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父亲吴华夺》:四

静敏 发表于2019-01-13 12:07:43

北渡渭河出奇制胜的行动,使红二十五军一举两得。既可以乘机转入陕北,实现与陕北红军会师的目的;又可扼守西兰公路,策应中央红军北上行动。

"同志们,我们已经过了渭河,希望就在前头。现在是紧急关头,大家要团结一致,开展体力互助,决不能丢下一个同志,都要紧紧跟上队伍!"

父亲听了政委吴焕先一席话,激动不已。他回忆自己从小随父亲参加红军,在革命熔炉里长大成人。坎坷的征途,血染的道路,造就自己前仆后继、团结互助的作风。行军路上,他不时帮助体弱战士背枪支弹药,不让一个战士掉队;宿营休息,他又帮伙夫烧水做饭,奔前跑后,照顾病号。

1935年8月15日下午,父亲所在二二三团进抵兴隆镇。这个数百户人家陇原小镇,街道两旁的土屋瓦房栉比相连,设有不少商店小铺。人们有史以来,第一次见到红军队伍,还处于一种怀疑、恐惧心理状态。

先头进入兴隆镇的宣传队,早已在清真寺门前和街道两旁张贴了各种传单、标语。"保护清真寺,不毁古兰经!"、"尊重伊斯兰教的信仰自由!"、"红军和回民是一家人!"、"回汉人民团结起来,打倒卖国贼蒋介石!打倒日本帝国主义!"

父亲碰到几位胡须花白回族老人,就开门见山向他们宣传"红军一不向你们催粮草,二不向你们派捐款,三不拉你们的民夫。我们在此稍作休整,即将奔赴抗日前线。"随后,父亲又讲了我党的抗日救国主张和红军的政策纪律,特别提到"三大禁令"、"四项注意",使老人们消除了思想顾虑。他们捋着胡须,交口称赞"嗬嗬,从清朝到民国,我们胡子都白了,还是头一回见到这样仁义之师!"

在兴隆镇有个肚子鼓得像西瓜似的回民老乡,骑着毛驴到中药铺抓药,正好遇到军医院的钱信忠院长。患病半年时间,吃了不少中药都不见效。钱院长当即给他诊断,让他躺在一条长凳上,按着肚皮扎了两个针管,只见一股带着臭味的液水不断地喷射出来,大约一个多小时,患者肚皮渐渐塌了下来,如释重负地舒了里口气,眼眶噙着感激泪花。这件事,在镇上引起了很大震东,许多男女群众用惊奇目光望着钱院长,大家都把钱院长视为了不起的"神医!"

第三天,红二十五军离开兴隆镇。临走时,男女老少齐聚街头,在路旁摆香案,放点心油果,敲锣打鼓为红军送行。马青年等十几位回族青年积极踊跃参加了红军,紧跟在队伍里与乡亲们挥手告别。

8月17日,红军一举攻克隆德县城,守敌一个营大部被歼。当天晚上,父亲所在的主力团,沿着西兰公路东进,连夜翻越六盘山。18日进至瓦亭附近,与固原过来的敌三十五师一部遭遇,经过激战,将敌击退,并相继占领瓦亭、三关口、嵩店等地。19日,逼近平凉县城。

部队大都集结在平凉以西15公里的安国镇休息待命。徐海东审问两个俘虏得知敌第三十五师一0五旅一部向平凉增援。军部几个领导经过研究,为了早日实现自己的战略意图,决定不去围攻平凉。

8月21日,红二十五军仍以父亲所在的主力团打前站,经由白水镇继续向东挺进。当时天下大雨,他们沿着泾河南岸泥泞公路,一步不停地奔走40余里,到达泾河县城以西的王村。这时,获悉东去泾川的道路已经被敌人严密封锁。

敌三十五师骑兵団和一0四旅二0八团马开基部,分别由庆阳西峰镇、宁县早胜镇抵达泾川县城,迎面堵击红军。前有堵敌,后有追兵,情况十分危急。不巧下了两天大雨,泾河涨水,部队北渡泾河已很困难。如不及时改变行军路线,摆脱敌人前后夹击,就有全军覆没危险。这时,吴焕先果断决定,暂时离开公路沿线,翻过南面的黄土高原,南渡泾河的支流汭河,摆出一幅佯攻灵台县城的架势,给敌人造成一种企图夺路入陕的错觉,实则西去威逼崇信县城,积极策应中央红军的北上行动。

