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吴华夺》:二

静敏 发表于2019-01-13 11:59:38

长征北上抗日寇。

1934年11月初,鄂东北游击总司令部编入红二十五军,便衣队编入该军手枪团。父亲任手枪团一分队长,陈先瑞任二分队长。

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光山县花山寨召开会议,传达中共《关于组织抗日先遣队的通知》和《致鄂豫皖省委训令》等文件,决定红二十五军向京汉铁路以西实行战略转移。根据徐海东的建议,省委任命刚从中央调来的程子华为军长,吴焕先为政委,徐海东由军长改为副军长,戴季英为政治部主任。

出发前一天,吴焕先到手枪团进行动员,讲了当前形势。父亲提问:"这次出发到哪里?"吴焕先只笼统说:"打远游击,创建新苏区。"父亲便让战士们准备三天干粮,两双草鞋等物品,准备出发打远游击。

1934年11月16日晚,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旗帜,由河南罗山县何家冲出发西进。

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五军的长征从此开始。

长征,对坚持鄂豫皖根据地长达两年之久,经历了第四次和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红二十五军,则是一次生死攸关的战略性转变。使红二十五军得以跳出困境,摆脱强敌,走上一条宽广的道路。他们虽然没有雪山草地,但也很艰难、坎坷、漫长。当时,红二十五军只有2900多人,作为单独行动的一支孤军,自然也有一段与众不同的长征历程。

长征开始,徐海东亲自带领父亲所在的手枪团,走在全军前头,便于掌握敌情,及时处理行军战斗中的各种问题。部队经青石桥、黄龙寺进入桐柏山地区后,蒋介石急令"追剿纵队"5个支队和东北军第一一五师共40多个团跟踪追击,又令驻河南南阳、方城一带的敌四十六军、驻湖北老河口一带的敌四十四师迎头堵击。

军部研究敌情,徐海东提出,桐柏山区靠近京汉铁路,地方狭小难以发展,建议向伏牛山和陕南方向挺进。吴焕先同意他的意见。

为了甩掉尾追的敌人,徐海东令手枪团团长杜本润、分队长吴华夺带领一支小部队向南奔袭,佯攻湖北枣阳县城,主力隐蔽待命。父亲跟随徐海东作战,对他使用的方法心领神会。白天行军,虚张声势,假戏真做。敌人果真上当了,立即扑向枣阳"围歼"红军。此时,徐海东却带领主力突然转向东北,然后绕到泌阳县北面,经马谷田直奔象河关。

吴焕先和程子华见徐海东在前卫团过度劳累,两眼熬的又红又肿,坚持要徐海东到后卫团。徐海东也考虑到后面敌人的"围剿",需要及时部署、击退,于是便带领手枪团父亲吴华夺负责的分队到后面去了。

泌阳以北,地势平坦,村落稠密,封建势力雄厚。每一座围寨之内,都拥有相当数量的地方武装。部队进入平原地带,不时遭到围寨武装冷枪冷炮的阻拦。父亲即令战士做好战斗准备,回击地方武装的袭击。

徐海东发现后,立即制止:"小吴,即是遭到火力阻拦,也不能随便开枪!我们要高举北上抗日的旗帜,开展政治攻势,好为我们让开一条路!"

机灵的父亲听徐海东这么说,立即对战士进行政策教育,提出几项必须遵守规定:每到一村,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晚上宿营,不得进驻寨子;沿途所需粮草,一律实行购买;只要为我让路,均应以礼相待!

