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文泉记述徂徕山起义的一件手稿(文/晓敏 小苏)

小苏 发表于2018-12-27 15:02:37

大概是在八月,正是收高粱谷子的时候,学校放了秋假。我们在西南关奶奶庙小学(这个小学的教员是王宪廷)教室里开过一次会议,是地下党负责召开的。会议内容主要是研究动员抗日的问题。参加的人有一、二十个,我记得有董琰、李美庆 [1]、王宪廷、王迫悟、王德一、刘子军、董凌汉 [2]、致润清[3]等,还有我。谁主持的会议记不清了。记得有人讲过这么一段话:“党中央和毛主席号召我们脱下长衫拉武装,组织起来打日本鬼子。”会议还确定,我和致润清担任交通联络工作。我还记得,因为我没有自行车,王德一还准备把他的自行车给我用。

这次会议以后不多几天,我就到刘杜去了。从这以后就经常在刘杜,吃饭、住宿都在我亲戚的酒店里,主要是帮助单洪(他在刘杜开了个小医院)做动员抗日拉武装的活动。

十一月末或十二月初,这时国民党的军队已大批南撤,地方上的情况也比较紧张,说日本鬼子已快打过来了。最初,我们的活动是秘密串联人,这时外面也有点风声了。刘杜镇的镇长,放出了一个空气,要赶走单洪。在这样的情况下,单洪和我到新泰城,找到了李美庆、王宪廷、王迫悟等,商量对付的办法。最后确定由王迫悟带着他的一个同学(叫徐莲江,是王迫悟在济南乡师的同学,刚从第三路军受军训回来,还穿着军装)和我们一块儿去刘杜,让徐莲江出面,叫刘杜镇的镇长召开庄长和一些上层人士的会议。这个会是在刘杜小学开的,到了几十个人。徐莲江在会议上讲了一套抗日的大道理。如:“守土抗战,人人有责。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动员起来打日本鬼子”等等。经过这次会议,镇长也老实了,也不再放风了。

单洪和我作动员抗日的活动,不是公开的,只是秘密的串联人。据我记忆,在刘杜街动员成熟的有六、七个人,其中有曲光炎(现名曲少逸)、曲光学(后改名曲哲,已死)、曲光存,还有几个不记得名字了。

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日本鬼子侵占了新泰城。我到城里取联系,被截在南龚家庄 [4](这个庄子南面有条公路,鬼子正从公路上运兵),回刘杜回不去了。当天我和刘子军(他在南龚家庄当教员)等人到了董家庄和兴隆屯,找到董琰,晚上就拉起了二十几个人的武装;其中有董超(即董仲礼),还有李伯秋(他是平津流亡学生)。当夜到瑞山后找到董凌汉,以后又到将军台,目的是动员乡长范桂林的那一部分枪。住了两三天,没动员成,就又回到瑞山后。这时八路军四支队黎玉(山东省委书记)和洪涛派人来联系,让到徂徕山汇合。董琰叫我、致润清到刘杜找单洪去取联系。我们两个人到刘杜没有找到,到东塘峪找到了,单洪不在,回家去动员人了。我们就把他的医生张亦民 [5]带着,还有一挑子多药品上了徂徕山。后来董琰又叫我去找单洪,这一次在东蒲家庄子(单的家乡)找到了,带了十来个人,十几条枪上了徂徕山。汇合后编为四支队一中队,单洪是二排长,我在四班当战士,班政治战士是董琰。这一段就是参加山东纵队在徂徕山举义的经过。(杜文泉关于记述徂徕山起义的手稿内容)


由于父亲走的早(时年59岁),我们没有机会听他讲述自己的经历。今天,能写出父亲参加徂徕山起义的这段文字,要感谢我的母亲,是她把父亲在文革中的一份手稿收藏起来、保存至今,才使我们有了了解父亲这段经历的可能。那是父亲在1969年6月6日写下的,每当看到这份手稿,就像又看到了那个熟悉的身影,那个不知疲倦、不畏艰险、勇敢坚毅的父亲。

这段简短的文字,记述了父亲参加徂徕山起义的大体经过。记忆中,父亲从未对我们讲起过那段历史,或许是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那段时间太过短暂,那些经历只是漫长革命征程中的匆匆一步;又或许是那时的工作太多太忙,还没有来得及讲给我们听。

