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烽火岁月历程(文/戴杰)

汶泗之砥d 发表于2018-12-28 16:55:04

我是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年代,走上革命道路的。七七事变后,我目睹日寇烧杀、抢掠、蹂躏我国大好山河,心情万分悲愤,决心弃学参加革命,报效祖国,拿起枪杆参加对日作战。

我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贵州剿匪斗争、援越抗美、中缅勘界作战。在那战火纷飞的年代里,在我周围发生过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事件,我亲身接触过许多为今天的幸福生活而流血牺牲的战友和同志……我把这段经历记述下来,是让我和大家共同铭记那烽火岁月。1942年正是国际法西斯势力最猖獗的时期,日寇对我抗日根据地进行频繁大“扫荡”,日军所到之处残暴地实行“三光”政策(杀光、烧光、抢光),妄图摧毁我抗日根据地、1942年12月中旬,日军由济南、徐州、济宁、菏泽和龙海线等地,调集第32师团、17师团和骑兵第4旅团9千余人及伪军共万余人,汽车三百多辆,对我湖西之单县东、金乡南中心区,进行铁壁合围,拉网式“扫荡”。湖两专署机关在单县东遭敌合围,在突围战斗中,专员李贞乾、十团团长肖明、公安局长王鼎成、教育科长任子建、财政科长张松波、粮食科长渠伯奎等40多人壮烈牺牲。金乡县委机关被敌人包围在金乡县南大棠树村北一带,经激战,公安局长王光等20余人壮烈牺牲,除少数人突围外,县委书记李剑波等70多人被俘,关押在金乡城内。县委敌工部长李长发与宣传部长王运祥一起组织营救,李剑波被营救脱险。12月底,军分区九团在周庙以西设伏,解救了被伪军驱押修筑碉堡的我方被俘人员。

这次大“扫荡”之后,湖西地区斗争形势急剧恶化,日伪军在我中心区挖沟、修路、安设据点,五里一碉堡,卜里一方城,沟路纵横,碉堡林立,对我军的活动造成极大困难。上级要求我们化整为零,小分队分散活动,组织武工队,发展壮大民兵,开展群众性对敌斗争,强化敌工情报工作,分化瓦解日伪人员,在险恶环境中,坚持对敌斗争。

随着日本帝国主义在太平洋战场的一再失利,侵华日军相继南调,由伪军接防,我区周围的日军兵力明显减少,我边区对敌斗争,走上空前有利形势。我区军民遂于  1944年4月对敌发起攻势作战,仅半年时间扫除了日伪军在我中心区安设的大部据点,歼灭日伪军一千余人,缴获大批武器弹药。

1944年5月,我由金乡县人民政府调湖西军政干校,7月30日至8月18日,参加王秉璋指挥的微山湖战役(即东进反顽战役),司令员王秉璋、政治委员潘复生率四个主力团,在丰(县)、沛(县)、鱼(台)地区,围歼盘踞在那里的顽军,历时20天,歼灭及击溃顽军达11000余人,新开辟了广大地区,华中通往华北的门户完全为我所控制。

1945年3月,军区调我学习无线电,毕业后,分配在军区司令部任电台报务员。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持续八年的抗日战争胜利结束。国内出现了短暂的和平局面,而蒋介石亡我之心不死,置全国人民的反对不顾,悍然撕毁《停战协定》。1946年6月,国民党军队开始全面内战,向冀鲁豫解放区进攻的兵力,就达14个师32个旅,我区遂成为解放战争主要战场之一。他们叫嚣“三个月消灭共产党”    “打通平汉线”。刘伯承司令员笑着对邓小平政委说:  “他们真敢胡吹啊!癞蛤蟆打哈欠,口气不小”!邓小平接着说:“蒋介石还一直做黄梁梦哩”!

刘伯承、邓小平奉中央军委命令,率野战军由邯郸地区开进鲁西南,在冀鲁豫军区独立旅和地方部队、民兵的配合下,在人民群众的有力支援下,趁国民党军队立足未稳,向其发起进攻。1946年7月,我由军区司令部下派到独立旅做电台通讯工作,参加作战行动。

1946年8月10日,解放军发起陇海战役,刘邓率野战军第三、六、七纵队和冀鲁豫军区独立旅及第三、五、六军分区部队,向敌发起进攻,战役至22日结束,歼敌16000余人,攻克县城5座,破坏铁路150公里,切断蒋军华北与中原的交通线。

