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世庆协助马保三组织抗日武装

蒲台烽火 发表于2015-09-01 16:51:56
     马世庆,东营区六户镇田庄村人,生于1911年,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幼读私塾,20岁起受本村父老聘请,执教蒙童 。期间,日本侵华气势步步加紧,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本占领我东北三省后,1935年又制造了“华北事变”,国民党政府为满足日本关于“华北政权特殊化”要求,不顾全国人民反对,成立了所谓“冀察政务委员会”,事实上我华北大部分主权已落入日本帝国主义手中。华北危亡,日灭我中华的形势咄咄逼人,这“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的局势,对于这荒僻的广北,迫于生活苦心耕作,无暇问事的一般农民群众来说,并没有多大震动,可对于象马世庆一样血气方刚、消息灵通、知书达理的青年人来说,则心中忧虑不安。他在教室里挂上了孙中山的像,代替了过去让学生顶礼膜拜的孔夫子。以孙中山先生推翻封建王朝救国为民的事迹和道理教育学生。然而这毕竟是囿于咫尺堂室,面对的是尚不懂事的幼子,与国难当头,救亡图存无近补,烦闷郁结在心头,终日忧心如焚,遂起了投笔从戎的念头。
     1936年麦前,马世庆问二兄马余庆:“寿光县你有没有朋友?”马余庆向他介绍了所识的朋友后,马世庆不久便动身去了寿光。他是去寿光找马保三。马世庆为何去找马保三?这得从前几年说起。
     原来马世庆的启蒙教师马曰恕,因生活所迫,曾出走过关东,在哈尔滨市的三棵树为同乡神堂村(今属六户镇)李东良两个女儿当家庭教师,东六户村的苏玉璇到关东混穷,也投到李东良家里。1927年秋,任中共寿光县委军事委员的马保三,因射避山东军阀的逮捕,被迫出走东北,在三棵树遇到马曰恕和苏玉璇。老乡异土相遇,格外亲切,马曰恕和苏玉璇得知马保三的处境,便掩护下来。马曰恕和苏玉璇都是正直的人,他们很快成了知已朋友。马保三在东北参加了当地抗日活动,并到过朝鲜的仁川,与朝鲜劳动党组织的同志一起从事革命活动。其间马曰恕和苏玉璇在生活诸方面给了马保三不少的资助。马保三为国家民族存亡而奋斗的精神,马、苏非常敬佩,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对这段历史,马世庆曾多次听马曰恕讲过。以后马世庆又听到马保三从东北返乡后,一直从事革命活动的些事迹,如1935年1月(农历年底)组织千人包围旧乡公所,清查贪脏行为,带领数千人到县府告状,扳倒了寿光县湖东乡长的事。这些,在马世庆的心目中认定,马保三是一个能成大器的人物,依靠他定能实现自己挽救民族危亡的抱负。这就是马世庆找马保三的原因。
     马世庆去寿光找到马保三,住了不少日子,回来后似乎变成了另外一个人,他辞去教学职业,天天走亲访友,宣传抗日救亡。他先后找过梅宅的张克宽,李宅的李宗之,辛镇的康梅山,大许的张象丰,李屋的刘永敬,刘庄的刘来之,王岗的马保元,再加同村的好友如马怀德、马树兰、于六吉、马荣福、马珩庆等30多人。后来才得知他联络、组织的这些人,是照马保三同志的指示,准备武装队伍的。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本侵略者大举进攻我大、中城市,国民党军队弃地而逃。是年10月,中共寿光县委在马保三家乡牛头镇召开扩大会议,决定成立由共产党直接领导的抗日武装。马保三四处联络,给牛头镇组成了一支80余人的队伍,命名为“抗敌后援队”。
     队伍拉起来后,枪支、弹药急待解决。马保三同志如何与马世庆联系的,今难考证,但知马世庆通过前所述联络人,已筹集了长短十几支枪。当时没有经费。谁参加队伍谁想法弄枪。康梅山、张象丰的手枪是自己花钱买的,苏玉璇年龄大了,不能入伍,献上了一支枪,董有年搞不到枪,带上了一匹马,马世庆为多搞到几支枪,把自己家中的大车卖了。马世庆把队伍组织和武装筹集情况去寿光作了汇报后,马保三速派杨成吉(寿光柳行村人)、侯锡禄(寿光李家坞人)王志贞(寿光寇家坞人)、李万庆、马景明(寿光齐家庄子)等人前来协助工作。他们带来了部分枪支(据讲这些枪是“抗敌后援队”截获的羊角沟警察所和羊角沟盐务局的),还有些面粉和军衣。马保三派人来支持,马世庆组织的武装队员们,受到了莫大鼓舞,他们感到马世庆拉队伍不是孤军抗战,而是有组织、有领导的全民武装抗日的一部分。
