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尽美同志(文/李又罘)

大北杏 发表于2019-01-05 16:21:41

(一)初晤

    在一个明朗的春天,我们枳沟小学和北杏村小学的学生都到西安村为王老师的家长吊丧。北杏村小学的队伍就是由王尽美率领去的。他身材高大,头戴瓜皮帽,脚穿自家做的布袜布鞋,身着月白色瘦长贴身的大褂,胸前戴着一朵蓝纸花。他长脸大耳,眉目清秀,神采奕奕,很果敢,有智慧。他用响亮的口令调动和指挥着同学的队伍,他们的队伍井井有条。吊罢,我们坐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北杏村学校的同学都喊他为“大学长”,我们也跟着喊他“大学长”。虽然是初次见面,但好像是老熟人一样。

(二)更加熟识

    王尽美家离我村(枳沟镇)有12里路。逢我村一、六大集,王尽美辄来赶集,串亲戚,顺便也常到我校来玩,和我们一起研究功课,学习唱歌。他每次来,总是向老师要报纸看,看的又是那样入神。有时也借阅老师的书。从此,我们就更加熟识了。

(三)新春正月

    有一年的正月初六,我还没吃早饭,就看见王尽美大踏步地走来。我问他:“你怎么来得这样早?”他说:“我要来赶头一个大集。”我让他到屋里坐坐,他边走边说:“不啦,我家有病人,特来买河鱼子治病。”说罢,匆忙而去。

    正月十四日,我到北杏村去看戏,看见他在戏台上吹小笛,身穿黑棉袄,腰间系着扎腰带,戴着毡帽头,像个农民的样子。他有时也打锣、敲梆子,吹唢呐。这是一个演梆子戏的戏班子。王尽美对演戏和伴奏都很熟练。他的亲戚老郑家也常说:“他虽然年轻轻的,但庄稼地里的活,样样能干,桩桩出色,是庄稼地里的一把好手。”当我看到他在戏台上的情形时,心里真对他佩服极了。他就是这样多才多艺!当我踏着夕阳回家时,又看到他在路旁树林里,背着粪筐拣粪泥了。

(四)五四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了。那年夏天王尽美回到家里,与我校来往更加频繁了。那时的群众运动是抵制日货,反对袁世凯的二十一条卖国条约。各村的学生成为这个运动的积极分子,互相联系,有组织地在通往青岛的大路上盘查日货,阻止牛贩子携带农产品去青岛出卖资敌。王尽美为此出谋划策,领导建立反日会,组织“十人团”。他既善组织又能宣传。他还经常在各校的集会上和各村的大集上,有声有色地讲演,带领群众高呼口号,教群众唱歌。他的口才很好,他的宣传大大地激发了群众的反帝爱国思想,影响极大。当时,王尽美还用《长江歌》的调子,填了新词:

    其一:看看看,滔天大祸,飞来到身边。日本强盗似狼贪,硬立民政官①,此耻不能甘!山东又要似朝鲜。嗟我祖国,攘我主权,破我好河山。

    其二:听听听,山东父老,同胞愤怒声。送我代表赴北京,质问大总统!反对卖国廿一条,保护我山东。堂堂中华,炎黄裔胄,主权最神圣。

(五)在省立第一师范学习

    当我考入济南省立一中时,王尽美已经在省立第一师范读书了。在师范读书时,因为他的功课样样好,尤其是文学艺术更为出色,所以同学们都很敬重他。他经常阅读书报,并且经常在报刊上发表激情洋溢的文章。那时正是五四运动以后,全国反帝反封建、打倒孑L老二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国际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了。看到这种大好形势,他怎能不心花怒放呢!他的思想有了飞速的发展。他不仅是师范的青年活跃分子,而且也是个社会活动家。他当时被选为山东大专中学的学生联合会负责人之一。这时从他的外表来看,所不同的是身材长高了一点,推成了平头。但还是穿着那样朴素瘦长的布大褂,脚下穿的还是自己做的鞋,不过是布袜换成了线袜而已。

