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他们刚开始到襄阳县时,县城还未解放。整个县公安局加上正副公安局长总共也只有4个人。所以,他们当时首要的工作就是拉队伍,建机构。
(前排左1为我的父亲)
一个月后,襄阳县公安局在陈毅军局长和父亲的领导下,很快就拉起了一支180多人的武装工作队,并配备了枪支弹药,不仅有长枪、短枪,还有机关枪,具有较强的战斗力。他们当时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襄北一带剿灭土匪和建立、巩固新生的区乡红色革命政权。
(后排右1为我的父亲)
1948年12月23日至1949年1月10日,中野即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发起了襄阳战役,具体指挥这次战役的就是赫赫有名的一代战将王近山。据说,前几年红透了大江南北的电视剧《亮剑》的主人公李云龙的原型,就是这位王近山将军。
当时,王近山司令员领导的二野六纵担任了这场著名战役的主力。父亲所在的公安部队积极配合了二野六纵主力,经过浴血奋战,冒着枪林弹雨,最后解放了襄阳城,活捉了国民党中将司令官康泽。父亲他们也随二野部队一起进入了襄阳城。
(二排左1为我的父亲)
解放军和南下干部进入襄阳城受到了人民群众的热烈欢迎。襄阳女中的学生还组织了秧歌队欢迎父亲他们的到来。
在秧歌队里,有一位漂亮的女生,她高挑的身材,大大的眼睛,非常引人瞩目。她就是我的母亲,叫余林英。当时只有18岁,正在襄阳女中高中部念书。供母亲念书的外公当时在襄阳城里开了一家小餐馆,能勉强维持生计。我的外公叫余海清。外婆叫散海滨。他们有三个孩子,母亲是最小的一个。那个时候外公家并不富裕,但他还是千方百计让他的小女儿上学,并念到了高中。
父亲他们入城后,为了适应城市工作需要,决定面向全市招收一批有志的知识青年加入公安队伍。母亲得知这一消息后,决定放弃升大学的机会,在成功说服了外公之后,积极报名并获得批准参加了公安工作。
刚解放时,襄阳县公安局在米公祠办公。米公祠,原名米家庵,始建于元,扩建于明清,后改名米公祠。该祠是为纪念我国宋代著名书法家米芾而修建,其位于樊城古城垣的城墙上,大门正朝着缓缓流淌的汉水。据父亲讲,当年的米公祠由于战乱而长年失修,残碑、断墙随处可见,但仍不失一处清幽、典雅之地,所以,父亲他们当时选择了在米公祠办公和生活。大半个世纪过去了,如今的米公祠白墙灰瓦,飞檐重阁,古朴而清新,一派大家风范,不仅是襄阳的著名旅游景点,而且也是国家级的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没想到,那里还真是一块风水宝地。
随着襄阳县公安队伍的充实、壮大,其机构也逐步健全起来。当时,襄阳县公安局的下设机构主要是:秘书、政保、治安、预审、看守等职能科室。
母亲在襄阳县公安局参加革命工作后,担任了预审员的工作。父亲当时年纪虽然只有22岁,但在母亲她们眼里已经是一个老革命了。父亲不仅工作能力强、政策水平高,而且外形俊朗,气质儒雅。母亲讲,有一次,她到父亲的办公室,趁父亲出去打开水之际,她顺手拿起父亲的笔记本看了看,发现父亲的笔记记的清清楚楚,字也写的工工整整,十分好看。这一切都深得母亲的喜爱。所以,他们在襄阳县公安局很快就从相识相知到相爱。一年后,也就是1951年初,他们走上了婚姻的殿堂。
(父母亲当年的结婚照)
1952年8月,我的姐姐出生了。姐姐的乳名叫小晶,大名叫王咏昭。因为我们这一辈按照山东老家的习惯是昭字辈。所以,我们的名字里都带有一个昭字。
(父母亲和他们的第一个孩子即我的姐姐)
因为有了自己的第一个孩子,父母亲自然非常高兴。但那个时候刚刚解放,公安工作十分繁忙,父母亲为了革命工作,常常顾不上照看自己的孩子。所以,姐姐出生后主要由外婆带着她,而父母亲则夜以继日地忙着那份崇高的革命工作。
(襄阳公安局全体同事欢送父母去省城,1排右2是母亲和姐姐,3排左5是我的父亲。背后的米公祠就是当年的公安局所在地。)
当年,襄阳县公安局所开展的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收容、登记国民党军、政、警、宪、特等流窜人员,并收缴其枪支弹药登记入库。
二是维护社会治安,确保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三是侦查和破获潜伏的国民党特务及电台。
