爆破队”)匪特8名,在炮艇掩护下经渔山,在距檀头山以东四五百米处换乘橡皮船驶向大沙头番海岸。在临近沙滩时,掌舵的陈必胜和另一个特务郭大头开枪将6名匪.特打死,上岸进入一群众家里。驻大沙的公安16师46团3营哨兵闻声赶到,2个特务下跪投降。

    1954年4月26日,国民党“国防部大陆工作处”组长程保林等9名匪特,从浙江花水孔海岸化装潜入。次日,被渔民发现,立即报告驻军。我武装工作队排长王小波带领3名战士,同农会主任到海边巡查,与其中7名匪特相遇,即将其两处审问。审问中,王小波识破了特务组长的伪装,乘其不备将卡宾枪夺下时,却被其用暗藏在身上的手枪击倒,危急时刻,农会主任冲上去搂住特务的腰,16岁的孩子用木棍将特务打昏,将其捆绑起来。在另一屋被审的6名特务,闻声要动手时,被战士徐厚意、宫子福举枪制服,全部缴械。另2名特务单独活动时,也被民兵活捉1个,击毙1个。11月28日夜,国民党“东海司令部闽东地区政工组”的3名特务,在军舰的掩护下潜入西洋岛的一间石屋,尚未站稳脚跟,就被公安13师的守岛部队围住,一举歼灭。

    1956年8月2日,华东边防公安部队和浙江省温州公安处在群众的大力协助下,捕获国民党“苍山行动队”6名特务,缴获电台两部,收音机1个,手枪9支,子弹500发,毒药6瓶和其它多种特务用品。这股匪特早在1955年6月就策划向浙江沿海地区偷渡登陆,在台湾“情报三处单训室”接受过游泳、暗杀、爆炸、刺探情报术、策反、联络术语、套取询问等多种特务训练,曾受到特务头子毛人风个别考查,组织举行了“宣誓仪式”和接见。1956年7月

11日,这股匪特偷渡来到浙江省洞头县小门山,当晚即被群众发现并报告了驻岛边防部队。华东边防公安部队与当地公安机关密切配合,发动群众四处设卡,围山搜剿。经过21天的搜索、追踪、堵截,先后在青田、临海、诸暨等地将6名特务全部擒获。

    1956年之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改造事业的发展,沿海敌我斗争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残余反革命分子已基本肃清,沿海边防斗争相对稳定了一个时期。到1962年,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台湾国民党又利用我国三年自然灾害,妄图再次反攻大陆,致使沿海边防斗争又趋于紧张。在以后的边防斗争中,华东边防部队又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胜利。

严格边防检查

    边防检查站担负着对外代表国家执行出入国境检查任务,是口岸涉外工作和边防斗争的一个重要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政务院从1950年至1952年先后颁布了《进出口船舶、船员、旅客、行李检查通则》《进出口飞机飞机员、旅客、行李检查通则》《进出入我国境治安检查暂行条例》,为边防检查站实施检查确立了法律依据。从华东边防领导机构建立开始,我们就把边防检查工作纳入了边防斗争之中,并作为一个重要方面。当时设有十个边防检查站,以后又加以调整充实和完善。边防检查站的主要任务是:及时发现、查获和控制由口岸潜入潜出的特务、间谍和反革命分子,坚决打击敌人在口岸上的破坏行动、情报活动、偷渡活动以及走私贩毒活动等,维护口岸秩序,保卫领土主权和国家安全。这一斗争,任务复杂,形式多样,接触面广,涉外事件多,政策性、策略性和时间性极强,许多问题只有中央和中央有关部门才能决定处理。

