汹涌澎湃的五四运动浪潮,像春雷一样,震醒了沉睡着的祖国广大人民,也荫动了大地上的新生万物。
那时,我正寄居在相州镇我外祖家上高等小学②,这一股势不可挡的反帝反封建爱国巨浪,淹没了全国,也卷到了我身边。
这年暑假,一些从省城学校归来的校董和校友,王翔千、王志坚、王深林、赵震寰等,③结合了在校师生④,以学校为大本营,在附近广大乡村,热烈的持续展开了这一运动,到各地开会演讲,查抄焚毁日货,并用各种文艺方式,展开了广泛宣传⑤。这种种活动我都积极参加了,在共同活动中,和这些先进亲友更进一步加深了了解,建立了更深入更密切的友谊。
第二年(1920年)夏天,我高小毕业了。由于我家庭经济情况不好,人口又少(全家只有父母和我三人),我年龄又小(虚岁刚满16岁),是不可能再外出升学的。因这,王志坚曾一再去我村,动员说服我父母,终于由他带领我去济南,考入了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
在师范学校,王志坚比我高两班,和他的同班王瑞俊(即王尽美)住同屋,两人都是学校的高材生,思想都进步,两人的交情也特深。因这,王尽美对我也特好。他俩都长于文学,王尽美更兼长绘画和器乐,我对这些也都特别爱好,因而就越来越密切了。
他们和校内外的一些具有新思想,不满旧社会的青年学生,组成了山东最早的跨学校的学运团体——励新学会,也介绍我为成员。
励新学会是山东最早的一个学运组织,成员有二十几个人(确数记不清了),我印象最深的是以下几人:王瑞俊、王志坚、靳鸿训、陈汝美、谢风举、李法田、贾乃甫、邓恩铭、王克捷、李作周、王象午,这些人都是当时我经常接触的。另外一些不常接触的,就连一些很好的朋友也都忘了,如王深林、赵震寰。及至看到励新杂志上的会员通讯录才想起的。当时,通讯录上还没有的,又想到了两人,就是王锦湘和钮鸿钧,他们都是一师同学。
当时经我介绍的会员有贾乃甫,以后又介绍了钮鸿钧,都是我的同班。
励新学会的会址,是在齐鲁书社内,那儿有新书可读(如《新潮》、《新青年》等),也常请学校名教师,社会名流到会演讲④。
当时成员的结合,都以不满现实为基础。不满学校的读死书以及校方的高压政策,不满专制腐朽的北洋军阀反动统治下的黑暗政治,不满旧社会的不平等无自由。因之学会并没有停止在学术研究上,也进入了实际行动,如领导山东学生会,在学校掀起学潮,以及反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等,最活跃的期间是1921年。
到1922年,学会的主要领导骨干已相继离去,王瑞俊先离开了学校,去了一趟苏联,以后总不断离开济南,他和邓恩铭一样,以后都是以全力放在领导党的工作上了。第一师范闹了一次学潮,王志坚也出走离开济南。这样已形成了群龙无首的现象。接着第一师范、第一中学的一些老会员也都毕业离济,一切新的革命活动,有共产党的大力领导,励新学会就已完成了她的历史使命无形解体了。
记得在励新学会后期,在原来读书会的基础上,除了少数人外,我们几乎全都加入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会员除励新学会成员外,印象较深的有王辩(王翔千的女儿)、贾乃甫、萧采瑜,记得好像还有明少华、鲁伯峻等。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之后,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又告结束了。
流光一瞥,勿匆已60年,往事追溯,强半模糊。虽曾雪迹留痕,已是风影难捉,仅将其可肯定者,略述梗概如上。
1981年
(原件存中共山东省委党史研究室)
①王景鲁,名纯嘏,后以字行,山东诸城人。1920年就读于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末期专修艺术。在绘画、书法、篆刻,以及音乐方面均有很深的造诣。1925年考入上海美专西洋画
系,后又转入新华艺大。1928年返山东,在济南母校任教。1937年抗战爆发后投笔从戎,辗转在李宗仁所部的五战区,宣传抗日。生前为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的首任编辑。
②我出生在山东诸城县水西村,距相州镇25里,相州是诸城县的大镇,风气开化早,原先办有一所中学,以后停办了,改为高等小学,规模比较大,教师比较好,许多外村学生都来就学(校内建有学生宿舍)。王翔千即该校创办人之一。
③王翔千和他大女儿王辩,就是山东最早的共产党员,他是我的远房舅舅,当时在济南法政专门学校任职;王志坚,是王翔千的侄子,是相州高小早毕业的同学,那时在济南山东省立第一师范学校读书;王深林,是王翔干的远房侄子,在相州高小,他比我高两班,在校时我们感情特好,毕业后,他升入济南山东省立第一中学读书;赵震寰,也是我高小早两班的同学,在校时我们相处甚好,这时他也在济南一中读书,和王深林是同班同学。
④当时相州高小青年老师,王子容是我的表兄。王心坚,是王志坚的哥哥,都是从济南的专科学校毕业后回乡办教育的,思想也都很进步。校长是王在宣,前清举人,家住相州附近的小梧村,不大常到学校,校务多由青年教师主持。
⑤当时运用的文艺形式,有大家利用民间旧曲调编写的救国歌曲。王翔千并自己编写了话剧(名字忘了,主题是妇女争取解放,废除包办婚姻),自编自导,最初还自己担任剧中的封建家长,演出时改由王志坚扮演。我和赵震寰都参加了演出,扮演了剧中的表兄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