(六)传播马列主义

    王尽美与王翔千、邓恩铭等创建的第一个革命组织诞生了。在济南贡院墙根街教育会内,光荣地竖起了一面马列主义的大旗。当我从那里走过的时候,看见挂着一个大牌子,上面写着“山东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几个大字。王尽美团结了一部分青年,研究传播马克思学说。青年们当中,有中小学教员,有大专中学的学生,有机关单位的职工,还有些手工劳动者和店员。每天晚间和星期日的上午,都在热烈地分组研究讨论油印的文件,或者是听报告,阅读有关马恩著作及介绍苏俄状况的书刊。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王尽美在山东撒下了马列主义的种子,从此在山东政治思想领域里掀起了台风和巨浪。

(七)反帝反封建的宣传

    每当在省议会的会议厅举行教育界的会议或青年学生的大会时,我总是看到王尽美在台上慷慨激昂地演说。他大骂北洋军阀吴佩孚和当时的统治阶级,抨击日本帝国主义。他号召大家以实际行动来反对他们、打倒他们,他宣传列宁创建的社会主义。

    王尽美还经常带领一些青年直接到街头进行反对耶稣教的宣传。我曾看见他在趵突泉南街那个戏台上和普利门外青年会附近,同耶稣教的救世军(这些人身着奇装异服,并戴有救世军字样的领章,吹着管子号,打着大小铜锣,嘴里还唱着他们的救世歌)进行激烈地辩论,向群众揭露耶稣教是帝国主义侵略我国的工具。所有这些,虽然惹起了教会中的外国人的反对和学校当局的警告,但他丝毫也不畏惧。

(八)启发与批判

    王尽美经常向我们宣传和推荐鲁迅、李大钊等人的文章,说这些人的文章有新思想,希望我们去看去研究。他看到我们校长给讲“公民课”的笔记就骂它是“狗屁”。因为那上边满篇胡说什么“修身治国平天下”的谬论。要我们不要看,要批判它。

    我们那时看到山东《晨钟报》副刊《钟声》上的社论或文章,受到很大启发。这些文章有很多是王尽美写的。因此,我们都很崇拜他,经常提出一些问题来向他请教。我们问他到中国来讲演的印度诗人泰戈尔是什么样的人物?他说:泰戈尔是印度的财主,是封建殖民地社会的上层人物;是反对社会进化的保守派,他一贯标榜“东方文明”,那不过是作掩护的招牌而已。我们又问他甘地怎么样?他说:甘地是以不合作主义消极抵抗帝国主义的,用这样的方法是打不走侵略者英帝国主义的。诸如此类的问题,教员不能解答的,在书上查不到的,王尽美都有精辟的见解。他不愧是我们求知的顾问、学习的指导员和良师益友。

(九)扇子上的题诗

    有一年暑假,我在学校里补习功课,常见王尽美到我校来玩,并不断和高级班里的同学接触。当时我只以为他们是研究学生会的事情,而后来才晓得他们是在一起从事革命活动。王尽美接触的同学中,就有邓恩铭、李祚舟、兰××、张××等许多共产党人。好多同学见王尽美来了,就围拢过来,非常喜欢听他的言谈。他会各种乐器,如吹箫、吹笛,弹月琴,还喜欢唱。他下棋的本领很高,有时老师、工友、炊事员等一齐来参战,也还是赢不了他。但他为缓和大家的情绪起见,有时故意下盘和棋,然后又和同学们打篮球去了。他善讲故事,讲得有声有色。他还经常给青年们讲他们的切身问题,如婚姻自主等。也谈时事,谈时引证实际例子,指出青年的出路,使同学都听得津津有味。遇到吃饭的时候,同学们就主动拉他到食堂去吃饭。他常到伙房和炊事员聊天,有时也主动去帮炊。王尽美好吃大葱,所以每当他去吃饭时,炊事员老王就主动把大葱送给他。老王因家里负担重,生活贫困,终日愁眉苦脸。王尽美了解了这种情况之后,就给老王讲苏联的穷人是怎样翻身的道理。他还在老王的扇子上题了一首诗:“为何贫困并非命,乃因世事太不公。如把脑筋肯放开,天下大事无不成。”在他的影响下,老王后来到博山煤矿当了工人,还加入了共产党。他在矿上改名为王开成,意为脑筋一“开”,敢反抗,万事皆“成”。