感谢《徂徕山起义》[6]中许多前辈的珍贵回忆,使我们对父亲这份手稿中纪录的那段历史有了更多的了解和更真实的感受,也让我们清晰地看到了父亲在徂徕山起义队伍中的身影。

一九三七年九月间,按照山东省委“广泛地宣传、动员群众,武装群众,组织以共产党员为核心的抗日武装,进行游击战争”的指示,新泰县委加强部署,抓紧时机,动员群众携带枪支参加游击队。当时在新泰县规定了两个武装联络的集合点:一个是刘杜镇的新华医院,另一个是董家庄董超的家。父亲跟单洪在新泰五、六区以及石莱、放城、宫里一带动员组织抗日武装 [7],工作联络点在刘杜。

一九三八年一月一日,父亲去新泰城取联系,遭遇鬼子正在公路上运兵。在不能南行返回刘杜的情况下,转回向北,与刘子军一起赶到董家庄和兴隆屯,在这里找到了县委的董琰,当晚拉起了二十多人的武装(其中有董超、李伯秋等),他们连夜到了瑞山后村。为进一步扩大影响,联络人员,这支队伍在天亮前赶到将军堂村,在动员了两、三天乡里出人出枪无果的情况下,又返回瑞山后村 [8]。

此时,山东省委书记黎玉和八路军四支队洪涛派人来联系,让起义队伍迅速到徂徕山汇合。董琰决定先带领这支三十多人的队伍上山,同时派父亲和致润清到刘杜去找单洪,联络那里的起义队伍,传达“上徂徕山汇合”的命令。

父亲与致润清二人到了刘杜,没有找到人—为了躲避韩复榘部散兵的抢掠,人和医院都转移到东塘峪村去了。二人又赶到东塘峪,仍未找到单洪(此时他正在家乡拉武装),但医院和医生都在,于是决定这一部分人员先行。他们把药材分别包装好,找了挑夫和向导。当晚,房东特意包了水饺送行。晚饭后,一行人趁着夜色匆匆上路了。

隆冬季节,寒气逼人,一行人在漆黑的小路上摸索前进。由于带的东西多,还穿着长袍,行走十分不便,不断有人摔跤。大家互相扶持、鼓励着前行。这一夜有六、七十里的路程,还要穿过新汶公路和汶河,为了争取时间顺利通过,虽然大家都很疲累,但没有一个人提出休息。就这样在崎岖的道路上摸索了一夜。第二天到达董家庄时,起义集合的队伍已经转移,一行人又随着到新泰北山去找队伍,一起上徂徕山。当天找到队伍时,天色已经很晚了。

第三天下午,大家提前吃了晚饭,带上干粮就出发了。在路过羊流店公路时,遇上敌人的汽车。这支刚集结起来的五、六十人的队伍,由于没有战斗经验,被汽车一冲,都跑散了。两个挑夫把药担子丢在路旁的地里,也跑了。年轻力壮的致润清毫不犹豫地挑起一个担子,另一个担子的东西化整为零,由大家分散带在身上继续前行。

经过此次遭遇,队伍便离开公路,分成三、五人一组。顺着小路大约走了七、八里路,在午夜两、三点钟,来到一个小村庄。在村头叫开一户人家的门,说了半天,好不容易找到个进山的向导,于是又继续前进了。

进入山区,道路更加崎岖,行走更加艰难。直到天色朦胧时,队伍才到达山东抗日游击第四支队司令部的所在地-光化寺。先期到达来联络的刘少傥站在寺院外的路口等候着,省委书记黎玉和司令员洪涛亲自迎接了这支队伍 [9]。

这是徂徕山起义后,父亲第一次上徂徕山。

其时,新泰县组织的起义武装在徂徕山已经汇合了一部分力量,刚刚到达徂徕山的父亲,再次领命,下山寻找单洪组织的起义部队,传达“直接到徂徕山光化寺汇合”的指示。

这一次,父亲终于在东蒲家庄-单洪的家乡找到了他。在这里已经集结起了六十余人的队伍。汇合徂徕山的命令送达后,经过紧张准备,父亲和这支队伍一起,再次启程,迅速向徂徕山出发了。