不久,军政治部下发宣传材料。父亲立即组织宣传小组,广泛散发,沿途张贴。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号召一切不愿做亡国奴的中国人,不分政治倾向,枪口一致对外!宣传组每过一个村寨,打着快板,提高嗓音唱:

              老乡老乡,不要惊慌。

              我军所向,抗日北上。

              借路通过,不进村庄。

              奉劝乡亲,勿加阻挡。

由于加强了宣传工作,部队通过村寨很顺利。有的村寨还摆上茶水、食品,迎接红军过境。

11月25日,部队经过两天紧急行军,便到达象河关以北一带。当晚,敌"追剿队"第二支队跟踪而至,父亲带领手枪分队,配合主力打退敌人的进攻后,继续西进,连夜赶到王店。第二天佛晓,敌"追剿队"又紧追而来,情况十分危急。

当时,红二十五军距离许昌、南阳公路25余公里,过了公路即可进入伏牛山东麓。为了争取时间穿过公路,徐海东决定第二二三团和父亲带领的手枪分队,占领王店和赵庄等地,阻击尾追之敌,掩护全军前进。可是,当他们到达方城县独树镇附近时,却又与敌庞炳勋的四十军遭遇。

26日,寒流降临,天气很冷,雨雪交加。昏暗阴沉的中原大地,朔风在吼,雨雪在飘,四下一片混沌迷茫。突如其来的寒流天气,简直就像一张无边无际的罗网,笼罩着红军的队伍。当时,指战员的衣服都很单薄,又被雨雪湿透,一路饥寒交迫,行进十分艰难。许多战士的草鞋,都被烂泥粘掉,只好赤脚行军。为了抢在敌人的前面,指战员迎着凛冽的寒风、雨雪,不畏艰难困苦,奋勇疾进。

午时,红军先头部队第二二四团,抵达方城县独树镇附近,准备由七里岗穿过公路。不料,敌四十军一个旅,在两小时前已到达此地,并占领公路沿线的几个村庄。敌人突然向红军先头部队发起猛烈攻击。因为雨雪交加,能见度低,许多指战员手指都冻僵了,一时拉不开枪栓,被迫后撤。敌人则乘机发起冲击,并从两翼包围过来,情况十分险恶。

就在这时,外号叫"大金牙"的团参谋主任薛云阶贪生怕死,骑着一头黑骡子大喊大叫:“我们被敌人包了,公路过不去,大伙儿各自逃命吧!"刹那间,先头部队乱了阵脚,前面几个连队纷纷掉头,准备撤退。

面临全军覆没的危急时刻,吴焕先骑着一匹栗色骡子,飞也似的奔腾而来,向指战员们大声喊道:"同志们,就地卧倒,坚决顶住敌人,决不能后退!"他指挥二二五团,就近利用地形地物,顽强抗击着敌人的冲击。

正在激战,徐海东带领二二三团和父亲吴华夺的手枪分队跑步赶到。只见吴焕先挥舞大刀与敌展开白刃格斗,一面大声喊道:"同志们,现在是生死存亡的关头,坚决打退敌人的进攻!"在一旁的徐海东,立即指挥部队投入战斗。父亲吴华夺带领战士凭借坟地墓堆,田埂壕沟,击溃左翼的敌人。军首长指挥二二三团反冲击,敌人被迫退至坎山铺一带。

那个贪生怕死的参谋主任"大金牙",当场由交通队捆绑起来,押送军政治部保卫队听侯处理。

天黑以后,部队很快转移到杨楼一带。军首长研究决定,连夜突出重围。父亲吴华夺带着两个向导在军部隔壁房子待命。这时,政治部主任戴季英进来对吴焕先说:"政委,二二四团政治处郭述申,是皖西第三党的首领,应该干掉他。"在一旁的徐海东一听就火了,拍着桌子说:"他妈的,郭述申要是反革命,我们都是反革命,那就散伙吧!"吴焕先站起来说:"郭述申在皖西工作很好,他有什么问题?现在情况很危急,你还提出要杀人?不行!"军长程子华也说:"大敌当前,到此为止。此事千万不能扩散。"

父亲吴华夺在隔壁房子听得很清楚,虽然没有向外传播,但觉得戴季英这个人左得出奇。22时,父亲带领手枪分队由向导带路打前战,全军以极其神速行动,从敌人封锁防线的中间穿隙而过,绕过叶县保安寨以北的沈庄附近,穿过许昌南阳公路,直抵伏牛山东麓。