(十)大明湖钓鱼

    一中因修建校舍,学校的后门开了,出门就是大明湖。王尽美有时看见我们在湖上钓鱼,他也走过来凑热闹,同我们一起钓。但是,我们好久钓不着,他就跑到亭边去请教一位钓鱼的老头,又仔细地看了看人家的钓鱼竿、鱼钩、鱼饵等等。回来,他就把我们鱼竿上的线、小筏加以调整,又把鱼钩子用火柴烧了烧修改一下,然后把鱼饵做成小虫的形状,投入水中。这样不大一会儿,果然钓上一条大鱼来。当时我高兴地喊道:“真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王尽美听了却说:

“‘必先’两字要不得。”我问他:“应该怎样说?”他说:“工欲善其事,工具服其务。”我问他:“为什么?”他答道:“做任何事情有准备是必要的,但首先还得要做有准之备,否则就会备而无用。”同学们见王尽美又要讲道理,就都围拢来听他讲。他接着说:“就拿钓鱼来说吧,曲水亭、北极阁、小清河、北园,都可以钓。但因地方不同,方法也应各有所异。河水流而有缓有急,湖水静而有浅有深;明昏阴晴,春秋四季,各不相同。就是在同一个大明湖里,也要因地制宜,甚至鱼有大有小,种类不一,钓法也各不一样……这样复杂的情况怎么能先‘利其器’呢?如果先那样,只好闭门造车。闭门造车就不能合辙,不合辙还算‘利其器’吗?既不能‘利其器’,那么,怎能‘善其事’呢?所以我说,既不能‘先’,‘必’字更无道理了。如欲‘利其器’,必须了解现实,作好充分准备,这样才实际。‘善其事’不能以‘利其器’为前提。决定事物的成效,‘器’只能占一部分,主要在人,俗语说,‘善书者不择笔’,这就是说字写得好坏,不完全决定于笔。如果笔好就写得好,大家就都买支好笔就行了,还要练习写做什么呢?”同学们听了他的这番议论,不禁拍手叫好,频频点头称是,以为仅钓鱼一事,就谈出这么一大篇明晰而透彻的哲理,实在是可钦可佩。这个问题我反复考虑了好几天,最后我还把它写进日记里去了。我们的国文教员看后,也很佩服。这件事固然表明青年时代的王尽美,是多么富有明见卓识,但同时也表明他能够随时随地因事而诲人。

(十一)投宿

一天晚上,12点钟过后,王尽美突然推门而入。因为没有开电灯,他撞到撑蚊帐的竹竿上了,把额角都撞被了。他说开会晚了,回不去了。我赶快找来牙粉给他搽上,但他却满不在乎地上床躺下就睡。因为天太热,两人在一个床上睡不好。为使他睡得安逸,我就下床去,托故解手闭上电灯就走开了。我走到操场,看见有的同学在月下攀杠子,还有的席地而坐,谈笑风生,我也坐下来听他们的谈论。原来他们也正在那里谈论王尽美……。

    快3点的时候,我看见我屋里的电灯突然亮了。我走过去从窗户里往里看时,发现王尽美又伏在桌子上写起什么来了。我也没敢打扰他。天明时,我从同学那里找到一点红药水,想给他搽搽伤。但走到屋里看时,蚊帐好好地放着,人却不见了。是时,一种赞叹之心油然而生,他整天就是这么忙啊!睡得那样晚,起得这样早,兢兢业业,以苦为荣,真是令人佩服得五体投地,他是我们青年人的好表率啊!

