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的师范教育与乡村教育(文/王瑞俊)

大北杏 发表于2019-01-05 14:35:25

(原载《励新》山东教育号(一)第一卷第二期,1921年1月1日)

    乡村教育是改造社会的利器,而师范教育又为乡村教育的基础,这是大众所承认的。于今我们既对于现在的社会组织,表示不满意,当然要实行下改造的工夫,我们相信第一步的作法,要先从改造乡村教育人手。宗旨既定,那我们对于教育的现状,及掌握教育界命脉的师范教育,不能不下深锐的研究。

    近来各省于文化运动,已经过研究期达到实行期了,而号称齐鲁之治、文化之邦、圣人发祥地点的山东,为什么依旧死气奄奄,一动也不动?甘让各处蒸蒸日上、日新月异的作去,自居于时代落伍的地位?岂是山东学生聪明才力,真赶不上各处的学生精明强干吗?咳!这是山东教育的罪恶。

    山东教育的黑暗,已为一班教育家注意之集(焦)点。现在调查山东教育,批评山东教育的,颇不乏人,什么“山东文化的势力,比较娼妓的势力,要等于零”,“山东直(真)是化(比)外国,简直没教育可说”……各杂志都见登载。山东学生,受着各方面的刺激,已有很多觉悟过来。对于身受的教育怀疑的一班教育者,也知道自己办的那自欺欺人的学校,已不能应付学生向新的要求,不得不稍事更张。是山东教育,大有改造的动机了。但是调查——批评山东教育的人,都就着济南一域说话,不知济南实是山东文化最高的地方,济南的教育,还糟到这个不象样子,那乡村教育的黑暗腐败,更是不敢想象了。我是在乡村学校毕业的,很愿意把我亲身的经历及观察,用记实的笔法,将山东的乡村教育状况介绍出来,作大家改造的研究。

    山东的乡村教育,自我们看来,不配说不良,只可说是没有。按乡村教育不良这句话,只可说其学校腐败,学制不宜,那末,就其原有的大概,整顿整顿就是了。哪知我们山东的乡村教育,连个腐败的雏形都不具,待往哪里改良去?我想必定有人疑惑要问我,全山东乡村里,就没一处小学校吗?不知我所说的,山东乡村里,不是没有一处学校,是没有平民子弟能人的学校。我于今把他的内容,分拆开作三方面说:

    1.办学的方面——握乡村教育大权的,不是有教育经验的育教者,是横行乡曲的绅士。因为办乡村学校,首感困难的就是经济。可怜那些贫民的孩子,不到七、八岁的时候,就要帮助他父兄去田地里,操起沉重的工作,日未出即下坡,夜深方回家,终年勤勤恳恳,不敢偷一点闲暇,结果凭血汗所得到的食料、衣料,还要让强有力者尽量掠夺了去,什么赋税、租粒……割肉敲骨,卒致自己还不免冻饿死亡。嗳!教育,教育,也不过是富贵人家的专利品,一般平民哪里敢梦想得到。唯有资本家地主绅士,借着官吏兵警的势力,学土匪架票的手段,逼迫勒索,刮下劳动界的脂膏,以为培养自己的肥料。肉体快乐既满足,更联想到增光门楣,炫耀乡里,被虚

荣心的驱使,不能不给子弟谋个宦(官)场的出身。但是科举早停,键户读书是不中用了,是不得不出于办小学一途,并且办学又是很时髦的事,很受士大夫欢迎的,大可借着办学为奔走官衙欺压小民的工具。可见他们办的学,谋出身是他的目的,图势力是他的现身。这样的教育,农民的子弟,哪有入学的资格啊!更可怜这样的学校也不多见。

    2.教师方面——在乡村办学的人物,既是些杀人不眨眼的强盗,那末,他校里产出的人才,还用问吗?不过话虽这样说,若有良好教师的感化,未始不可化莠为良。办学的既是门外汉,不懂教育是什么,教师未始不可以自己的宗旨,直接办去,变贵族教育为平民教育,也不难做到。可叹乡村学校的教师,更是复杂得很。那一般师范本科毕业生,及稍有教育常识的人才——这也不过是从比较上说,如今的师范毕业生很多,恐未必真有教育常识——都跑到城市里谋个位置,死不肯到乡村去办学校,谋平民知识的提高,这也有几个原因: 

    (1)过于劳苦。我曾见一位乡村国民小学教员告诉我说:“当小学教员,非具有驴性不可。”这话虽近谑戏,实在他那样生活,真令人难过。因为办乡村小学,就种种之关系,必得行单级复式制才可以。按单级复式制,是一位教师,就一谨(课)堂上,同时间教授年龄不齐、程度参差、性情各异的学生三班或四班,教师一方面要计算功课时间的分配,一方面还要顾及学生对于功课能了解与否,而且同时训练管理都要周到。是小学教师上一点钟的功课,操劳却比中等学校教师上三点钟或四点钟的功课还要过度。并且乡村学校,因经济的限制,一校只请一位老师,每周教授三、四十点钟的功课,比较城市学校的教员,每周担任十几点钟功课的,便呼累死,真所谓辨别天壤了。