部队穿过公路以后,敌骑兵第五师和步兵一一五旅,很快又尾追过来。敌骑兵部队已超越红军部队,并控制了沣河西岸前进的道路,妄图实施南北夹击。徐海东沉着冷静,命令二二三团和父亲的手枪分队,迅速抢占河西岸的山口高地,击溃敌骑五师的攻击,控制了入山要道。与此同时,二二三团抢占上马村以北山上的围寨,击退敌一一五旅的进攻,掩护二二三四团过河。28日拂晓,红二十五军打退敌人的追堵进攻,进入伏牛山中。

伏牛山纵横盘结于河南省西南境内。自古以来就被称作"盗匪的渊薮"。据当地群众所讲,八百里伏牛山多少年,就没有断过"刀客(土匪)"。

突破数万敌军追堵的红二十五军,经由叶县、鲁山、嵩县境内,极其神速进入伏牛山腹地……。父亲心想,这次我们打了1000多里路远游击,由大别山转移到伏牛山,一定能在这里创建一块新的根据地。

在父亲心目中,对"山"有着特殊的感情。它既是红军赖以生存的宝地,也是红军成长壮大摇篮。红二十五军这两年能够在鄂豫皖纵横驰骋坚持斗争,所依托的就是大别山,现在同样也要依靠这座大山,创建新的根据地。

可是,父亲慢慢发现,伏牛山的群众对外来军队怀着对立情绪。管你什么红军白军都一概称为"刀客“。这里深山老林,人烟稀少,五花八门的"刀客"多如牛毛,老百姓吃尽了苦头。当地封建武装势力,凭险踞守的地主围寨也多得不计其数。红军每过一地,老百姓担惊受怕,不是藏身于围寨之内,就是扶老携幼逃往深山老林,部队很难接近群众和开展宣传发动工作。

12月2日,红二十五军经嵩县境内东村、孙店、栗树街等地,进入栾川地区。

号称"十大连"的匪首李腾蛟,纠集各股地主武装势力,防守于庙子东面的十八盘,堵击红军过境。红二十五军军首长得到情报,把手枪团派了出去。父亲腰缠"九龙袋",别着手榴弹,背着枪,身后还斜插一把大刀,带领分队战士,连夜摸上十八盘,探明敌情动向后,手枪团团长杜本润,便率领全团摸到山上,出奇制胜地从侧翼插入敌人纵深,歼灭了敌人。匪首李腾蛟所设下的堵击防线一触即溃,1000余名闻风丧胆的乌合之众,纷纷抱头鼠窜。第二天早晨,正当大部队继续向前开拔时,手枪团押着100名俘虏,胜利而归。

巍巍耸立的伏牛山,纵横400余公里,山高林密,峰峦逶迤,确实是一处难得的立足之地。然而,由于红军初到这里,老百姓不了解情况,得不到群众支持,土匪乘隙骚扰,消息闭塞。据手枪团得到的情报,敌"追剿队"总指挥上官云湘,已由信阳到达许昌,率领10个团的兵力,正向伏牛山腹地奔来。

一天,军里领导开会商议部队行动。程子华发言后,吴焕先接着说:"敌人重兵压境,红军即使以伏牛山为依托,能够据险抗击,但没有群众的帮助,我们将是寸步难行呀!部队与敌作战,搞不到粮食,饿都饿垮了。"最后徐海东说:"东面已无路可退,南北两个方向也不是我们的去处,看来只有西去陕南这一条路了……"

"好!从桐柏山到伏牛山,实际上也是在观察情况,边走边看。"躺在担架上的徐宝珊听了说:"你们选好进入陕南的行军路线。我再跟郑位三商量,把这一段的战略转移情况,以及进入陕南的初步打算,给中央写报告"。

红二十五军长征入陕南的重大决策就这样决定了!

(未校对,未经后人许可谢绝转载)

浏览:1762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lengyuye123
    lengyuye123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