(十二)“罢课乃求学之好机会”

    师范的学潮突然爆发了。来势迅猛,像暴风骤雨,又像燎原大火,席卷了整个学校——本部、二部的1000多名学生都罢课了。两校都贴满了红绿纸的大标语,诸如“打倒昏庸腐败的校长于丹绂!”、“废除和稀泥一成不变的旧教育!”、“反对当局任人唯亲,营私舞弊!”、“要求公开经济,宣布账目!”、“铲除腐朽误人子弟的老古董!”、“裁减无能寄生、滥竽充数”、“学校不是养老院!”、“实现朝气勃勃的维新教育!”、“发扬五四青年运动的革命精神!”、“给青年们以社会活动的合法自由!”、“打烂孔家店封建思想教育!”、“要求男女师范学校合校、男女平权!”、“向革新教育的方向前进!”、“必须学以致用!”、“废除害人的考试及一切不合理的旧制度!”、“要跟上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新潮流!”、“开放反帝反封建的言论、思想、活动自由!”、“取消清规戒律!”、“开展学生课外活动自由!”、“保证学生身体健康!”、“改善食宿卫生的设施!”、“罢课乃求学之好机会!”……这些标语倾吐了学生们心底里的呼声。一时学校的权威就像泄了气的皮球一样而瘫痪了。一些平

日作威作福的教职员们,怕学生找他们算账讲理,此时也畏缩地顺着墙根偷偷溜走了。学生们是小会接着大会,十分紧张,十分忙碌,恨不得把整个旧社会旧制度砸个稀巴烂。铃声、哨子声、呼啸声不断地催促着人们奋起斗争,犹如浪潮荡激,猛闯,猛冲。学校当局的软硬兼施的花招儿全被戳穿了。这样相持了一个星期,学生们的劲头更足了。各校的学生会、学联、社会团体及学生家长等等也都纷纷声援。每晚即便是12点了,教室里的灯光仍然是通明铮亮。教室、宿舍、礼堂、校院,到处被搞得人仰马翻。这个学潮的声势如火山爆发,在山东各处震荡着,使学校当局慌了手脚,无计可施。

    当时反动的省教育厅看到学校无能为力,只好亲自出马。他们准备先在大会堂里把全体学生集合起来狠狠地训斥一顿,然后再找学生代表谈判。但学生们哪有一个肯去呢?他们碰了壁,无可奈何,只好灰溜溜地走了。事后,从教育厅透露出来的官方消息说,决定把于丹绂撤职,提拔该校教务主任王某接任校长。王一上台,当然也给学生些许的让步与妥协,但为了维持教育厅的威信和学校的面子,也要给学生一点压力与脸色看。

    当时,王尽美是闹学潮的急先锋。他作文自命题为“罢课乃求学之好机会”,足以说明他的革命精神。这次闹学潮更换了校长,也算斗争有了代价。但是,更换校长,教育厅是有其一定的目的的。新校长上台后,教育厅沆瀣一气,换了校长

也不过是换汤不换药而已。通过这件事,王尽美感觉到,旧社会的教育有老一套的成规,不是打垮一个或几个学校就能彻底改变的,这是整个社会的政治问题。他认为没有必要把宝贵的时间,葬送在这个旧学校里,应该做些更有意义的事情。因此,他就毅然决然地离开了师范学校,开始了他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十三)噩耗

    1925年暑假之后,我回上海美专。当我到高密车站的时候,看到站台下边停着一口覆盖红布的棺材。经过棺材旁边的一位王同志相告,才知道王尽美一朝千古了。他说王尽美因为肺病医治无效,在青岛医院逝世,这是送他的灵柩去北杏村安葬。听到这个意外的噩耗,我的心情是多么沉重!简直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我在王尽美的灵前静默了很久很久,直到火车快要开动了,我才悲痛地、慢慢地移动了脚步。一直到青岛上了船,在我的脑海里还时常出现他那穿着瘦长大褂,脚踏布鞋的高大的形象。我真悔恨,我没有细问那位王同志,王尽美这几年的情况及其生病的经过。我深以为憾。回忆尽美同志作的几首歌谣