    边防检查站刚开始工作时,由于极少数人政治素质、业务水平不高,在对涉外问题处理上曾发生过不分问题性质、不能区别对待和不讲方式方法、不注意态度等问题,造成政治上和工作上的被动。如青岛站对某些英轮船员因酗酒未能按时登船,在该船长已表示悔过时,仍扣留6小时;波兰一船长上岸看水尺,被我们执勤人员持枪赶了回去;捷克某轮脱险抵达上海,船员们受冻已久,检查站还非要他们领到登陆证才上岸,使他们又受冻6小时,引起对方不满。有的甚至形成僵局,使我方非常被动。为了纠正和防止这些问题的发生,我们对边防公安部队加强了涉外方针、政策的教育和国际法规知识的学习,要求边防检查人员在执行任务中牢牢掌握三条原则:一是正确地执行政策,处理问题讲究策略,既坚持斗争,又留有余地,依法办事,以理服人,做到有理、有利、有节。二是要严格请示报告制度,坚持涉外问题事无大小,一律请示报告,任何人不得擅自处理。三是既严格检查又方便群众,文明检查,礼貌待人,扶老携幼,热情为中外人员服务,树立新中国人民边防的良好形象。

    50年代,由于边防斗争十分尖锐,也使边境口岸的斗争极为复杂。外国人员有的公开挑衅,故意伸足越境,图谋挑起冲突;有的借故刁难我国旅客,破坏口岸规定制度等。面对这种复杂局面,我边防检查人员一方面学习政策法规,提高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一方面坚持原则,给予严厉打击。对违犯中国法令和规章的外国人员依法分别给予批评、警告、令其悔过、罚款、扣留等处罚。在船员中发现有间谍、特务和走私活动,经查明确有证据者,一律依法处置,毫不手软,以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

    从1950年至1954年,仅上海边防检查站在实施港口检查中,就检查了40多个国籍的进出旅客。对在港外停泊的外轮的检查,1953年前每年3至6艘,到1954年增加到18艘,仅在

1954年检查处理国外船员违犯规章的事件就有196起。在浦东沿海一线106处大小港中,当时开放的有25处。我们从边防部队抽调了一批素质较好、文化较高的战士组成21个工作组,由干部带领,配合地方有关部门在开放港口建立检查管理制度,有效地控制和掌握了外籍船只和人员的进出情况。据1953年华东沿海开放的9个港口统计,检查了17个国家的船舶173艘,旅客5585人,查出国际间谍30名,偷越国境犯12名,特务和反革命分子2名,走私犯6名;处理外国船员违法、违章事件151次,保证了沿海边防地区的安全。担负边防检查站工作的人员是一支政治素质好而又可靠的队伍。他们对祖国无限忠诚,警惕性高,判断力强,长年累月执勤,机智勇敢地同形形色色的敌人作特殊的斗争,谱写了一曲曲生动感人的乐章,在整个边防斗争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开展军民联防

    边防斗争具有全民性,单靠某一部门或少数武装部队是难以完成的。只有在当地党委的统一领导下,把有关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发动和依靠群众,组成所在地区国防军、公安机关、边防部队、民兵和渔民的军民联防,做到既有分工负责又有协同配合,才能使边防斗争的胜利具有可靠保证。

    华东沿海地区在开展军民联防工作中,重点是把渔民和民兵组织起来,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参与边防斗争的积极性。沿海渔民绝大部分是被压迫被欺凌的普通群众,极富斗争性和团结性,把他们组织起来,就能大大增强边防斗争力量。但是,由于渔民活动于国民党控制海域,有的就成了敌方为获取我方情报,掩护匪特潜入大陆争取利诱对象。因此,做好渔民工作,使渔民不被敌利用并成为开展边防斗争的依靠力量和重要力量,就显得十分重要。