当行至宫里东南时,遇到一架敌机在上空盘旋,刚拉起的队伍从未见过飞机,惊慌四散,再集合时不足五十人。继续前行至汶河时,队伍中有人看到前边有逃难的老乡,以为是敌人来了,又恐慌四散。最后,集合起来的人不足二十。队伍一面派人联络失散人员,一面继续向徂徕山前进。1月9日,部队到达光化寺,省委派林浩、景晓村、孙陶林、马馥堂等前来迎接,省委书记黎玉、司令员洪涛接见了这支队伍。 [7]、[8]

至此,父亲在徂徕山起义时传递指令、接送起义队伍的任务胜利完成,他也正式成为了八路军山东纵队四支队的光荣一员。在党的领导下,与往日的战友们一起开始了新的战斗生活。

根据父亲的手稿和前辈们的回忆,仔细整理、回顾这段往事,在1938年1月1日至9日短短几天时间里,父亲在新泰至徂徕山区域内多次往返奔波,从刘杜→新泰→南龚家庄→董家庄→兴隆屯→瑞山后→将军堂→瑞山后→刘杜→东塘峪→董家庄→瑞山后→徂徕山→东蒲家庄→徂徕山,(按照现在的公路里程)粗略估算,行程数百里路。

九天的行程,在地图上只能标出一条条矢量直线;但在我们心中,这是父亲用理想和生命划出的革命轨迹,是父辈们战斗生涯的真实写照。

未标题-1.jpg

 注:地图中黄色划线旁标记的数字,是徂徕山起义那9天中父亲的大致行程。

望着这张早已泛黄的稿纸上父亲那熟悉而又苍劲的笔迹,沿着地图上引导的方向前行,我们看到了父亲在那段时间不辞劳苦、日夜兼程、牢记使命、一往无前的身影;为了完成党组织交给的每一项任务、及时传送上级指令,在数九严冬的鲁中大地上,在寒冷、漆黑的夜晚,在乡村集镇、崎岖小路、草丛密林、崇山峻岭之中,都留下了父亲匆匆疾行、往返奔波的足迹。

很想知道:不知疲倦、不畏艰险、独立作战的父亲,究竟跑了多少路?跑了多么久?!这一切,源自于他心中救危难于民族的历史使命,坚定的信仰激励着他奋勇前行!

父辈们用他们的青春和热血书写了中华民族抗战胜利的伟大历史,用他们的生命和汗水建设起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在中华民族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宏伟蓝图中,有他们浓墨重彩的一笔。

父亲离开我们已经四十四年了。如果他能看到粉碎“四人帮”举国欢庆的场景,看到改革开放后祖国的快速发展和巨大变化,看到他终生为之奋斗的伟大事业后继有人,看到我们正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胜利前进,父亲一定会含笑九泉的。

在徂徕山起义80周年的日子里,纪念和重温这段历史,让我们更加怀念父辈的业绩,更加崇敬父辈对党的忠诚,更加热爱我们伟大的祖国!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一个富饶、美丽、安宁、强盛的中国一定会在我们一代又一代人持续不懈的努力奋斗中建成。


注释

[1] 手稿原文,即李枚青;

[2] 手稿原文,即董林汉;

[3] 手稿原文,现名致云清;

[4] 南龚家庄,这个村庄在目前所能搜索到版本的地图上尚没找到。在位于新泰城西偏南方向有个南公村,村子南边是条公路[现在的G205国道和泰(安)新(泰)高速];越过公路,向南可以抵达新汶、刘杜。本文地图中绘制的南龚家庄,参照的是南公村的位置

[5] 手稿原文,即张一民;

[6] 《徂徕山起义》,由泰安市委党史资料委员会1984年6月出版

[7] 单洪《参加徂徕山起义前后》(选自《徂徕山起义》)

[8] 董琰《新泰参加起义的一些情况》(选自《徂徕山起义》)

[9] 张一民《从“新华医院”到徂徕山》(选自《徂徕山起义》)

杜晓敏 杜小苏 2017年12月12日 整理于济南

谁在收藏
浏览:200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赵玉后人
    赵玉后人
  • 大荒堂主
    大荒堂主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