    (2)环境寂寞。当小学教师,虽是很苦的,若有些志同道合的朋友常谈谈,有娱乐场去逛一逛,或者多订购些有益学问的书报常看看,也还可以消解迂闷。哪知乡村风气闭塞,一般农民仍目为洋学堂,叫教师是教头,即希望和他们说个乡谈,他们也误会是传教给他,作个很留神的样子去躲开。那些稍念几年“之乎者也”的冬烘先生,本来就视学堂

为仇敌,怎能得和他说话,并且他开口是“忠”闭口是“孝”,也没有说话的价值。简直说罢,在乡村里,找个说话的都难,哪里还有我志同道合的朋友?乡村娱乐场更是没有了。至于新闻,即记事的日报,看起的都很少,哪里还见说什么有益身心的书籍杂志?所以我说乡村小学里,当上班的时候,有许多很活泼的儿童,吵吵嚷嚷,还很热闹。及至下了班,学生都回家去,单剩下一位教师,在几间空屋里,踱来踱去,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你说那不是受无期徒刑吗?

    (3)薪金太薄。站在教育界的人物,一提起薪金,便惹得一般人唾骂,都说教育事业,是清高的,不是专门捞钱的,象(像)孔子日“子行束修以上,吾未尝无诲焉”,这才是诲人不倦之至意。若凭着小学教师的人格,口头上即提出薪金长短,那不是自贬价值吗?我想这话是不对的,要知现在的教师,不是“天地君亲师”的“师”字,却是造福人类社会的工人。良工当然得丰厚的工资,并且从事教育工作,也同旁的工作一样,决不是饿着肚子、光着身体能干了的。今就调查所得,凡乡村教员的薪金,每年最多的不过一百多元,最少的四、五十元,拿他折中数来说,不过七、八十元左右,就是每月只得六、七元。乡村固然是生活程度低,试问这六、七元钱,又要衣,又要食,又要住,不消说是八口之家,就是他个人,已是需要不敷甚巨,哪里还希望医药、书报教育等费呢?有本领的人,干什么事都能图个温饱,谁肯去办这了无生趣的事业。

    有以上种种原因,所以稍有活动力的人,都不肯到乡村去。而掌乡村学校教鞭的,不是前清进学的秀才、廪生……老童生,就是县立单级分所六个月的毕业生,及高小学毕业不能升学的学生,甚至在私塾里念

一、二年书,仅识得几个字的,也居然办起教育事业来。七乱八糟,混闹一气,这些人他怎能懂得办学校?他能懂得教育是什么吗?教师既是如此,他对学校设备上、教授功课上……更可想而知了。

    3.农民方面——那些贫无立锥的,固然是不能读书,但是那些中产人家,家道稍来得及的,并不是不晓得读书的好处,不过他见那些办学堂的人物,都是以学堂为升官发财的传舍,为扩张势力的工具,而自己不敢有那样奢望,就不敢高攀,只好联络几家同志,请上一位三家村先生,教着子弟念千字文、百家姓、四言杂字、日用杂字……等等一类的书,只是想着切于实用就是了。所以自民国元年就勒令办学,于今已是九年的光景,乡村学校的扩张,依然不及私塾的普遍。

    就以上种种情形说起来,山东的乡村教育所以腐败的原因,一因办学的不懂学务,一因教师的不良;其所以不能普及的原因,一因贫乏问题,一因农民不信仰学校。于今一般负教育责任的先生们,天天言普及教育、强迫教育,却不往此处着眼,这真是舍本逐末,不但他不能普及乡村教育,就是被他们鼓吹着,乡村里多立上几处小学,也不过是为富贵人家多开几处升官发财的公司,多害些脑筋洁白的青年,那不是更要增加罪恶吗?

    有些人说:“要普及乡村教育,使平民都有识字的机会。非先打破贫富阶级不可。”这话我很相信,不过这个问题,不是山东一省的问题。

    使这个问题见诸实行,也不是几年间的事。在这运动打破贫富阶级的期间里,乡村教育更加要紧。

    那末,依仗现在在乡村办教育的人物,去发达乡村教育,是没希望了。那一班乡村教师,也当然受天然淘汰。将来谋普及平民教育,提高平民知识,是不能不盼望握乡村教育命脉的师范教育的改造。

    我的话既说到这里,更不得不把现在山东的师范教育,略为带说几句。

    1.师范讲习所。与乡村教育直接发生关系的,就是县立师范讲习所(旧名单级分所)。当初提倡设立这种学校的人,见地是很高的,我想他必然那样想,教育是改造社会的工具,教师是改造社会分子的实行者。但是教育是因社会而制宜的,在某种社会状况之下,缺乏某种教育,就施行某种教育,教育者决不能有成法可守。换句话说,教育者必明晰某社会内容组织详细情形,然后才能施行适合某种社会的教育。今各县设立师范讲习所,专门研究乡村教育的学问,至少也有下面几条好处:

    (1)讲习所的学生,各就本县社会情形,研究教育改良的方法,必亲切有味,易收实效。

    (2)他们一面研究,一面实验,使研究与实验联合,不致所学非所用。

    (3)乡村小学教师,用不着什么文学家、教育家。今以高小学毕业的资格,再去研究实在教育学问六个月或一年,自能足用。而且毕业期短,人才倍出,定可救济小学教师的缺乏。

    哪知理想与事实竞成反比例。办讲习所的多不得其人,而一般学生又以这样的学校为卑劣不屑入。所以入师范讲习所的,大半是头脑顽固的三家村老先生,他们是仗着教学生活的,书房既被称为私塾——不吃香,那就不得不到讲习所里,鬼混上六个月或一年,得到师范毕业的头衔,好谋个官私塾的位置。越弄越糟,到结果县立师范讲习所,不但不能为改良社会的出首,反构成乡村教育腐败的大原因。近来教育当局又变了方针,把各县师范讲习所取消,归并起来附设到师范正科学校里,以为这么一办,各县省出许多款来,资助几位学生,到正科师范附设的讲习所里,受些良好教育,再回乡村办起小学来,必然收得很好的效果。但是正科师范附设的讲习所就真美善吗?再进一步说,正科师范办得就真好吗?

    2.正科师范。正科师范山东省立四处,第一师范在济南,第二师范在曲阜,第三师范在东昌,第四师范在青州。这四处学校虽各具精神、各有特性,但总有共同之点很多。我求学在第一师范,所以对于这校的详细情形,还算晓得。其他除第四师范以严著名外,第二、第三师范的内容都不得明嘹。但是探询他们参观的结果,都说“山东的师范学校,怎以第一师范办得最好,因为他所在的地方,是四通八达,易受文明各省的标榜,当然是得风气之先的……”我想这话或是不错,但是四处师范学校,既以第一师范为办得最好,咱就把第一师范的内容介绍出来。大家能明嘹这校的情形,其余各处也可想象到了。

    我前几天作了一篇《我们对于师范教育根本的怀疑》的文字,登在本校《泺源新刊》第十、十一、十二号上,就是揭明第一师范内容的报告,

可不道无意中竞惹起校里绝大风潮,扰扰攘攘,几天后才平息,给我一个很大的教训。但无论如何,我总怀疑那样的师范教育,就算尽美尽善了,于今再把我对于他的意思,重新写出来。

    他是中校式挂上师范的招牌。于师范生应该特具的学问知识,教师并不去教授,只把些什么代数、几何、三角、历史、地理、经学……等等课目,乱堆在课程表上。自第一年起至五年为装满时期,无论他将来是要办什么事业,能应用起这种学问不能都不应及。这些办师范的人物的意思,以为所以办这种学校,并不是图平而(民)教育的发展,不过为升高等师范的预备,只要造就出来的学生,能以升学靠得住,便尽了他们的能事了。

    办学的既是这样好心,所以他产出的学生,一到社会上办起教育来,就要着着失败,不但不能改造恶社会,反为恶社会改造,也是因为他没有应付环境的能力,没有创作新教育的学问。

    正科还是这个样子,他附设的讲习科更不用问了。二年期毕业,就是把这全副功夫都用到研究教育上面,还怕书本上的学问,难以应用到实际上去,何况也略而不管,也把什么代数、英文……胡乱教授,几时毕业,几时完了。咳!这个办法,我终不知比县立讲习所好到哪里去。

    3.女子师范。乡村女子教育的重要,已是勿庸赘述了。而女子师范当然也握着女子教育的总机关。山东的女子师范,在济南本有二处,后归并而为一。这校的内容,实在严密无从调查,一因为不长出胡子来的先生,想着进去参观,是很难的事,二因没有相识的女朋友可以探询详细。只就他表面上看来,教师之待学生,大有牢头待囚犯的样子,学生一举一动,都被监视,来往信函,都被检查,即学生有客来会,校长也要派人厕守着,恐有意外的危险,防微杜渐,真费熬他们的苦心。但每到星期的时候,可常见他们的学生,三五成群,穿的飘飘摇摇的,或到书社里买几本古书;或到小书摊上买几本二姑娘雇驴黑驴段……一类的下等小说;或到各处热闹场中逛一逛。究竟她们在校里,过什么样的生活,学什么样的功课,我们也无处打听。

    我以上烦烦琐琐说了一大片,想读者也看倦了,如今把他总括起来说几句。

    山东的乡村教育,不配说不良,只可说没有。其所以糟到这个样子,没有良好教师,是一个顶大的原因。

    山东的师范教育自师范教育,乡村教育自乡村教育,其间并不发生关系。

    那末,山东的乡村教育,不是没有发达的希望吗?我以为要想发展山东乡村教育,非先改造握乡村教育命脉的初级师范教育,别无善法。至于山东的师范教育要怎样改造,不是我这篇文字的责任,让我的好朋友发表去吧。

未校对谢绝转载

谁在收藏
浏览:88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陌陌小孩儿
    陌陌小孩儿
  • 小园耕夫
    小园耕夫
  • 大荒堂主
    大荒堂主
  • 姜老师
    姜老师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