    建国初期,华东边防各部队在当地党委领导下,协同党政机关、群众团体,结合土地改革、民主改革、镇压反革命等一系列政治运动,结合解决渔民的实际困难和发放贷款、扶贫济困活动,广泛宣传党的路线和政策,反复进行阶级教育、社会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揭露敌人的“怀柔政策”和破坏阴谋,废除剥削压迫制度,组织渔民走互助合作化和集体富裕的道路。在提高渔民政治觉悟和组织程度的基础上,发动群众订立爱国公约,培养积极分子,组织渔民工作队;在渔民中发展和训练民兵,帮助修船补网,保护渔民出海打鱼;为渔民办学校,组织学文化,放映电影,搞演出:积极开展民主改革,打击渔霸,建立渔民自己的县、区、乡政权和民兵队伍等。公安17师仅在半年内就组织渔业互助队972个,生产合作社10个,帮助乡政府贷款9亿余元(旧币),从中培养了300多名积极分子。在华东沿海一线的连队、哨所、派出所,普遍建立了群众工作组,作为开展群众工作和军民联防的经常性组织。许多基层干部参加了驻地乡党支部或治保会,不少班、排长兼任民兵副队

长或副指导员,帮助训练民兵,指导民兵参加海防斗争。

    以东山岛的胜利而闻名的边防公安部队80团,长期以来,坚持以岛为家,常备不懈,紧密依靠群众,在边防对敌斗争中做出了显著成绩。城关边防哨所处处为渔民着想,急渔民所急,帮渔民所需,深受渔民赞扬。一次,11级台风袭击东山岛,汹涌奔腾的巨浪冲击着海堤,使堤内的渔民和三分之一的农田面临着严重威胁。边防哨所除执勤人员外,由指导员林园生、副所长林海升带领,同渔民一起冒雨奋力抢救海堤。开始时,用自己的身体堵缺口,然后再扛沙包和石头迅速堵住,连续奋战了2天1夜,终于化险为夷。岛上经常干旱无雨,有时旱情持续数月,不仅庄稼受影响,甚至渔民的吃水也发生困难。哨所专门抽出8个人帮助渔民凿井2口,修复井5口,并积极参加修水库,解决了渔民吃水、用水难的问题。哨所同志还数次冒着惊涛骇浪抢救遇险渔民。曾在东山岛战斗中荣立一等功的老战士陈满,得知一位老渔民带着6个小孩到荒岛拣海菜一夜未归,他不顾当时六七级大风,驾驶小汽船四处寻找,终于使老人和孩子得救,老人称他是“毛主席派来的救星!”

    “军爱民,民拥军,军民联防一家人。”随着沿海群众特别是渔民思想觉悟和组织程度的提高,军民联防日益巩固,成为特务、间谍和一切反革命分子难以逃脱的天罗地网。上述捕歼岛上残敌、打击武装骚扰、围歼偷渡匪特等边防斗争,充分证明和显示了广大人民群众和民兵的巨大作用和威力。据1953年统计,华东边防沿海就组成107个有1.7万人参加的武工队和24.7万多人的民兵队伍,登记、控制渔船2万余艘,掌握了372个乡镇情况和反革命分子的材料1.6万余份,破获案件59起,协助公安机关破获案件22起,抓捕匪特187起,其中有4名被当场击毙。实践证明,无论敌人多么狡猾,也难以逃脱军民联防所形成的坚强防线。

    岁月如轮,历史又翻开了新的一页。改革开放以来,华东沿海这条海岸线,经济发展速度飞快,海内外资金滚滚而来,商贾云集,高楼林立,成为我国首富地区之一,并带动着全国经济的腾飞。这条海岸线已被人们称之为“黄金海岸线”。然而,在繁荣的和平建设环境中,我们决不能忘记过去这条海岸线的烽火狼烟及斑斑弹痕;不能忘记从1940年鸦片战争以来,我国近代史上这条海岸线所蒙受的帝国主义的侵略与凌辱;不能忘记新中国成立以来若干年内广大军民在这条海岸线上所进行的艰苦卓绝的斗争;不能忘记在这条海岸线上同敌特英勇斗争而献出宝贵生命的革命先烈们。

(1998年6月)

未校对谢绝转载

谁在收藏
浏览:4889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