1946年9月3日,我军发起定陶战役(大杨湖战役),刘邓野战军第二、三、六、七纵队和军区独立旅,在定陶大小杨湖一带,经6天激战,歼敌整编第3师、47师等部四个旅,共17000余人,俘敌中将师长赵锡田。我深入陇海路以南的七纵二十一旅,同时解放大康、淮阳县城。

1946年9月29日,我军发起巨南战役(龙凤之战),刘邓率第二、三、六、七纵队及军区独立旅,在龙集、张凤集地区经9天激烈战斗,歼敌8000余人。我们的对手是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的王牌新5军和整编11师,新5军在抗日战争时,参加国民党的远征军,曾由云南出国去缅甸对日作战。巨南战役,我们虽歼灭部分敌人,但也付出昂贵代价,七纵十九旅吴大明旅长在战斗中光荣牺牲。

1946年10月29日,我军发起鄄南战役,刘邓野战军第二、三、六、七纵队和军区独立旅抓住战机,对国民党68师、19旅、29旅、81旅,先施“拖刀计”,后用“回马枪”,将敌军分割包围在高魁庄、任庄、刘家庄一带,激战3天,速战速决,歼敌8500余人,俘敌旅长刘广信,缴获大炮8门,汽车30余台,枪支弹药一大批。

1946年11月19日,我军发起滑县战役,刘邓率野战军第二、三、六、七纵队及军区独立旅,第四、五军分区部队,在滑县上官村、朱楼地区,用“猛虎掏心”战法,激战4天,全歼敌104旅、125旅及12保安总队共12000余人,俘敌旅长杨显明、副旅长李广文、保安总队长何冠三。

1946年12月23日,军区司令员王秉璋率军区独立旅和分区地方武装,在国民党大举进犯,重兵压境的情况下,打回单县东中心区,24日,在丰县西大刘集,全歼丰县保安团,毙敌团长刘万俊以下百余人,俘营长以下400余人。我军乘胜摧垮敌区、乡政权及小股武装,成为湖西对敌斗争的一个转折。

1947年1月1日,刘邓率野战军第一、二、三、六、七纵队和军区独立旅及三、五、八军分区部队,发起金(乡)、巨(野)、鱼(台)战役,我军先后攻克巨野、嘉祥、成武,包围金乡,战役历时16天,歼敌68师、70师、88师各一个旅,连同河南保安第四纵队大部共24600余人,俘敌旅长谢茂权、保安司令张岚峰。

1947年3月22日,我军发起豫北战役,为策应陕北和山东战场我军作战,刘邓率野战军第一、三、六纵队和太行、冀南、冀鲁豫军区独立旅,在豫北展开反攻作战。战役分三个阶段,从战役开始到4月3日为第一阶段,攻克濮阳、原武等县城,歼敌5000余人04月4日至18日为第二阶段,我军连克淇县及回隆、楚旺、宜沟、鹤壁等据点数10处,歼灭河南省第二专署一、一、三自卫总队司华生等部万余人,在汤阴以南、卫河以北,歼灭第二快速纵队全部和41师、66师各一部,共13000余人,俘快速纵队司令李守正。5月2日至25日为第三阶段,我军攻克汤阴,全歼守敌近万人,俘敌中将司令孙殿英。战役历时二个月,共歼敌45000余人。

1947年6月30日,刘伯承、邓小平率四个纵队和军区独立旅,突破黄河天险,发起鲁西南战役,揭开了全国战略反攻的序幕。军区独立旅率先过河,进入预定地段,接应大部队过河,并完成对郓城以北之敌的割裂、包围,在鹅鸭场歼敌两个营。刘邓大军过河后,行动神速,将敌55师歼灭于郓城,将敌63师、153旅吃掉于定陶。蒋介石心惊肉跳,只好挖肉补疮,急忙从豫西调第32师、66师向盘踞在金乡、嘉祥之间的第70师靠拢。将第70师放在六营集,32师放在独山集,66师放在羊山集,相距不到15公里,摆成一字长蛇阵。刘邓大军如神兵天降,把敌66师、32师和70师分割,包围,切成三块。刘司令员运用吃一个、挟一个、看一个的战法,7月15日吃掉32师,16日全歼70师,敌66师在羊山集固守待援。军区独立旅在万福河顽强阻击敌58师和199旅向羊山集增援,坚守阵地9天9夜,受到刘邓首长通令嘉奖。围歼敌66师是二野虎将陈再道,三纵司令陈锡联,经12天艰苦鏖战,敌66师全军覆灭。战役历时28天,歼敌4个师部,9个半旅,共56000余人,俘敌正副师长宋瑞珂、陈颐鼎、理明亚、罗哲东、郭雨林等高级将领。国民党一位高级将领说:  “自古以来,兵书战略上没有这样的打法,刘伯承真是天下奇才。

