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晓星的乳山情(记者/孔俊娟)

毕庄 发表于2019-01-03 09:30:10

“这些年,无论住在哪里,乳山都是我心中永远的家,都让我日思夜想。”聊城老人司晓星感慨地说道。

司晓星的父亲是司绍基,曾任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六十一团团长,后来参加了中共胶东特委领导的威海起义和雷神庙战斗,并先后参加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出生于1943年的司晓星1岁左右就被送到了崖子镇东凤凰崖村村民杨兴田(音)家寄养,后来进入胶东育儿所学习和生活,直到1954年被父亲几经周折在文登烈士学校找到。
因为出生在战争年代,司晓星至今不知道自己确切的生日,只听父母讲大概是树上结杏子时候,后来就干脆把她的生日改为10月1日国庆节这天。在乳山生活和学习的日子是司晓星最幸福快乐的一段记忆,通过父母的讲述,司晓星知道“父亲”杨兴田(音)近40岁年纪,家里收拾得很干净,也没有别的孩子,每天都有人寸步不离地跟着照顾司晓星。司晓星比亲生弟弟仅大1岁,从小没有吃过多少奶,因此身体虚弱,还患上了败血症,至今在额头和下巴处还有几个伤疤。
后来去了育儿所,司晓星才知道自己和身边的小朋友们一样,亲生父母都参加革命去了前线打仗,于是她晚上抱着母亲留下的一只红边白手绢睡觉,白天看到街上长得漂亮的女子和帅气的男子,就在想会不会是自己的爸爸妈妈。在育儿所,孩子们最近的亲人就是乳娘和阿姨们,有村里的乳娘去育儿所看望曾照顾过的孩子,其他孩子也都像过节一样高兴,甚至可以吃到平日很少见的苹果和鸡蛋。这些稀罕吃食育儿所一般是没有的,前方打了胜仗,偶尔会送些战利品到育儿所,除了苹果、鸡蛋,还会有面包和罐头等,六一儿童节发奖品,还会有文具、玩具等。司晓星记得杨兴田(音)也曾去育儿所看望过她,带了不少东西,临别时杨兴田(音)还哭了一场。
1952年到1954年,司绍基多次来乳山寻找司晓星,并经各级组织帮忙联系,最后在文登找到了女儿。也就在那时,司晓星才知道自己还有个弟弟叫司晓光,和自己一样也在育儿所长大。见到司晓星,司绍基高兴地一个巴掌拍到司晓星后背上,却给她留下了近二十年的心理阴影。在司晓星的印象中,无论在杨兴田(音)家中,还是在育儿所,无论她多调皮捣蛋,都从来没人对她说过一句重话,更不要说大声呵斥。这个刚相认的父亲第一次见面就打了她,让她心里很不舒服,后来司晓星自己做了母亲,才明白了当年父亲那一巴掌,是一名军人对子女表达喜爱之情的独特方式。
虽然回到了父母身边,司晓星仍对乳山对胶东育儿所念念不忘。每逢听到看到乳山的消息,她都激动不已,一直喜欢吃的海鲜,带给她的也是乳山特有的味道。带着对乳山深深的眷恋,司晓星曾跟着房地产公司的看房车来到乳山,希望可以购置一套房子定居下来养老,无奈一时没有找到合适的户型,才将终老乳山的梦想暂时搁置。2000年,58岁的司晓星还沿着父辈参加革命战斗的足迹,牟平、乳山、文登一路寻来,以期访察到当年育儿所的乳娘和小朋友们,但由于线索很少基本无果。2009年,身体一直不好的司晓星一度病危,她郑重叮嘱家人们将她的骨灰沿着乳山的海岸线撒一圈,生前不能回乳山定居,身后也要魂归故土。
在司晓星家门口,总放着一个收拾好的小箱子,里面装着当年的老照片、老资料,她说只要条件允许,就随时出发去寻找自己的根。于是这个金秋,她在女儿陪同下,开启了乳山寻根之旅。“从小到大,不知道听她念叨过乳山多少次,胶东育儿所的许多故事我们也都耳熟能详,来乳山,是寻根,更是圆梦,圆一个做了70多年的梦。”司晓星的女儿田宇说。(记者:孔俊娟)

谁在收藏
浏览:366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甘玛
    甘玛
  • 铁头熊猫
    铁头熊猫
  • 水调歌头
    水调歌头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