四是剿匪和镇压反革命暴动。
解放初期,襄阳一带的敌特、土匪、恶霸等活动十分猖獗,他们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进行了疯狂地反扑。1949年秋的一天,父亲所在的襄阳县公安局得到情报,位于本县泥咀乡有一个叫袁万功的土匪头子正在秘密组织暴动,父亲亲自带领县公安局武工队的同志立即出动,包围了匪首的老巢。经过激战,将土匪一网打尽,土匪头子袁万功也被当场击毙。
与土匪不同,国民党的潜伏特务则活动十分隐蔽。他们一般躲在暗处进行反革命活动。
当时,在襄阳县的太平镇有一个天主教堂,神父是一个意大利人。国民党潜伏特务带着电台以这个神父作掩护,就暗藏在这个天主教堂内。父亲他们经过侦查得知这一情况后,就率队包围了天主教堂,挖出了国民党潜伏特务和电台,并按照党的相关政策驱逐了该教堂的意大利神父出境。
1950年,新中国成立后不到一年,美帝国主义悍然发动了侵略朝鲜的战争,并把战火烧到了我国的鸭绿江边。党中央和毛主席于1950年10月8日做出了抗美援朝的伟大战略决策。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开赴朝鲜前线,打击美国侵略者。与此同时,全国各地也都轰轰烈烈开展了支持抗美援朝的各种活动。
1950年10月10日,毛泽东主席还亲自主持会议通过了《关于镇压反革命活动的指示》,简称“双十指示”。于是,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地部署了镇压反革命的工作。当时,“镇压反革命”与“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在全国普遍展开,被称为“三套锣鼓”一齐打。
由于朝鲜战争的爆发,国民党潜伏特务以及各种反动势力四处散布谣言,特别是在边远地区和农村,由于特务大肆散布“蒋介石反攻大陆”的谣言,造成了群众的恐慌和不安。同时,曾经宽大处理过的反革命分子又蠢蠢欲动组织策划反革命暴动,暗杀党的基层干部,破坏土地改革运动,企图迎接蒋介石的反攻大陆。
为此,党的“双十指示”明确指出:在镇压反革命的问题上,我们发生了严重的“右”的倾向,以致有大批的首要的、在解放后甚至经过宽大处理后仍然继续为恶的反革命分子,没有受到应有的制裁。因此,要当机立断地对他们进行镇压和清除。
按照“双十指示”,父亲领导的襄阳县公安局迅速行动起来。有一天,他们在全县城乡统一行动,一夜间将千余名反革命分子迅速逮捕归案,关进了临时看守所。同时,以县委书记、县长和县公安局长为主立即组成人民法庭,根据反革命分子的罪恶轻重,依法对他们进行了审判。其中,对罪恶极大、民愤极大、具有血债的反革命分子依法执行枪决,给予了坚决镇压;对罪行严重但没有血债的反革命分子依法判刑,关进监狱实行劳教;对罪行较轻的反革命分子交给基层治保组织进行管制,监督改造。镇压反革命的运动持续了大约两年时间,到1952年冬基本结束。
稍后,对“镇反”工作又进行了复查,还真的有一些漏网之鱼。据父亲讲,在当时的襄北地区有一个赫赫有名的土匪头子叫柳伯海,在“镇反”期间他逃跑去了外地,一直没有归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父亲带领县公安局的同志根据所掌握的情报到千里之外,把这个大土匪头子捉拿归案,并依法判处了死刑。这一战果受到了群众的拍手称快,因为群众的心里更加踏实了。
经过镇压反革命,整个襄阳地区社会安宁,秩序井然,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可以说是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局面。
“ 镇反”工作结束不久,1953年7月,我的大哥出生了,大哥的乳名叫小昭,大名叫王华昭。
随着姐姐和大哥的先后出生,给父母带来了无限欢乐的同时,也带来了较为沉重的生活负担。虽然父母亲那时都是国家干部,但收入并不高,加上工作上的操劳,母亲在那时患上了肺结核。经过医生救治,母亲的病渐渐痊愈。但身体健康已不如过去。尽管如此,母亲还是坚持边工作,边照顾两个孩子,同时还要照顾好父亲,因为那时父亲真是拼命地工作,很少顾家。
浏览:436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