刘邓大军八战八捷,在不满一年的时间,歼灭国民党正规军二十万人,俘敌高级将领10余人。我军兵力发展壮大,野战军由解放战争初期的8万人,发展到28万人,武器装备得到改善,蒋介石堪称运输大队长。对此情景,刘伯承司令员说:“ 我们是铁匠的手,越打越粗。”

 我军胜利啦!人民在欢呼,大地在歌唱,刘伯承司令员按捺不住兴奋的一心情,挥毫写下壮丽诗篇:

 狼山战捷复羊山,炮火雷鸣烟雾间。

千万居民齐拍手,欣看子弟夺城关。

军区独立旅参加刘邓组织指挥的八次战役,我在司令部电台工作,跟随首长收发无线电报,保障首长对战役的指挥。电台工作要求十分严格,不能出半点差错,无线电台在工作中常受敌电台的干扰,尤其在敌人炮火袭击和口飞机轰炸扫射下,完成收发电报困难很大,再有雷电干扰,必须精力高度集中,把脑子钻进去,在这种情况下,抄、收一份电报比抓鬼还难。攻歼羊山敌66师时,电台天线多次被炸断,我重新接起来,因天线长度不够,无法高架,我设法两端用人扯起来,及时完成特急电报的收发任务。领导很满意,派人给我送来一碗热汤面。战役总结时,我多次立功受奖,先后记二等功一次、三等功三次。

1947年8月1日,军区独立旅升编为晋冀鲁豫第十一纵队,我在纵队司令部任电台主任。中央军委决定,刘邓野战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将战场引向蒋管区。刘伯承、邓小平率12万大军于8月7日由郓城、巨野地区向南开进,历时20天,行程千里,涉过黄泛区,渡过沙河、汝河、淮河等重要河流,挺进大别山一带,驰骋于江淮河汉之间,威慑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武汉。当时有一首民歌传唱:

刘邓大军真勇敢,渡河反攻鲁西南,

大胜歼敌六、七万。蒋介石正在手忙脚乱,

我军又挺进大别山,大别山好比一把剑,

直插蒋介石的心里边。

第十一纵队为掩护大军向南开进,留在陇海路南北水网地带与国民党军队迂回作战。我们天天和敌人的汽车轮子赛跑,环境险恶,生活艰苦,一天只能吃上一、两顿饭。只要架起电台,就有特急电报,通信兵是指挥员的耳目,保持通信联络不间断,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在战火中我们做到了及时、准确地完成收发报任务。纵队首长为摸清敌情,我两次带电台配合侦察营执行任务,在成武县北大吕集,单县北曹马集被敌人包围,突围战斗打得很惨烈,我带电台冲出包围。脱险后,架起电台向首长报告,作战处长徐挺同志带部队,连夜接电台回到纵队司令部。王秉璋率第十一纵队执行迂回作战30多天,完成了牵制敌人的任务。

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外线兵团开进鲁西南,在中野十一纵队配合下,于9月7日,发起沙土集战役,速战速决,歼敌第57师一万余人,俘敌中将师长段霖茂。又于11月7日,发起陇海路破击战,歼敌第24师11000余人,攻克县城9座,破击铁路150公里,威逼徐州。蒋介石心惊肉跳,手足无措,匆忙抽调围攻大别山的8个旅应援徐州,我军完成调动敌军战略任务,主动撤围徐州,立即回师西进012月13日,发起平汉路战役,歼敌第3师20旅,24师第5旅,40师39旅及地方团队,共32000余人,破击铁路200公里。又于12月28日,中野第十一纵队和华野十纵队,攻克考城和东明,袭击菏泽,歼灭敌地方团队一万余人,俘敌中将保安司令丁树本及5个县长,并解救被抓壮丁2000余人。