     不几日,马保三同志又亲自到田庄检查队伍组织情况,他的好友马曰恕、苏玉璇到场欢迎。聚谈中,马保三谈到抗日军的侵略,重要的是建立人民武装。他说:“通过我们深入的抗日救亡宣传,队伍不愁不扩大,要紧的是抓枪支、弹药。要设法争取地方武装势力抗日,那怕就是招安土匪也行。”此时谈到了王岗的马德仁,这个人是广北的一霸,为守家护院掌握一部分枪。马保三和马世庆商量后,马保三决定亲自到王岗会见马德仁,认为向他申明大义,如马德仁通情达理,以国事为重,不会不合作的。同时安排了马树兰去垦利洼联系与土匪能搭线的人。马保三从王岗回来在田庄等了几天,得不到马德仁的回音,让杨成吉等住下,回寿光去了。杨成吉心急难耐,便责成马曰春邻居着他去了王岗。通过了解马克开、马志睦,方知马德仁对马保三团强抗日救国的诚挚劝告表面应付,实际不予理睬。
     12月下旬,马保三派杨成吉来传达指示,要求马世庆组织的队伍务于12月29日开往寿光牛头镇集合编队。马世庆接到指示迅速行动,一面通知队伍按时集合,一面责成马树兰速去垦利洼通知已被招安的土匪。28日下午队伍集合齐了,马世庆很高兴,把藏在套屋里的枪支、衣服分给未带武器的战士。可巧,这晚上村里正为还愿请来了戏班唱戏,马世庆喜中有忧,担心出事。为此他和杨成吉说:“队伍和枪支已露了面,今晚这么乱,最好今晚就动身,以免有麻烦。”杨成吉说:“今晚走,事先没有安排,路上没处住宿,仅我们这部分提前行动,会影响大局,还是照上级指示,明天一早动身。”杨成吉是上级派来的,马世庆服从了他的意见,派好岗哨,令全体战士就近休息了。
     29日拂晓,李寰秋的队伍约有40余人包围了马世庆的住宅,马世庆和杨成吉对突如其来的事变,虽思想有所担忧,但行动上没有准备。站岗的马荣福阻挡开门,被一个持枪者一耳光打破了鼻子,按在门边。为首的自称姓张,声称受李寰秋命令来见马世庆的。几十个人荷枪实弹破门闯入院子。看样子他认识马世庆,一见就说:“李司令说让你走一趟,带上你的枪。”当时正是第二次国共合作时期,李寰秋还挑着抗日的旗号,共产党信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马世庆量李寰秋不会把他怎么样,看了看周围的人说:“好吧!我跟他走一趟。”带上手枪,骑上自己家中的马,神情自若地随着李寰秋的队伍走了。
     原来,马保三找过马德仁后,马德仁即安排亲信马乐喜密秘监视马世庆的活动,随时和李寰秋联系,马乐喜把马世庆集中队伍的时间及时密报了李寰秋,李寰秋速派队伍住在离田庄不远的武王村,抢在队伍出发前,“请”走了马世庆。
     这突然的事变,杨成吉、马曰春等一时手足无措,便告知所集合的人,暂时分散隐藏,等候通知。杨成吉回寿光部队汇报情况,马怀德、马兆庆专去找马保三商定营救马世庆的事。马怀德、马兆庆两人没有找到马保三,一位叫于林国的同志认为此事严重,便写上信,让他们两人速去临淄县的苇子河找军训团的李人凤。出于统战关系,李人凤经常与李寰秋打交道。李人凤便给李寰秋写了封信,信的大意是:只许人在,不许人坏。马世庆的二哥马余庆去广饶县城见到了马世庆,马世庆被软禁着,见状马余庆止不住眼泪,抽泣起来。马世庆劝二哥说:“不要怕,他们不会把我怎么样。”兄弟二人交谈了些家里的情况,马余庆回来了。
     到了腊月,日军占领了广饶城,李寰秋仓皇逃至牛庄、刘营一带。马世庆的姐夫杜茂林于腊月20日去广城,马上返回靠近牛庄的辛集(现属西范乡),找到当时任广饶县县长的张广汉。张广汉出面说情,家时出钱,到了第二年春马世庆才回了家。村里有人说,马世庆坐了一百多天的“下处”,“八路气”该没有了吧!谁知马世庆回到家即速去联络上愿意继续干的同志,连夜走了。和马世庆一块走的有马珩庆、孙保元、于六吉。在刘庄(现广饶县丁庄乡)住了一夜,刘来之也跟着走了。
     原来1937年12月29日,马保三要求各路到牛头镇集合,是建立“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鲁东抗日游击第八支队”,马世庆组织的武装因出事未能赶到。他被释放后,觉得大事未成,很不甘心,便急不可耐赶往寿光。可是赶到后,八支队已于三月整编后按鲁东工委的指标,东去昌邑。马世庆等很失望,最后终于找到了寿光独立团。时寿光独立团团长赵寄舟,副团长姓隋,是寿光县彭家道口人,政委岳拙园(西范乡岳家村人,对外称岳子之)。他们对马世庆诚心抗日救国、组织抗日队伍和经受的挫折深为了解,即任命他为骑兵连连长,后任团参谋处参谋长。期间,马世庆确有大志得逞感,在与伪十五旅张景月部队的斗争中,出色地指挥了严家庄、口子、柳庄的战斗。他随赵寄舟同志转战益、寿、临、广四边和博兴一带,每次战斗身先士卒。1939年5月25日晚,在寿光田柳庄战斗中,他与连指导员邢永生在战场前沿中流弹牺牲,遗体葬于崔家庄的庙地上。时年28岁。(撰文 苏明政)
浏览:136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漂流者
    漂流者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