    我在枳沟小学的时候,王尽美让我们小学生到各处写标语。那时,在农村主要是地主和农民的矛盾,宣传启发的对象是广大的农民。因此,王尽美首先对农民作了一首歌谣:

穷汉白劳动,财主寄生虫。

人穷并非命,世道太不公。

农民擦亮眼,革命天才明。

    后来,我到济南省立一中读书,王尽美在济南省立第一师范读书。他常对我说,都市不但是宣传农民的问题了,工、农、商、学、兵都要照顾到,各方面联合起来的力量就更大了。为此,他又对工人、店员、学生、士兵分别作了歌谣。

 对工人作的歌谣是:

    工人白劳动,厂主吸血虫。

    工人无政权,世道太不公。

    工人站起来,革命打先锋。

  对店员作的歌谣是:

    店员白劳动,财东吸血虫。

    人穷并非命,世道太不公。

    工商联合起,革命无不胜。

  对学生作的歌谣是:

    反帝反封建,五四大运动。

    打烂旧社会,民族才振兴。

    同学快觉悟,革命学列宁。

  对士兵作的歌谣是:

    小兵死千万,大官立了功。

    为何打内战,道理讲不清。

    枪口要对外,反帝是英雄。

    那时的宣传任务是:(一)反对苛捐杂税,反对重租;(二)反军阀,反内战;

(三)在文化界打倒孔家店,反封建;(四)反帝国主义,反对袁世凯和日本帝国主义签订的卖国二十一条;(五)号召人民抵制日货。

    王尽美还考虑到,在工农群众大部分是文盲的情况下,单靠文字进行宣传,效果不大。所以,他就借用《苏武牧羊》的曲谱,把这些歌谣填上,文盲也能唱,从而扩大了宣传效果。正因为如此,时间虽然过去了几十年,现在仍然记忆犹新。

对王尽美《肇在造化》一诗的解释

尽美同志遗作《肇在造化》:

贫富阶级见疆场,尽善尽美唯解放。

潍水泥沙统入海,乔有麓下看沧桑。

    我现在对尽美诗的解释如下,不一定准确,仅供参考。

    第一句:有压迫就有反抗,无产阶级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疆场即是战场。

    第二句:无产阶级“尽美尽善”的崇高理想,是实现解放全人类的共产主义。

王尽美的名字也就是这个意思。

    第三句:潍水即潍河,发源于沂水县云箕屋二山,绕过王尽美家乡北杏村后,流经安邱、潍县、昌邑等县入渤海。王尽美这句诗的意思是,人类社会,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不停顿的变化之中,正如川流不息的江河一样;人类社会变化的结果一定要达到共产主义,正如同万条江河归大海一样。

    第四句:王尽美的家乡北杏村前有一条婉蜒起伏的丘陵,叫做南岭。每当青黄不接的时候,穷人们就到南岭挖野菜,摘树叶,借以充饥。但是,弄这点东西,还常常遇到地主狗腿子的痛骂和毒打。因此,王尽美曾说:“南岭即难岭也,穷人连吃点野菜的权力也没有,叫人实在难以忍受。”他痛恨这个山名,痛恨这个不平等的社会,立志改变这个社会,把土地所有权从地主手里夺过来,乔迁为劳动人民所有。因此,他把南岭改名为乔有山,坚信这里一定会发生沧桑之变。50多年前王尽美的伟大理想,今天已经变成了现实。

(原栽《山东党史资料》)1983年第二期)

  李又罘是王尽美的同乡、同学、好友,1977年去世。生前曾任吉林省长春市文化局副局长。本文选载时,略作删节。

浏览:1897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