1948年春,华东野战军开往黄河北进行新式整训,中野第十一纵队留在黄河南坚持斗争。战争刚开始时,形势十分严峻,国民党有430万人的军队,其中正规军248个旅,约200万人。解放战争进行了两年,国民党在各个战场屡遭失败,他们用一百多个旅的代价,换取几座空城,蒋介石认为是个好买卖,还要坚持做下去。刘伯承司令员说,好吧,让他们做下去吧,用不了多久,就一定能算出天下太平的总帐。为掩护华东野战军进行整训,王秉璋率中野第十一纵队跳跃于陇海路南北广大地区,与国民党新5军,整编第11师、73师、84师,展开60天的拉锯大战。

1948年6月17日,中野和华野发起豫东战役,5天时间攻克开封,全歼守敌34000余人,27日在睢(县)杞(县)地区,歼敌区寿年兵团部及其第75师和黄伯韬。快速纵队3个团,计54000余人,俘敌兵团司令区寿年,师长沈金年。我第十一纵队32旅参谋长代元仁同志,在攻打陈小楼战斗中光荣牺牲。豫东战役的胜利,动摇了国民党在中原战场据守战略要地的信心。

1948年9月16日,举行济南战役,24日攻克济南,全歼守敌11万余人,俘敌战区司令王耀武等高级将领23名,敌军长吴化文率96军战场起义。中野第十一纵队担任阻击打援,保障攻城部队侧翼安全。

我军秋季攻势取得辉煌胜利,战争形势发生巨大变化,中央军委决定,成立淮海前线总前委,由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五位同志组成,邓小平任书记,统一领导与指挥中原野战军、华东野战军和冀鲁豫、江淮、豫皖苏、豫西等军区部队,以徐州为中心与蒋介石最大的战略集团决战。  自古彭城列九州,龙争虎斗几千秋”,蒋介石在中原战胜过各路军阀、诸侯,而今天中原逐鹿,必定鹿死我手。

总前委成立,老战友相见,分外亲热。陈赓握着陈毅司令员的手说,陈老总一路又有不少好诗吧!陈毅望着站在面前的几位战将,不由激动地说,有首诗,不知各位读过没有,是明世宗的《送毛伯温》,我想把它奉送给诸位,说着念道:

大将南征胆气豪,腰横秋水雁翎刀。

 风吹鼍鼓山河动,电闪旌旗日月高。

 天上麒麟原有种,穴中蝼蚁岂能逃。

太平待诏归来日,朕与先生解战袍。

 陈赓说道:”陈老总,我可不想脱掉战袍。说实话,我倒是愿意‘马革裹还’呢!”

1948年11月6日,淮海决战拉开序幕,60万战80万,必定是一场前所未有的大决战。历时65天,我军歼灭蒋军在长江以北的主要精锐部队5个兵团部,26个军部,56个师,共计55万5千人,击毙敌兵团司令黄伯韬、邱清泉,俘敌战区总司令杜聿明,兵团司令黄维等高级将领数10人。在战役中,无线电台工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无论在敌人强大炮火袭击、飞机轰炸下,始终做到了准时无误地对命令的接收和下达,领导称我们电台“是炸不断的无线电”,领导给我记三等功,评为纵队模范工作者。

我军三战定乾坤,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胜利,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程。毛主席、朱总司令4月21日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四月天兵征腐恶,刘邓大军和第三野战军百万雄师,在长江千里防线上,千帆竞发,一举突破长江天险。23日,我军占领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百万大军渡江南征的雄伟场景,触动了无数诗人革命豪情。陈毅司令员在南征途中,谱写豪迈诗篇:

旌旗南指大江边,不尽洪流涌上天。

直下金陵澄六合,万方争颂换人间。

二野第十七军由安庆以西渡江,占领景德镇,敌人不战而逃。刘司令员下达追击令,我军每天行军50多公里,一路猛追不舍,追到玉山县,赶上一万多敌人,被我军全歼。我们急行军前进到江山、清湖镇和贺村车站,控制浙赣线,切断敌军南逃退路。我第十七军由安徽打到江西、浙江、福建,占领南昌、建瓯和南平重镇多处。 中央看重邓小平、刘伯承的文韬武略,将解放大西南的任务交给第二野战军。刘司令员和邓政委在进军大西南动员会议上讲:“中央军委把这么艰巨而光荣的任务交给我们,是对二野的信任,我们一定要全力以赴,完成好解放大西南的任务,消灭蒋介石在大陆的最后一个军事集团,我们又要做一次千里大跃进。”大西南有五省,地域辽阔,地势险要。北有秦岭之险,巴山之固,武陵山脉横亘于川、湘、黔三省交界处,川多流急,崎岖蜿蜒、攀崖越岭,“有蜀道难,难于上青天”之说。在这个地区同残存的国民党和滋生于这块土地上的盘根错节的地方封建势力,各据一方的军阀土匪作战,其困难是不能小看的。