由王村爬上黄土高原,在南边陡峭的断崖底下,就是即将徒涉的汭河。父亲站在高原上一看,宛如一天翻滚的黄色长蛇。汭河平时流速很缓,深不过膝,两岸老百姓经常赤脚涉水。眼下因为大雨滂沱,河水猛涨,卷起混浊浪涛,给部队过河造成很大困难。

为了争取时间,吴焕先首先指挥手枪团和二二三团,抢先渡过汭河,占领汭河以南高地,并向泾川方向进行警戒,防止敌人突袭。先头部队过河以后,吴焕先仍在汭河北岸指挥军直机关、直属分队继续渡河。

大雨哗哗下个不停,山洪突然爆发,汹涌翻滚的巨浪,劈头盖脑直扑下来,发出雷鸣般的吼声。全军辎重,骡马担架,医疗器械以及随军的伤病员,全都集结在汭河北岸。

吴焕先领着交通队的两个班,接连试探了几处渡口,都被洪峰顶了回来。这时,军直学兵连指导员张体学对吴焕先说:"政委,供给部驮着不少白布,派人牵上几匹过去,拴在大树上,可以当绳索!"大家都认为这是好办法。吴焕先立即派了几个战士,每人骑着一匹大马,各自牵着几条白布渡过河去,把白布扭成绳索,牢牢拴在两岸的大树上,试渡果然成功了!

军供给部正在渡河,塬上突然响起枪声。一场突如其来的战斗,在王母塬上打响。

敌二0八团1000余人,在骑兵的配合下,由泾川方向蜂拥而来。守在塬上四坡村的红二二三团三营,当即凭借房屋土墙,与敌人展开激战。父亲带领八连官兵顽强抵抗。手榴弹的爆炸声、刺刀撞击声、愤怒冲杀声此起彼伏,把整个四坡村震得地动山摇。此时,大部队已经渡过汭河,无法回援,担任后卫掩护任务的红二二三团,完全处于背水作战状态。如不坚决打退敌人进攻,后果不堪设想。

徐海东立即赶到二二三团阵地,指挥该团一、二营投入战斗,从正面进行反击。吴焕先则带领交通队和学兵连,不顾泥泞路滑,从左翼沿着一条隐蔽小路直奔塬上,插到敌人的尾部,突然,从侧后向敌人发起攻击,切断了敌人后路。敌人顿时乱作一团。吴焕先高喊"同志们,坚决地打!猛烈地打……"突然飞来一颗罪恶的子弹,穿入吴焕先前胸,只见他打了一个趔趄,仰身倒在泥泞地上。身边的两个交通员急忙扑上去,把吴焕先抱到隐蔽的土坎下,进行包扎急救。这时,吴焕先的脸色已经变得苍白了,嘴唇蠕动了几下就说不出话了。鲜血从胸膛直往外涌,染红了灰布军装,染红了王母塬的土地。

指战员们知道吴焕先负伤消息,更加激起对敌人的无比仇恨!父亲所在二二三团,在团长张继东带领下,向敌人发起猛烈冲击,赶羊似的把敌人压到一条烂泥沟里,人马互相践踏,各自争相逃命。通信班长周世忠,发现一名骑着白马的敌军军官,企图夺路逃走,他举起手枪"啪啪"两下,将他连人带马撂倒在断崖边上。他就是敌二0八团马开基。

战斗即将结束,我们军政委吴焕先躺在王母塬上,停止了呼吸。父亲闻讯后,和大家一样,捶胸顿足,嚎啕大哭,沉浸在无比悲痛中。父亲默默回忆一路跟着吴焕先干革命无不感概"吴政委呀,您像一团火,给我们无穷无尽的信心和力量;您像一杆旗,给我们带来希望和勇气!您的功绩永远不会磨灭!"

第二天,军直机关举行了向吴焕先政委遗体告别仪式。徐海东把吴焕先生前最喜爱的一件青呢大衣,特意覆盖在烈士身上。为了保密,当天晚上,由少数几个同志送葬,静悄悄地将吴焕先政委埋葬在郑家沟的山根底下。

在四坡村的战斗中,红二十五军歼灭敌人一个团之后,徐海东、程子华即率领全军将士西进金龙庙,威逼崇信城,南下十字镇,一路打听中央红军消息,但一无所获。此时,敌第六师十七旅已抵达泾川县,敌三十五师和一一三师也从泾川、凤翔一带奔来。

面对这一严重情况,担任鄂豫陕省委代理书记、红二十五军代理军长徐海东,主持召开了省委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去陕北,与刘志丹的部队会合。

(未校对,未经后人许可谢绝转载)

浏览:1473次

评论回复
最新来访
  • lengyuye123
    lengyuye123
同乡纪念文章
同城纪念文章
人物名单
首页
检索
我的