响当当的第二野战军有文韬武略的统帅,一个是炉火纯青的政治家,雄才大略,举重若轻……,一个是千锤百炼的军事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从晋冀鲁豫到江淮河汉,从淮海决战到风雨钟山,创造了无数英雄业绩。今天,这支英勇善战,一往无前的劲旅,又接受了新的任务,准备踏上解放祖国大西南的征途。

二野第十七军于9月初由江西贵溪出发,途经南昌、长沙、邵阳、由洞口翻越雪峰山,横跨两省,秘密抵达芷江。杨勇率第五兵团担任中路突破,第十七军沿湘黔公路以摧枯拉朽、势如破竹之势,向晃县、玉屏、黄平方向进击,11月15日占领贵阳。18日,先后解放麻江、都匀、独山等地区,控制了黔桂公路。另一部连克余庆、开阳、修文等城,截断了川黔公路,并继续向西南发展,至23日,我军已进至安顺、镇宁、普定一带。20多天的连续作战,解放了贵州大部分地区,蒋介石精心构筑的大西南防线被我军拦腰斩断,割断了胡宗南、白崇禧两集团的联系。

从渡江作战,到解放大西南,我在第十七军司令部电台任队长,领导把主要联络(工作)对象,军委电台、二野司令部和兵团司令部电台,交给我台负责。我必须带领全台人员兢兢业业用百分之百的努力,完成好任务。电台报务人员少,任务重,凡是特急电报,由我值班完成。我一天只能睡2至4个小时,只好在马背上睡一会。上级电台对我有很好的评语,首长很满意,在作战部门受到好评,领导给我记三等功。

贵州解放,由十七军负责接管。潜伏在山区的土匪,趁我军大部入川作战和朝鲜战争爆发,全省忙于接管工作之际,各地封建残余土匪、特务自树旗帜,占山为王。

一部分起义部队相继叛变,他们到处杀人、放火,打我军车,围攻我乡区政权和县城,贵州全省有79个县(市),被他们控制41个。我地方人员有两千多人英勇牺牲,第十七军50多人的征粮队,在安顺市东旧城被土匪杀害。刘邓首长下达剿匪令,五兵团兼贵州军区立即成立剿匪指挥部,潘焱参谋长任总指挥,重新调整兵力部署,野战军要地方化,党政军领导一元化,集中优势兵力,划片分工,坚决、彻底全部歼灭土匪,该杀的匪首一律枪毙。邓小平政委说,不杀掉他们,贵州会地震。

1950年8月,参加剿匪作战,我由军部机关带电台、报话机调151团,在团司令部任股长,负责作战工作。151团参加黔南片作战,先后参加六次大围剿。10月初,围剿紫(云)长(顺)广(顺).历时27天,歼灭“贵州反共总司令”曹绍华部7500余人,活捉匪军长杨之兰。第二次围剿惠(水)大(塘)通(州),历时21天,歼灭“黔桂反共挺进军总司令”王志成部7200余人。第三次围剿荔波县,历时18天,歼灭“黔桂边军政总司令”陈玉参部8200余入。第四次围剿平塘、天峨、南丹,历时20天,歼灭“黔桂边反共委员会主席”莫树风部5400余人。第五次围剿罗甸县,历时25天,歼灭“反共第九军兼罗甸县长”陈秀卿部3800余人。第六次围剿望谟、册亨二县,历时40天,歼灭“反共自救军总司令”潘方侠部5900余人。贵州剿匪作战,历时一年半,据有关记载,剿匪部队与股匪进行大小战斗4246次,毙俘土匪278000余人,中队长以上匪首14397人,缴获各种火炮298门,轻重机枪1247挺,步短枪116000余支。我军有很大伤亡,151团就有副营长李明镜、娄采芹,连长陆友林、陈秉衡,指导员孙和斋,副连长王继富等100多名同志光荣牺牲。营长杨自强,指导员白春英等208人负伤。在这场斗争中,我军广大指战员发扬了高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了平息匪患,解救贵州人民,英勇顽强,前仆后继,爬山涉水,历尽艰辛,创造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

 新中国成立后,我调任云南思茅军分区司令部通信科科长。在那里工作到离休。(文/戴杰)未校对未经后人许可谢绝转载

浏览:2461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